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十五夜望月古诗(《十五夜望月》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十五夜望月古诗(《十五夜望月》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十五夜望月》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 2、十五夜望月古诗意思?
  • 3、十五夜望月古诗?
  • 4、十五夜望月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5、15夜望月的古诗意思?
  • 6、王建《十五夜望月》有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
  • 7、十五夜望月古诗意思?
  • 8、十五夜望月古诗怎么写?
  • 正文

    1、《十五夜望月》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意译:庭院中地成了白色的,树上一只乌鸦在歇息,冰凉的露水悄无声息地打湿了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明亮的月亮,不知道秋天的思念之情落在了谁家?

    2、十五夜望月古诗意思?

    十五夜望月古诗的意思是: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出自《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原文如下: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如下: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扩展资料:

    此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诗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可见是寄友人杜元颖的。原诗诗题下注云:“时会琴客”,说明佳节良友相聚,并非独吟。

    这首诗意境很美,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用苏轼的话来说就是“诗中有画”。明《唐诗画谱》中就有以这首诗为题材的版画,但这幅版画仅是画家别出心裁构想出的意境,和王建原作并不一一吻合,而且它对全诗点睛之笔——秋思未作充分表达。

    在这一点上,诗歌语言艺术显示了它的不可代替性。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3、十五夜望月古诗?

    十五夜望月唐代: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译文及注释译文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注释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杜郎中,名杜元颖。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鸦:鸦雀。冷露:秋天的露水。尽:都。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落:在,到。

    4、十五夜望月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画面: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梦乡。在万籁俱寂的深夜,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庭中的桂花。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15夜望月的古诗意思?

    《十五夜望月》的古诗意思: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6、王建《十五夜望月》有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

    谢邀。

    王建《十五夜望月》有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

    这个问题犹豫了蛮久,有点不知道如何说起。

    如何入手赏析王建作品

    王建这首作品流传很广,但也就是七绝一首,才二十八个字,从古到今的人早已经把这首诗分析透彻。如果要照搬那些分析,总归是重新咀嚼,毫无意义,但是又实在难以找到另外的突破点进行鉴赏和夸赞。

    王建作为中唐一个下层官僚,一生潦倒,所以他的作品是接地气的,关系民间疾苦的。像大多中唐诗人一样,他既没有李白的才和傲气,也没有杜甫的忧患意识,更没有王维的闲适空灵贵气和佛气。同时由于李、杜、王在盛唐转中唐这个关键时期,已经将唐诗的形式、意象推高到后人无法企及的地步,中唐诗人在诗歌创作方面看上去好像格律成熟、写诗是家常便饭,实际上是非常痛苦的,因为前人高峰实在太高,完全遮蔽了他们写诗的突破方向。

    所以中唐诗人,除了那些在细化路径上走出自己特色的几位,如李益的边塞诗,刘禹锡的怀古诗,韩愈的散文入诗,李贺的鬼怪诗,其他人多少都面临着创作困境。

    中唐诗人,技巧娴熟却诗思困顿。

    王建的这首作品好吗?当然好。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但是你要说能好到哪里去呢?盛唐之中王昌龄、王之涣、李白这种类型的七绝多的是。特别是王昌龄,号称七绝圣手,不但写得好,还对七绝的格式、文体规范、思路走势做出了界标一样的贡献。

    王建的这首诗其实完全就是唐诗七绝模板之下的一首作品。当然好。

    首先看平仄格式

    “中庭地白树栖鸦”,“平平仄仄仄平平”,注意“白”字为入声字,所以是仄声。这是一首平起入韵的七言绝句,押平水韵“六麻”部。

    根据相对原则,第二句的平仄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冷露无声湿桂花”,同样“湿”字也是“入声字”,所以这一句平仄也是严合的。

    根据相粘原则,第三句的平仄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今夜月明人尽望”,“平仄仄平平仄仄”实际上就是一、三不论的合格律句。

    最后一句仍然和第三句相对,平仄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不知秋思落谁家?”这里要注意“思”字在古时候是个多音字,在表达心情的时候读第四声,是个仄声字。这里并没有失替,依然是符合格律的。

    这首诗是一首比较标准的近体格律七绝,在体式上是不可能出现标新立异的。

    然后看内容意境

    格式平常,自然就是好在内容描写和意境提升了。我们曾经讲过律绝的普遍文法(格律诗专栏),无非就是在律诗的“起承转合”下进行缩减,同时因为字数减半,无法像律诗一样完成整个诗意的回环,所以在“转、合”两句相对自由,更讲究“转、放”,将诗意在第三句转变蓄力之后,高高地发射出去,给读者以诗意未尽,意在言外的感觉。

    这就是绝句写作的“留白”技法。

    同时由于三四句的不同寻常,在句式上最好能与众不同,对诗意做出强调。如否定句,疑问句,限定句,总之必须做出诗意上的跌宕起伏并成功留白,才能算得上好的绝句。

    我们看王建是如何做的。

    首句“起”,“中庭地白树栖鸦”,承接诗题《十五夜望月》,交代诗人所处环境,拣选了“地白”、“栖鸦”的意象构成一幅清冷寂静的月夜画面。这是正常的起兴写法。

    第二句“承”,“冷露无声湿桂花”,继续深化描写景色,用意象寓情于景,打造一个清凉、静谧的情境。同时用桂花挑明这是秋夜,又是十五,最是月白云淡,金桂香袭的好时节。这么好的时节,自然适合赏月,这么好的月色,自然适合思念。

    这首诗还有个名字是《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所以这首诗实际上是写给杜郎中,也就是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寄友人杜元颖的。

    第三句“转”,“今夜月明人尽望”,不再写景,转到人的活动来。中秋之夜,普天之下的人都在赏月,所以“人尽望”,但是也做好了铺垫,大家都在赏月,那诗人有何不同呢?

    第四句“结”或“放”,“不知相思落谁家?”大家都在赏月,有几家在相思中煎熬呢?这是个疑问句式,其实就是加强的表白,我在思念你啊,你是否也在想我呢?

    这种对对方的思念,并为明言,只是借普天共赏之时,相思如月光下落,你我是否共浴相思月光之下的质疑,表达自己的情谊。短短二十八字无法言尽,却勾勒出诗人思绪方向,让读者跟随诗句,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去与诗人发生共鸣。

    而这种共鸣是有普适性的,每一个在月亮下的有情人,都会被王建的诗句打动,心领神会,这就是诗歌这种文艺作品能够达到的最好的“通情”效果。

    所以,你说这诗到底好在哪儿呢?

    好在中规中矩的律绝格式(保障音律清朗),好在盛唐风格的寓情于景(塑造美好情静),好在找到了离人的共同思绪(上升整体意境),好在千百年之后还能打动读到诗句的你我(读者感同身受)。

    至于其他文学说辞,无外乎每个人的说法不同罢了。

    7、十五夜望月古诗意思?

    意思是:庭院中地成了白色的,树上一只乌鸦在歇息,冰凉的露水悄无声息地打湿了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明亮的月亮,不知道秋天的思念之情落在了谁家?

    扩展资料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言绝句。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王建(约767-831),字仲初,生于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唐朝著名诗人。(唐代宗年号,公元766—779年)年间考中进士。他是张籍的挚友,而且身世也与张籍有相似之处。出身寒微,虽曾进士及第,却只作过几任小官,“四授官资元七品,再经婚娶尚单身”。

    8、十五夜望月古诗怎么写?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代: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作者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