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垂緌饮清露怎么读(“垂緌饮清露”是什么意思?作者是谁?)

垂緌饮清露怎么读(“垂緌饮清露”是什么意思?作者是谁?)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垂緌饮清露”是什么意思?作者是谁?
  • 2、垂緌饮清露读音?
  • 3、虞世南《蝉》诗中的“緌”的读音是什么?
  • 4、垂緌饮清露第二个字是不是念“委”的音?
  • 5、古诗《蝉》中的“绥”字怎么读?
  • 6、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什么意思?
  • 7、“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什么意思?作者是谁?
  • 8、垂緌饮清露,第二个字是不是念“委”的音?
  • 9、垂緌饮清露中的“緌”用五笔和拼音如何打出来?
  • 10、垂緌饮清露,意思?
  • 正文

    1、“垂緌饮清露”是什么意思?作者是谁?

    问题:“垂緌饮清露”是什么意思?作者是谁?前言

    “垂緌饮清露”写的是蝉,出自隋末唐初诗人虞世南的名作《咏蝉》: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疎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一、唐代“咏蝉”诗的三绝。

    唐朝有三首咏蝉诗最佳,被后人称为咏蝉三绝。

    最早的一首就是虞世南的绝句《蝉》,其次,是骆宾王的五律《在狱咏蝉》,最晚的一首,是李商隐的五律《蝉》。

    三首蝉诗各有特色,清施补华《岘佣说诗》的分析很精彩:

    “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

    虞世南在初唐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又是唐太宗登基以前创立文学馆时期的“十八学士”之一。因此其心态与另外两人不同。

    骆宾王处于武则天干政时期,骆宾王因反对后党被下狱,因此说他是患难人的心态咏蝉。

    而李商隐沉沦下僚,处处不顺,因此说他是牢骚语。

    二、虞世南的清华人语

    虞世南这首《蝉》诗,写蝉栖息于梧桐(凤凰所栖息之处)高处,饮清露,发清音。

    蝉声高远,并不是依靠秋风的力量,其中寓意君子像蝉一样自身高洁有才,不必凭借、受制于它物。

    和魏征一样,虞世南也是初唐有名的直臣,屡次进谏于李世民。在其去世以后,李世民曾经说过:

    朕有小失必犯颜直谏,而今亡故,朝廷上下,无复人矣!"

    正因为君臣之间的相互尊重与信任,因此虞世南并没有骆宾王与李商隐的坎坷和牢骚怨恨。

    因此,虞世南的这首诗,被施补华评价为清华人语。

    三、“垂緌饮清露”是什么意思?

    饮清露,是蝉的动作,垂緌,是一种动作也是一种优美的姿态。

    《礼记·内则》中有:冠緌缨。孔颖达解释说:

    结缨颌下以固冠,结之余者,散而下垂,谓之緌。”

    这根带子被称为:缨,是用来加固帽子(冠)的,上面连着帽子,垂下来在下巴上打个结,就如同摩托头盔的加固带一样。只不过这个缨比较长, 多余的部分垂下来,被称为:緌。

    垂緌,其实是用人的形象来形容蝉的姿态。反过来,又用饮清露、姿态美的蝉,来暗喻高洁贤良多才的人。

    结束语

    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态,吟咏同一件事物的时候,往往会受到自身的影响,或者是有意通过诗来反映自己的心境或经历。

    这三首咏蝉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老街味道

    2、垂緌饮清露读音?

    垂緌饮清露的读音:chuí ruí yǐn qīnɡ lù

    3、虞世南《蝉》诗中的“緌”的读音是什么?

    虞世南《蝉》 诗中的“緌”的读音是ruí。原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白话译文: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首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因古人常以“冠缨”指代达官贵人。显宦的身份和地位在一般老百姓心目中,和“清客”是有矛盾甚至是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蝉的形象中了。扩展资料:緌【ruí 】基本释义 :1.古时帽带打结后下垂的部分:“葛履五两,冠緌双止。”2.像缨饰的下垂物。3.古代指有虞氏的旌旗,后泛指旌旗或旗帜的垂流。4.系结。5.继续。相关组词:缋緌、緌緌、缨緌、冠緌、隈緌、修緌、翠緌、蝉緌、绅緌、蝉緌、蟹匡、蟹匡、蝉緌等等。

    4、垂緌饮清露第二个字是不是念“委”的音?

    “緌”的读音是:ruí “緌” 的意思是帽带打结后下垂的那一部分。 “垂緌饮清露”说的是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 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所以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

    5、古诗《蝉》中的“绥”字怎么读?

    1、原文是”緌“,读音为【ruǐ】。   2、原文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作者简介   虞世南(558—638),唐代诗人,书法家,文学家,有《虞世南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越州余姚(今属浙江省)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故世称“虞永兴”,享年八十一岁,赐礼部尚书。其书法刚柔并重,骨力遒劲,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家”。其诗风与书风相似,清丽中透着刚健。

    6、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什么意思?

    出自:虞世南:蝉

    全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意思

    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由于蝉用细嘴吮吸清露,因此也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

    流响出疏桐: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因此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暗示着: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

    7、“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什么意思?作者是谁?

    1、垂緌饮清露:指的是蝉吃雨露,讲的是食;

    2、流响出疏桐:指蝉的鸣叫声,在稀疏的梧桐之间传出;

    3、居高声自远:蝉住在树上,声音也就传的远了;

    4、非是藉秋风:不是靠风传递的。

    5、大概的意思就是,自比是蝉,性情高洁,不同流合污之类的意思。

    6、这首诗的作者是虞世南。

    8、垂緌饮清露,第二个字是不是念“委”的音?

    不是,“緌”的读音是:ruí年代:唐五代 作者: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9、垂緌饮清露中的“緌”用五笔和拼音如何打出来?

    垂緌饮清露中的“緌”拼音:ruí。

    緌的五笔:xtvg。

    10、垂緌饮清露,意思?

    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栖身高树,只喝清澈的露水。

    蝉垂下触须饮用清露,发出的声响流播出疏离的梧桐。因为站在高处所以声音自然飘远,不是借助秋风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