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项伯怎么死的(历史上的项伯是怎么死的?)

项伯怎么死的(历史上的项伯是怎么死的?)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历史上的项伯是怎么死的?
  • 2、项伯项庄怎么死的?
  • 3、鸿门宴保护刘邦的项伯, 在亲侄子项羽死后, 人生结局是什么样?
  • 4、历史上的项伯是怎么死的?
  • 5、项伯至少救过刘邦四次,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又是如何感谢他的呢?
  • 6、怎么看待项伯(项羽叔父)这个人?
  • 7、“鸿门宴"项伯为什么要保护刘邦脱险,项伯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子?
  • 8、项羽的叔父项伯,他算项羽集团的第一卧底吗?
  • 9、项伯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 正文

    1、历史上的项伯是怎么死的?

    项伯,名缠。他是项羽最小的叔父,早年曾杀了人,跟随韩公子张良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躲避。项羽统兵后,他任左尹,为令尹的副职,随项羽一起进入关中。 项羽听说刘邦欲守关自王关中,遂在鸿门发布命令: 次日犒赏士卒,进攻刘邦。刘邦当时驻军霸上,并不知情,在大战即临,霸上将玉石俱焚的时刻,项伯想到了跟随刘邦的张良。张良曾有恩于他,两人关系极好。项伯不愿弃张良而不顾,连夜赶至霸上,找到张良,告以实情,要张良和他一起离去。张良借口说,危难时弃人而逃是不义的,遂将此事告诉了刘邦。 项伯于险难中不忘朋友,有恩图报,不辞辛苦,表现出了一种高尚的仁德情怀,这是极为可贵的,但他忽略了两个问题: 一是秦灭后刘邦与项羽已成一对生死对手,自己身为楚军高级将官,当朋友之谊与政治利害相冲突时,究竟应把什么放在首位;二是要让张良离开霸上,可以找出多种借口,未必一定要把实情相告知。当真话有泄露军机之嫌时未必不可以说些善良的谎话。项伯对两个问题显然均未考虑,他把朋友之谊凌驾于政治关系之上,也没有说谎话的准备,因而向政敌之友泄露了自己军中最高机密。张良提出危难时不能弃友自逃,这和项伯要唤走张良的道理是暗合的,项伯也就同意了张良的请求,遂听任军中机密直送政敌刘邦。 刘邦感到自己力量不敌,决定软化双方的对抗,遂把项伯选定为行事的突破口。他对项伯极恭敬地约见、祝酒,结为亲家,又以圆通的理由,诚恳地解释了产生误会的事情,表明了他对项王的忠诚之心。项伯完全相信了刘邦的忠诚,甘愿充当双方和解的中介人,不仅给刘邦提出了一个自认不错的主意,而且说服项羽善遇刘邦,为刘邦的到来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次日的鸿门宴上,范增不断地暗示项羽,让乘机杀掉刘邦,项羽因在事前已被项伯说服,认定刘邦为忠诚有功之将,因而对范增的暗示默然不应。当范增召来项庄即席舞剑时,项伯一定看出了其中要杀刘邦的真意,立即拔剑对舞,常用身体遮护刘邦,使项庄一直难于下手。在项伯看来,刘邦来鸿门是自己出的主意,因而他实际上是自己请来的客人,对他的性命负责是自己应尽的道义责任;何况自己与刘邦已在昨晚结为亲家,更有一层亲戚关系包含其中。 项伯劝项羽勿杀太公,所言道理虽不清晰、充分,但绝非是出于仁道主义则可以肯定。因为,项羽坑杀活人无数,从未见项伯有劝谏的表示。他自己在九江王英布反叛投汉后,奉命收集九江散兵,也杀尽了英布的妻子儿女。此事出面相劝,一定是他想起了四年前刘邦与他在关中霸上的婚姻之约,既然结为亲家,就有保护亲家翁的义务。项伯勇敢地承担起了保护太公的责任,真实的心境不好说出,只好语焉不详地用大话劝阻,这其实是他政治立场的又一次表露。如果说分封诸侯之前,楚汉对立之势尚不明朗,项伯庇护刘邦的一切行为可以用头脑不清来解释,并加以谅解;那在楚汉战争已近四年的广武对峙之时,仍然暗存庇汉的态度,就难以作出正常的解释。 项羽败亡后,刘邦封项伯为射阳侯,地在今江苏省淮安县西南。赐其姓刘,但后来未见刘邦的哪位儿女与其子辈成婚。古人有同姓不婚的禁忌,(如《左传 · 僖公二十三年》记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刘邦赐项伯姓刘,不知是赏以同姓之尊,还是要借故取消以前的婚姻之约,因为当年霸上结亲本来就是刘邦临时求助的手段。项伯受封三年后死去

    2、项伯项庄怎么死的?

    项羽败亡后,刘邦封项伯为射阳侯,地在今江苏省淮安县西南。赐其姓刘,但后来未见刘邦的哪位儿女与其子辈成婚。古人有同姓不婚的禁忌,(如《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刘邦赐项伯姓刘,不知是赏以同姓之尊,还是要借故取消以前的婚姻之约,因为当年霸上结亲本来就是刘邦临时求助的手段。项伯受封三年后死去,其嗣子项睢因罪未承爵。项庄,《史记项羽本纪》里提得很少。项庄是项羽的一个武将,剑术很高.就私而讲:项庄是项梁的第二个孙,而项羽是项梁的侄子,项庄跟项羽是叔侄关系,项庄是侄子,项羽是项庄的叔父!在鸿门宴上,范增好几次给项王递眼色要他杀刘邦,又好几次举起身上佩戴的玉块向他示意,项王只是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叫来项庄,对他说:“君王为人心肠太软,你进去上前献酒祝寿,然后请求舞剑,趁机刺击沛公,把他杀死在坐席上。不然的话,你们这班人都将成为人家的俘虏啦。”项庄进来,上前献酒祝寿。祝酒完毕,对项王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中没有什么可以娱乐的,就让我来舞剑吧。”项王说:“那好。”项庄就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用身体掩护沛公,项庄没有办法刺击沛公。这就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很显然,两人的结局就是都死了!不可能活到今天!呵呵

    3、鸿门宴保护刘邦的项伯, 在亲侄子项羽死后, 人生结局是什么样?

    “楚人起舞本为楚,中有楚人为汉舞。”

    这是南宋诗人谢翱在《鸿门旆》中的诗句。这段诗句描述的就是公元前206年,项羽设宴于咸阳郊外鸿门,刘邦赴楚营请罪的故事。在这场鸿门宴中,范增以项庄舞剑意在铲除沛公刘邦。而项羽的叔父项伯却起席与项庄对舞,多次以身掩护,从而使刘邦逃出生天。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为何却又背叛项羽,以身护救刘邦呢?身在楚营的他,却又心向汉营,项伯的最后结局又会如何呢?

    项伯出身楚国贵族,他的父亲项燕是楚国的名将。公元前224年,项燕败于秦国名将王翦,项燕在兵败后自杀。

    项燕生育三子,长子项渠(一说项荣或项超)早逝,项羽就是项渠之子。

    次子项梁。

    三子就是项伯。

    项伯在秦统治时期与张良有患难之交,张良的境遇与项伯非常相似。张良是战国末期韩国的贵族,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韩国多年为相。和项伯一样,随着故国被秦灭亡,张良家族昔日的荣耀转瞬即逝。张良和项伯一样,国恨和家仇使他们投入到反秦斗争中。

    张良对项伯有救命之恩。项伯早年行侠仗义,因杀人获罪。为逃避追捕,项伯逃到了下邳。

    在下邳,流亡的项伯遇到了张良。相同的境遇令项、张两人惺惺相惜。张良对项伯施以援手,使项伯逃过追捕。

    项伯的次兄项梁在209年发动会稽反秦起事时,项伯和侄子项羽参与其中。

    前208年,鉴于陈胜起事失败,项梁听从谋士范增如不立楚室后人,势力不长久的建议,立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为怀王。项梁自号武信君,项伯则被封为左尹。

    也就是在这一年,项梁因为骄傲轻敌,在定陶被秦军名将章邯击溃,项梁战死。

    项梁死后,项伯随项羽参战了北伐援赵、巨鹿之战等战事。

    就在项羽北上援赵的同时,刘邦率军攻打关中,与秦军作战。当时怀王与众将约定,谁攻入关中,谁便可在关中称王。由于此时秦军还是非常强大的,谁都不想西征秦军。

    但项羽因急于替叔父项梁报仇,本来想与刘邦一同西进攻打秦军,但怀王却因项羽为人残暴、不利西征为由,派遣其作为次将救援赵国。

    前207年,刘邦一路过关斩将,攻入咸阳,秦王子婴献玺投降,秦国灭亡。

    刘邦入关后,听从张良的建议封存秦宫的珍宝等财务,驻军于霸上。刘邦还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一时间,刘邦在秦地民心所向。

    却说身为援赵次将的项羽,主帅宋义因在章邯攻赵时,屯兵观望,坐山观秦赵两国相斗,为项羽所杀。楚怀王被迫任命项羽为上将军,以取代宋义的职位。

    在此后的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的项羽率部大败秦军,秦将苏角战死;秦国名将王翦的孙子、王贲之子王离被俘后被项羽所杀;秦将涉间拒不降楚也自焚而亡。此后,项羽名震诸侯,各路诸侯唯项羽马首是瞻。

    此后,项羽率军西进秦地,于前206年二月抵达函谷关。这时刘邦下令守关将士紧闭关门,不得项羽部入关。项羽令当阳君英布开战,才硬打进了函谷关。

    本来项羽得知刘邦已攻进了咸阳,顿觉不爽,此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又派人密报项羽,称刘邦欲称王汉中,以秦王子婴为相,秦宫的金银财宝都被刘邦霸占。

    项羽盛怒之下,决定要教训一下刘邦。而项羽的谋士范增也认为刘邦入关后军纪严明,不贪恋财色,必谋大事。因此,他也劝谏项羽事不宜迟,赶紧除掉刘邦。

    当时项羽在兵力上占绝对优势。楚军四十万屯于鸿门,而刘邦的只有区区十万。鸿门与刘邦屯兵的霸上相距只有四十里,可以说,此时如果项羽发兵攻打刘邦,胜利易如反掌。

    可是,就是因为项伯的缘故,项羽的这一仗没有打成,此后项羽和刘邦的历史轨迹都改变了走向。

    前文我们说过,张良曾救过项伯的命,项伯对张良的这份恩情没齿难忘。因为张良当时在刘邦阵营为刘邦效力,项伯在得知项羽计划攻打刘邦时,立即飞马至汉营,告知张良赶紧逃掉。

    张良得知项羽的计划后,认为此时丢下刘邦独自逃脱,是为不义。于是他向刘邦和盘托出了项羽即刻开战的计划。

    刘邦知道此时不能同项羽硬拼,因此他决定请项伯在他和项羽中间代为说和,以求避过项羽的锋芒。

    刘邦巧舌如簧,告知项伯,自己入关后,秦宫的一切都封存,专等项羽的到来。而封锁函谷关只是为了防盗,没想到竟引起了误会。

    而在一旁的张良也怂恿刘邦与项伯结为儿女亲家,刘邦满口应承。在刘邦与张良的一唱一和下,项伯答应刘邦为其向项羽解释,刘邦也应承次日赴楚营亲自向项羽请罪。

    项伯回到楚营后,对项羽也没有隐瞒,连夜一五一十地向项羽作了汇报。

    刘邦和张良对项伯成功地灌了迷魂汤,项伯也认为刘邦进关后,封锁函谷关防盗,专等项羽的到来。而此时如果项羽再去攻打立了灭秦大功的刘邦,就会丧失民心。

    在项伯的建议下,项羽应允对刘邦休战,并好生款待次日来谢罪的刘邦,以笼络人心。

    次日,刘邦果然赴鸿门请罪。刘邦称与项羽同心同德合力灭秦,不曾想却被谗言离间。

    项羽疑虑尽释,邀刘邦入席饮酒。席间谋士范增多次暗示项羽除掉刘邦,但项羽却视而不见。

    范增无法,只得离席召来项羽的堂弟项庄,在舞剑助兴之际,刺死刘邦。

    项庄在舞剑之际,张良就看出了苗头不对。于是他示意项伯出手相救。

    项伯心领意会,马上拔剑与项庄对舞。在项庄之剑逼近刘邦时,项伯处处以己身为其掩护。

    最后,刘邦趁离席解手的机会,在樊哙、夏侯婴等人的掩护下,抄小路逃回霸上。

    鸿门宴之后,项羽进入咸阳,火烧阿房宫后,又分封各路诸侯为王。

    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为偏僻的巴蜀。但刘邦为了得到汉中,便以金银财宝赂贿项伯。在项伯的说情下,项羽又将汉中郡划归了刘邦。

    刘邦在楚汉之争完胜后,项羽家族被赫免死罪。而项伯因为多次袒护刘邦,被刘邦封为射阳侯。

    项伯在孝惠帝三年(前192年)去世,他的儿子项睢因获罪,不能承袭爵位,其封国也被纳入朝廷。

    因为要报答张良的救命之恩,项伯一而再、再而三的帮助刘邦。这虽然是出于朋友之间的义,但在楚汉已成对手之时,因友情而置己方阵营的利益于不顾,项伯在政治上显然是短视的,是不成熟的。正是由于项伯的干预,项羽错失了多次除掉刘邦的机会。如果没有项伯的周旋,刘邦与项羽鹿死谁手,也未可知。

    4、历史上的项伯是怎么死的?

    汉王朝建立后,刘邦为感念项伯当年在鸿门宴时的解救之恩,赐刘姓,并封为射阳侯。项伯在受封三年后病逝。

    5、项伯至少救过刘邦四次,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又是如何感谢他的呢?

    说到项伯我们都知道,这个人是项羽的伯父,项羽是十分尊重他!但是,就是这个叫项伯的人,毁了项羽的帝王霸业。若不是他三番五次的救刘邦,刘邦的小命早就没有了,就不用说打败项羽当皇帝了。

    下面我们看看项伯都是怎么救刘邦的?

    第一次鸿门宴前夕,项伯救了刘邦的小命

    灭秦的时候,项羽和刘邦应楚怀王的约定,谁先到关中之后,就可以当关中王。那个时候他们两个都想自己先于另一方到关中。

    但是,刘邦偏偏第一个赶到了。

    项羽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他赶上了巨鹿之战,在这里打了很久的仗。不过这一次战役,恰好让项羽成名了,天下的诸侯没有不怕他的。

    项羽打了巨鹿之战就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了,他在取得胜利之后,就带着大军向关中进军。可是,就要到达关中的时候,他们遇到了刘邦军队的阻击。

    项羽生气了,竟然还有人不知死活,胆敢阻拦我!于是,他给部下开了一个会有,说明天一早就把刘邦这小子给灭了。

    当时刘邦只有十万人马号称四十万。

    项羽有四十万号称百万,可以说若是项羽灭刘邦,是相当容易的一件事。可是,刘邦没有被灭成。

    因为项伯得到消息之后,就连夜赶到了刘邦的军营,他来这里主要是找张良,张良曾经救过他的命。

    项伯找到张良后,拉着他就要走。张良不能走呀,他既然知道了,就必须要告诉刘邦,否则,就是对哥们不讲情义了。

    项伯只能看着他把消息告诉刘邦,刘邦知道项伯来了,赶紧把项伯请进来,然后,让项伯喝酒吃肉,还和项伯订了儿女亲家。

    总之,就是让项伯告诉项羽,不要打刘邦了。刘邦根本不敢和项羽对抗,并且刘邦明天早上要带上礼物去给项羽道歉。

    这个也就是历史上的鸿门宴。

    项伯听信了刘邦的话,他又赶紧赶回去把刘邦说的话告诉了项羽。项羽不但没有怒,反倒是接受了刘邦的道歉。

    要知道项伯可是把最高军事机密透漏给敌方了,这个应该是死罪呀!项羽竟然包庇项伯不提这个事情,还接受了明天刘邦的道歉。

    范增气得要死,不过范增还有一个计谋,既然不能去攻打刘邦了,那等他道歉的时候,灭了他也是一样。

    总之,项伯完成了第一次对刘邦的救赎。

    项伯第二次救刘邦是在鸿门宴上

    到了第二天一大早,刘邦带着五六个人来到项羽这里道歉了,大致内容也就是鸿门宴里的情节。

    范增和项羽商量好要杀了刘邦,但是,项羽又动了恻隐之心,他不想杀刘邦了。

    这个时候范增把项庄叫进来,让他舞剑。趁着舞剑的机会把刘邦给杀了,可是,就在项庄要对刘邦动手的时候,项梁又拿着剑来了,他把项庄的剑给挡开。和项庄一起舞剑,让项庄不能动手。

    刘邦最终死里逃生,这是项伯第二次救刘邦。

    项伯第三次救刘邦,把军事要地汉中给了刘邦,让他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到了项羽分封诸侯,把刘邦封为汉王的时候,项伯又救了刘邦一次。

    原来项羽一直对刘邦有戒备之心,他就把刘邦打发到了蜀地,让他去蜀地当个王,最好再也不要来中原地区了。

    若是刘邦真的只有蜀地这个地盘,他也不可能出汉中了,进关中了。因为汉中这个地方很重要,派了重兵把守基本上从蜀国是打不过来的。

    张良知道这个地方重要,是个军事重地,他就用钱贿赂项伯,让项伯给项羽说说,把汉中给刘邦。

    没想到项伯一说,项羽真的把这个军事基地给了刘邦。

    刘邦当了汉中王,正是因为他得到了汉中,然后才有机会让韩信带兵从汉中出关中,和项羽争霸天下的。

    可以说这就是项伯对刘邦的第三次救赎。

    第四次项伯救了刘邦的父亲和妻子吕后

    第四次是刘邦和项羽对峙在广武这个地方,项羽手里有刘邦的爹和吕后两个人质。项羽让刘邦投降,否则,就用大锅烹了这两个人质。

    刘邦说我们拜过把子,我爹也是你爹,把你得煮了别忘记给我分一杯羹!项羽气得要死,他要把太公和吕后给烹了。

    就在这个时候项伯站出来开始救人了,他说刘邦就是一个亡命之徒,天下还没有定,现在杀他的妻子和父亲,对我们似乎不好。

    所以,还是留着他们不要杀了吧。项羽又听信了项伯的话。

    正是因为如此,吕后和太公才得以活着到了刘邦的身边的,这是项伯第四次对刘邦伸出援助之手。

    可以说没有项伯的帮助,就没有刘邦打败项羽,就没有他一家人团聚的这一幕了。看项伯做的这些事情,他就好像是刘邦安插在项羽身边的密探一般。

    那么,刘邦称帝之后,又是如何对待项伯的呢?

    刘邦当然要好好的报答这个救命恩人了,以项伯对刘邦的功劳,封项伯侯没有问题的,不但如此,而且刘邦还赐给他刘姓。

    可以说得到皇帝的赐姓,在当时是某大的荣耀。只不过当年两家人定亲的事情,刘邦再也不提了。

    刘邦不提项伯当然也是不敢提的了。

    总之,刘邦对项伯还是不错的,他们家里的后人,也是老老实实的没有反抗之意,刘邦也没有把他们怎么样!

    项伯还是安享晚年了的。对于这样的项伯你怎么看?

    6、怎么看待项伯(项羽叔父)这个人?

    怎么看待项伯(项羽叔父)这个人?

    项伯这个人是很讲义气的,知恩图报,这个人要是普通老百姓还是值得称赞的,可惜他错在是项羽的叔父,在他的神操作下让项羽错失良机,成就了项羽的对手刘邦。

    项羽巨鹿大败秦军,坑秦军二十万

    直逼函谷关,发现函谷关刘邦的人马不让入关,非常恼怒,攻破函谷关直抵鸿门,这这时候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心想我辛辛苦苦和秦军拼命,你确捡个便宜,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这个时候项伯想起自己的救命恩人张良还在刘邦军营,项伯因为杀人被张良搭救过所以就去告诉张良,说项羽要攻击刘邦让张良离开刘邦,其实这样做就是泄露军事机密,得到这个情报的张良没有考虑个人安危,他是要帮刘邦完成霸业的,建议刘邦和项伯结成儿女亲家,项伯和刘邦结成儿女亲家后替刘邦说情,项羽决定在鸿门宴请刘邦探探刘邦的虚实,范增等谋士在宴席上让项庄舞剑助兴,其实是想借机杀了刘邦,危机时刻,项伯出手和项庄对舞,救下刘邦。

    可以说项伯要做为普通百姓,危机时刻不忘报恩,做人做事还是值得称赞的,但是作为楚国臣子应该为楚国大业着想,泄露军事机密更是不应该的,而张良其实是利用了项伯报恩的心,救了刘邦,说明项伯在国家大事上目光短浅,甚至是糊里糊涂的在做事。

    7、“鸿门宴"项伯为什么要保护刘邦脱险,项伯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子?

    项伯是项羽最小的叔叔,当年楚国名将项燕膝下共有三个儿子,长子项渠英年早逝,没有什么特别出名的事迹,但他的儿子,正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项羽。项燕的二儿子就是项梁,三儿子则是项伯。

    公元前209年,项梁在吴中起兵反秦,项羽和项伯都跟随一同起义,当时项梁任楚国武信君,统领楚国军队,项羽为裨将,项伯任楚国左尹,相当于副丞相。一年后,项梁在楚汉灭秦的定陶之战中被秦将章邯击溃,他自己也力战而死,项羽继任后,项伯便从此待在项羽身边,辅佐项羽灭秦。

    然而等到了鸿门宴时,项伯却一反常态,再三维护项羽的死对头刘邦,他先是偷偷给刘邦通风报信,后来在项庄舞剑时,又主动上去与项庄对舞,还时不时用身体挡住刘邦,后来更是不断帮刘邦在项羽面前表忠心,最终帮助刘邦死里逃生,以至于导致后来项羽被刘邦所灭。

    对此,很多人必然会很好奇,项伯作为项羽的亲叔叔,他放着侄儿项羽不帮,却处处去维护他们的死对头刘邦,这是为什么?

    比较流行的说法是,项伯早年因为杀人而犯命案,是张良将其救下,为报答这一恩情,项伯在得知鸿门宴之事时,才连夜赶赴张良处告知,并要张良和他一起离开。

    而此时,刘邦则趁机贿赂项伯,不仅给项伯无数金银,还亲自与项伯结为兄弟,并许下儿女亲家,刘邦诚恳地向项伯解释这其中产生的误会,表达他对项王的忠诚之心。项伯被刘邦所忽悠,不忍刘邦惨死,加上他又受了刘邦这多好处,这才在鸿门宴上帮助刘邦脱险。

    这种说法被大家传得有模有样,但其实,它应该只是民间的说法而已。首先,项伯作为项羽的亲叔叔,又是项羽的左膀右臂,如果项羽能够夺取天下,他所获得的权力和财富,那是刘邦永远给不了的。

    项伯只要是个正常人,必然能分清孰轻孰重,绝不会因为贪恋刘邦这点金银而吃里扒外。更何况如果刘邦夺得天下,会不会放过项伯都还是个未知数,项伯又怎会傻到干出这样短视的事情?

    其次,项羽从来都不是一个有妇人之仁的人,他一出道,就火并了会稽郡守;后来又火并了宋义。要知道,这两个人,都是项羽的合作伙伴。再后来,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军,连眼睛都不眨下。

    等到项羽进入关中后,又把早已投降的秦王子婴处死。当时有人说他是沐猴而冠,项羽直接就把这个人烹杀。再等到到鸿门宴后,他又谋杀了义帝,还杀了韩王成和齐王田假。要知道,这些人,都是项羽的盟友。

    事实上,以项羽这种举手不留情的行事风格,当他看着项伯在鸿门宴上大张旗鼓的维护自己的死敌刘邦,他事后还会给项伯好果子吃?要知道,后来仅仅因为陈平散布的一些有关范增背叛项羽的谣言,项羽直接就将范增赶走,项伯的性质可比范增严重太多!但是呢,项羽直到死,都一直非常信任项伯。

    所以,更真实的情况应该是,项伯表面上看是在维护刘邦,但其实还是在维护项羽的利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项羽集团内部,关于如何处置刘邦,大致有这样两种不同的意见:一是以范增为代表的激进派,他们建议趁刘邦现在羽翼未满,先将他铲除掉再说。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可以尽早把刘邦这个强敌给除去,但它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一切是显然的,当时刘邦的并没有犯下任何过错,反而还为灭掉秦国立下大功,而在他进入关中后,也并没有将宫中的财富据为己有,而是封存后等待大家来平分,以刘邦这种表现,项羽还要将他杀掉,这于情于理都说不通。

    要知道,当时的天下并不是只有刘邦和项羽两大军事集团,而是十八路诸侯王各自佣兵一方,项羽不过暂时是这众多佣兵大佬中实力最强的那个,以项羽的实力,一挑一的话,不管是谁,自然都不是他的对手。但问题是,如果群殴的话,项羽也会立马被淘汰出局。

    在这种背景下,面对毫无过错又主动示弱的刘邦,如果项羽上来就将他杀死,那其他诸侯还会有安全感吗?因为这不明摆着嘛,项羽这是想削藩,想把大家都给收拾掉。这样以来,整个局面恐怕当时就会失控。因为,大佬们跟着项羽出来混,绝不是为了等待这一天的。

    也正因为此,以项伯为核心的保守派,就主张采取第二种方案,也就是没必要现在就杀掉刘邦。因我,项羽当时已经成为时代舞台上的庄家。他完全可以利用这种优势地位,不断削弱、瓦解其它对手的势力,然后拉一派打一派,以至于完成最后的削藩。

    事实上,在当时的背景下,以当时项羽的实力,他只要能够想方设法,避免出现大家群殴他的局面。他就有机会统一天下。相反,如果他急于求成,上来就蛮闯蛮干,暴露自己想火并他们的意图,很有可能当时就出现大家群殴他的局面。

    正是因为这种原因,项羽才不敢轻易选择,不计代价的火并刘邦,所以在鸿门宴上,一向举手不留情的项羽才会变得犹豫不决,只能坐视自己手下的激进派和保守派去相互争斗,去替他拿主意,最后得以让刘邦得以逃脱。

    事实上,刘邦之所以敢来鸿门宴,就是知道项羽是聪明人,肯定不会做出丧失理智的行为。他之所以拉拢项伯,目的只是为防止范增这种激进派做出冲动的事情出来。因为,如果项羽真准备在鸿门宴要杀刘邦,别说是拉拢项伯,就是把范增都搞定,恐怕也是没有用的。

    当然,也正因为此,鸿门宴后,项伯依然是项羽最信任的人之一。而后来刘邦夺取天下后,也从不觉得项伯是个吃里扒外的小人,所以并没有把他像丁公一样处死,而是赦免了他的罪行,并赐姓为刘,封为射阳侯,他的封国位置就在今江苏宝应县射阳湖镇东部。

    后来,惠帝继位后三年,项伯去世,他的后代项睢因犯罪而不能继承爵位,他的封地便划入中央政府。

    8、项羽的叔父项伯,他算项羽集团的第一卧底吗?

    项伯是卧底?这可冤死项伯了。说到底项伯对于项羽来说就是一个猪队友。项伯本身是根本看不起刘邦的。之所以会造成项伯最后坑死了自己的侄子项羽。还是因为项伯交错了张良这个朋友。一切的一切都是有因果关系的。“傻白甜”项伯交错了张良这个朋友,张良又为了主公下死手坑朋友。项伯这个“傻白甜”智商又不够用,被刘邦和张良君臣二人玩弄于股掌之间。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项伯亲手坑死了自己的侄子。也让原本的项氏江山易主刘邦。项伯并不是卧底,但他坑死项羽这确实是真的。

    项伯和张良之间的友情还要追溯到秦朝时期。项伯早年间也是一个仗义行侠到侠客,也在项伯行侠仗义过程中结识了原韩国落魄的贵族张良。两人还都曾因为犯法一起躲藏过秦朝的通缉。可以说项伯和张良也是过命的交情了。这也是为何后来项伯会偷偷背着项羽高密张良,让其逃跑的原因。就是因为项伯重兄弟情义。要说项伯背叛了项羽也并不准确。只能说项伯因为自己的私情损害了项羽的大业。

    汉元年十月,刘邦进取关中霸占了函谷关。刘邦的这种做法让项羽非常的不满,因此项羽对刘邦非常的反感。正好这个时候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背叛了项羽告诉项羽刘邦想要占据关中自立为王。项羽大怒想要一鼓作气灭了刘邦。刘邦当时驻军霸上,并不知情。原本正常情况下项羽很简单的就会灭了刘邦。结果项伯知道项羽要灭了刘邦后,他想起了自己的朋友张良还在刘邦麾下,他担心张良给刘邦陪葬。因此他偷偷赶到刘邦军营,让张良赶紧跟自己逃跑,并且说明了事情的原委。

    张良当时也已经死心塌地的效忠了刘邦。所以他得知消息后一边拖住项伯,一边向刘邦报告。刘邦深知自己不是项羽的对手,所以为了避免和项羽兵戎相见。刘邦就和张良对项伯哭诉,说自己根本没有背叛项羽的心思,完全就是小人陷害。另一方面刘邦又不停的拍项伯马屁。刘邦和张良二人把项伯忽悠的迷迷糊糊的。结果项伯轻信了刘邦,答应给刘邦说项,这也奠定了刘邦成功说服项羽的基础。

    回到项羽大营的项伯给项羽说尽了好话。项羽本身也是一个自大狂傲之辈。他本身就看不起刘邦,再被项伯这么一说和,项羽的杀意就减轻了很多。再加上刘邦亲自向项羽哭诉求情,项羽就更加看不起刘邦了。因此项羽也放过了刘邦。除此之外,项伯在鸿门宴上还帮助刘邦抵住了范增的刺客,保住了刘邦的性命。也因为刘邦逃过一劫,这才有了后来的楚汉之争,刘邦战败项羽夺取天下。项伯无意间坑了一次项羽,结果就是导致项羽江山易主他人之手。刘邦能建立汉朝,“傻白甜”项伯“居功至伟”。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9、项伯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鸿门宴》中,项伯不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但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没有项伯,项羽对刘邦的战争第二天可能就会发生;没有项伯,刘邦可能不会也不敢轻易到项羽军营来;没有项伯,鸿门宴上,刘邦不仅难以躲过项庄的刺杀,更难以轻易脱身;没有项伯,刘邦即使脱逃,恐怕也很难摆脱被追杀的厄运……然而,关于“项伯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项伯是一个重情重义、知恩图报的人,有人却说项伯是一个吃里爬外、是非不分的人;有人认为项伯是个叛徒,顾小义而违背大义,有人却说项伯只是一个头脑简单的人,没把问题想得太复杂,缺乏政治头脑和政治远见,……     下面抄录《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留侯世家》中有关项伯的记载,并简要点评,真诚希望广大同仁能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1、《史记·项羽本纪》中,“鸿门宴”部分关于项伯的记载见课文。     点评:略。     2、项王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     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刘邦之父——笔者注,下同)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点评:楚汉相争中,项羽抓了刘邦的父亲及妻子儿女,在长期相持不下时,想要拿刘太公来胁迫刘邦出战。项伯应该能够看出项羽的这一意图,但却直接站出来为刘邦的父亲求情。“为天下者不顾家”,从道义上来说,两军对垒,拿对方的家人相要挟是不可行的,“虽杀之无益”,但做为项羽阵营中的主要人物却说“只益祸耳”,明着是替项羽着想,实际上是在帮刘邦的忙,为自己留后路。     3、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便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     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氏。(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点评:太史公在《项羽本纪》结尾处,叙述了项羽死后,其初始封邑鲁地百姓愿为他死节之事,因汉把项羽之头出示给他们,向他们证明项羽已死,鲁人才投降。然后,太史公又交待了诸项氏的情况,特别指出项伯被封为射阳侯。这在事实上就和鲁地百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太史公对项伯的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4、十二月(汉元年)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点评:这段记述说明,项伯确实是想救张良而去刘邦军中的。联系《项羽本纪》中关于项伯见张良的记载,可以看出,项伯从刘邦军中回来实际上为刘邦充当了信使。为救张良而泄漏军机,似乎情有可原,但充当刘邦的信使,则不仅与项伯在项羽军中的地位不符,而且可以说明项伯已经被张良和刘邦成功利用。     5、(张良)居下邳,为任侠。项伯杀人,从良匿。    ……     项羽至鸿门下,欲击沛公,项伯乃夜驰入沛公军,私见张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以语沛公。沛公大惊,曰:“为将奈何?”良曰:“沛公诚欲倍项羽邪?”沛公曰:“鲰生教我距关无内诸侯,秦地可尽王,故听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羽乎?”沛公默然良久,曰:“固不能也。今为之奈何?”良乃固要项伯。项伯见沛公。沛公与饮为寿,结宾婚。令项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项羽,所以距关者,备他盗也。及见项羽后解,语在项羽事中。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王赐良金百镒,珠二斗,良具以献项伯。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遂得汉中地。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点评:《项羽本纪》中张良对刘邦说:“项伯杀人,臣活之。”这里是“项伯杀人,从良匿”。张良的祖辈、父辈相韩五世,韩为秦所灭后,张良拿出全部家产结交侠客,刺杀秦始皇,没成功被通缉而躲到下邳。这时的张良应该跟项伯一样,“为任侠”,好逞一时之勇,他们彼此之间不仅交往甚厚,而且张良对项伯还有救命之恩,所以项伯在危急时刻才会去救张良。但这时的张良早已不是当年任侠使气的张良了。张良在得到黄石老人的指点又读了黄石老人所赠的《太公兵法》之后,跟以前已经判若两人,已经成长为一个“运筹策帷帐中,决胜于千里外”的杰出的智谋之士,而项伯仍然是原来的项伯。从“良乃固要项伯”,可以看出项伯开始可能也认识到不应该见刘邦,但在张良的执意邀请下,还是去了。张良利用项伯帮助刘邦成功化解了危机,只是项伯被人利用却好像丝毫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