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观后感(怎么评价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观后感(怎么评价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怎么评价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 2、《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观后感?
  • 正文

    1、怎么评价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作为奥斯卡最佳影片,在电影质量上是很过关的,优秀的剧情中隐含着饱满的悲剧力量,但是这些悲剧并不是让人痛苦流泪,也不会让人感到绝望黑暗。它会在满面的坏事中让你感到希望,让你为之奋战,就如影片圆满的喜剧性结尾一样。但,更深的东西呢?

    以下言论可能夹带个人观点,不喜欢请别骂人。影片的节奏细节,剧情安排和光影效果都是一流的,但是作为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它总是少了点什么?回顾最近几年的最佳影片可以理清一些头绪,它少了解剖意义,也就是常被大家讽刺的政治正确。

    最初接触到这个题材的电影,尤其是印度电影是让人很期待的。因为印度电影的讽刺反思性一直很不错,无论是《三傻》还是《PK》或者《摔跤吧爸爸》,僵硬的教育制度,落后愚昧又贪婪腐败的宗教因素,还有恶名昭彰的性别歧视。在国人眼中印度的恶劣形象几乎都出来了个遍,但是导演在影片中都出色的把这些东西放在剧情中顺水推舟的批判,杀人不见血,甚至表面其乐融融。因此期待《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最后还是失望了。与其说是失望不如说是方向错误,它不是一部印度电影(不是指歌舞啊!),满满的欧美气息。

    影片一直在营造的是“命中注定”,命运啊命运。这时候你应该醒悟了,这是个童话故事还披着现实批判的皮啊。拍出了繁华又腐败的孟买城,黑暗的街道中横行的暴力,泰姬陵矗立在阳光中,但又到处飞扬着灰尘。垃圾堆中的贫民窟为主角的胜利喝彩,最后火车站的舞蹈。导演到处开门却又不带观众进门,印度的元素在为剧情,为了那个爱情故事服务。女主角问男主角以后用什么生活,男主角回答:爱!对啊,爱多深沉啊,还在这种环境下坚守着的爱,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将以死来句读啊。

    可是实在不应该放在印度,就算是印度,也不该去撩拨那些社会性的东西。导演应该去好好的讲好这个命中注定的传奇爱情故事,他也的确有能力,而且做到了。

    导演似乎是有野心,撑起了一个大框架却不能继续填充,但是核心故事却是完美的,因此奥斯卡最佳影片应该是配得上的,但也的确是最弱的奥斯卡最佳影片了。

    至于导演为什么不能继续填充呢?一看导演:丹尼·博伊尔! 这一切连起来了,丹导当然有这个能力,毕竟《猜火车》两部的水平摆在这里,这种框架打好,杂糅元素填充是他的专长啊,可是为什么《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填不下去呢?因为

    他是英国人啊

    2、《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观后感?

    你好,我是【有志者自有千万计】,很高兴为你解答。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一个既悲惨又温暖的励志故事,如此征服人心,可见人们对悲情和励志的需求是没有止境的——尤其是在经济危机的时候。  在贫民窟长大的孤儿贾迈尔·马利克,参加了一个电视节目——《谁想成为百万富翁》,只要答对所有的题,他就可以拿到2000万元的奖金。此前连受过高等教育的律师、政客、学者都在这个节目中一一败下阵来,18岁的贾迈尔却能一路过关斩将,直冲向最后一晚的最后一道题,只要回答这最后一个问题,他就能拿到最后的奖金。可就在这时候,贾迈尔却因涉嫌作弊被警察逮捕。是啊,谁能相信一个几乎没有文化知识的小男孩能答对所有的问题呢?而又有几人知道贾迈尔真正参加这档电视节目的初衷只是为了寻找他一生的挚爱——拉媞卡。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贾迈尔向警察讲述了自己在贫民窟的成长的故事,通过他对自己艰难人生的描述,所有人都明白了,他能回答出电视节目里的那些问题,绝非偶然和作弊。原来从他的生活经历中都能够找出每道题的答案,因为这些答案都是从他的人生经历中得到启示的。  片子中最沉重的也是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贾迈尔在警局里的供诉那段,揭示了贾迈尔为何碰巧了知道那些问题的正确答案。那些答案伴随着贾迈尔充满血、眼泪和恐惧的人生轨迹,见证了印度普通百姓的悲欢离合,以及追求幸福生活的艰辛坎坷。大规模宗教冲突、险恶的孤儿院、颠沛流离的浪荡生涯、黑帮团伙——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令人绝望和窒息的不公不义充斥着底层社会,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威胁着每一个人。相依为命的哥哥干起了刀口恬血的杀手行当,初恋女友沦落风尘,不变的惟有贾迈尔那颗善良、正直的心,和对爱情、正义、幸福的坚强信念与渴望。  贯穿影片始终的大仲马小说《三个火枪手》,是非常传神的设定,也为这部底色颇为残酷的电影赋予了传奇的气质。  这边贾迈尔对拉提卡说:“我们会住在哈尔博大路旁的大房子里。你。我。还有舍利姆。三个火枪手。”  “月光下。你和我。我们一起跳舞好吗。”但是不久就出现了剧情中最让人心痛的一幕,在最后一刻,舍利姆松开了手,放弃了三个火枪手中可能成为累赘的拉提卡,看着拉提卡的身影消失在轨道的尽头,我也不由心痛一番。  贾迈尔并不是天生的圣人,他那悲天悯人的淡淡哀伤始终贯穿在整部电影中,三个火枪手的分离为日后贾迈尔挽救拉提卡的一切努力做了极好的铺垫。贾迈尔从开始逃亡产生的同情,在和拉提卡共患难时进化为友情,在乞丐集团时升华为亲情,到青少年时期违背诺言的愧疚成为他寻找拉提卡的动力,之后第一次拯救拉提卡令爱情萌发在两人之间,整条感情线清晰纯洁令人动容。  三个火枪手中的另一位,贾迈尔的哥哥舍利姆,同样塑造的非常成功,他与贾迈尔的性格完全相反,他没有任何道德约束,没有不现实的浪漫气质,他相信适者生存,行事果绝。他有救贾迈尔的勇气,有杀死黑帮头目的果断,也有出卖拉提卡换取富贵的贪婪和残忍,但在最后一刻,却被贾迈尔的执着所打动,救出了拉提卡,将自己埋在毕生追求的金钱中,与黑帮头领火拼,从容赴死。其实这个人物最接近大仲马笔下的三个火枪手的共同性格,即对俗世的声名财富有着热烈的追求,但又将友情置于自己最为看重的名利之上。  三个火枪手中,拉提卡代表爱情,舍利姆代表亲情,贾迈尔偏代表友情和大爱。这从后来贾迈尔和在乞丐集团不幸被毒瞎变为盲童的孩子相遇,可看出贾迈尔对于自己幸免遇难深深愧疚。这些不幸的孩子命运是相同的,贾迈尔就是拉提卡,就是盲童,就是任何一个贫民窟里可怜不能自主命运的孩子;不同的是,贾迈尔有一个爱自己舍命保护自己的哥哥。这也令最后实现梦想的贾迈尔和拉提卡一起共舞的欢乐画面充满了辛酸的泪水。因为这个画面是残缺的,三个火枪手总不能在一起,总要牺牲其中一个才能保全另外两个。正如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也”,贾迈尔的人生充满了争斗和抉择Q/A,最后梦想成真一半也令整个故事更具现实意味。  人生是艺术作品中最大的一个主题,即便是一个混混一个流浪汉的人生也可以是一部史诗,所以描写人生的艺术作品,通常都令人严肃的透不过起来,而博伊尔描述贾迈尔的一生,却生动的极富感染力。当贾迈尔快乐时,我们也神采飞扬,当贾迈尔处于险境时,我们也手心冒汗,当贾迈尔的女友拉媞卡离开他时,我们也黯然神伤。  《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非常值得观众去细细品味,里面很多的细节设置都有一种“微言大义”的感觉。节目主持人给贾迈尔提得第一个问题竟然是问他某部电影的主演是谁,而那个主演恰恰是贾迈尔小时候最崇拜的,为了得到他的签名,还闹出了笑话,让人忍俊不禁。这段情节有一种致敬的味道,很多导演由于特别崇拜电影这门艺术,会专门拍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比如托纳托雷的《天堂电影院》,文德斯的《光之幻影》,博伊尔大概是在这一段里,以自己的方式来向电影这门艺术致敬。  这部电影的成功得益于导演不粉饰、不矫情、不折腾。贫民窟里的残酷人生,印度这个亚洲新兴国家的梦想和希望,通过克制的镜头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眼前。《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所以动人,在于它既拍出了真正的黑暗与残酷,而又在这样的残酷中未曾放弃其理想与纯真。电影的很多段落颇似童话,但又将这童话很残酷的毁灭掉。片中未放弃的理想的寄托,是主人公贾迈尔。他未像哥哥舍利姆那样用自己的力量和野心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他只是从不放弃。为了一个偶像的签名可以跳进粪坑,他不放弃伙伴,在逃出生天之后仍回到火坑寻找被困于黑帮的伙伴,他爱一个人,不论时间和环境怎样改变,仍像阿甘一样的绝无改变。他没有任何的豪言壮举,惊世骇俗的举动,他只是一直,不抛弃,不放弃。这个人物让庸庸碌碌的我们为之惭愧,警醒。更多专业的科普知识,欢迎关注我。如果喜欢我的回答,也请给我赞或转发,你们的鼓励,是支持我写下去的动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