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自卑与超越读后感1000字?)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自卑与超越读后感1000字?)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自卑与超越读后感1000字?
  • 2、《自卑与超越》一书是如何改变一个人的?真的可以么?
  • 3、最近看了自卑与超越这本书,总结出一个结论:都是废话?
  • 4、一个缺爱自卑孤独敏感的人还有救吗?
  • 5、关于《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什么性格的人看后有实际收获?
  • 6、如果一个自卑的女孩子,突然在一个异性身边感觉自信和快乐,意味着什么?
  • 7、谁读过《自卑与超越》,感觉怎么样?
  • 8、如何评价《自卑与超越》这本书?
  • 9、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正文

    1、自卑与超越读后感1000字?

    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终于把《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给看完了。《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但通俗中包含着极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学术价值。在本书中,作者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性,在于正确理解生活。那些自幼就有器官缺陷或被娇纵、被忽视的儿童,以后在生活中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家长和教师应培养他们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本书大大修正了弗洛伊德泛性论的精神分析观,开辟了精神分析的新阶段。

    生的意义在于奋斗,我赞成这一观点。多少次生命处于低潮,是这一信念解救了我。于是埋头苦干,当我无意间抬起头时,却发现周围的人渐离自己远去了,自己竟到了形影相吊的地步,同学越来越疏远,舍友越来越隔阂。回顾三年前刚刚踏入大学校门时,我们以何等的热情要建筑一个温暖的大家啊!结果与愿望竟有如此差距,只因我们把奋斗的目标定格为个人成就了,各自作自己的茧,而非大家共筑一个巢。

    当朝夕相处的同学处于困境之中时,我们熟视无睹或轻描淡写的宽慰几句;当同学取得一点点成绩时,我们置若罔闻或冷嘲热讽。没有周围人的关怀认可,我们感到孤独迷茫,无所适从了,即而对生活的意义提出质疑。没有归属感,没有安全感怎么可能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对生活充满信心呢?大家都渴求温暖的集体,融洽的关系,但有几人为建筑这气氛而努力过呢?只想索取不肯付出,终究是行不通的。

    阿德勒告诉我们: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与他人的团结合作之中获得满足。奉献的意义是广泛的,在班级之中,我们与同学团结合作,为建筑一个温暖的集体奉献力量;在单位之中,我们与同事团结合作,为单位的生存发展奉献力量;作为一国公民,我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青春;作为人类一员,我们为人类的进步发展奉献生活。奉献就意味着牺牲,这牺牲换取的是大家的团结合作,从而产生更加巨大的力量。

    人其实是很软弱的,如果人类不合作,那么自然界中许多生物可以轻易的置人于死地,人却成了世界的主宰,因为人是群居且懂得合作。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不再需要团结合作来维持基本生存,但团结合作依然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人是社会的人,需要精神支柱,没有团体社会的认可,人会失去一切支柱和自尊,只有融入集体之中,融入社会之中,才能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

    当然,阿德勒对生活意义的诠释,只是从精神分析家的角度作出的,为的是使他的病人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走出空虚孤独的旋涡。人活着仅靠积极的态度是不够的,还应有正确的目标,远大的理想,但从构建健康人生的角度讲,阿德勒的观点是科学的。

    这本书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引导我们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能更好的把握自己,超越自卑,树立信心,取得成功。

    2、《自卑与超越》一书是如何改变一个人的?真的可以么?

    《自卑与超越》一书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他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他对于童年境域之于人类精神世界成长的探索独辟蹊径,成为个体心理学派的开山鼻祖,也是弗洛伊德心理学派的泰斗之一。

    《自卑与超越》(中国译)原名《生活对你的意义》,是阿德勒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的心理学经典代表作。作者从探寻人生的意义出发,启迪我们去理解真实的生命意义。他告诉我们,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而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则是与他对于过去经验的认识和理解相一致的。自卑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怎样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超越自我。

    在早年间,阿德勒曾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核心成员,但因二人学术观点背道而驰,最终,阿德勒退出曾任职的维也纳心理分析学会,创立个体心理学,其研究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对后来的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书中刚开篇讲人活着的意义,其实这一直是困扰着人一生的问题,我们究竟为何存在,一代又一代的延续生命。书中给了我们答案,人类都想把自己变得重要,但人活着真正的意义是为别人创造更大的价值,所以,很多人的内心总也得不到满足。这引入全本书想要表达的一个中心叫做“合作”。

    比如,我们在工作上受到领导的赏识,得到朋友的袒露心扉,感受到配偶的关心都会让我们心情愉悦,这些都是高级合作关系的表现。为别人创造了价值,才能获得稳定的合作关心,继而舒适的生活在这种关系里,这就是一个正常人的心理需求。

    书中提到的一句话印象很深刻“你一直经营的友谊都是为将来的婚姻做准备”,我们通过友谊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不恐惧且懂得平等的付出,慢慢的,我们才能找到灵魂伴侣。一个适合结婚的人,应该是对配偶比对自己更感兴趣,把注意力放在配偶身上的人。通过关心别人而收获温暖,从而获得内心的满足感就是幸福。

    作者也在《自卑与超越》中提出了十分有价值的观点。阿德勒认为人的生命和精神活动都具有一定目标性,人是未来定向的。他觉得由于人们为精神生活确定一个目标,他们就会更好地适应现实。他把一切心理现象都看作反映某种统一的生活计划,而生活计划的总目标就是优越。心理活动都是围绕着优越性这一目标进行的。

    阿德勒理论的最后落脚点是人的优越和完善,他把为优越而奋力称作生命的实质,为优越而奋力是阿德勒人格理论的基本动力。行为的动机出于人的社会性,而不是生物因素起主要作用。

    与此同时,他还认为个人优越而奋力可能有益,也可能有害。如果一个人不顾别人和社会的需要,只专心于个人的优越,就可能产生优越情结,而具有优越情结的人可能成为一个专横跋扈、自吹自擂、傲慢之人,这种人不太受社会欢迎。

    每个人只要有提高自己能力的迫切渴望,往往都会产生自卑。个体心理学告诉我,一切行为在童年都可以找到成因,想要改变,需要从源头去除思维定式。想要更好的生活就要建立融洽的关系体,建立被需求的合作关系。一切源于开始,改变看问题的态度或者角度,一切将会焕然一新。

    人生的意义其实就是人类生存的目的,我们为什么活着?人类的寿命相较于宇宙来说,只是短短的一瞬间,你的存在只是昙花一现而已,那么,我们还那么努力的活在世界上干嘛呢? 因为人生命的短暂,人才需要找寻意义,你为了什么而活,你才能活得精彩,生命的短暂更需要我们去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兴趣,我们要让自己觉得我们没有白费自然赐予的一次生命,即使所有人都认为你活得很有意义,但是你自己不认同的话,你本身就不会觉得你所...

    3、最近看了自卑与超越这本书,总结出一个结论:都是废话?

    《自卑与超越》是一部经典的心理学读本。 作者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书中作者通过深入剖析每个人生命中的自卑和不足,找出相应的原因,并提供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法,不断超越自己,从而有效的促进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全书立足于个体心理学观点,在教育、家庭、婚姻、伦理、社交等领域都有一定的涉足,书中出现的很多例子,既为论述打下基础基础,有与读者拉近了距离,它帮助人们正确的去面对自己的缺陷,正确对待不那么完美的职业,正确理解所处的社会。

    对于青少年、家长和老师来说,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4、一个缺爱自卑孤独敏感的人还有救吗?

    大家好,很高兴回答问题,关于“一个缺爱自卑孤独敏感的人还有救吗?”我个人观点如下:

    肯定有救,但还要看个人想不想改变。

    5、关于《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什么性格的人看后有实际收获?

    您好,这本书我在大专的时候读过一遍,读研后又读了两遍。不想谈我读完的感受,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就来解答一下题主的问题。

    首先可以看到题主是有现实困扰要解决的,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来找到方法,或者找到自己困扰的心理因素。这是个不错的原因,只要你在书中能看到自己感同身受的内容,它就能够吸引你继续读下去。这也是读心理学书籍的一大优势,容易激发我们的内部动机,而内部动机是支撑我们把事情坚持下去的主要动力。

    其次,我觉得读书,尤其是第一遍读一本书,要尽可能地接受这个书的逻辑和观点,可以在无法理解或接受的地方做上标注,但不要急于批判或否定它。作者很多时候会前后矛盾,或者想办法自圆其说,这是它理论发展的过程,并不是能简单的说对或者错,只是时代背景、文化等很多因素引起的,所以作为读者应该要理解。

    最后,《自卑与超越》不是一本很好读的书,所以除了解决问题的现实意义的需求,还需要给自己定个目标,最好能够每天都读一点,不要一次性地读,或者放了好久再去读。所以定个计划是必要的。让自己在阅读之后有所理解,理解之后又能及时读下去,形成良性循环。这样会更顺利更有收过的读完第一遍。

    希望对您有帮助。十一敬上。

    6、如果一个自卑的女孩子,突然在一个异性身边感觉自信和快乐,意味着什么?

    在你身边感觉到自信、快乐,那是对你打开了她的心扉。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让她放下了心里的压力,精神完全放松,得到了在别人面前给不了的一种释放,而且会很依赖你,喜欢你。

    7、谁读过《自卑与超越》,感觉怎么样?

    这本书很好,讲的都是一些理论性的心理等方面的知识,要比其他那些鸡汤好太多。

    8、如何评价《自卑与超越》这本书?

    《自卑与超越》一书是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作者A·阿德勒(Alfred Adler),成书于A·阿德勒思想最为成熟的时期。

    在该书里,作者以平易轻松的笔调,描写了自卑感的形象、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以及个人如何克服自卑感,将其转变为对优越地位的追求,以获取光辉灿烂的成就。

    内容简介编辑

    A·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年出生于维也纳郊外一个米谷商人的家庭中,排第二。

    他的家庭富裕,全家都热爱音乐,但是他却认为他的童年生活并不快乐,不快乐的原因来自他的哥哥,他觉得自己不管怎样努力都赶不上哥哥的成就。

    他自小患有驼背,行动不便,因此他哥哥的蹦跳活跃使他自惭形秽,而觉得自己又小又丑,事事都比不上他的哥哥。

    尽管如此,他却是个友善而又随和的孩子。

    五岁那年,他患了一场几乎使他致命的病,痊愈之后,他便决心要当医师。

    以后,他说他自己的生活目标就是要克服儿童时期对死亡的恐惧,他的许多心理学上的观点都可以从他童年的记忆中,寻出其蛛丝马迹。

    9、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内容简介: 《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但通俗中包含着极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学术价值。在本书中,作者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性,在于正确理解生活。那些自幼就有器官缺陷或被娇纵、被忽视的儿童,以后在生活中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家长和教师应培养他们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本书大大修正了弗洛伊德泛性论的精神分析观,开辟了精神分析的新阶段。 《自卑与超越》共十二章。中译本由台湾学者黄光国翻译。1986年作家出版社在大陆出版发行。约十六万字。人类是生活在充满“意义”的领域之中。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与职业、社会和性这三个主要问题有关。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作反应时,都表现了他对生活意义的最深层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