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难一》原文及翻译,韩非子全文及名句译文

自相矛盾

《韩非子·难一》

【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 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今译】

盾,挡箭牌,古代作战时用以防身、保护身体抵挡刀箭的防御盾牌。

矛,古代刺杀的兵器,是一种进攻武器,长杆铁尖用于刺杀敌人。

有个楚国人既卖矛又卖盾,卖盾和矛。

他夸他的盾,称赞说:“我的盾非常坚硬,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穿它,无论任何武器都刺穿不破它。”

接着又夸他的矛,称赞说:“我的矛非常锐利,没有什么东西刺穿不透的,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破坏。”

旁人质问他,说:“用您的矛去刺您的盾,结果会怎样呢?”

那个人无法回答,便答不上话来了。

本来嘛,刺不穿的坚不可破的盾和什么都能刺穿的无坚不穿的矛,是不能并存,同时存在的。

【赏析】

“自相矛盾”世界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任意夸大其词,夸赞过了头,喧宾夺主,结果无法自圆其说,终被人揭穿,招来嘲笑,落得一个尴尬灰溜溜的下场。

“矛盾”把本来包含着对立统一关系的两个事物都加以绝对化,这是一种典型的形而上学。

“矛盾”这个词,就是来源于这个故事,本则寓言作者的原意是揭露儒家美化尧舜的矛盾。当然,我们现在的“矛盾”一词,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故事的含义了。

现用“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be not consistent with oneself,不能自圆其说。

“矛盾”、“自相矛盾”也比喻同伙之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

作者在《韩非子·难势》篇中也讲了同一个故事,但寓意不同。

自相矛盾

《韩非子·势难》

【原文】

人有鬻矛与盾者,誉其盾之坚曰:“物莫能陷也。”

俄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

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今译】

有个卖矛和盾的人,称赞他的盾牌坚固,夸海口说:“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破它。”

停了一会儿,又称赞他的矛,夸海口说:“我的矛十分锐利,没有什么东西不能刺破,任何东西都可以刺穿。”

有人应声问他,说:“用你的矛,刺你的盾,结果怎么样呢?”

那人不能回答,无言以对了。

【赏析】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韩非认为,“势”(有利的地位与权势)是君主应该重视的东西,而“贤”(能力、人才)则是次要的。

作者主张依法处势,反对把“贤”提到与“势”同等重要的地位。

成语“自相矛盾”因为私心而说谎,结果自己说的话前后相抵触,be self-contradictory,比喻言论或行动前后互相抵触.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3580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