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终会古典,但总有人正年轻

今晚聊点和工作无关的事情。

大家关注了我的这个账号,对我多少也算得上有些了解,最初开这个账号也是有几方面的原因,一则是为了记录自己的想法,二则是为了和更多的同行者交流,三则也是因为确实对写作有着非常强烈而又绵延不绝的热情。

但时至今日,其实大家也知道,图文时代已然过去了,短视频的出现对微信公号甚至是图文阅读的行为,都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当然,这并不是我想要表达的,我请说的是:

我为什么没有放弃公众号更文这件事。

01 一个孤独的古典自媒体人最后的坚持

如果你对互联网名词稍懂一些的,你大概是听过“古典自媒体”。

所谓“古典自媒体”,指的是不做短视频和直播,专注于图文创作的自媒体。

随着短视频直播的发展,许多图文创作者开始寻求转型和突破,这也成了后来业内对图文自媒体人的戏称。

微信公众号到现在已经存在了8年,头部账号早已赚的盆满钵满,申请数量每天都以万计,但三分之二的文章里阅读量不到2000,其实在2016年那会儿的红利期早过了。

但你会发现,同时各种新的玩法在不断涌现,每一个赛道每天都有无数人涌入。

传播形式发生巨变,好像做内容创作也似乎越来越难,很多人都说图文时代已经过去,然而我并不这么认为。

文字的视频化的确是大势所趋,一切好像看起来也都合情合理。

流量高,变现快,很符合现在这个时代追求速度的要求,但视频也得有脚本、或者文案。也就是说,无论你做什么都要先从写好一句话到说好一句话开始。

自始至终,你都无法离开内容,而你的内容就是从文字的堆砌开始。

文字依然是创作者的基本功。从这里开始,才能延展出无限的可能。

很多人瞧不起现在还在写公号的人,但实际上他们看的每一条视频,刷过的每一部电视剧,听过的每一首音频博客,都离不开图文内容的转换。

也就是说,没有这些内容,所谓的视频内容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其本质原因,如果仅仅是看到了表面的繁荣,而忽视其中的内核原因,最后可能也只是缘木求鱼难求正缘。

靠《半小时漫画XX》系列火爆全网的混子哥曾经说,

中国人乃至全世界用文字传播信息传播了几千年,依然没有褪色。对我来说,图文的价值并不是我画了一个漫画,大家哈哈一笑。

我们的目的是将那些文字无法表达清晰的信息,通过图文形式进行高效传播,而且这类内容特别适合于稍微深度一些的学习,所以我个人还是非常看好图文这件事情。

我身边依旧有很多在坚持原创创作的自媒体人,他们甚至大多数都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状态,我并不想歌颂别人的精神如何如何,我只是想表达:

这个世界有很多种表达思想的方式,有人喜欢用图文,有人喜欢用视频,还有人喜欢用口头传播(比如播客),表达的形式因人而异,但最终我们看的还是内容是否有价值,是否能给人提供正向激励和反向思考。

就像你刷到了一个前后矛盾毫无逻辑又废话连篇还有点胡扯的视频内容,同样的,你也不喜欢看。

对吧?

所以,不必纠结于何种形式的表达方式,你要考虑的是如何输出有用的核心价值。

这才是,一个孤独的古典自媒体人,最该坚持的事情。

一代人终会古典,但总有人正年轻

02 为什么有些事情并不能光看表面

上世纪50年代,当美国第一万台彩电进入百姓家庭的时候,很多业内专家预言广播行业将要消亡,但是71年过去了,广播行业活的挺好的,而且行业发展呈现了更加多元化的形式,比如新媒体和自媒体形式和工种的诞生。

过去十年里,在传统媒体的纸媒、电视和广播中,广播的广告收入是最高的,背后有什么原因,大家也都知道。

如果图文进入视频时代,图文就会消亡,那当电视出来的时候书应该早就没人看了。

包括上文中混子说他觉得图文时代刚刚开始,如果有了解过图书的同行应该知道,3年内单本发行1800万册是怎样的概念。

就拿如今大火的短视频来说,其实你也并不能只看表面上的繁荣。

那就以我自己为例,我起初是很少看短视频的,

首先,我自己是非常不喜欢看视频的人,我觉得可能跟表达形式有关系,因为一个短短几分钟的视频是很难将一个知识或内容说清楚的,现在很多平台会流行说“3分钟看完整个中国史”“5分钟教你瘦肚子”。

说实话,我一般就不怎么看,因为这就意味着你必须在这几分钟里把这个信息尽快消化下去,如果没消化下去要用手指拖动进度条,这些小动作会让我觉得学习的体验非常不好。

其次,短视频的精髓就在于“短平快”,你如果没有在很短的时间去取悦到你的用户,那么就面临着被取关或者滑倒下一条的结局,所以导致你会看到很多“大尺度”“擦边”“狗血”“标题党”等等恶俗内容的出现,而且还非常流行。

最后,其实当你陷入一种“短视频化”的世界里,你会变得常常没有耐心,而且目前绝大多数的短视频基本上都是“kill time”,比如看脱口秀、看相声、看搞笑视频、看无脑爽剧,其实你刷的时候很爽,大脑完全放空,但当你关上手机屏幕的那一刻,你不妨问自己一个问题:

我是谁我在哪,我刚才在干嘛,我刚刚看了什么来着?

现在的我,也在做自己的短视频账号,但我很少会发一些未经思考和打磨的内容,因为我始终觉得:

深度的思考,是你认识世界的必经之路。

哪怕是追求流量的短视频平台,你一样可以做到非常用心去打磨一条文案内容,光是这一点的坚持,就足以让你和大部分人截然不同。

这也是我一贯坚持的,很多事情,并不能看表面。

一代人终会古典,但总有人正年轻

03 对不起这篇文章没法告诉你怎么做

坦白讲,若论变现能力和结果,我确实无法和那些自媒体大v或者短视频大v相提并论,可能他们一晚上的带货GMV就够我吭哧吭哧写10年的文章了。

所以,我也没有什么高论可以分享给各位读者了,但我倒是很想聊聊这些年做自媒体的心得和体会,或许对各位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一些小小的参考:

拥有足够的热爱

我写个人公号甚至是说我做内容运营这一行,大概算下来也已经有10年了,从最早的广告营销到中间的新媒体运营、品牌营销到现在的短视频运营,一路走来,见证了无数的自媒体账号的兴盛衰落,有句话就是:

眼看它起高楼,眼看它宴宾客,眼看它楼塌了。

很唏嘘,很感慨,但也没办法。

因为做自媒体,首先我觉得还是心里要热爱这个东西,因为我确实喜欢写东西,从小学开始我就喜欢上作文课,初中喜欢写日记,高中喜欢写小说,到了大学毕业后,我为了找到和内容相关的工作,我甚至转行从当时热门的房地产行业进入到刚刚起步的互联网行业。

如果你骨子里没有拥有这份热爱,你做任何事业都是难以持久。

拥有足够的耐心

我经常看到很多人抱怨“大环境不好”,但我发现我身边一样有在大环境不好的前提下,还活的不错的自媒体人,而且大环境好不好对他们来说,影响也并没有这么大。

其实,在任何行业都有周期性,周期里还有固定的波动。

如果你无法抵抗周期,那你唯一能做到的就是穿越周期。

穿越周期它的意思是活着穿越周期,这就意味着你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实力,

比如该写文章就写文章,该看书就看书,该放松就放松,没必要自我内耗和纠结。

拥有足够的沉淀

回头想想,当年和我做同一批账号的同行,现在还在写的人已经寥寥无几,甚至很多人都开始做别的了。

其实很多人做内容很容易冲着流量去的,但流量这个东西,越是你想抓住,越抓不住,就好比要出轨的人,你怎么防都防不住,因为ta是铁了心要出轨。

相反,即便某天流量意外降临在你的头上,你没有足够的沉淀,依然接不住。

我为什么能依然坚持在这个行业,是因为自媒体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签,它得有生命力,它很流行,受年轻人喜欢,因为是新的东西。

而这些表象里的特质是你需要很热爱生活,很愿意观察生活、拥抱生活、记录生活。

包括你需要好好记录你的一些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这些碎片化的东西会让你慢慢沉淀下去,扶持你走到时间的尽头,成为时间的朋友。

一代人终会古典,但总有人正年轻

04 写在最后

我大学是学审计学,我记得我的老师每每上课时总会提到很多经济学人物,比如我总会想起凯恩斯说过的这句话:

长远是对当前事务错误的指导。从长远看,我们都已经死了。

同样的,一代人终会古典,但有人会正年轻。

我们不必和时间与形势为敌,我们需要做的是,

在时代茫茫大潮里,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事业和舒适的方式,尽可能平静而长久地走完这一生。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17512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