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国家》歌词,成龙唱的歌曲国家歌词

规矩的力量

天高云淡,风和日丽。

此时此刻,我们置身于风景宜人的六寮屯庐江小苑庭院前。身后不远处是高耸险峻又青翠葱郁的连绵高山,眼前是布置雅致、别具风格的农家民居。

绿荫下,木桌旁,众人围坐一圈,而清淡的茶香飘缈其间,不知名的小虫潜伏在草丛中鸣叫正欢,不时有小鸟在蓝天白云之下优雅地掠过,留下美丽的剪影。

这时候,一个面容慈善的老人正在用夹杂着本地土拐话口音的桂柳话讲述着一个当地的传说故事:

……父子二人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将老人家装进猪笼里,然后抬到当地的龙岩潭,准备丢下深潭去。临丢下去之前父亲对儿子说:崽啊,我们把他连同这个猪笼一起丢下去,这样他就没有办法挣脱了。儿子说:不,我们必须要把猪笼拿回去。父亲奇道:为什么呢?儿子回答说:那以后把你丢下这个深潭,我又要去哪里找猪笼呢?!父亲听了沉思片刻,幡然悔悟说道:那我们还是把你爷爷抬回去吧。

在全国各地,相似内容的故事衍生出无数种版本,而精彩程度则视讲述者娓娓而谈的口才而定。但无论故事讲述得如何的跌宕起伏,它所要传递的核心内容却是惊人的一致,那就是劝告人们要敬老爱幼、弃恶向善、积德累仁。

虽然这是一个老掉牙的故事,我依旧听到津津有味,颇有感触。原因有三:其一,我觉得吧,一个善良的老人把它当传家宝一般给大家详细叙述出来,这个故事就一定有它值得称颂的地方。其二,这个故事虽然和其他地方所流传开来的故事传说大同小异,然而它融入了当地的地名,故事里的人物也成了当地村民的前辈先人,所以毫无疑问它属于扎根在六寮屯土地上的原创作品。其三,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六寮村民却代代相传,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它俨然已经作为一种朴实的观念融入了当地村民的思想和血脉之中,成为大家约定俗成、言传身教的规矩了。

由于我长年在基层乡镇工作,经常要到辖区各个村屯去走走,到老百姓家去看看。改革开放几十年,尤其是实施精准扶贫工作这些年,我们的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世界惊叹,让世人瞩目。我当然为各个村屯已经铺设了四通八达、交通便利的水泥路而感慨,为各个村屯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崭新楼房而赞叹,为这些楼房不土不洋却又随乡入俗的装修风格而会心一笑,为许多农民兄弟率先奔跑在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上而流露出艳羡的向往神色。

不过,基于我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与沉迷,我更关注于一个村屯是否有祠堂,以及祠堂在村屯里的位置及其建造规模;一个家庭的房屋厅堂里是否供奉有祖先的香火壁龛,以及陪伴香火壁龛的那副对联所著述的内容。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国有国法,村有村规,家有家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讲究的是家和万事兴。电影明星成龙那首传唱一时的歌曲《国家》,里面有一句歌词深合我意: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确实如此,一个家就象是微缩型的国,一个国便是放大了千万倍的家,无数个小家庭兴旺了富裕了,这个国家自然也就富强了繁盛了。而一个家庭兴旺富裕的关键,在我看来,就在于这个家庭是否秉承着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的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信仰,维系着一个家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个家庭如果能够在家长及长辈的带领下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代代相传自己的优良家风,那么这个家庭的孩子自幼就会受到良好家风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性格和三观修养,及至长大成人,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自然就会守信笃义,崇德尚善。

试想,一个小孩每天出入厅堂,都要看到祖宗牌位,都会看到“宗功祖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和善乡邻知书达礼”、“尊祖宗一脉传流在勤在俭,教子孙两派正道唯耕唯读”这样循循善诱充满警醒启示意味的对联;在饭桌上、在家庭的聚会或闲谈中、在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中,从长辈那里听到的都是对真善美的赞颂,以及对假丑恶的鞭挞;在这样家庭环境氛围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应该是很难成长为一个我们眼中所谓的坏人的,不是吗?!

就比如本文前面所述父子抬老人抛下深潭的故事,它在六寮屯村民中一代代地讲述下去传承下去,讲者悲悯感叹天道好循环,听者肃然反省得到教诲。自然而然的,他们就树立了一种敬老爱幼、助弱扶困的良好家风。

家风如此,村规同样如此。

想要了解一个地方的村规,最直观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到当地的祠堂去看看。祠堂是聚族而居的产物,是祖先灵魂的栖息地。一个村屯拥有自己的祠堂,村民就有了祭祀先祖的去处,就有了聚会议事的地方,就有了维系宗族血脉的主要纽带。当大家不分亲疏贵贱、不分远近老幼,济济一堂聚集在家族的祠堂里,缅怀祖德,寒暄叙旧,那份同宗同源的亲情自然而然便象沸腾的开水般洋溢开来,那份热闹与温馨的情景,让人印象深刻。

六寮屯的大门悬挂着一幅黑底金字的长对联:六水润田园叠翠飞丹陌纵纤横千载韵,寮村易面貌钟灵毓秀智流仁静四时春。联首将屯名“六寮”镶嵌其中,联词文雅,意义隽永,让人驻足品味再三。

穿过雄伟气派的六寮大门,行走在干净的村屯巷道上不久,我便看到一座屋宇轩昂的祠堂静静地矗立在路口显眼之处。当时我的心里便咯噔了一下,有种肃然起敬的感觉涌上心来,我就明白了,这个看起来外表一般的村屯肯定有不一般的地方。因为祠堂意味着久远的历史,意味着曾经的人丁兴旺香火绵延,意味着村民拥有较强的凝聚力和集体团结意识。

六寮屯这座李氏祠堂初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十月,经过80多年的风雨洗涤,破损严重,于2017年12月经众村民筹资重建,重建之后继续保留了历行几十载的《家训十则》,要求族人继续注重文化学习、端正品行,有公德心,爱国护民,遵规守法,对作奸犯科、抽鸦片、赌博的行为一律严惩等。这份凝结着厚重历史的《家训十则》所秉承的儒家传统思想如今正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全屯村民,如六寮屯协商议事会参考其内容精髓,制定了推行全村的村规民约,并计划在祠堂里建成村史馆,让广大村民在生动形象的史料中得到教育和启发。

村规民约约出文明风尚,村民议事议出自治活力。上面提到的六寮屯协商议事会成立于2013年,这个协商议事会十分活跃,主动配合政府部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全力以赴建设新农村,积极发动群众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无偿供地,筹资四十多万元,投工两千多个,耗时三年,修建了屯大门、硬化进屯大道、安装路灯等工程,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同时做好组织和宣传工作,让村民每人每年缴纳15元卫生费,聘请保洁员打扫屯内公共卫生,保持生活环境干净整洁。通过开展一系列工作,协商议事会有效地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让大家养成了清洁卫生的良好习惯,不乱扔乱倒、乱堆乱放,形成群众议、群众干、群众管的良好氛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崇文、向善、敬老、孝顺、诚信等传统美德相结合,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如今的六寮村已经成为融安县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柳州市协商议事示范点。2021年12月,六寮村又光荣入选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

在六寮屯干净平整的石板路上随意行走游玩时,我看到随和敦厚的村民向我们颔首示意;与村民座谈时,我听到年富力强的屯长如数家珍介绍六寮屯的基本情况;在庐江小苑庭院里,我聆听村里老人讲述六寮屯那一桩桩或令人赏心悦目,或令人趣味盎然,或令人惊讶赞叹的传说故事。我就知道,这是一个有着深厚家风家训传承的村屯,这是一个让人羡慕与沉醉的村屯,这是一个让人感觉十分舒服惬意的村屯,果不其然。

所谓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一个村屯绝大多数村民传承着仁义道德,忠孝廉节的家风,那它自然也就形成了自己良好的村规。在这方面六寮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形成了良好淳朴的民风民俗。诸例众多,举不胜举,单以一事佐证即可窥一斑而见全豹:村屯里一旦有老人仙逝,无需事主劳烦通报,全屯村民都会自觉登门义务帮忙。

这,不就是规矩力量的最好佐证吗?!

(作者:罗念初)

另外,我的其他精美文章均在“读书人生LNC”栏目内寻觅可见,欢迎各位有心头条君前往阅读评论,谢谢大家。

最幸福的小宝贝。

认真的小宝贝。

嗨,小宝贝!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2353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