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倒春寒”?倒春寒来了,给你带来了哪些影响,能否分享一下?)
![倒春寒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倒春寒”?倒春寒来了,给你带来了哪些影响,能否分享一下?)](img/jc_9458/258.jpg)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什么是“倒春寒”?倒春寒来了,给你带来了哪些影响,能否分享一下?
什么是“倒春寒”?
夏天快到了,雪花秀美了夏天!
2020年4月22日
2、“倒春寒”是什么意思?2019年会出现倒春寒吗?
“倒春寒”是什么意思?2019年会出现倒春寒吗?
马上就要迎来24节气中的大雪节气了,正所谓“春播夏长,秋收冬藏”,进入到冬季之后,农民朋友可干的农活不多了,尤其是对于北方的农民朋友来说,在冬季基本上就是在家里干一些农活了,因为地里基本已经冰冻住了。但是,对于来年的天气农民还是比较关注的,其中最担心的一点就是会不会出现“倒春寒”了。那什么是倒春寒呢?
倒春寒的意思是说在初春的时候,往往是指三月份初期的气温回升比较快,可是到了春季的中后期,也就是四五月的时候又出现气温降低的天气现象。在民间的说法就是“前春暖,后春寒”,而这种天气就被称之为倒春寒。往往发生在3月初到四月底,时间跨度达两个月,而且南方的普遍要比北方的早。
而之所以会出现倒春寒,则是天气在回暖的过程中,因为有强冷空气的入侵,使得当地的气温明显降低,从而出现了寒冷天气的现象。而农民在春节的时候最怕的就是倒春寒了,因为其对农作物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轻则导致农作物烂秧,重则会导致播种的农作物全部死苗。2019年会出现倒春寒天气吗?
至于2019年会不会出现倒春寒,这个还是没有权威的说法的。不过我们可以从老祖宗所流传下来的一些农谚中找找答案!
大雪不冻,惊蛰不开(苏、皖、赣、鄂、湘、贵、京、冀、晋)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在大雪节气的时候如果天气还是比较暖和,土地还没有冰冻住,那来年的惊蛰的时候,依然还会比较的寒冷,需要堤防出现倒春寒的现象。
大雪不冻倒春寒(桂)
这是在广西地区流传的农谚,意思是说大雪节气天气还不冷,土地没有冰冻住,那第二年春天就有看出现倒春寒天气。
大雪晴天,立春雪多(冀)
意思也比较简单,说的是如果大雪节气当天是晴天,在立春的时候就雨雪比较多,需要提防倒春寒天气。
至于明年会不会出现倒春寒,那也只有等到明年之后才知道了。而这些农谚也是有地域性的,并且只能是作为参考,毕竟天气是变幻莫测的,等到了大雪节气之后,估计应该可以心中有数了!3、农民常说的倒春寒是什么意思?倒春寒对农作物生长有影响吗?
倒春寒简单地说春天的季节气温陡然下降到冬天的气温,并且几天持续低温或阴雨,这种气候对油菜花期和小麦抽穗及春播作物带来极大危害,特别是油菜和小麦会产生冻害和抽穗灌浆不足而成产。
4、农村的老话“春脖短,早回暖,常常出现倒春寒”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此农村老俗话:春脖短,早回暖,常常出现倒春寒。
此题一是有两种春象,二是讲节气与时令。
两种春象者即打春早与打春晚的问题。它有两种现象,一是年前腊月二十四以后打春,一是年后正月初八以前打春。打春日早晚可前后移动十天左右,一般在十天以里。
打春的早晚标志着春天的长短。若年前二十八以前打春则属春长,约一百天时间。主要表现在未到春天而节气先到了,待过罢年三月底,春季未过完而立夏了,但季节还在春天里,这属长春现象。
晚打春则标志着春短。春打在正月初三以后了。春天不足九十天,是为春短。它的表象为春季來了而节气未到,到三月底春季过完了而节气未过完,它把春天延续到了夏天的四月上旬,是以春短。长短指的是季节与时令而不是节气,节气是固定的九十天,而时令与物侯则不同,比如打春晚了,四月上旬还有寒和雾,打春早了,三月底可穿单衣,虽在春天里,而夏热已偷偷提前來了。而春脖短早回暖是反义词,一般人会认为这是指打春早的比喻,其实不是,它特指打春晚者。因为春打春天里了,还没抬头看,春就在踉前。暖指春天。若春打腊月,属春打到冬天里了,节气來了而春未到。是说节气还在伸脖抬头等春天來里。所以说,打春早,春脖长,打春晚,春脖短是也。
而常常倒春寒和春脖短是两码事。倒春寒俗称反春,一般自然现象是在腊月二十六以前打早春者,十年有八年会有反春现象,因为节到而季未到。它的明显特奌是二月底三月初是一个转折奌。无论早打春或晚打春,在二月下旬之前都还在寒冷未退完之段。而进入三月则有明显变化。打春早者,进入三月必脫棉袄,打春晚者进入三月棉祆还在身上穿。
一般打春早次年反春者,时段为正月十五到二月十五的一个月之内为反春时段,早也不为,晚也不为。
而春长与春短看榆钱便可作证:三月清明榆不老,二月清明老了榆。榆不老而季节已到,榆老了而季节未到是其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