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田李下是什么意思(如何辩证的理解“瓜田李下”这个成语?)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如何辩证的理解“瓜田李下”这个成语?
“瓜田李下”是一个成语,出自汉·刘向的《列女传》:”经瓜田不蹑履,过李园不正冠。”
这实际上是古人倡导的,一种“主动避嫌”的处世哲学。特别是在有“原心定罪”之说的古代。如果你不是想偷瓜,怎会在瓜田蹲下身子(提鞋),如果你不是想摘李子,又怎会在李树下举高双手(理帽)。在这种“动机”之说下,“瓜田李下”之人,很容易会被屈打成招,坐实罪名。
在今日之司法体系中,讲求完整证据链。即使你真有偷瓜之心、窃李之意,只要没有实施或没有证据,也不会被定罪。但不会定罪不等于没有麻烦,在当下的国人中,对“动机”两字,还是比较敏感和乐道的。
因此,主动避嫌,如何避免将自己处于“瓜田李下”,在今日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举个例:
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的评奖,雷达、李敬泽、何建明和洪治纲等作家既担任评委,又同时成为获奖者。这种行为,即使他们的作品足够优秀,理应获奖。但也必然会将自己置于“瓜田李下”,引发出极大的争议。
我们也经常可以看见,在网络发酵的一些事件中,往往因为找同系统或关联机构作举证或鉴定,而备受网民指责。
故“主动避嫌”对一些拥有话语权的人和单位犹显重要。也只有主动避嫌,才可以不被质疑,不会导致“瓜田李下”的被动局面。
2、瓜田李下,是什么意思,啊?
呵,copy来的!〖解释〗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出处〗《北史·袁翻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瓜田李下,这两个地方都是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如果你站在其中,即使未摘食,也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嫌疑. 古人强调正人君子要顾及言谈举止,风度礼仪,除此之外,还要主动避嫌,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 现在即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 瓜田李下,语出古乐府君子行:「君子防禾然,不处嫌疑问,瓜田纳履,李下不正冠.」纳履,弯下身穿鞋,有盗瓜之嫌.正冠,举手调整帽子,有偷李之嫌.常用於易生嫌疑是非之处,众人避之唯恐不及. 附:《君子行》 《乐府解题》曰:「古辞云『君子防未然』,盖言远嫌疑也。又有《君子有所思行》,辞旨与此不同。」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
3、瓜田李下是什么意思?
“瓜田李下”是从古乐府《君子行》中的诗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引申来的。瓜田李下意指正人君子要主动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也指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拼音: guā tián lǐ xià出处:汉·刘向《列女传》:“经瓜田不蹑履,过李园不正冠。”释义:经过瓜田,不要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中的“瓜田”和“李下”就是有可能被人怀疑的场合了。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 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瓜田李下容易误用来形容田园生活,古人强调正人君子要顾及言谈举止,风度礼仪,除此之外,还要主动避嫌,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不做让人误会的事情,也很重要。扩展资料典故由来:典故一袁聿修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齐临漳人,据说,他九岁时就做了州主簿,十八岁时就做了州中正,兼尚书度支郎中,后来又升为博陵太守,且政绩突出,很有声望……。他所以政绩突出又很有声望,主要原因是他能够为官清白自守,从不收任何贿赂。有一次,袁聿修到外地考查地主官吏途经兖州。兖州刺史正是他的老朋友邢邵。二人叙述别情以后,邢邵拿出一匹白绸想送袁聿修作为纪念。这就叫袁聿修为难了,反复思索之后,袁聿修还是谢绝了,并留书曰:“我这次路过这里,与往常不同呀!瓜田李下,古人是很谨慎的。我们不能忘记古人说过的走在瓜地里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不要伸手整帽子的话。”邢邵很理解袁聿修的心思,就没有再勉强他。典故二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官职担任工部侍郎。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现陕西邮县)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皇帝就以这件事来问柳公权:“郭宁是太皇太后的继父,官封大将军,当官以来没有什么过失,现今只让他当邮宁这个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甚么不妥呢?”柳公权说:“按照郭宁的贡献和功绩来说,派他到邮宁去当主官,原本是合理合情,无什么好争议的,可是议论的人都以为郭宁是因为进献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个官职的。”唐文宗说:“郭宁的两个女儿是进宫陪太后的,并不是献给朕的。”柳公权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们哪能都分辨得清呢?”这里柳公权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
4、瓜田李下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1、解释:瓜田李下,意指正人君子要主动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也指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2、出处:三国·曹植《君子行》。 3、原句: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4、示例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君子行》:此首无作者名,《文选》卷二七作《古辞》,《艺文》卷四一、《诗纪》卷一三作《曹植》,又见《曹子建集》卷六,无“嫂叔不亲授”四句,注称“古乐府作古辞,冠字下有四句云云”,恐编者有误,故附此。
5、“ 瓜田李下”是什么意思?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成语出处:古乐府《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释义:正人君子为了防止他人怀疑,不处于让人产生嫌疑的地方。在瓜田里不去弯腰提鞋子,在李子树下不整理帽子。成语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定语;同“瓜李之嫌”成语寓意经过瓜田,不要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容易误用来形容田园生活。古人强调正人君子要顾及言谈举止,风度礼仪,除此之外,还要主动避嫌,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不做让人误会的事情,也很重要。扩展资料瓜李之嫌,汉语成语,拼音是guā lǐ zhī xián,意思是比喻处在嫌疑的地位。成语用法:作宾语;比喻处于嫌疑的境地。成语出处:瓜李之嫌,何以户晓?《旧唐书·柳公权传》释义:瓜田李下的那点事,大家怎能不怀疑呢。
6、15 瓜田李下的意思是什么?
“瓜田李下”的下一句是:白璧微瑕。“瓜田李下”是从古乐府《君子行》中的诗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引申来的。这里柳公权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具体原文:该诗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曹植作的一首诗,开头四句流传久远:"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意思是:从别人家的瓜田旁经过,即使是鞋子脱了脚跟,也不要弯下身子去提它,这是为了避嫌,否则有人会疑心你摘瓜,所以说"瓜田不纳履"。同样在李子树下经过时,即使是帽子碰歪了,也不要举手去正它,这也是避嫌疑,不要被人误会你偷李子,所以说"李下不正冠"。这几句多用于告诫人们要处事谨慎,要避开嫌疑。
7、瓜田李下是什么意思?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在瓜田里不提鞋,以免被人误会要摘瓜。在李树之下不整理帽子,以免被人误会要偷李子。 此是本意。 引申出来,则是劝人要注意避嫌,在有些特定场合不要做容易造成误会的事。 过去有个寡妇要改嫁,夫家不许,于是告到官府,请官家裁判。寡妇请人出了一纸诉状,说的是—— 少妇新寡,翁壮叔大。瓜田李下难避嫌,当嫁不当嫁? 也是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