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聘任报告(教师评上中级职称但因无岗位未聘就退休了,导致退休还是初级职称待遇,这合理吗?)

聘任报告(教师评上中级职称但因无岗位未聘就退休了,导致退休还是初级职称待遇,这合理吗?)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教师评上中级职称但因无岗位未聘就退休了,导致退休还是初级职称待遇,这合理吗?
  • 2、县级事业单位,前年考了中级经济师,单位说没有岗位怎么办?
  • 正文

    1、教师评上中级职称但因无岗位未聘就退休了,导致退休还是初级职称待遇,这合理吗?

    一名老师,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最后,以初级职称退休了,这实在是太说不过去了!更伤人心的是,中级职称资格评审通过了,因为没有岗位而白评了!

    有人认为这种情况不可能,评上了,怎么会没有岗位呢?其实这种情况很正常,一些地方实行评聘分开,评审通过,具备了中级教师资格,但是学校中级教师岗位满了,要等现有的中级职称教师调出、退休、死亡,才会腾出岗位才行。

    这就是最大的不合理,评上了,为何不设岗位?不设岗位,就不要让评,干嘛这样坑人呢?再说,中级岗位谁规定就那几个,增加了就不对了?我看,一个学校,全部是中级岗位也没有任何错误。一个老师干一辈子,最起码也应该是中级吧?

    世界上的事物有一个共性的排列规律,就是两头小中间大。一群人优秀的和特差的都不多,中间的最多。一个班级一所学校,成绩特别优秀的和特别差的少,中间的多。一个城市,特别高的楼房少,平房也少,不高不低的多。这是个普遍性的规律。

    这个规律用在职称上,也应该是这样的,一个学校的岗位设置,高级少,初级少,中级应该多,多到可以人人都是中级都可以。而这位老师,竟然中级岗位都没有,这是完全不合理的,还谈得上什么尊师重教呢?

    职称改革,一直在提,一直雷声大雨点小,其实,职称改革并没有那么难,两条路,教师都会欢迎,一条路就是直接取消,工资跟教龄和业绩直接联系。另一条就是职称逐步跟工资脱钩,作为荣誉称号保留,以政府特殊津贴方式适当给予补助。

    但是,目前职称制度取消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增加中级、高级岗位设置,应该是有关部门尽快落实的重点,不要再出现终生从教的老师以初级职称退休的状况了,这是对老师的极不负责,这种现象该休矣!

    2、县级事业单位,前年考了中级经济师,单位说没有岗位怎么办?

    有职称无岗位,在基层事业单位中非常普遍。

    事业单位分管理、专技和工勤三种岗位。其中,专技岗实行的是职称评聘的管理方式,直接与工资待遇挂钩。要提升个人工资待遇,除了需要取得职称外,还必须聘任到岗位上才能享受相应的待遇。而聘任到岗的首要前提,就是单位必须要有岗位空缺。没有岗位空缺,无法聘任到岗位上,职称就如同一张废纸,毫无价值可言。

    而在基层特别是县级事业单位,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发展存在两个明显的弊病:

    第一是单位行政级别低。由此直接导致中高级职称占比低,岗位设置因此相对有限。一般情况下,在地市级以上的事业单位,中高级职称的占比可以到1:4:5或者2:4:4,中高级的比例可以占到50%以上,而到县里可能就是1:3:6,中级高级职称最多占40%,除去少部分高级职称,分配到中级职称的名额更少,单位说没有岗位完全有可能;

    第二是人员流动少。一方面是横向交流比较少,在县里好点的事业单位本身不多,加上事业单位逆向流动到参公和公务员单位比较难,事业编特别是专业技术岗位人员交流到其他单位的机会不是很多;另一方面单位内部流动也少,专技技术岗如果没有行政职务,几乎不可能有其他晋升机会,只有盯着职称这条路线往上走,一个萝卜一个坑,前面的人腾不出位子来,后面的人只能拿着职称干瞪眼。在基层事业单位,这样的例子太多。小公下乡那几年认识的一个老哥,他在乡镇事业站所工作,46岁拿到副高职称,因为单位没有岗位愣是聘不上,一直到退休都没有解决副高待遇,为此有诸多抱怨。

    那么,单位职称岗位满了怎么办?

    有四种解决方式:第一,就是等。等前面的人退休、调离腾出位子,这也是多数事业人最现实的方式;第二,转管理岗,问题是在县级事业单位管理岗本身有限,且有明显的天花板,转了也不一定能有机会提拔到副科以上职务,而提拔不了副科工资待遇和现在差不多,转岗就失去了意义。第三,想办法调离,调到有职称岗位的单位,这需要一定的资源和关系,不是想调就能调的;第三,重新考事业单位或公务员。如果能考上公务员,各方面待遇肯定比事业单位好,问题是能考上吗?

    未来怎么办,建议结合自身情况慎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