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古诗(诗圣杜甫水平最高的诗词是哪一首?)
![杜甫的古诗(诗圣杜甫水平最高的诗词是哪一首?)](img/gd_4391/391.jpg)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诗圣杜甫水平最高的诗词是哪一首?
谢邀!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杜甫的诗有哪些?
值此绿柳逐风,百花烂漫的季节,特敬奉杜甫咏春诗6首,与诸君共赏!
立春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咏春笋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暮春
卧病拥塞在峡中,潇湘洞庭虚映空。
楚天不断四时雨,巫峡常吹千里风。
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
暮春鸳鹭立洲渚,挟子翻飞还一丛。
春远 / 春运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
3、杜甫的诗有什么典型风格?
杜甫是个伟大的天才诗人。他的伟大,主要在于他以创作实践替文人诗开辟了接近人民的的广阔道路,给文学的发展指出了正确的方向。他的诗成了时代生活的一面镜子,所以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而他的诗的典型风格是“沉郁顿挫”,郭沫若曾把他与李白称为盛唐诗坛的“双子星座”,并称赞他:“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一、杜诗“沉郁顿挫”地把现实主义推向高峰杜甫的最大成就和特色即现实主义,他的诗歌广阔地反映了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社会面貌,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重大事件,使这期间他的诗充满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沉郁,指深远的意境,浑厚的情调,博大深厚的思想感情。顿挫,指造成感情起伏震荡、千回百折和沉着蕴藉的表现手法。而悲剧性的题材深厚宽广的胸襟及宏大壮丽的体制,是构成杜诗独特风格的主要因素。他的诗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苍劲凝练的语言艺术,以及诗兼各体,被苏轼誉为“集大成者”。
杜甫以他独特的诗歌艺术,把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推向了一个更高、更成熟的阶段,达到了古代诗歌现实主义的高峰。他善于对现实生活作精练的艺术概括,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面貌,反映人民的遭遇和愿望。如《咏怀五百字》高度概括了安史之乱前夕整个社会的状况。《三吏》《三别》以高度的人民性和爱国精神,通过一幅幅画面,再现了动乱期间人民的痛苦遭遇,形成了“诗史”的特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充满了大气,充分体现了他那“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最后两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全诗的高潮。诗人跳出个人圈子,推己及人,忧国忧民,表现了对天下寒士的无限关怀,洋溢着救世济人的热情。他善于把巨大的社会内容集中在一两句诗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从而揭示社会的本质,使人触目惊心。《白帝》:“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表现了四川军阀混战的罪恶。《岁暮》:“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表现了安史之乱后的局势。《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从而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出了英雄迟暮、壮志未酬的感慨。《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是他对严酷的时局和凄苦的身世所作的艺术总括。“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写出诗人彻夜不眠之状,传达出忧思困扰之深。《咏怀古迹》(二):“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诗人对宋玉一生的政治境遇、风度品格和文学造诣进行了概括,并从中抒发了个人的身世之慨。《咏怀古迹》(三):“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以遗恨千载作结表达了诗人对王昭君命运的深长感叹。《咏怀古迹》(五):“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真可谓神来之笔,在咏诗人赞诸葛亮的诗林中,也是千古独步了。《哀江头》:“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诗人有感于大唐王朝风流顿尽,盛世难再,无疑是一曲流淌着泪水的时代哀歌。 杜甫以诗为武器,抨击黑暗的社会现实,为人民大声呼吁,无疑在中国文学史上通过诗词反映现实主义,最具有崇高的地位。
二、杜诗“沉郁顿挫”中充满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杜甫以他爱国的胸襟,博大精深的知识,以及丰富的生活经验,站在一定高度,创造出 一种雄浑壮阔的诗歌艺术境界。这一点他与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有着鲜明的区别。
他的《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诗人以简练的笔墨,以疾风暴雨骤然而来的声势,勾画出了一幅咸阳桥畔的哭别图,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出征路上,步履匆匆,尘埃滚滚,偌大的咸阳桥都淹没在尘土之中。战乱中人们放声大哭,哀声震野,响彻云霄,着力刻画送别时妻离子散的悲惨之状。
《登高》感情凝重,境界博大,语言精练,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征,艺术地概括了诗人大半生的坎坷经历,抒发了深沉郁闷的无限感慨,是对那个时代苦难与忧患的知识分子心绪的真实写照。“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首句写登高所见山上的三种景物,风急暗点登高,因登高才觉风急,天高暗点深秋,因深秋才觉天高,“猿啸哀”为全诗定下了抒情基调。次句写登高所见江上的三种景物,然后又写山景。“无边”状浓烈之秋景,透出凄凉悲秋之情。时而写山,时而写水,时而微观,时而宏观,时而工笔,时而写意,这样多角度多层次的景物描写,构成了一幅具有立体感的三峡深秋图,显示了悲秋的感情基调。“万里悲秋”两句,总括了“悲”字的复杂内涵,羁旅之苦,思乡之情,垂暮之叹,多病之怨。以“悲秋”二字连接全诗的景与情,情景交融,意象浑成。而尾联“艰难苦恨”则由“悲”转“恨”,由对个人艰难之恨升华为对国家艰难之恨,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前两句从大处着眼,创造出一种悲壮、广阔的意境。后两句却改从小处落笔,用溅泪之花、惊心之鸟去点缀那沦陷的京城,同时也衬托出自己伤时之深。
《野望》:“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境界阔大,以辽阔的视野、深远的目光,出色地塑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大形象。
三、杜诗“沉郁顿挫”里体现出苍劲凝练的语言特色杜诗的语言凝练、苍劲,正如他自己的诗句所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足可说明他在语言上所下的功夫。苍劲,即苍老遒劲之意。凝练,即用最少的字句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达到高度概括,言简意丰。杜诗正是从苍劲、凝练上构成了自己语言的主要特色。
杜甫的诗下字力求准确有力,使每一个字都含有很重的分量和很深的含义。他很善于用实词,如“微风燕子斜”,“斜”字用得准确传神。又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真是非“垂”不足以见平野之阔,非“涌”不足以见江之奔流。再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好一个花溅泪、鸟惊心,真是既凝练又形象。
有学者认为,李白的两句诗到杜诗里能合并为一句,而杜甫的一句诗到李白手里也可能拆作两行。如“大道如青天”“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样的诗单纯到一句一意,在杜诗里难得寻见。杜甫又是兼备众长的诗人,被苏轼誉为“集大成者”。他五言、七言、古体、律诗、绝句,无不运用自如,尤以古体和律诗为佳。他的古体诗506首,五律603首,七律151首。 可以说他是写作七律的第一大家。其七律的数量超过盛唐诗人的七律之总和。此前的七律一味秀丽、典雅,而杜甫创造出一种沉郁顿挫慷慨激昂的风格,把七律推向了高潮,并且将现实主义诗歌推向了高峰。他既革新乐府古体,以新体写时事,又创造性地运用古近体组诗反映社会现实,且能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诗体。七律至他才运用自如,才臻于成熟。总之,无论五言、七言、古体、近体,在他手中无不精工妙绝,卓然成章。
杜甫是一个处于兴盛王朝急剧转衰时期的饱经忧患的诗人。“穷年忧黎元”是他的中心思想,“济时肯杀身”是他的一贯精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他的最高理想。爱国与忠君紧系一身,对人民的关爱伴随他终生,宽广深厚的胸襟使他成为人民景仰的伟大诗人。十年困守长安的生活,使他对社会、人生和统治者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将他逐渐磨炼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确定了自己的创作方向,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沉郁顿挫”的风格,形成了“诗史”的特色,继而达到了现实主义创作的高峰。
4、杜甫最美的诗句有哪些?
谢悟空邀请:
就杜甫有哪些诗最美,我认为我国的诗从古风,大雅,乐府,到屈原创立的骚体及建安诗风发展到唐朝。已经达到诗的最高峰,而唐诗的领军人当属李白和杜甫二人,而李白当属带浪漫主义色彩的诗风,杜甫当属现实主义的写实诗风。李白世称诗仙,而杜甫世称诗圣。
——杜甫的诗大都以自已艰苦的生活,流离的岁月和劳苦大众的生活为题,以诗代言。写尽了他一生颠沛流离的岁月和安史之敌给人民带来的战乱和灾难。杜甫的诗是千百年来文人学习传诵和研究的范本,他曾说过:语不惊人死不休。而他的确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他同时也给后人们指出了学习写诗作文章的明确方向!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论述。而杜甫的律诗,绝句,五言,七言,七律和近体诗都写的很出彩的。如他的《绝句》中的:两個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此诗可谓是七绝的范本,对仗工整,诗中有画,画里有诗,成为千古传诵的绝唱。如《春望》里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此诗表达了他和老百姓因安史之乱,带给百姓的痛苦和流离失所,及生活艰难和家人们东奔西散,四处为家的时候。突然收到一份家书和家人传来的平安问语,可真称得上抵得万金了。再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写到: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此诗是写杜甫因战乱随着难民逃难至四川的成都,搭建草堂居住,暂避战乱。有天正在读书,忽闻官军平灭了安禄山,收复了河南河北等地。高兴至极,漫卷诗书,随既纵酒狂欢。却对妻子说:我等还有何愁?我们全家还能在青春的作伴下回到洛阳的故乡。连回去的路线都想好了,即乘船从巴峽穿巫峡至襄阳又到洛阳。再如《登高》诗中写到:风急天高猿声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感叹在离家万里的他乡常作客流浪,为避战乱在外流落已经七八年了,为遣忧愁独自登高,把看见的景色和自已心中的感概写于诗中。艰难闲苦的生活,多病潦倒,近来连打酒的钱都没有了。以至连常用借酒消愁的酒杯都不抓和停用了!再如《和风所破歌》中写到: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因何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比天下寒士尽欢颜。因为什么我整夜难眠,泪湿枕巾?是因战乱!是因大风卷飞了所居住的草堂。幻想着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如果有广厦千万间,好让天下的寒士都居住,那该多好啊!多让人高兴啊!那样的话何惧它狂风暴雨来着。又如: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述的是逃难者在路上,还有官兵来抓壮丁,至使亲人分散,哭声直上云霄。他在怀古诗中如《蜀相》中写到: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官城处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首诗写的极具特色,赞扬和高度评价了诸葛亮忠诚。顺便再附上几句我喜欢的杜甫的近体诗:
——思家步月清霄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此时对月遥相忆,送客逢春更自由。
南市津头有船卖,无钱即买系篱旁。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且休悵望看春水,更恐归云隔暮云。
江边老病虽无力,强似晴天理钩丝。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离别不堪无限意,艰危深仗济时才。
酒闲却忙十年事,肠断鹂山清路尘。
秋风袅袅吹汉江,只在他乡何处人。
——以上所述我认为就是杜甫最美的诗句,其实杜甫的五言诗所占杜甫全诗的多大半,也都很美!只是因为我不太喜欢读背五言诗。所以,没有附有五言诗,望友见谅!谢谢友友们的阅读。
5、杜甫一生共写了多少首诗?
杜甫的诗留传下来的共有1500多首,其中的代表作包括: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国都沦陷,旧日的山河依然存在,长安城的春天草木幽深繁多,人烟稀少。为时局感伤花流下眼泪,怅恨离别惊动了飞鸟的心。战火接连持续了三个月,家书价值万金。搔头时白发更见其短,简直就要承受不住固有的发簪。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好雨懂得时节,春天是万物萌发生长的季节。夜里春雨随风悄然而至,默默无声地滋润万物。田间的小路和天上的乌云皆黑压压一片,唯有江上船内的灯火独自闪闪发亮。早晨再看被雨水湿润的花丛,锦官城内的花将因沾满雨珠而显得格外沉重。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怎样?齐鲁大地的苍翠山色连绵不断,无边无际。大自然聚集天地之灵气,使得泰山南北两面一个如在早晨,一个似在夜晚。山腰间的云层层叠叠,睁大眼睛远望回归山林的飞鸟。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一览顿时变小的群山。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两只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径直飞上青天。窗外的西岭长年覆盖着积雪,门前停泊着来自远方东吴的船只。
《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白日里锦官城内弹奏的乐曲舒缓悠扬,一半飘入江上的风中,一半飞入云层。这样的曲子只应在天上有,人间能够听到几回呢。
6、杜甫的诗句你最喜欢哪一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
7、杜甫一生留下1424首诗,被称为“诗史”,如何总结诗的思想内容?
❤️杜甫的诗,有写景、写事、砭时的。他的诗之所以称“诗史”并不是因为其作品多,而是因为他的诗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发展历程,他的诗能够反映出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重大转折。
但是要对诗的思想内容进行总结就需分类、分期。
1、学习游历:写景明志,直抒胸臆。
《望岳》为例: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前部分一直写景,让人陷入美景陶醉,但是到最后就是写景抒志,展现了自己它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政治抱负。(那时候年轻哪)
2、困守长安:关注现实的诗风转折。写实主义的叙事风格已经初步鲜明。
《兵车行》为例: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因为这一时期诗人长时间在长安,眼界开阔,所见所闻已经非昔日可比。更加关注现实生活和百姓疾苦。对政治有了自己的看法,思想更深刻。
3、安史之乱。诗人政治成熟期,是诗人的现实主义升华至爱国情怀的时期。以乐景抒哀情。
《春望》为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还有“三吏”“三别”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4、漂泊辗转:先于成都、夔州、后至湖北湖南。
(1)多在农村,更接地气。就有了喜百姓之所喜的心迹。
《春夜喜雨》为例:(居成都)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晚年居成都草堂时所作。诗人生活在乡村,和农民来往较多,他的诗也带有农村生活气息。
(2)辗转夔州,病倒。此时此景况下,他的诗也就有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之悲凉意味。
《登高》为例:(居夔州)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为民疾呼的、具有讽刺意味的风格。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从同情百姓到喜百姓之所喜再到为民疾呼。反映出了杜甫的诗风变化和个人思想的升华。
❤️最后,杜甫的诗也有很多单纯写景的,名篇名句也不少。比如《绝句》:窗寒西岭千秋雪;《江畔独步寻花·其六》:“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赠花卿》中:“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等,至今品来仍是经典。
以上浅薄体会,不足请斧正。
8、杜甫写的绝句古诗大全?
《绝句》 唐代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二首》 唐代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绝句四首》 唐代 杜甫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9、“诗圣”杜甫留下不少的名篇佳作,你最为喜欢杜甫的哪首诗呢?为什么?
杜甫的诗,真是了解安史之乱不可或缺的珍贵史料。他就像个战地记者似的,不辞辛苦的将当时的一幕幕惨状,包括他本人随着局势变化的心态变化一一记录下来。其中有有一首《九日蓝田崔氏庄》淹没在他成山成海的佳作中,现在已经少有人提,
但我很喜欢。原文如下: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九日蓝田崔氏庄》
这诗依稀可见他昔年豪兴。读杜甫的诗,想他一生的波折患难,我常忘记他也曾有少年逸兴的时候。我发自内心尊重杜甫的原因是,他一心一意,为国为民,乱亦不易其心,贫亦不改其志。不管这朝廷如何对待,不管自身处境如何凄楚,他都未曾放在心上。
对他而言,良辰好景太短暂,来不及回味就消失了。青春都一晌,有些人,还未年轻,就已老去。少年激扬,中年沉郁,老来淡泊,这就是杜甫,无可取代的杜甫。
最令我感念的,是他老来身居茅屋,不幸茅屋还被秋风吹破屋顶,不幸茅草还被顽童抢走,顽童欺他年迈体弱,任他追得气喘吁吁,喊得口干舌燥也不还他……(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他也曾写过忆少时的诗句,自言活泼好动:“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且慢微笑,这诗名字叫做《百优集行》,这诗的后半段是:“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读来真是惨伤。
我心里揣着杜甫的诗歌过了这么多年,才渐渐明白,为什么后世的寒素文人,对杜诗那么推崇备至,实在是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繁华风流浪荡好着笔,而这平淡、陈旧和惨伤,却不是人人可以写得平淡朴实,泣血锥心。
人生的遗憾是那么的深重,难以卸除,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完美总在不完美中诞生。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失望,就拒绝期待,觉得痛苦,就避免深入。
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无惧风波,心怀坦荡的走完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