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的诗(看了电视剧《清平乐》,还记得晏殊、范仲淹留下的必背诗词吗?)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看了电视剧《清平乐》,还记得晏殊、范仲淹留下的必背诗词吗?
大型古装传奇电视剧《清平乐》里的晏殊,范仲淹总是被不厌其烦的屡屡提起,对这些古代名人其实早就有所耳闻,但仅限于对他们的诗词歌赋浅显的了解和喜爱,而对其所处年代和生活的背景却知之甚少,所以边看《清平乐》边查看历史,真得是不亦乐乎。
晏殊,字同叔,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清平乐》里是由喻恩泰来饰演一代名相晏殊。
晏殊宋仁宗时期官至右谏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枢密使,吏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
《清平乐》里的晏殊也算是极其贴近于历史里的晏殊,剧中的晏殊因为强烈反对刘太后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刺激宋仁宗赵祯,任用自己亲信张耆开为枢密使,他为了顾全大局疏解刘太后的不满,故意在刘太后的玉清宫前以朝笏撞折了侍从的门牙,以求被弹劾出京,而在历史的记录里倒也由此一说,故事的精彩被电视剧完美的体现了出来。
晏殊身居要位,平易近人,唯贤是举,不避亲。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均出自他的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皆是他栽培,引荐。
晏殊以词见长,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委婉,所以他的词清丽脱俗,娴雅俊逸,胸怀旷达,意境也极其的悠远绵长。
他的几首耳熟能详的词也特别喜欢,也算是必背的好词。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清平乐》里的范仲淹倒成了这部剧的标杆似的人物,或许就是因为当下的人们对那个久远的年代的隔阂,范仲淹却是被大家津津乐道的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究其原因还是他在语文课本里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因为极其的难背而总是被人耿耿于怀的“记恨”着。
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也?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微斯人,吾谁与归?
《清平乐》的范仲淹也算是初出茅庐,出场不多,他所做的事倒也无伤大雅,却是被不停地提起,也展示出他在剧中也算是个极其重要的人物。
范仲淹不仅文学成就突出,他的政绩也一样的卓著,他待人宽厚,治学严谨,举贤唯能。剧中体现出来的与历史有一定的吻合度,但是电视剧毕竟不是以他为大主,只是用他作为历史的标点,带人入戏的筹码而已。
记忆深刻的也就是那几个镜头,宋仁宗废除郭皇后的时候,他言辞激烈的直言相谏,倒也出彩,然后一笔带过因为他被贬出京了。
《清平乐》正在热播,这部剧真得算是一部良心剧,服化道极大的贴合着历史的原貌,历史上的人物尽量的被还原,性格迥异各具风采,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会有更多的人物登场,边看剧边读历史,寓教于乐,这也算是这部剧最好的价值体量。
2、热播新剧《清平乐》展示的是风华宋朝,你还记得晏殊、范仲淹、欧阳修这些人的诗词吗?
大家好,我是茳小侠,因为非常喜欢王凯,所以每天到点准时等待《清平乐》的更新,在这不得不吐槽一下,实在是更新得太慢了,每天两集完全看不够。[捂脸]
该剧真的是部良心正午剧,从演员的演技,到恢宏大气的场景,再到道具服饰的细节,都是无可挑剔的。
相信剧中出现的晏殊,范仲淹,欧阳修,都勾起了我们对学生时代的回忆。大家耳熟能详的应该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苏幕遮·怀旧》《江上渔者》,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蝶恋花》《浪陶沙》,晏殊的《浣溪沙》《破阵子》《中秋月》等。
学生时代最害怕的就是语文课本最下面写着“背诵全文”了,特别是《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可把好多人害惨了,我想当时应该有不少人对殴阳永叔和希文怀恨在心吧,哈哈,现在竟有点感谢他们,不然看部电视都有可能看不懂,剧里出现的名人都不知道是谁呢[捂脸]
3、晏殊最肉麻的一首诗?
清平乐·红笺小字
宋代: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韵译
红线格的绢纸上写满密密小字,道尽我平生相慕相爱之意。鸿雁高飞在云端,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让我这满腹惆怅的情意难以传寄。
斜阳里我独自一人倚着西楼,眺望远方。远方的群山恰好正对窗上帘钩。从前的那个人不知道如今在哪里?唯有碧波绿水依旧向东方流去。
---此词以斜阳、遥山、人面、绿水、红笺、帘钩等物象,营造出一个充满离愁别恨的意境,将词人心中蕴藏的情感波澜表现得婉曲细腻,感人肺腑。全词语淡情深,闲雅从容,充分体现了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4、为什么认为晏殊的词带有富贵气象?
为什么晏殊的词带有富贵气息?
总的来说,是和他的词的创作风格有关。
但为什么晏殊的词会形成这种风格?
这又与他的出身、教育、环境相关。
首先我们来说晏殊的词的风格。晏殊被誉为“北宋倚声初祖”,其词多寄予人生感叹,是一种富贵闲愁。晏词内容丰富,辞藻华丽,语言凝练,平淡而富有韵味,圆融温润,哀而不伤。宋代吴处厚《青箱杂记》记载:“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
《宋史》评价晏殊“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
而晏殊自亦云:“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悦其气象”。
写富贵,不在于锦绣字面的堆砌,而在于色泽与气氛的渲染。
晏殊的词能有其风格,是有根本原因的。
1、出身。晏殊,抚州临川人,其父晏固,据《五朝名臣言行录》记载,为"抚州手力节级",在当地县衙从事文书工作,虽职位不高,但也相当于是现在的公务员,比一般的家庭要好多了,况且晏殊的高祖晏墉,为江西东南晏氏第一世祖,唐懿宗年间己丑科进士及第,任江南西道观察判院。进士及第是一种很高的荣誉,当时称之为“登龙门”。江南西道,在唐朝属于监察区名称,江南西道治洪州(南昌市),领宣、饶、抚等19州,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省。观察判院,在唐朝是正五品官员,相当于现在的正厅级干部。
可见,晏殊的出身,还是比较好的,同时家中又几代文人,具备一定的文学氛围。好的出身意味着眼界开阔,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2、教育。晏殊从小生长在一个文人之家,受到良好的文学教育是必然的,且从小就聪明好学,5岁就被称之为“神童”,14岁时就参加殿试,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授其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秘书省是宋朝专门管理藏书的机构,拥有很多珍贵的图书资料。借此机会,晏殊在任职期间,勤奋学习,博览群书。一个人光有天赋是不够的,还需要后天的努力,都说“天道酬勤”,否则也只会出现方仲永的悲剧。由于晏殊的才华与品德,在18岁时受真宗赏识,做了“太子舍人”,给太子赵祯当伴读。自此之后,晏殊的人生就“开挂”了,因为赵祯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这个时期也是宋朝最辉煌的时期。
3、环境。晏殊的年代真的是宋朝最好的年代,而宋朝又是中国历史上对待文人最好的年代。宋朝自赵匡胤建立北宋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实现了文官治国的方针。自此,文人在宋朝就逐渐兴盛,且宋朝不兴文字狱,文人们可以各抒己见,高谈阔论。在宋仁宗时期,其“仁治”更是弘扬到了最大。而仁宗对晏殊亦师亦友,极其信任。宋朝当时的政治相对清明、社会相对文明、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才诞生了与唐诗并峙的另一个文学高峰-宋词。
而晏殊正是有这样安逸的大环境,才孕育了自己具有“富贵气象”的小环境。
晏殊虽处事圆润,但为人诚实厚道,待人以诚,虽处富贵,但生活俭朴,又乐于奖掖人才,结交名士。@蜻蜓漫语 觉得,晏殊的人生是成功的,既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又展现了自己的文学才华。晏殊是有“小资”情调的,闲暇之余,他喜欢喝点小酒,吟点小诗,感叹一下人生,是一种富贵闲愁。晏殊的词中最喜欢的还是这首《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的这份对自然、人生的通达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5、电视剧《清平乐》中的晏殊,在真实历史中是怎样的人物?
欧阳修《宋史·晏殊传》说他人仕“遂登馆阁,掌书命,以文章为天下所宗。”后来又“由王官宫臣,卒登宰相。凡所以辅道圣德,忧勤国家,有旧有劳,自始至卒,五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