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思赵》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廉颇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曼卿豪饮 廉颇雄餐

màn qīng háo yǐn lián pōxióng cān

【注释】

(1)曼卿:石延年,字曼卿。工于诗,善书法。宋真宗时三次没考中进士。不拘礼法,酒量过人,喜豪饮。

(2)豪饮:痛快地喝酒。放开酒量尽情喝酒。

(3)廉颇:战国时代赵国名将,封信平君。

(4)雄餐:痛快、大量地进食。放开食量大吃一顿。

【语译】

曼卿爱纵情饮酒,廉颇能大量进食。

【人物故事】

石延年事迹见载于《宋史.文苑四》。据载,其为人放纵不羁,讲志气节操,读书懂得远大的谋略,为文强健有力,最擅长作诗又善于书法,但几次参加科举都没中进士。进士不及第就不能授以官位。

宋真宗时,他才由武职的“三班奉职”逐步转进仕途。三班奉职的俸禄才七百文,起初他颇觉可耻而不愿意,张知白一向认为他是个特别的人,就对他说:“你母亲老了,你还挑啊?”不得已才接了职位。后来他掌理金乡县有治绩而获得好名声,此后有所升迁。他曾上书说,天下不知战争已经三十多年,在边防上要有所准备。没得到回应。仁宗时,李元昊叛宋,建立西夏,这才想起石延年的话,召见他,稍稍采用他的理论。

石延年喜好痛饮,有个刘潜的酒友,酒量也非常大。俩人曾在王氏酒楼对饮,终日不曾交谈。酒楼主人看他俩酒量过大,认为不是普通人,继续端上酒菜,俩人吃喝自如,一直到晚上,俩人没有一点醉酒的颜色,互相拱手而别。隔天,京城传说王氏酒楼有俩个神仙来喝酒,后来才明白原来是刘潜跟石延年。石延年喝酒行为狂放怪诞,看起来好象不能干治世之事,然而一旦与人谈起天下大事,评论对错都很确当。他死后,朝廷特别封官给他的一个儿子。

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在赵惠文王十六年大破齐军而拜为上卿,以勇气名闻各诸侯国。

赵惠文王死后,子孝成王立。孝成王七年,秦、赵两军对峙于长平,当时蔺相如已经病重,廉颇将兵攻秦,赵王却中了秦国的离间之计,换掉廉颇以赵括为将。结果,赵括被射杀,数十万赵军降秦,都被秦国坑杀了,前后死了四十五万人。接着赵都邯郸被秦围攻一年多,幸赖楚、魏诸侯来救才得以解围。

解围五年后,燕王听信栗腹之谋,说赵国壮丁尽死于长平之战,趁其遗孤尚未壮大,可举兵击赵。赵国派廉颇带兵迎击,大破燕军,杀栗腹,围燕都,最后燕国割让五城请和。赵王以尉文为廉颇食邑,封廉颇为信平君。又过六年,赵王派廉颇进攻魏国繁阳,廉颇成功夺取。

赵孝王死后,悼襄王立,他派乐乘去替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把乐乘打跑,自己奔向魏国京城大梁。次年,赵国以李牧为将。廉颇在大梁待久了,魏君不能信任重用他,赵国又数度受困于秦兵。赵王开始思念廉颇,而廉颇也想再为赵国效力。于是赵王就派使者去看看廉颇还能不能用。

廉颇的仇家郭开给使者很多金子,要他说廉颇的坏话。赵王使者见到廉颇,廉颇为了想回赵国,在使者面前一餐吃下一斗米饭、十斤肉,穿上战甲跃马奔驰,显示自己还有用。使者回报赵王说:“廉将军虽然年纪大了,还很能吃饭,只是跟臣才坐会儿,没多久就失禁三次。”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不召他回国。

楚王听说廉颇在魏国,就暗中派人去迎接,廉颇成为楚将却没有功勋。他说:“我想用赵国的人。”廉颇最后死于楚国的寿春(今安徽省寿县)。

【说明】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石曼卿喜豪饮,未尝一日不醉。仁宗爱其才,曾对宰相说,要石曼卿戒酒。石曼卿听闻此事就不喝酒,却导致疾病而死。

廉颇有大功于赵,赵悼襄王临阵换将,廉颇怒而奔魏,魏不敢用;楚迎廉颇,廉颇思赵,又不为所用,抑郁终老。

曼卿病酒,廉颇思赵,皆有志未伸。

长康三绝 元方二难

cháng kāng sān jué yuán fāng èr nán

【注释】

(1)长康:顾恺之,字长康,东晋晋陵无锡人。多才艺,工诗赋,善书画。其才绝、画绝、痴绝,人称三绝。

(2)元方:陈纪,字元方,东汉颖川许县人。幼年即显才智,兄弟六人,唯陈纪与弟陈谌(字季方)闻名。兄弟孝养,家庭和睦。

【语译】

顾长康时人称之有三绝,元方兄弟二人难分高下。

【人物故事】

据《晋书.列传.文苑》载,顾恺之博学多才艺,诙谐又逗趣,所以人都喜欢亲近他,甚至作弄作弄他。

顾恺之曾写就一篇《筝赋》,对人说:“我这篇筝赋可媲美嵇康的琴曲,不欣赏的一定是因为我的作品在嵇康之后才弃置;能深深赏识的也必定是看重这篇赋写得高奇。”他特别擅长绘画,图画特妙,非常看重他的作品,认为是有人类以来没见过的。顾恺之每次画好一幅人物肖像,有时几年都不点上目睛。问他什么缘故,答说:“躯体的美丑与画作本身的神奇美妙无关,画人物肖像能生动逼真,表现出真实神情,正是在这个(眼睛)里面哪。”

顾恺之为散骑常侍,和山水诗人谢瞻的官署相邻。他夜晚在月下长声吟诵,谢瞻常在远远的那边称赞他,顾恺之就更加卖力不知疲倦。谢瞻要去睡了,就叫个人顶替,顾恺之没发觉不同,一整夜吟诵到天明。桓玄曾经拿一片柳叶骗他说:“蝉就是靠这种叶子隐身的,拿来遮自己,别人就看不见你了。”顾恺之很高兴,就拿过叶子遮自己,桓玄故意靠近他小便,顾恺之相信是桓玄看不见自己的关系,而很宝贝那片叶子。

之前,顾恺之在桓温府中,常说:“我身体中的无知呆傻与聪明狡猾各占一半,总的说呢,正好平平。”所以民间传说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陈纪与其父陈寔、弟陈谌,皆以德行闻名,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并称“三君”。其言行事迹并见载于《世说新语》及《后汉书》。

陈寔出身寒微,年轻时在县衙打杂、听差,然有志且好学,县令邓邵就让他在太学里跟着老师学习。陈寔曾被县吏冤为杀人犯而系狱,朝中党锢之祸也未能避免,然而陈寔修德,无论出仕或居处乡里,皆能公平持正、平和待人,为众人榜样而令人怀念。八十四岁卒于家中,海内奔赴吊唁的有三万多人,做丧服的人手有上百人。

陈寔有子六人,以陈纪与陈谌最有贤名。孝养尊亲,家庭和睦,后进读书人都推崇、仰慕这种家庭的教化。陈谌德行与陈纪平齐,父子三人名望很高。每当宰相府征召贤德,常常三人同时应命,当时之人莫不视为荣耀之事。陈纪子陈群,字长文,才智出众,陈谌之子陈忠,字孝先。长文与孝先各说其父功业与德行,彼此较量,互不相让,转而询问陈寔,陈寔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意思是说:季方那么杰出,元方作为季方的哥哥是不容易的;元方也那么出色,季方身为元方的弟弟也着实不易啊。总之,彼此都不容易啊!同样好!

【说明】

顾恺之对自己的作品充满自信;长文与孝先对自己父亲的功德都很自豪。恺之有痴傻的一面,所以人多爱与之亲近;长文与孝先有祖父温婉教化,足以化解争强,维系和乐。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2487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