螽斯诗经(蝗虫本害,人人得而诛之,为何古人却写下了赞它多子多孙的《周南·螽斯》?)
![螽斯诗经(蝗虫本害,人人得而诛之,为何古人却写下了赞它多子多孙的《周南·螽斯》?)](img/gd_4493/93.jpg)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蝗虫本害,人人得而诛之,为何古人却写下了赞它多子多孙的《周南·螽斯》?
螽斯:我与蝗虫划清界限几千年
周南•螽斯
《诗经》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这里的螽zhōng斯,也叫蜙蝑,这个学名有点生僻,但说它的小名“蝈蝈”,大家应该都熟悉。
螽斯(蝈蝈)是不是蝗虫?
这些虫子们长的很像,对于脸盲的人来说,还真的不好区别:
可是聪明的古人把它们基本上还是分的很清楚,把那个叫的很响亮的叫“聒聒”,后来就变成“蝈蝈”,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昆虫。
《尔雅·释虫》中有记载道:“蜤螽,蜙蝑。”《毛传》则有“螽斯,蜙蝑也”的叙述。
《疏》中则记述得更为清晰易懂了,“蜙蝑长而靑,长角长股,股鸣者也。或谓似蝗而小,斑黑。其股状如玳瑁,五月中以两股相切作声,闻数步者也。”这简直就是蝈蝈的素描。
在现代科学上螽斯属于昆虫目螽斯科,蝗虫属于昆虫目蝗虫科。生物学界对螽斯科与蝗科的划分也是非常明确的。
蝈蝈和蝗虫区别在哪里?
虽然脸盲的人分不开它们,但是火眼金睛的人还是一眼能区别的:
蝗虫又名“蚱蜢”、“草螟”、“ 蚱蚂”、“ 蚂蚱”。
特征:通常为绿色、褐色或黑色,头大,触角短;前胸背板坚硬,像马鞍似的向左右延伸到两侧,中、后胸愈合不能活动。翅比身体长,两翅不能摩擦发声,触角较短,身体细长。
蝈蝈别名为聒聒、螽斯和螽斯儿。
特征:身体草绿色,雄虫的前翅互相摩擦,能发出“括括括”的声音,清脆响亮。翅比身体短,触角很长,身体肥胖。
古人:螽斯是我们的最爱在古代的一些绘画和玩物上,经常能看到螽斯的影子。
最有名的应该是现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的翡翠白菜上的两只螽斯了:
注意那上面是一雌一雄两只蝈蝈,不是蝗虫。
在故宫,有一个通往后宫的门就叫“螽斯”门。
而且在明清时候,蝈蝈还是玩家们手中的玩物,价值不菲。直到今天,也有不少喜欢蝈蝈的玩家。
为什么这个小虫就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呢?
一方面,是由于它会鸣叫。古人对能叫的昆虫都比较喜爱,比如蟋蟀,也就是蛐蛐。
更主要的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子多福”文化。
古人由于医学水平的限制,生育是要冒很大的风险的。因此对能够多产的动物都比较崇拜,比如蟾蜍,鱼、甚至老鼠(老鼠排在十二生肖第一,绝对不是谁谦让的,人家靠的是自己的生育实力)。
螽斯的生育实力也是有目共睹的,在田野里,经常能见到成群结队的螽斯,这让古人非常崇拜,也就喜欢上了这种小虫。
古人喜把雕刻或画有螽斯的雕刻品、图画等作为最佳新婚贺礼或陪嫁品,比如国宝“翠玉白菜”,据说是瑾妃出嫁的陪嫁,白菜的纯白象征着女性的洁白无瑕,而其上雕刻的昆虫就是螽斯,则寓意着多子多孙。
故宫里通往后宫的门叫“螽斯”门,也是别有意味呀。
现代还有一个用得比较少的成语“喜比螽斯”,其意思就是期望被祝贺者能像螽斯一样后代子孙满堂。
《诗经•周南•螽斯》:中国最早的一首婚礼祝福歌这是一首祝贺别人多子多孙的歌谣。
全诗三节,每节四句,前两句写实,后两句祝颂。诜诜、振振;薨薨、绳绳;揖揖,蛰蛰,与“宜尔子孙”构成三次重复、叠词叠句的叠唱形式,其艺术表现手法非常鲜明。
第一节侧重多子兴旺,和睦仁厚;第二节侧重世代昌盛,勤奋力强;第三节侧重聚集欢乐,讲究礼数。
用现代汉语讲,大概是这样:
蝗虫张开翅膀 ,低低飞过望不到边啊
你的子孙那么多,家族多兴旺啊
蝗虫张开翅膀,嗡嗡之声震天响啊
你的子孙那么多,世代绵延长又长啊
蝗虫张开翅膀,密密麻麻挤满地啊
你的子孙那么多,和和睦睦好欢畅啊。
重点意思就是子孙多,也就是儿孙满堂的意思,但是比直接说委婉含蓄的多。
如果有婚礼之类的场合,念这首诗是比较应景的。如果觉得有点长,也可以说成语“喜比螽斯”,装一把有学问。
2、诗经~螽斯~全文拼音?
1.诜shēn 振zhèn 薨hōng 绳shéng 揖jí 蛰zhé中华书局2011年出版的《诗经》全本全注全译 我一个个找出来的。2.诜shēn 振zhēn 薨hōng 绳mǐn 揖jī 蛰zhí网友总结。(对于中华书局过于信任,以致答案有失考量,向提问者致歉。有问题可以提出讨论,没必要冷嘲热讽。)
3、诗经螽斯赏析?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翻译过来就是
蝈蝈张翅膀,群集低飞翔啊。你的子孙多又多,家族正兴旺啊。
蝈蝈张翅膀,群飞嗡嗡响啊。你的子孙多又多,世代绵延长啊。
蝈蝈张翅膀,群聚挤满堂啊。你的子孙多又多,和睦好欢畅啊。
赏析
本诗采用叠词叠句的叠唱形式,也是诗经大多会采用的艺术手法。本诗通过这种艺术手法颂祝多子多孙的诗旨,显豁而明朗。就意象而言,飞蝗产卵孵化的若虫极多,年生两代或三代,真可谓是宜子的动物。诗篇正以此作比,寄兴于物,即物寓情。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前两句描写,后两句颂祝。而叠词叠句的叠唱形式。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最鲜明的特色。其实,通篇围绕“螽斯”着笔,却一语双关,即物即情,物情两忘,浑然一体。因此,“螽斯”不只是比喻性意象,也可以说是《诗经》中不多见的象征性意象。
4、《诗经》中哪一首曾深深打动你?
《诗经》中哪一首曾深深打动你?
要说《诗经》里最动人的诗,第一就是《氓》了。《氓》是最早写泡妞的诗。我是初中的时候读这首诗的,那时候记忆好,借了本《诗经》,一个暑假就背下来了。早也读,晚也读。有时候读的痴了,就撞在了柳树上。
有一次吃饭,农村吃饭简单,一般就是窝头,咸菜,萝卜丝汤。吃着饭就魔怔了,默念着“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没注意,窝头没吃,把一碗咸菜吃光了。
妈妈看见了说,你念经呀!
我说,《诗经》。
妈妈问,《诗经》是啥?
我也没在意,随口说,就是《氓》,泡妞的……还没说完,就被老妈拿笤帚疙瘩打出了院子。
两千年的时候,我居住的地方,有了第一个网吧,那时候电脑还没普及,一台都在万元左右,买不起,有时间就去网吧。我的第一个网名就叫氓,论坛里小有名气,大家见了就喊:氓流来了!也有水急了的就破口:流氓!还好没放味觉。没放动作。没放大小。可见,当时的网民还是很文明的。后来,网名就不敢用氓了。
再次遇见《氓》,是在诗刊举办的年会上,在被二锅头打倒之前,被迫朗诵了自己一首新诗《氓》节选:
氓之蚩蚩,我就是那个少年在诗经一样的集市,怀抱布匹蚩蚩就是让目光暖着你的目光美丽的事物从来都不用言语,你要爱就要像蚕丝爱惜着蚕丝氓之蚩蚩,总有一天我会来接你不要站在黄昏夜晚有看不见的黑你要留下秋天的一树梨子照亮回家的路程据说,那天我朗诵完了没有掌声。因为所有的掌声都被我的呼噜盖了下去。
可以说,我的青春首先是被《氓》打动的,被母亲的笤帚疙瘩打出了门外。也是被《氓》拉了回来,拉到了一首诗里,氓之蚩蚩,我就是那个泡妞的少年。
5、诗经国风周南螽斯拼音版?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6、螽斯振振,瓜瓞绵绵什么意思?
螽 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瓜瓞绵绵里的瓞,指小瓜。这句话的意思,是延续不断的样子。如同一根连绵不断的藤上结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瓜一样螽 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瓜瓞绵绵里的瓞,指小瓜。这句话的意思,是延续不断的样子。如同一根连绵不断的藤上结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瓜一样螽 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瓜瓞绵绵里的瓞,指小瓜。这句话的意思,是延续不断的样子。如同一根连绵不断的藤上结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瓜一样螽 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来源于《诗经》,螽:蝈蝈。瓜瓞绵绵里的瓞,指小瓜。这句话的意思,是延续不断的样子。如同蝈蝈一直振翅,如同一根连绵不断的藤上结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瓜一样
7、螽斯衍庆什么意思?
【拼音】:zhōng sī yǎn qìng【释义】:螽斯:昆虫名,产卵极多;衍:延续;庆:喜庆。旧时用于祝颂子孙众多。【出处】:《诗经·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