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人生读后感(《人生海海》的读后感?)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人生海海》的读后感?
一口气读完麦家的《人生海海》,这是一本让人读起来就不想中断的书,感谢作者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历史环境,不一样的人文情怀,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人性,不一样的人生。我想,小说给人带来的震撼就是在看完许久后还会沉浸在故事中不能自拔,为故事中的人物感到悲悯、唏嘘和遗憾。
全文共分为三部分,作者以江南山村为写作背景,从民国到抗战到文革为时间脉络,用细腻诙谐的笔触给我们呈现了一幅活灵活现的万千世相图。一边读文字,脑子里一边闪现各种场景,这种极强的代入感让人忍不住一探究竟。
主人公上校的一生,起起伏伏,悲悲喜喜,辉煌过,坎坷过,充满传奇,充满秘密,我原以为这样的人物势必会化解一切困难,最终成为一代枭雄。可是,我失望了,因为在现实的社会中总会有些人在一边享受着你的恩惠一边不忘在背后踩你一脚。
上校的隐忍、正直、善良,使他即使受到过很多不公和摧残,却从没为自己辩解过,上过战场,挡过子弹,坐过牢,受过辱,是大名鼎鼎的“金一刀”。这样有勇有谋的人怎么会胜不了不过是一群孩子的红卫兵呢?事实果真是斗不过啊,“不怕老只怕小,小鬼作恶老鬼哭”。好人真的不一定都有好报,这便是人性中的恶吧。
最终,上校疯了,由于治疗的不及时,智力只能像个七八岁的孩子。这也许是他最好的结果吧,忘记了不堪的回忆,只保留孩子般的纯真。林阿姨的出现,让我们更加坚信上校是不可多得的好人,上校的长寿(活了将近一个世纪)也许是老天对他的另外一种补偿吧。
2、人生整理术读后感怎么写?
如何写读后感!
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3、谁可以推荐几本人生必读的书?有什么推荐吗?
我是陕西人,就为大家推荐三秦大地当代具有代表性的三位文学大师的经典之作:陕北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关中陕忠实的《白鹿原》,陕南贾平凹的《废都》,都是当代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谢谢邀请!
4、人生的什么和什么读后感?
路遥《人生》读后感
——再读《人生》
又一次温读《人生》,又一次热泪满眶,又一次领悟那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人生,让我对未来的未知充满了恐惧,同时又有一种希翼,所以对于现在,我有一种淡然。就像我知道每一种选择都有着他内定的规律,或者尊与现实或者尊于心灵;就像我知道每一次选择我都会坚定的走下去,每一次的选择都是一条人生路。
我想故事的结局一定像我们每天所走的路一样,一样的实在。路,可能有花俏的,像满地遍花的羊肠小道,像铺满鹅卵石的小桥,可能还有的设计让水漫上去,等等。可这些终是旅游式的消遣,就像我们偶然通宵达旦的与朋友狂欢,真正称得上路的还是那些结结实实的水泥大道。
其实孙少平就是高家林未来的写照,一个有韧性血气方刚且能屈能伸的男子汉。无疑孙少平是完美的,是让每个读者都赞扬的那种;而高家林却是那种桀傲浮华爱慕虚荣的,自视过高患得患失的,让人感觉恨铁不成钢的那种形象。可,难道孙少平心中就没有过波澜,他就不想田晓霞死后能再拥有像金秀这么漂亮女人的爱情。我想那是不可能的,这就像是在问一个结过婚的人是不是就没有爱的欲望一样,答案是显然的,可是有一种比爱更重要的责任压在他们身上。他一定也是想的,可他知道自己以不配去拥有这份爱,他没法给她一个温馨舒适的家,没法不让她每天不担心害怕,所有他选择了拒接,选择了煤矿那一个破败却温馨让人留恋的家。而巧珍,是当时朴素善良农村妇女的写照,她和平凡的世界中的郝红梅一样,一样有一种对爱情的追求。她甚至比郝红梅更痴迷,更陷的深,对爱情更执着。可人生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摔倒了,失败了,丢失了,她们站起来,看着那愈来愈远的背影,最终她们都选择了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一种更热爱土地的生活。对于黄亚萍来说,这场恋爱只是一次野外漫游的邂逅,只是春天里的一场梦而已,虽然美的让人落泪。
人生,多么沉重的字眼,有谁能在这条道上一马平川。有些事情蹉跎的是岁月,而有些事情却要用整个岁月去怀念。也许人是易忘的,可有一种记忆是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心上,每一次扯动就会疼痛,就会流血,就会进一步的加深它的伤痕。人生这部作品是段朴实而又凄美的爱情悲剧,而这段悲剧之所以凄美,就是因为有刘巧珍的存在。高加林的背叛,对于她来说是一种致命打击,但是,“刚强的姑娘,她既没寻短见,也没神经失常,人生的灾难打倒了她,但她又从地上爬起来了!”因为“她留恋这个世界,她爱太阳,爱土地,爱劳动,爱清朗朗的大马河,爱大马河畔的青草和野花……她不能死!她应该活下去!她要劳动!她要在土地上寻找别的地方找不到的东西!”这一是体现出她的坚强、坚韧;又体现出她对生活,对土地,对自然,对家乡的深厚感情。这正透露出路遥对土地、劳动对故乡自然的深切热爱和依恋。
借助别人对路遥的评价来说一下————他塑造刘巧珍这个人物,写人在极其困难的景况下战胜苦难的“崇高而光彩的道德力量”,基源于对现实生活的道德忧虑,其目的就是要借“困难的时候”人们心灵的“高尚美好”,来“折射今天的现实生活”。认同传统的美德,赞美利牺牲精神,克己利他的仁爱之心和道德善良,与人类生活的意义和进步密切相关。
想起别林斯基所说的那句话:“……生活就意味着:感觉和思索,饱受苦难和享受快乐;一切其余的生活都是死亡。……我们先得有饱受苦难的能力,然后才会有享受快乐的能力,不知道苦难的,也就不知道快乐,没有哭泣过的人,也就不知道喜悦。
人生是我们没法迈过的槛,而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加!
5、有关《人生》的读后感?
路遥著《人生》的读后感 无意中在宿舍一兄弟的书桌上看到了这本《人生》,于是便抽出来看了一下书面以及书面山夹着的那张小纸片上写的内容,于是我就开始认真的阅读了起来! 这本书是《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创作的,之前也听说过这个名称也看到过别人看他的文章,自己却一直没有看,今天的阅读给了我不少的启发,马云看过这本书后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路遥,18岁时我再度高考失利,应聘了五六个工作都没人要,只能去当送杂志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让我意识到不放弃总有机会,否则我现在还在踩三轮车呢。”也是马云的这番话让我下定了要认真看完她。尽管里面的历史背景和现在不在一个平面上,但是她所诉说的道理却是亘古不变的,以前我也看一些励志的做人的,引领我们前进方向的书籍,这本书却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感觉以前的自己是多么的浮躁,幻想渴望去到一个自己做梦都想去到的地方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然而这样的想法没有在我心中磨灭,只是更加理智的去考虑我的人生要何去何从。我也曾问过自己,人的一生为的是什么?我说,为的是内心深处的理想能够生根发芽并能茁壮成长,为的是身边那个一直风雨相依的爱人及家人朋友。是的,这个一直在我心中没变,这就是我人生的追求。《人生》中的高加林在自己的人生追求中,他渴望自己的闪光点能够得到释放得到发展,但是他的渴望让他变得不理智甚至浮躁起来,他为了自己的发展放弃了与他风雨相依的刘巧珍,追求了能够让他见到更大世面更大发展的黄亚萍,但是他的这个梦却被一个举报,失的一无所有,只能重新回到农村当农民,一切又得重新开始,最后他也因为这一切一切的变化看清了自己的不足自己的迷失,这样的打击也使得他不再浮华,而是脚踏实地的走好人生中的每一步,故事的结局也是在他的后悔反省中认清了自己。 看完了《人生》,心中一直的压抑也释放了不少,从中学到的道理也让我更加的理智的看待未来的人生。人的一生没有谁是一帆风顺的,总是要经历一些曲折之后才会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理智。我也一直在看一些励志的文章一些振奋人心的书籍来为自己对人生的美好追求进行激励以及从中学习到做人的道理,然而那些话却不能像《人生》这样用故事的手法来诠释人生中的进与退、得与失。《人生》中的一段文字给我的印象甚是深刻“现实是不能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谁如果要离开自己的现实,就等于要离开地球。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他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刚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轻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认识。可是,社会也不能回避自己的责任。我们应该真正廓清生活中无数不合理的东西,让阳光照亮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那些正徘徊在生活十字路口的年轻人走向正轨,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他们的理想得以实现。” 人的一生不怕跌到了,就怕跌倒了不爬起来!面对未来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要理智,慎思慎行!读《人生》有感这是我第二次翻看路遥的《人生》,感触远胜于第一次。第一次看《人生》时,我很诧异路遥为何要把《人生》作为小说名。记得第一次看是在读高二时,那时候还不能理解小说的内容,只是一味单纯的以看小说的眼光来看待这本书,但上大学后,再来看它时,却是另一种感受。 先来谈谈《人生》的情节吧。小说背景取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陕北农村地区。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个年轻的农村人,他高中毕业当上了小学教师,就在他以为自己的才能和抱负能得以实现的时候,命运第一次给他开了一个玩笑。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利用关系让自己儿子顶替了他的教师位置,而他也由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变成了一名普通的农民。在这次人生的低谷中,他收获了一份美好的爱情,开始与农村姑娘刘巧珍谈起了恋爱,这使他的精神得到了慰藉,本来照着发展下去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命运又垂青了他。没过多久,因转业回乡的叔父的关系,高加林很快又回到了城市,并且成了一名县通讯干事。此时,加林重新遇到了他高中同学黄亚萍。在黄亚萍猛烈的爱情攻势下,并且有机会到大城市发展,他艰难地舍弃了农村姑娘刘巧珍,开始了与黄亚萍“罗曼谛克”般的热恋。然而,好梦难圆,命运又一次捉弄了高加林,高加林通过关系在县城工作的事被检举揭发,他因此又一次回到了农村。而此时,已是物是人非,巧珍已嫁他人。在听完德顺爷爷的一席话后,高加林也开始真实而深刻地思考“人生”这一命题。高加林他身上既体现了现代青年那种不断向命运挑战、自强坚毅的品格,又同时具有辛勤、朴质的传统美德。他热爱生活,心性极高,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关心国际问题、爱好打篮球,并融入了时代潮流中。然而,真实的现实与理想之间产生强烈的反差,也形成了他矛盾复杂的性格特征。纵观他的人生,总是充满跌宕起伏,不断在得到中失去,又在失去后得到,继而又失去。正如路遥在小说中所说:“生活啊,生活,有时候让梦想变成现实,有时候又让现实变为梦想。”而高加林也在其中品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什么是人生?无数先哲用事实告诉了我们:人生是从降生到死亡的过程,而这过程怎么走就是人生。我认为人生就是在这过程中对生活的种种选择,或对或错。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的权利,但现在对于我们来说选择的机会多了,倒让我们手足失措,迷茫了。而从高加林身上我们能看到他缺乏一种坚定的信念,对生活摇摆不定,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致命的缺点。所以,不管我们如何选择,就一定要坚定信念,就算错了,也不必垂头沮丧,过错也是试金石,大不了重头再来。正如小说结尾德顺爷爷所说的:“娃娃,你不要灰心!一个男子汉,不怕跌跤,就怕跌倒后爬不起来,那就变成死狗了…….”而人生的另一特点就是无法预知,在这一秒永远无法预知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正如高加林在当教师时不知道社会的残酷,会让他再次沦为农民,在他当农民的时候也不知道他能重新回到他梦寐以求的城市,而他在城市正准备好好实现他的理想和抱负时,更不知道他自己又要重新回到农村。也许我们在抱怨社会的种种不公,但我想说的是,社会本来就如此,没有绝对的公平,世界上只有两种事是公平的:一是时间,二是死亡。所以,我们惟有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更多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是怨天尤人。无法预知又怎样,人生本就如此,也不必太纠结于此,做好当下,足矣!作家柳青曾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譬如政治上的岔道,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而我们,也即将踏入社会,也将面临诸多诱惑与考验,如何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人生的选择,选择的人生,或对或错,一切未知!但我在这里想说的是,不要因为乌云遮住了蓝天而止住我们奋飞的翅膀,也不要因为汹涌的浪涛而打破我们乘风破浪的勇气,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慎重选择,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6、阅读是好习惯,人们应该读哪些书让自己境界能提升呢?
我的观点是,首先你应该读中国四大名著与世界名著。其次,还应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果你做到了,这不仅会使你境界提升,还会将使你终生受益。
7、纪录片《人生第一次》,观看后对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人生第一次,是起点,是初心,也是回望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人之事,也能够延展我们的人生。
人生在经历每一个第一次时,大多有着不安和悸动。
这些彷徨时刻,我们都或多或少地经历过,在彼时,也有过铭心的感悟与成长。
但是,随着第一次被第二次、第三次,被生活所淹没,那些当时的感触也就渐渐淡漠,还没来得及思索完全,又要仓促地继续向前。帮助观众寻找初心之旅,提醒人们行至远处时,也要回望来时的路。
《人生第一次》有经历第一次的担忧,和历经第一次后的释然。它的故事都是“先苦后甜”,也正因如此,既真实,又分外温暖。
这部纪录片似乎给予观众一种力量和信念,只有当迈出第一次的步伐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