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孔融让梨明白什么道理(在“孔融让梨”中,大家是怎样称赞孔融的,其中讲述了哪些道理?)

孔融让梨明白什么道理(在“孔融让梨”中,大家是怎样称赞孔融的,其中讲述了哪些道理?)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在“孔融让梨”中,大家是怎样称赞孔融的,其中讲述了哪些道理?
  • 2、孔融让梨故事让我明白了什么道理?
  • 3、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4、孔融让梨的故事让我们学会什么道理?
  • 5、孔融让梨说明孔融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 6、孔融让梨该不该学习?你怎么看?
  • 7、有人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如何评价“孔融让梨”的典故?有哪些精神呢?
  • 8、孔融让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正文

    1、在“孔融让梨”中,大家是怎样称赞孔融的,其中讲述了哪些道理?

    孔融让梨的故事,阐述了兄弟之间友爱、谦让的美德,引申出后世要遵循公序良俗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这是我们家喻户晓的典故,大人们经常拿这个故事来教育小孩。

    然而,如果你读过这个典故出处的原文记载,你会发现几个有趣的文字。据《后汉书·孔融传》李贤作注的《融家传》记载:

    (孔融)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有趣就有趣在这句“宗族奇之”这四个字上。

    一个小孩子的行为,为什么会让众人感觉惊讶和奇怪呢?

    按照常理我们会认为,孔融家族之所以会感觉到惊讶,是因为一个四岁的小孩子竟然这么早熟,在字都没有认全,更遑论是非对错观的年龄而懂得谦让,确实会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是不是因为孔融的行为打破了人们固有的观念和认知,对世俗默认的行为准则和分配方式进行了一种新的诠释和理解,所以才会“宗族奇之”?

    如果是第二种,我想,孔融让梨的故事才会更有意义。

    比如,当我们普遍认为小孩子应该得到更好的东西的时候,然而我们是否有反思过,父母在资源分配时的初心是什么?是否能够尽量做到各取所需、公平公正呢?如果过于偏向一方,那对其他人会造成什么心理影响?

    如果一味地牵就小孩子(或弱者),倾向性明显偏移,这会让其他大一点的孩子(或强者)感觉到不公平而心生不满,不利于公序良俗的稳固建立以及社会风气的良性循环。

    2、孔融让梨故事让我明白了什么道理?

    孔融让梨的故事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经典故事之一.他告诉人们要学会孝亲敬老,懂得尊重.不要自私自利. 孔融让梨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统美德故事.很多家长都用此故事来教育自己年幼的孩子要懂得谦让。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不同的人们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下是“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在美国宣讲的反馈!

    千百年来,“孔融让梨”一直作为一个道德教育故事而广泛流传,成了许多父母拿来教导子女礼仪谦让的典范。但美国孩子对这个故事会怎样反应呢?以下是美国某中文学校的中文班里——这些孩子的年龄范围在 8-12 岁——老师讲完这个故事后的讨论记录。老师: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四岁时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很懂礼节,巧言擅答。据传某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让孔融分给兄弟们吃,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给自己,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哥哥弟弟们,孔融说 :“我年纪小,应该吃小梨,大的应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很赞许地接着问:“那弟弟比你小为什么梨也比你的大呢?”孔融说 :“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应该让着他。”对此你们怎么看?学生:爸爸的朋友为什么要给孔融家带梨?老师 :作为礼物。学生:既然是礼物一定要是好梨子了,为什么还明显地有大有小,不能一般大吗?老师 :…学生 :既然梨子有大有小,爸爸为什么还要四岁的孔融去分,一旦分不公平怎么办?分出去了的梨子难道再要回来?老师 :……学生 :为什么要分给每个人吃,谁愿吃谁自己去拿,不行吗?老师 :那样或许会不公平。学生:但孔融这样分也不一定公平啊,所有的兄弟都得根据孔融的喜好得到梨子,他们的选择机会被剥夺了,分到最大梨的兄弟可能恰巧不喜欢吃梨呢。老师:你说的对,这个故事的确基于每个人都喜欢吃梨的假设前提。学生:孔融为什么对哥哥和弟弟实行前后矛盾、绝对相反的标准呢?他难道没有固定的做事原则吗?老师 :他是在表现谦让。学生 :他只能表现自己的谦让,给自己拿一个最小的好了,他为什么不给其他兄弟表现谦让的机会呢?老师 :那你怎么看孔融?学生 :我不喜欢孔融,他这么做对别人不公平,剥夺了其他兄弟选择和表现的机会。学生 :我觉得孔融不诚实。老师 :为什么?学生 :这件事情有点自相矛盾,孔融可能是不喜欢吃梨才给自己一个最小的,但不喜欢吃就该直说,讨巧地编出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很虚伪的。反过来,要是他喜欢吃梨的话却把大的都给了别人也是口是心非,喜欢什么该勇于承认才对。学生 :我也不喜欢孔融的爸爸。老师 :为什么?学生:他不负责任,让没有行为能力的四岁孔融分梨,而且他也没有是非观念,孔融分梨的行为很主观武断却得到了父亲的表扬。老师 : ……学生 :这个故事不好,这种扭曲自己的欲望去赢得赞扬的做法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行为。老师:要是你是孔融会怎么做呢?学生:把梨放到桌子上,谁吃谁拿好了。看,这是多么巨大的差别!所以,很多事情,作为独立个体的我们,应该有着自己对事情独立的观点和主张。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或许都不尽相同,一方面要坚持自己的独立想法,另一方面要最大程度的争取求同存异,才是认真负责的处世态度,而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3、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孔融让梨故事让我明白了:我们从小就要向孔融学习,养成尊老爱幼的习惯,也告诉人们,要互相忍让,不要只想自己,不想别人。

    4、孔融让梨的故事让我们学会什么道理?

    西方有老巫婆给白雪公主送毒苹果的故事;国内有孔融让梨的故事,让我们学会了全球化环境背景差不多,苹果和梨是日常生活老百姓吃的水果。

    5、孔融让梨说明孔融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谦让,爱护弟妹,有爱心,有责任心,善良的孩子

    6、孔融让梨该不该学习?你怎么看?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大力发扬。让小孩子从小知道礼让于人,有个良好的家教,长大后才能有大的作为。否则,可能会走向自私自利,我行我素的极端,长大后不听人劝,还有可能成为社会负担。

    7、有人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如何评价“孔融让梨”的典故?有哪些精神呢?

    个人非常反感道德灌输,感觉应该从小对孩子进行规则、规矩教育和平等教育,人生而平等,为何要让?爱幼没有错,但尊老值得推敲?一个人值不值得尊敬,不应该是以年龄大小为标准,而应当以道德为标准,坏人也有变老的那一天,就算再老也不值得尊敬,所以说,孔融让梨的故事应该从教科书中删除。

    8、孔融让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融四岁,能让梨。”就是出自这个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