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的结局》歌词,无言的结局完整版歌词

无意间听人提及《走过咖啡屋》和《无言的结局》两首歌的词作者是我们台州市玉环人,顿时惊讶,感觉好神奇大神高人就在身边,太敬佩了!这么出名的经典老歌的词作者居然就是玉环人,玉环这地方真是藏龙卧虎深不可测啊!

饶有兴趣地从网络上搜到本地晚报关于诗人伤水的报道,证实了诗人伤水确实是《走过咖啡屋》和《无言的结局》的填词人。伤水原名苏明泉,1965年生于浙江玉环岛,1985年台州师专毕业,任教玉环县陈屿中学初中语文。他是八十年代和北岛、顾城等齐名的现代诗人,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不过,搜得越多疑惑也越大。我们先来说说《走过咖啡屋》这首歌,百度百科上显示《走过咖啡屋》发行于1989年,词作者是牧莎(著名填词人庄奴的另一个笔名)。不知道是百度百科出错了,还是晚报的报道出错了,总之这里出现了两个作词人的争议。我也不知道该信谁的了,就仔细忖了忖,可能性似乎还是庄奴更大一些吧?

首先,网上有过对庄奴先生创作《走过咖啡屋》这首歌的采访记录。说先生和朋友一起喝咖啡时,跟朋友说要创作一首新歌,朋友开玩笑说就叫《走过咖啡屋》吧,于是歌曲应运而生。当时,刚好有歌曲征集活动,先生怕自己名头太大,影响公正,还故意改了一个新笔名参赛,这就是《走过咖啡屋》作词者写着牧莎的原因。这个故事和伤水也参加南方刊物征集歌词活动也有点相仿。不过网上无法找到伤水具体的创作细节,只能继续存疑,只能说可能性的天平更倾向于庄奴。

其次,我们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学提炼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国大陆第一家肯德基正式开业于1987年底,内地第一家麦当劳餐厅亮相于1990年10月的深圳市。想必连锁咖啡店的诞生更晚于肯德基和麦当劳店。即使那个时代的大城市偶有咖啡屋存在,但作为沿海小城市的台州市,无论是诗人伤水读书的临海,还是生活工作的玉环乡镇,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还要使用粮票的年代里,绝对不可能有咖啡屋的存在。街头能有几家嵌糕店,就已经是餐饮业的全部了。我记得黄岩最早的咖啡店就是2000年左右开业的上岛咖啡,问题是人家的主营其实是西式套餐,咖啡只是兼营,并且综合性的餐厅和专营性的咖啡屋的氛围及制式大为不同。可想而知,八十年代诗人伤水根本不可能接触过咖啡屋。那个年代唯有庄奴先生生活的台湾地区才有遍布城乡的咖啡屋。所以,没有生活经历根本不太可能写出《走过咖啡屋》,你说能写出《走过嵌糕店》才会让人相信。

还有场景也不对,不符合八十年代的生活内容,也应该写不出脱离时代背景的作品。《走过咖啡屋》是一首描写男女情感失恋的歌曲,“不知什么缘故使我俩,由情侣变成了陌路”。而八十年代的国内,还是非常传统保守的,自由恋爱还在萌芽,主流依旧是相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说分手很可能是犯了“流氓罪”。年轻的男女之间只敢偷偷地恋爱,偷偷地分手,绝对不敢大声地说出来,更不敢变为诗歌传诵。

最后,这歌的风格也和伤水其他诗词风格不太一致,不属于同一个类型的。却和庄奴的风格一脉相承。作为和黄霑、乔羽并称为“词坛三杰”的庄奴,写的基本都是市井小调,多数为小情小爱,有的清新婉约,有的平白舒畅。《甜蜜蜜》《又见炊烟》《小城故事》这些庄奴的经典歌曲和《走过咖啡屋》就属于同一个风格,清新小调,哼唱起来毫无违和感。所以,我更认同《走过咖啡屋》是庄奴的原创作品。

同理,我们再来看看《无言的结局》一歌。百度百科显示歌曲发行于1986年3月1日,填词人是卡斯。正好我们诗人伤水曾用过笔名也叫卡斯。这个应该是伤水的作品了吧?不过再深入搜索发现此卡斯非彼卡斯。填词人卡斯原名翁顺玉,是马来西亚华人,但去年却英年早逝年仅61岁,他还创作过另一首更知名的歌曲《粉红色的回忆》。我们就再来分析一下这歌真正的作词者是玉环的卡斯(伤水),还是马来西亚的卡斯呢?

首先,《无言的结局》的原唱虽然是台湾歌手李茂山,但是他签约的却是新加坡的音乐公司,自然很容易和马来西亚作词人进行合作。而八十年代大陆和台湾两岸还处于隔离状态,文艺界更没有展开合作。两岸的第一次合作还是从九十年代的《戏说乾隆》开始的。因此,发行于1986年的《无言的结局》让台湾歌手唱国内作词人的歌曲几乎没有可能。

其次,一般来说都是先有曲后有词,所谓填词,就是对着曲子填上词。我想作曲者很难会把自己刚作的新曲交给一个根本不认识的,远在天边的,完全没有交集的诗人填词吧!

最后,如同《走过咖啡屋》,艺术来源于生活,也脱胎于生活。国内改革开放之后的流行音乐发展公认是以1986年崔健的《一无所有》为起的,八十年代的流行音乐有《信天游》、《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我心中的太阳》、《少年壮志不言愁》等为代表歌曲。你看每一首歌都还是那么含蓄遮掩,根本不敢触及到男女情情爱爱的字眼。《无言的结局》中写到“让我再看看你,让我再说爱你”。当时的社会风气真的是“爱你在心口难开”,绝对不敢如此直白把“爱”字说出口的。因此,没有流行音乐的文化土壤,没有真正情歌的先例,国内作词者怎么会写出这么契合流行气息,充满流行时尚,超前于时代的流行曲风词调呢?而八十年代的东南亚地区才有包容万象的开放气度,才有这么新潮的歌曲诞生。所以,我认为《无言的结局》这首歌的词作者应该是马来西亚的卡斯(翁顺玉)。

为什么会出现诗人伤水是《走过咖啡屋》和《无言的结局》这两首歌的词作者,大概以讹传讹,误会成真了吧?当然,也许我的分析有误,也许百度百科也错了,确实这两首歌的词作者是伤水?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1853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