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恣意妄为什么意思(历史上有佞臣误国的说法,到底是什么意思?)

恣意妄为什么意思(历史上有佞臣误国的说法,到底是什么意思?)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历史上有佞臣误国的说法,到底是什么意思?
  • 2、恣意妄为什么意思?
  • 3、一恣意妄为的意思是什么?
  • 4、恣意妄为,是什么意思?
  • 5、恣意妄为和肆意妄为意思一样吗?
  • 正文

    1、历史上有佞臣误国的说法,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先给你说三个人,这三人都以极端的方式获得了君主的信任;看完他们的故事你大概就知道什么是佞臣了。

    齐桓公,是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五霸之首。他身边除了有管仲这样的治国大才之外,还有三位受宠的大臣,他们是易牙、竖刁、卫开方。

    易牙,是齐桓公身边的一位厨师,有一天他听齐桓公说:什么都吃过了,从来没有吃过人肉,真是遗憾。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易牙当真了。他一心想博得齐桓公的赏识,就把他自己4岁的儿子杀了,做了一碗肉羹给齐桓公。齐桓公吃了觉得鲜美无比,就问易牙。易牙说是自己儿子的肉。齐桓公大为感动,认为易牙爱他胜过亲骨肉,从此齐桓公宠信易牙。

    再说竖刁。

    竖刁的事情相对简单,但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来的。竖刁为了表示对齐桓公的忠心,竟然自行阉割了。齐桓公也认为竖刁爱他胜过爱自己,因此宠信竖刁。

    而卫开方呢,为了表忠心,竟然十五年时间不回家,即使父母去世了也不回去奔丧。

    齐桓公认为这三位都是爱君主胜过爱他们自己(或家人)的人,都是大大的忠臣,因此信任他们。

    易牙、竖刁和卫开方获得权力的故事有什么共同点呢?

    古代的大臣,一般都是靠正途获得君主赏识的。

    在分封制时期,官员的正途出身一般就是贵族,由血统高低决定。在专制王朝时期,汉朝官员选拔的正途是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主要靠九品中正制;隋唐时期则兼用血统和科举制,宋朝及之后想要成为官员就主要靠科举制。

    依靠当时官方的选官途径上升的,是成为国家官员的正途。

    而佞幸呢,是指官场出身不由正途的人;他们依靠谄媚等非正常手段获得君主的重用。这样的大臣,就是佞臣。易牙、竖刁和卫开方的共同点就是:依靠违背人性的手段谄媚君主,获得君主的信任和重用,因此他们就是佞臣。

    对于这三人,管仲看得很清楚,因此他在临死时劝齐桓公:不要信任重用易牙、竖刁和卫开方。管仲认为,人都爱自己、爱自己的子女、爱自己的父母,而竖刁、易牙、卫开方这三人却不这样;如此反常的人,怎么可能会忠君爱国呢?重用他们必定生乱。

    齐桓公却没有采纳管仲的最后建议,依然信任并重用易牙、竖刁和卫开方。

    不久,易牙、竖刁和卫开方这三位佞臣,果然开始误国了。

    两年后齐桓公病重,易牙、竖刁、卫开方等人开始作乱,齐桓公的五个儿子(无亏、昭、潘、元、商人)各率党羽争位,互相攻打,齐国一片混乱。他们把齐桓公禁锢起来,齐桓公的住地被筑起高墙围住,不许任何人进去,也不准里面的齐桓公等人出来。齐桓公被活活饿死。结果桓公的尸体在里面放了67天,蛆都爬到门外了,依然无人敢收葬。直到无亏夺位后才把桓公收殓。

    夺位大混战打了一年多,最终公子昭成功。但经过此次动乱之后,齐国国力衰落,齐桓公霸业告终。

    出身不由正途,并且能获得君主信任的,大多是佞臣。比如杨国忠,以其从妹杨玉环的原因受到唐玄宗宠信;比如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的伶人;比如明成祖重用的锦衣卫指挥使纪纲;还有明朝那些著名的权宦;等等。这些依靠歪门邪道获得权力的人,根本不会什么治国平天下,却能恣意妄为,最终祸国殃民。

    2、恣意妄为什么意思?

    恣意妄为 [zì yì wàng wéi] 恣意:任意,随意;妄为:胡作非为。随心所欲,胡作非为。 贬义出 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吴主皓自改元建衡;至风凰元年;恣意妄为;穷兵屯戍;上下无不嗟怨。”例 句有少数顽固分子,不顾国家利益,~。

    3、一恣意妄为的意思是什么?

    恣意妄为的意思:随心所欲,胡作非为。 【出自】:赵尔巽·民国《清史稿·列传二·诸王一》:“乾隆十三年,诏责神保住瓷意妄为,致两目成眚,又虐待兄女,夺爵。” 【译文】:乾隆十三年,下诏责备神保随心所欲,胡作非为,导致两目成灾祸,又残酷对待兄长的女儿,剥夺爵位。 【近义词】:无法无天、为所欲为、肆无忌惮

    4、恣意妄为,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随心所欲,胡作非为。出自《清史稿·列传二·诸王一》。

    5、恣意妄为和肆意妄为意思一样吗?

    意思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前者侧重在任性,后者侧重放肆,有故意为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