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孔子的由来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弟子有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文化产生最大影响,这便是孔子了。

孔子经其终身的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越两千多年。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仁爱之道,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阐述和弘扬了人不仅要“仁民”,也要”爱物“得道理。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被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3814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