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天道电视剧观后感(看过《天道》有何感悟?)

天道电视剧观后感(看过《天道》有何感悟?)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看过《天道》有何感悟?
  • 2、那些把《天道》看了几遍的人,能谈谈您的看法与收获是什么吗?
  • 3、电视剧《天道》讲了什么?
  • 4、自从看了《天道》后,我对大部分现代剧都难感兴趣,是什么心理?
  • 5、《天道》电视剧,观后感?
  • 6、如何评价《天道》?好在哪?
  • 7、电视剧《天道》观后感?
  • 8、如何评价《天道》这部电视剧?
  • 9、有没有人觉得天道这部电视剧特别的装神弄鬼?
  • 正文

    1、看过《天道》有何感悟?

    中国老百姓口中谈论最多的就是文化两字。

    电视剧《天道》一经播出,靓点颇多,剧情一波三折,夺人眼球。特别是剧中主人翁丁元英口中身上处处显露出道的文化,对道的参悟,妙句叠出,至深至理。

    剧中五台山智玄大师对丁元英的评价:‘’施主身上乃三气居中,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还有一气住与身中,游离身外一一痞气‘’。

    可谓得道高僧看人高出一筹,直指人心,入木三分,令人叹服。

    嘴上谈道,心中缺善,背离了道的真谛。

    儒家的正气,道家的清气,佛家的和气,此谓三气,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以善为念,以德为行,以诚为贵,《天道》酬勤,勤者有秋,这才是天道的本源。

    2、那些把《天道》看了几遍的人,能谈谈您的看法与收获是什么吗?

    丁元英这个人物,让我想到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用他的《心学》来解释最恰当。

    心学的精髓就三样。

    第一样,修身以达心静不动。也就是说自己不受外事外物的影响而心绪不宁,最高境界就是心静如水,如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或如达到心流,这是需要通过经历事情长期修炼才能达到。丁元英喜欢哲学,特别对佛学有比较深的研究,剧情可得,他心静不动的功夫还是不错的,这就使他遇事不慌。

    第二样,对环境的客观评价。包括对人性洞悉,对事物的客观评价。这在《天道》里,评价为神,道,规律。整部剧里的关键冲突人物其实是林雨峰,丁元英通过对他的性格剖析,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他公司文化:只有矛,没有盾。所以才可以设计官司冲突。

    第三样,做事滴水不漏。完成前面两样的基础上,心静不动,才可以对环境客观评价。这一客观评价才能掌握规律,对人事物的发展有一定的预期。最后专心做事,掌握好节奏,资源的合理调配就成了。

    丁元英式的生活,一方面是他的所谓上帝视角,一方面是他的宅生活。上帝视角是我们需要学习修炼的,修心,看看哲学,心理学,看看世界名著。对规律的掌握,看看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博弈论等。做事,学学“丰田”的精益求精。生活嘛,按个人的性格,不一定都是宅。

    3、电视剧《天道》讲了什么?

    非常感谢悟空邀请!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终于把电视剧《天道》看完了,2天2夜。悟性不好,虽然里面的商战故事经不起推敲,但是里面的反映人性的东西可以借鉴。总结如下:

    1.天道既人道,读懂了人性就掌握了最复杂的规律。丁元英一年赚1亿欧元就是有力证明。

    2.世间本无事,何处惹尘埃。人的初始状态都是健康天真有活力的。为了达到目的,做了很多努力。却被自己制造的祸端给害的。比如:烦恼,健康,生命,友情,等等。林宇峰因为自己的乐圣音响有了自己的财富和地位,也因为即将逝去这些东西,将他杀死。

    3.人的格局决定了他的知识、成就和能量。这是成长的环境形成的,很难改变。剧中的“”文化属性“”决定了他的思考方式,行为模式,和道德水准。丁元英的判断一个人的行为的时候,他是看这个人的文化属性,进而推导出他的思考问题的方向和接下来有可能发生的行为。在给刘冰做局的时候感受到了这一点。人们经常说做人大气一点,助人助己也。

    4与另一半的相遇是机缘,平淡的生活中要提携和成全。没有索取才是正道,方得始终。主人公的感情值得敬佩。

    5.多行善举,少说话。努力经营好家庭和事业,赚到的要分好,学到的要教好!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4、自从看了《天道》后,我对大部分现代剧都难感兴趣,是什么心理?

    我来回答一个扎心的答案,就是题主很有可能陷入逼格的幻觉中无法自拔了。

    第一、《天道》的道理很深,但离我们很远

    许多年轻人,因为缺少社会实践,很多东西过于理想化,喜欢坐而论道,而《天道》,恰恰满足了一些人的喜好。

    普通人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天道》也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但这中间隔着一道呢啊,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缺少这个最关键的人生成长,就是没有对外界事物的否定,直接跨越到否定之否定,这是荒谬的。

    第二、《天道》的思想很独特,但也仅此而已

    其实,对《天道》的崇拜,本身就是思想认知不太成熟的表现。

    丁的理论,通俗点,就是正确的认识客观规律,四季轮回、昼夜更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只是其他经典电视剧,功夫在诗外,没有这么多直给的东西,所以看着没那么兴奋。比如大明王朝,比如走向共和,比如北平无战事,比如大宅门。

    不神话一个剧,不神话一个人,才是看懂的开始。

    个人观点,博君一笑。我也很喜欢这部电视剧。

    5、《天道》电视剧,观后感?

    电视剧《天道》这部原名《遥远的救世主》的作品的确有着非凡的吸引力。作品描述了商界奇才丁元英退出私募基金后,归隐一个小城,和女警芮小丹的爱情以及扶贫王庙村的故事。其充满理性的经典台词,令人顿悟的哲学思辩,超越世俗的爱情观,杀富济贫的商业暗战,复杂多变的贪婪人性,耳目一新的文化观点,发人深思的天道思想,无不考验受众者的灵魂。

    (一)物质说

    “天下之论道到极致 ,百姓的柴米油盐; 人生冷暖论至极致 ,男人女人得一个情字。”这句台词很像孔子的“食色,性也”,也符合王阳明的“百姓日用即为道”的心学思想。人生在世,物质为上,没有物质的保障,任何上层建筑尽是坐而论道。至于庄子的《逍遥游》多少有四处借粟的尴尬,陶渊明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多少有饥肠辘辘的味道,正如剧中一句台词“你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没有保障,还谈什么女性的优雅、情调和品味?”

    丁元英无疑是在穷困潦倒中突破自我,实现了物质积累,从而可以心安理得地做一个“后山人”。至于其间的是非黑白、酸甜苦辣自当别论。“如果我的能力只能让我穷困潦倒,那穷困潦倒就是我的价值。”这个论断虽然有些圆滑,但也不无道理。在对物质财富的获取上,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方式和渠道。私募基金的股票投机,韩楚风的权力之争,王明阳的强盗逻辑,林雪峰的品牌自信,肖雅文的白领心机,欧艳雪的雪个体的诚信,冯世杰、叶晓明、刘冰等人的市侩狡黠,王庙村人廉价的劳动力……总之,熙熙攘攘,利来利往;晨钟暮鼓,众生皆苦。

    易学家曾仕强说:“人的一生就是从求人到不求人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理解为是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的积累过程。“当一个人决定购买一套音响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一种标志了。首先标志着生存能力,其次标志着生活品位”显然,丁元英可以心平气和的躲在一个小屋,欣赏着四十多万元音响放出的音乐,享受着精神层面的哲学智慧,感悟人生,寻求天道,管他尘世中尔虞我诈的追名逐利。

    但是,在物质的获取上,作品极力地呼唤人性的自觉,而不是传统的“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的“靠”,个人到国家都应如此。

    (二)文化说

    丁元英的文化属性说是这部电视剧最醍醐灌顶的地方,新颖的名词,独特的分析角度,无不叫人耳目一新。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 制度 、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这段精彩的台词就是丁元英对天道的解读,没有神秘,没有抽象,直接告诉观众,你的文化属性决定了你的人生方向。“”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 、易用, 成了流行品种。“王庙村相对属于弱势文化群体,他们不知道真正的救世主不是”他“,而是”我“。所谓”扶贫贫不离,杀富富不去“,所以丁元英断定自己的扶贫,顶多只能让他们趴在井沿上看一眼。

    关于文化属性,应该是相对概念,中西方文化有差异,国家文化有差异,个体文化也有差异。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意识形态,决定着不同的生存状态。作品还是在努力告诉人们,没有真正的救世主,唯有文化自觉。丁元英对王明阳的强盗的逻辑是这样论断的:“强盗的本质是破格获取。破格获取和直接获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你们没有自信和强者在同一规则下公平竞争,这只能说明你是弱者。因为弱势文化所追求的最高价值就是破格获取。所以,强盗的逻辑从本质上讲,是最懦弱的生存哲学。”

    剧中提到的文化属性观点,无论是对个人还是民族,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从骨子里就是弱势文化属性,怎么可能去承载强势文化的政治、经济。衡量一种文化属性不是看他积淀的时间长短而是看他与客观规律的距离。五千年的文化是光辉,是灿烂。这个没有问题。但是,传统和习俗得过过客观规律的筛子。”这段话不能不令人深思。

    (三)人性说

    “人从根本上是面对两个问题:一、生存,得活下来;二、要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让心有个安住。”思考生命的意义是每个生命个体的终生命题,生命的意义就是个人的价值,价值观的是非取决于人性的善恶。但是,似乎任何学说发展到尽头都会回到原点,科学上面是儒学,儒学上面是佛学,佛学上面是道学,道学上面是神学。心学的最高境界竟然是“无善无恶”,王阳明领悟到此感觉非常可怕而欲言又止。

    《天道》对人性的存在持有明显的合理性态度,但强调品行,也可能是“致良知”。剧中说“人性说这就是圆融世故,不显山不露水,各得其所 ,可品行这个东西今天缺个角, 明天裂个缝 ,也就离坍陷不远了。”我总觉得剧中“王明阳”这个角色,是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倒影,王明阳的强盗逻辑显然违背了“良知”,但你又不能不承认其存在的合理性,正如“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唯一能让王明阳开口的是“还人性一个清白,还社会一个公理,你的灵魂就得救了。”唯一能让人死而瞑目的原来是求得一个心安。至于人性只属于不同的文化属性、不同的价值观。丁元英说“出卖和背叛是两个概念。如果你背叛邪恶,上帝都会加冕这种背叛”“当有人笑话耶稣实傻子的时候,其实谁都不傻,仅仅是两种价值观不兼容”。

    所以从人性的角度看,“致良知”是作品透出的心学思想,“人的法则是,一颗阴暗的心永远托不起一张灿烂的脸。”

    (四)爱情说

    丁元英和芮小丹的爱情是剧情的最看点,剧中超越世俗的唯美爱情满足了观众对完美爱情的臆想。二人的爱情是超越物质的欣赏,是心有灵犀的理解,是精神交流的知己,是心灵归宿的爱人,是不用说话就融化于心的凄美,是柏拉图式的不食人间烟火。剧中丁元英对男女爱情本性的解读可谓思维独到。

    1女人是形式逻辑的典范,是辩证逻辑的障碍。、

    2.女人哪,好多贱东西是骨子里生出来的,是女人就扔不掉

    3. 是女人就有贪嗔痴。没有贪嗔痴的女人,是天国的女人

    4.男人 不管怎么尊重女士,都掩不住骨子里害怕女人。害怕就是鄙视,就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5.红颜知己自古有之, 这还得看男人是不是一杯好酒 ,自古又有几个男人能把自己酿到淡而又淡的名贵?这不是为之而可为的事,能混就混吧。

    6.不管是魔还是鬼,无非是思维逻辑和价值观与常人不同,地狱之门大不了就是不同价值观的两种人产生冲突,所带来的痛苦。如果你真的值得我爱,那就放手去爱;如果不值得爱,那交往的过程只是鉴别的过程,转身离去也没什么可怕的。

    在这里,爱情就像简爱说的那样“在上帝的脚跟前,我们是平等的”。丁元英和芮小丹是平等的爱情个体,没有功利,没有杂念,扶贫王庙村只是一份礼物。唯一留在芮小丹的困惑里的是,“(丁元英)永远都不会跟你吵架。他的每个毛孔里都渗透着对世俗文化居高临下的包容,包容到不屑跟你讲道理,包容到让你自己觉得低俗自卑。当你快要憋死,快要疯掉的时候,你能想到的只有一个字:逃。逃,就是地狱。”

    芮小丹死了,她没有去地狱,因为她是天国的女儿。或许她还没弄明白自己是陷于丁元英的才华,还是莫名其妙的爱情,但她一定不后悔。

    丁元英走了,这个本想孤老终生的明白人,最终还是梦醒远离烟火的爱情,带着芮小丹的遗像又一次走向孤老终生。

    看来,在爱情的世界里不能没有烟火!

    (五)生死说

    剧中有五次关于死的情节:

    一是丁元英的父亲突发性脑出血,做过引流手术后,右边的身体已经没有知觉,但他左手一直要去扯氧气管。丁元英赶到医院听他妹妹说:“爸以前经常说,如果他有什么大病,千万不要抢救他,不要再折磨他,让他好好地走。”当丁元英从医生那里确定父亲即便救活也是植物人时,他说出了一句惊人之语:“医生,那我怎么做才能让我父亲死?”

    二是芮小丹就王明阳的案子请教丁*是不执着于出人头地。“但丁元英自认终究进不得窄门,只是做了个徘徊在道边缘的极品混混。他说唯有进得窄门,神才会告诉你:你就是神!

    最后,丁元英失去了芮小丹,不知道这是不是天道不公;芮小丹选择死亡,莫非是冰冷的法律在除恶扬善中的两败俱伤?但这似乎又恰恰是芮小丹的生命价值。

    滚滚红尘,多是两难。在一个法治社会,如果法官的儿子杀了法官的父亲,不知道法官要做出怎样艰难的选择。一个杀猪的和一个信佛的生活在一起,信佛的每天叫醒杀猪的赶集卖猪肉;杀猪的每天叫醒信佛的念佛经,不知道其中有没有纠结天道。陶渊明说:“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如此说来,天道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总之,在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复杂的人心只是天道的一部分,本无可厚非;而天道恢恢,自有规律;芸芸众生,只能遵循,不可违背。荀子说过“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存”。因此,唯有坚守“活着就是在不断的散发人性的光辉”的信念,,光明而来,磊落而去,谁敢说于瞑目之际,问心有愧?

    6、如何评价《天道》?好在哪?

    大家好,我是娱乐君威,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天道》是一部让我透彻灵魂、醍醐灌顶的电视剧。看道德经、看佛经,看基督,说实在的我总是入不了法门,在似懂非懂的境地,但这部剧把“道”理解的透之又透,句句刺人心肺,一剑贯穿了我的咽喉和肛门,不得不服之。

    也不知道是因为一些什么原因没有让这部剧像征服、黑洞、潜伏一样大红大紫,不过真的是太好看了,稀松平常看惯了这两年泛娱乐化电视剧的不痛不痒,回头看这部2006年只有标清的剧,不禁感叹美好之所以美好就是它的灵魂所在《天道》以爱情为主线,集结了商战、警匪、政治等内容,更有很多商战韬略和计谋,可谓是一本现代商战的教科书。《天道》中的对白既有哲学层面的阐释,也有对城市生活的解读。《天道》一剧中多次出现“文化属性”一词。小到个人,大到民族,“文化属性”成了个体和集体价值和前途的思考。在不同的“文化属性”考量下,剧中那些玄妙台词,被新旧元素一一重新组合——没有陌生的词汇,没有听不懂的话语,糅在一起却让人一思再思,由思生辨。剥开熟悉对白的表层,埋藏在稀疏平常的情节之中的,恰恰是一份严密的逻辑推论。一部《天道》的智慧,也许无法改变电视剧“娱乐冰淇淋”的“文化属性”,但是,它毕竟启开了另一种思想的可能,启开了另一种读图的境界,启开了另一种娱乐的方式。《天道》与以往所有的电视剧都有所不同,它是一部非常另类的电视剧,中国电视剧史上从来未有过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人物――痴迷音像的土匪级发烧友、超凡脱俗的天国之恋、杀富济贫的商战神话等传说级人物和离奇的故事,构成了一部很怪的电视剧。其厚重感和历史感以及思辩意识,都带给观众强有力的冲击。

    以上就是我对这部电视剧的评价,喜欢的点赞支持下

    7、电视剧《天道》观后感?

    看过电视剧《天道》后,总觉得有回味,总是想发感慨,又恐理解得太肤浅、不到位,说出来让人笑话。但又一想,文化产品之于每一个人的作用本来就不尽相同

    8、如何评价《天道》这部电视剧?

    值得反复看的一部剧。我看完电视剧后买了小说《遥远的救世主》。

    9、有没有人觉得天道这部电视剧特别的装神弄鬼?

    天道表达的主旨,该剧根据小说《遥远的救世主》改编。全剧也在围绕救世主这三个字展开。一句话总结就是:只有自己是自己的救世主。

    剧中每个人物的命运也是这样展开,当你想寻找主时,就成了扒着井沿看的井底之蛙,天空只会变成你的噩梦。这一点好多人说违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这纯属胡说八道,如果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是这样,那真是悲哀了。我觉得作者借丁元英之口,谈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小说和电视剧不宣扬宗教,而是反思宗教。

    最离经叛道的是抨击中国社会主流的家庭观念,大多数中国人生儿养女没有那么高大上,实质是利益交换,最往深度思考,可能质疑当今政策。

    个人看法是,丁元英的笑道才是孝道发于心止于力。而我们平常所谓的孝道是夹杂责任分配,旁人眼光等成分的孝道,在我看来一般般吧。丁元英看重的是什么,父亲的痛苦和尊严。我们做一件好事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有两个:1别人需要的,2对其他人没什么危害。而不是所谓的''我觉得对你好''要知道很多事即使初衷和方法没错,一个不正确的时间一样可能没有效果甚至给人添麻烦。但丁元英真正与人不同的是,他即使通达智慧,即使悟到他也会去证道,这才是他是智者的真正原因。然而在孝道这个问题上,作者没有给丁元英,实践和证明的机会,目的不言而喻。可见作者功力。

    片子受众面小,能够真正理解的人不多——面小;

    由此原因导致片子播放量和收视率低,收益低下;这只是一个可能性,我这里没有具体的数据,无法用数据说明实际情况,况且猜测;

    片子反响巨大,恐引起恐慌或者社会不良反应(这个可能夸大,但是会存在可能性);

    看完《天道》这部电视剧的人大概都有点恍然大悟的样子,啊,原来人还可以这么活着,原来还可以这么透彻。当深研究这部片子的时候,可能自己就陷入了剧中,自己做起了剧中的“丁元英”;但现有我们生存的社会不需要“丁元英”,更需要的是“糊涂”之人。

    丁元英是排除了自己是人的这个既定事实,而从物种的方面来看待人这个种群的生物行为。天道不过是事物内在的规律而已。丁元英很矛盾,因为心脱离了人的物种,可身还是人,实际就是对自身为人的一种不认同,对出世入世还未参透的一种状态。从人的角度来说,他的语言与行为让人觉得高深莫测。

    这部剧涉及了音乐,法律,传统文化,商业,证券,佛家理论,道家理论,儒家经典,基督教圣经等。重点讲的是文化属性和个人觉悟。从来没有因为看了一部电视剧后感觉自己知识的贫乏。现在很多是删减版了,五台山论道片段,丁和韩喝酒畅谈的那段,肖和芮北京聊天的那段,还有芮小丹和丁元英好几次吃饭谈话的片段是否存在?存在那就不是删减版,不存在了自然是删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