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看“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你怎么看“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表面上,这句话体现杨炯所在的唐代社会风尚:男儿当从军,开疆拓土,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这是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的,汉唐的强盛,帝王的天下抱负,激发了天下男儿大丈夫的雄心壮志,从军,燕然勒石,封狼居胥,彪炳史册,成了有志之士梦寐以求的人生目标。
本质上,这是汉武帝时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导了中原的思想体系。
儒家思想的“正统、忠君”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统治者需要什么,“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天下人便趋之若鹜,为之而前赴后继。
无论那个帝王,追求目标不过是“武能安邦,文能治国。”
于是,便有了“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皇家”天下有志之士有时须“投笔从戎,闻鸡起舞”,有时,须“囊萤映雪,悬梁刺股”。
所以,不管是当百夫长,还是当书生,本质都是一致的,比如汉唐的“开疆拓土”,宋的重文轻武,都要看帝王最需要什么,统治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志向是什么,什么才是臣子最辉煌、最快速的人生出口。
2、”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是什么意思?
翻译:宁可做个低级军官(百夫长),也不想作书生老死窗下 体现了青年人不甘寂寞,想投笔从戎,到边疆建功立业的热望。
3、现在是不是很少有年轻人认可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这话了?
谢邀,
信息时代,年轻人所受到的思想,文化的各种影响,已经不仅仅是国内,甚至是世界的,年轻人的事业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了多元化的选择,伪娘,娘炮一些新兴词汇从网络渐渐走入大众生活,凡是存在的,必有其合理性,战争年代,自然崇尚大漠西风,纵马江湖的男儿豪侠英雄气,而今纵然硝烟再起,新时代军人文武兼备才是赢得胜利的根本保障,时代造人,现在就是百家争鸣,万花开遍的时代,只要你敢想敢做,没什么不可以。
4、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意思?
意思是: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
5、"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出自哪里?
出自初唐诗人杨炯的《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赏析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6、“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是哪个里面的诗句?
一、这是唐朝杨炯写的诗《从军行》中的诗句。 二、扩展知识: 1、原词欣赏:《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作品简介:《从军行》是唐代诗人杨炯的代表作,借用古乐府曲调名为题目,实际为一首五律,反映从军的辛苦。全诗写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3、作者简介:杨炯(650-约695),唐代诗人。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十岁举神童,待制弘文馆。二十七岁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公元681年(高宗永隆二年)充崇文馆学士,迁太子詹事司直。恃才傲物,因讥刺朝士的矫饰作风而遭人忌恨,武后时遭谗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公元690年(天授元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公元692年(如意元年)秋后出为婺州盈川县令,死于任所,故亦称“杨盈川”。与王勃、骆宾王、卢照邻齐名,世称“王杨卢骆”,为“初唐四杰”。工诗,擅长五律,其边塞诗较著名。明人辑有《盈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