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战书(为什么古代打仗习惯下战书?)

战书(为什么古代打仗习惯下战书?)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为什么古代打仗习惯下战书?
  • 2、战书是怎么写的?
  • 3、埃尔多安向普京下“战书”,十万大军准备南下,又一场大战来临是吗?
  • 4、下战书怎么写?
  • 5、中国古代下战书有哪些习俗?
  • 6、古时战前有下战书的习惯,后来为什么又没有了?
  • 7、当年青城派何道君下战书挑战泰森,泰森为何不敢应战?
  • 正文

    1、为什么古代打仗习惯下战书?

    熟读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古代两军对垒都有一些规矩,比如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等。其中最让人们熟知并不解的就是下战书了,为什么古代打仗习惯下战书呢?

    下战书为了降低损失

    可能你会奇怪下战书不是为了消灭对方,怎么下战书会为了降低损失。

    在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发生战事之时,下战书是很平常的一件事。这时诸侯国众多,多就代表诸侯国的土地不多,人口稀少,加上此时天子还有威严在管控局势,基本上诸侯国都不会大动干戈发动战乱。

    各大诸侯国之间开战的缘由也是有点让人啼笑皆非,甚至各诸侯之间发生口角的小事也会发动战事,但是呢对于各个诸侯来说人口是至关重要,人口少随便受到一点损失各诸侯都是心疼不已。

    为了利益也好为了出气也罢,此时诸侯发动战争的场面并不是我们所认知的场景,动不动就几十万大军战场厮杀。其实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场面很小,人员也不多,双方目的并不是要消灭对方,而是让对方知道实力强弱。

    所以一般会以君子之战的借口先给对方一封战书,让对方有所准备,两军交战只是展现实力,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强大。

    下战书为了师出有名彰显正义

    下站书在春秋时期已成了一种君子之战,所谓君子也有所为有所不为,道德约束,不义之战势必会为天下人所不耻,所以双方若发动战事不但要履行君子之战还有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此时战书的意义比之前可谓是更加重要,下战书不但可以降低双方的损失,还可以把战事原因向天下人表明,以战书来堵天下悠悠之口。

    往往战事跟道德绑架在一起时,战事之中的任何细节都会跟道德有所关联,比如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不杀俘虏等成为道德共识。

    倘若两军对战之时哪一方有违背道德,做出不义之举,这一方就会被其他诸侯群起而攻之,所以两军对战下战书成为一种习惯。

    下战书不但但要表明争斗地点还要表明原因,让天下人公平去判断此战事是否违背道德,自己得到天下人的支持,变成正义的一方从而师出有名。

    下战书为何慢慢会变成历史

    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到了战国时期周天子的威严已经到了可有可无之地步。

    诸侯国之间随着繁衍生息,人口大幅度增加是之前的几倍甚至于几十倍,人口多自然军事力量也随之变强。

    此时各大诸侯各自为政不再受周天子约束,实力的增强必然也会增加野心,诸侯国之间为了扩充领土抢夺资源,战事越来越频繁,频繁之中为君子之战而生的战书自然会成为历史。

    诸侯之间为了扩大战争的成果,在有效的消耗对方的同时避免自己的损失,由下战书让对方有所准备变成了出其不意,奇兵制胜。此时的战事不在是为了彰显实力而是为了打击对方的有生力量,在奇兵之下占领对方的资源。

    2、战书是怎么写的?

    战书

    XXX同学:在我们班级的学习战场上,已经硝烟四起,各路英雄厉兵秣马!在过去的“战争”中,你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你的实力让我敬佩同时让我警醒。我对你取得的成绩表示赞扬,但是面对新的考验,我绝不会因此退缩,反而勇敢踏上前进的征程。面对最后的期终考试竞争热潮,我会争做勇往直前的英雄。

    为了互相学习互相监督,在此我特向你提出友谊挑战,这绝非空谈。我知道,想要成金,必将经受烈火的锤炼;想要破土,必将积蓄足够的动力。经受千风万浪的吹打,造就一颗雄胆、满腔热情。

    我更坚信我自己的能力。“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多年的积累绝不能在此枉费,数载的攒积蓄势必将在此喷发,我绝不畏缩,绝不逃避,绝不妥协。

    行动才是最响亮的语言,我将以崇敬为胸襟,以奋斗为翅膀,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来备考。虽然我xxx成绩不甚理想,但现在的成绩无法左右期末的辉煌。我已经迫不及待的争分夺秒,全力以赴了。你准备好了吗? 余下的日子,让我们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冲刺的战鼓已经敲响,拼搏的号角已经吹起。放眼期终,胜券在握,舍我其谁!请拿出你全部的实力来接受我的挑战!

    最后我提议,请我们全班成员,以及老师作为评判人。我有信心在未来的这段时间里付出不懈的努力,取得这次战斗的胜利,在对手尊敬的目光中一同体会进步的喜悦!华山论剑,期末比拼;敢立潮头,奋勇争先。

    xxx同学

    成语故事: 如火如荼 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 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惊,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大家说,现在退回去等于两头打了败仗,还会两头挨打;如果能打败晋国,就等于在诸候国中当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践也不算晚本 大主意已经拿定,当务之急是尽快征服晋国。

    考虑再三,决定出奇制胜。全军将士吃得饱饱的,马也喂足了草料。中间的方阵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帜,白弓箭,由吴王自己掌握,称为中军;左边的方阵,红盔红甲、红衣服;右边的方阵则一水儿黑色。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大 汗流浃背 汉朝时候,吕后专政,左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携手诛灭了吕氏势力,迎立文帝刘恒即位,其中周勃功劳最大。

    曹商回国后,得意地对庄子说:“当年我住在穷街陋巷,编鞋度日,面黄肌瘦,这是我的短处;今天我凭借口才,打动了万乘国君,受赠车百乘,这是我的长处.”庄子笑笑说:“我听说秦王有病时让医生治疗,论功行赏:吸脓吃疮的,可得车马一乘;舌舔痔疮的得车马5乘。我会种葫芦,有一只大葫芦,坚硬如石,皮厚无腔,想送给您以表敬意。

    3、埃尔多安向普京下“战书”,十万大军准备南下,又一场大战来临是吗?

    随着叙利亚政府近期发动的伊德利卜战役进展顺利,支持叙利亚叛军的土耳其政府埃尔多安坐不住了,近日土耳其国防部就伊德利卜的战事向叙政府发出严厉警告,声称“如果土军在当地的基地遭到袭击,那么将毫不犹豫以最强烈方式报复”。

    与此同时,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也就此事,向俄罗斯政府发出“战书”,要求俄罗斯政府停止对伊德利卜的叙叛军目标展开空袭,以避免破坏俄土两国此前就叙利亚内战签订的一系列停火协议。

    很显然,土耳其国防部和土总统埃尔多安的做法,很难得到俄罗斯政府的真实回应,因为今天的叙利亚局势早就没有2017~18年那么紧张,曾经主导叙利亚内战走向的美国,在俄、土、伊三国的联手下,已经灰头土脸地认输离场,此时的叙利亚国内,已经只剩下了俄、土、伊三国的势力。

    在这样的局面下,俄罗斯出于独占叙利亚利益的需要,当然会继续把其他的国家从叙利亚踢出去,这个时候土耳其就成立俄罗斯人的“眼中钉”。

    为什么俄罗斯人要首先踢掉土耳其人,而不是伊朗人,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埃尔多安领导的土耳其足够的贪婪,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也只是纯粹地利益纠葛,所以俄罗斯对土耳其动手,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心理上的负担。

    在过去的历史上,俄土关系其实一直都不怎么样,早在2015年11月份叙利亚局势十分危急的时候,土耳其政府出于讨好美国的需要,还曾经主动击落过俄军战机,导致俄军多次报复性土军,虽然在2016年俄罗斯出于战略结盟的需要,曾主动帮助埃尔多安挫败美军的政变图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会忘记土耳其给予自己的伤害。

    尽管在2017年以后,俄土关系迅速好转,但是这种关系上的靠拢,是建立在两国利益方向一致的基础上的,而当两国利益出发点出现偏差的时候,俄罗斯和土耳其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置他国利益于不顾,首先保护本国的利益。

    所以叙利亚政府军发动的伊德利卜战役,实际上是一个得到俄罗斯政府默许的军事计划,在这个计划中,俄罗斯假借叙利亚政府之手,将土耳其人的势力从叙利亚赶出去,以此来达到剥夺土耳其在叙利益的目的。

    当土耳其军队遇到名为叙政府军的俄罗斯雇佣军时,谁输谁赢简直就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因此,在伊德利卜战役爆发之后,叙利亚部队快速层层推进,不断的收复被叙反对派武装占领的伊德利卜地区。

    对于这样的局面,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来加以阻止,因为与美国人相比,土耳其政府的军事实力实在是不值一提,对于这个形势,埃尔多安当然十分清楚,虽然他声称要出动10万人的部队南下叙利亚,但所有人都知道这种命令是发不出去的,否则土耳其将会失去更多。

    4、下战书怎么写?

    下战书可以这样写,首先对下战书的原因进行概述,其次对下战书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描述,最后写明下战书的时间地点和相关注意事项

    5、中国古代下战书有哪些习俗?

    战书包括两部分:

    一、师出有名 为何而战?要写上战争的理由(或者借口)以显得己方作战的正义性。

    二、战时战地 何时开战及何地开战,既显示自己的正义性和必胜信心,又体现己方的大度和战争的公正性。(最早的战争要避开农忙时节和人口稠密地区) 附文: 赤壁大战前,曹操给孙权写了一封战书:“近者奉辞伐罪(借口或理由),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愿与将军会猎于吴(地点,时间我军到了就开战)。”这道战书仅仅30个字,但字字千钧,威力无比!备注:两国交战不斩下战书的来使。

    6、古时战前有下战书的习惯,后来为什么又没有了?

    下战书的习惯从古至今始终存在,现代最著名的当属People's Daily的《是可忍,孰不可忍》系列社论,还有外交部和国社的“勿谓言之不预也”,类似还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和“我们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意思都差不多,大同小异。

    从欧美到东南亚小霸和次大陆某国,其要是听不懂这些暗含杀机的“黑话”,就只能说他们实在太健忘,“好了伤疤忘了疼”。

    1962年9月22日,People's Daily发表《是可忍,孰不可忍》的社论,并在文章结尾正告印度当局“勿谓言之不预也”。结果大家都知道了,1个月后的10月20日,对印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

    而在1978年12月25日,People's Daily又发表社论《我们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并在末尾段同时写明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和“勿谓言之不预也”。此言一出不到2个月,1979年2月17日,边境还击战打响。

    最近一次则是2018年4月6日国社在官方微博中,针对美国挑起贸易战发出了“勿谓言之不预”的严正警告,这就是中方坚决迎战的最明确无误信号。

    此外,美国人在冷战之后的历次局部战争打响前,也很喜欢下战书,当然理解成“舆论战”也可以。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2003年发起伊拉克战争前,小布什政府就对外公布了空袭目标,警告对手“你怎么防御也没用”,以此炫耀武力、震慑敌人。

    同样的,在对阿富汗动手前大约1周,小布什就向当时的塔利班政权发出了最后通牒,提出了一系列极其苛刻屈辱的条件。美方明知塔利班不会答应,但仍故意这么做,目的就是给对手坐实“支持恐怖主义”的罪名,以便美国出师有名。

    说到底,下战书既折射出东西方文化的共通之处与不同点,更反映了大国用兵的底气与自信。说白了,我就是要明确地告诉全世界“准备开打”,而对手除了干等着挨揍自求多福也没什么咒念,此举还能大大增加对手的恐慌情绪与畏惧感,这大概就是现代军事强国喜欢下战书的主要原因吧。

    7、当年青城派何道君下战书挑战泰森,泰森为何不敢应战?

    青城派何道君下战书挑战泰森,泰森不是不敢应战,而是不屑跟何道君打。也不是说中国武术不行,一个实战经验近乎零的人,没上过擂台,只是自我感觉良好,也没有资格挑战泰森。如果世界上一旦有人给泰森发电子邮件约战,泰森就非要应战,否则就是胆怯,那泰森早晚得累死。

    要知道当代武术家跟职业拳手的水平还是有差距的。职业拳手经过专业训练,身经百战,无论攻击力和抗击打能力都不是常人能想象;当代武术家的武术都是以表演为主,早已不是古代的杀人技。

    要是泰森跟何道君打,也怕出手太重把何道君打死,他知道自己的拳头威力有多大,不像何道君那么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