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诗经王风黍离(《诗经·王风·黍离》怎么解读?)

诗经王风黍离(《诗经·王风·黍离》怎么解读?)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诗经·王风·黍离》怎么解读?
  • 2、诗经·王风·黍离中的离离是什么意思?
  • 3、求《诗经·王风·黍离》赏析?
  • 4、诗经·王风·黍离结构上采用什么手法?
  • 5、《诗经》中哪一首曾深深打动你?
  • 正文

    1、《诗经·王风·黍离》怎么解读?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国风·王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十篇。王,是“王畿”的简称,指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即东周王朝洛邑(洛阳)及其周围由周平王直接统治区,大致包括今河南的洛阳、偃师、巩县、温县、沁阳、济源、孟津一带地方。

    “王风”就是这个区域的诗。周平王迁都洛邑后,王室衰微,天子位同列国诸侯,其地产生的诗歌便被称为“王风”。“王风”多乱离之作,特别是《黍离》一诗,是其中第一篇。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但仅从诗中很难看出是周大夫感伤西周的沦亡的悲情,而是看到一个四处漂泊的宦海沉浮的浪子形象,听到他因流离失所而发出的愤怒呐喊,从而反衬出周大夫留恋西周政通人和,盛世太平的不舍主题。这也是《诗经》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的惯用表现手法。

    《黍离》原文: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八句,前二句都借景起兴,本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各章间仅有个别字句有变化。

    第一句“彼黍离离”、第三句“行迈靡靡”完全重复,朗朗上口,层层递进;第二句尾的不同字:“苗”、“穗”、“实”,不仅起了分章换韵的作用,而且造成景致的转换,反映了时序的迁移,说明浪子长期流浪而不知所归,心怀忧伤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情怀;第四句末分别是“摇摇”、“如醉”、如噎”,生动地显示出浪子长期“行迈”而内心逐渐加重的悲伤;后四句以旁人对“我”的态度来烘托浪迹天涯的悲情,并以“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呼天抢地的形式,愤怒谴责给自己带来令人动容的咏叹和悲鸣。多次运用重章叠句的反复咏叹,有回环往复之妙,使强烈的悲愤之情倾吐得淋漓尽致,表达了难以言表的优思之情。

    总览全诗,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其它都是比较抽象的情境,尤其是“谓我何求”的自问自答,使欣赏者可根据自己不同的人生际遇找到与心灵相契的情感共鸣。古往今来,世事沧桑。物是人非之感、天各一方之痛、知音难觅之憾、壮志难酬之惋。无不可借此《黍离》之诗境为我们所提供具体的场景: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孤独的思想者,面对虽无灵性却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对自命不凡却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人类的前途的无限忧思,这种忧思只有“知我者”才会理解,可这“知我者”是何等样的人呢?“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当唐代文学家、诗人,陈子昂吟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其心中所表达的不正是这种难以被世人所理解的 “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千古无语情怀吗?

    2、诗经·王风·黍离中的离离是什么意思?

    崩溃Z脬44::你好。

    《诗经 王凤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离离】:指行列整齐、茂盛之貌。彼黍离离,彼稷之苗。此两句互见文义。指黍稷之苗,成行成列,繁茂昌盛。

    3、求《诗经·王风·黍离》赏析?

    赏析:诗首章写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故宗庙宫室时,所见一片黍在盛长,还有那稷苗凄凄。黍稷之苗本无情意,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勾起无限愁思的引子,于是他缓步行走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摇摇,充满怅惘。“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质之于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苍天自然也无回应,此时诗人郁懑和忧思便又加深一层。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场景未变,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实”。稷黍成长的过程颇有象征意味,与此相随的是诗人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如噎”的深化。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叹和呼号虽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样,但在一次次反覆中加深了沉郁之气,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痛之后的长歌当哭。扩展资料春秋时期无名氏《国风·王风·黍离》,原文为: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译文: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心里只有忧和伤。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如同喝醉酒一样。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红彤彤。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如噎一般痛。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创作背景:这是东周都城洛邑周边地区的民歌,其背景应为平王东迁不久,朝中一位大夫行役至西周都城镐京,满目所见,已没有了昔日的城阙宫殿,也没了都市的繁盛荣华,只有一片郁茂的黍苗尽情地生长,此情此景,令诗作者不禁悲从中来,涕泪满衫。因这样的情和这样的景,故化而为诗。

    4、诗经·王风·黍离结构上采用什么手法?

    《国风·王风·黍离》是《诗经》中的一篇。这是东周都城洛邑周边地区的民歌。此诗三章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全诗由物及情,寓情于景,情景相谐,在空灵抽象的情境中传递出闵意情怀,蕴含着深沉的忧国思国之情。

    5、《诗经》中哪一首曾深深打动你?

    《诗经》中哪一首曾深深打动你?

    要说《诗经》里最动人的诗,第一就是《氓》了。《氓》是最早写泡妞的诗。

    我是初中的时候读这首诗的,那时候记忆好,借了本《诗经》,一个暑假就背下来了。早也读,晚也读。有时候读的痴了,就撞在了柳树上。

    有一次吃饭,农村吃饭简单,一般就是窝头,咸菜,萝卜丝汤。吃着饭就魔怔了,默念着“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没注意,窝头没吃,把一碗咸菜吃光了。

    妈妈看见了说,你念经呀!

    我说,《诗经》。

    妈妈问,《诗经》是啥?

    我也没在意,随口说,就是《氓》,泡妞的……还没说完,就被老妈拿笤帚疙瘩打出了院子。

    两千年的时候,我居住的地方,有了第一个网吧,那时候电脑还没普及,一台都在万元左右,买不起,有时间就去网吧。我的第一个网名就叫氓,论坛里小有名气,大家见了就喊:氓流来了!也有水急了的就破口:流氓!还好没放味觉。没放动作。没放大小。可见,当时的网民还是很文明的。后来,网名就不敢用氓了。

    再次遇见《氓》,是在诗刊举办的年会上,在被二锅头打倒之前,被迫朗诵了自己一首新诗《氓》节选:

    氓之蚩蚩,我就是那个少年在诗经一样的集市,怀抱布匹蚩蚩就是让目光暖着你的目光美丽的事物从来都不用言语,你要爱就要像蚕丝爱惜着蚕丝氓之蚩蚩,总有一天我会来接你不要站在黄昏夜晚有看不见的黑你要留下秋天的一树梨子照亮回家的路程

    据说,那天我朗诵完了没有掌声。因为所有的掌声都被我的呼噜盖了下去。

    可以说,我的青春首先是被《氓》打动的,被母亲的笤帚疙瘩打出了门外。也是被《氓》拉了回来,拉到了一首诗里,氓之蚩蚩,我就是那个泡妞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