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是谁写的诗?有什么样的历史背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是谁写的诗?有什么样的历史背景?)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是谁写的诗?有什么样的历史背景?
  •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3、对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赏析?
  •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是对偶诗句吗?
  • 正文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是谁写的诗?有什么样的历史背景?

    “乡书何处达,归雁䧄阳边”是唐朝诗人王湾所写。王湾是洛阳人,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薄,曾著有《诗翰早著,现仅有十首诗流传下来,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全诗如下;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胡平两岸夜,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络阳边。

    诗的背景和大意是诗人在年冬春未来之时,由楚入吴,沿江东行途经江苏北固山下有感而发。船行至青山,泛着绿水前行,开阔的两岸尽收眼中,心情愉快,暗自思量现如今正是旧年将去,新年将来之时,从而勾起淡淡的乡愁,天上的大雁正飞过,烦托把我的问候代至洛阳。

    全诗五言律,字句优美工整,借景写意,蕴含着自然哲理。隐喻新生事物正积极地替代旧的习惯,新中存旧,旧中含新。最后两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是每个游子都曾体会过的离别乡愁,故读起来自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句话运用修辞手法是对偶。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 【朝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3、对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赏析?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看着眼前的“平潮、悬帆、海日、江春”,不由得萌发出一个美好的想法:我写上一封书信让那北归的鸿雁捎给洛阳的家人,让他(她)们也知道我此时此地的心情吧。尾联不仅与首联相照应,也使诗中客观景物全着上了人的感情色彩,原本自然之景物也就有了人的灵性,向人们诉说着诗人心中的美好感觉和愿望。望采纳,谢谢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是对偶诗句吗?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不是对偶句。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偶,首尾两联一般都不是对偶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乡”是名词,对应处的“归”是动词,不构成对偶;“何处”的“何”是疑问代词,“何处”与地名“洛阳”无法相对。“达”是动词,到达之意,“边”是表示方位的名词,也不能相对。这两句不能构成对偶。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