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弦什么意思(古代续弦是什么地位?)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古代续弦是什么地位?
男人的第一任妻子是元配,也叫发妻,元配死后,男人续弦,娶的妻子是继室,也叫继配,元配和继配都属于正妻,继妻也是正妻,但对于家族而言则是在元配之下侧室之上的一个地位。再有就是继承权的问题,元配只要有儿子,就是嫡子,家里的第一顺位继承人。除非老公在世的时候元配的小孩都死光了,继夫人的小孩才有机会。
2、妻宫续弦方偕老什么意思?
相学里,眉毛代表兄弟,眼下面的卧蚕代表子女,眼角外的鱼尾代表妻子,说魚尾光亮没有杂纹,注定能娶个好妻子,魚尾灰暗主定妻子有病无法相伴到,我觉得妻宫续弦方偕老大根无就是上面的所说的意思,不过,我还想在赘述几句,男人鼻直插印堂,光亮无侵纹,说是妻子且贤惠又漂亮,若印堂出现竖纹,其为悬针纹,若山根低,又无橫纹拒挡悬针纹下冲,必定克妻,这只是相书中所说,且莫认真。
3、古代原配过世再续弦,生的儿子是嫡出还是庶出?
第一,要纠正题主一个错误,古代的正妻叫做“元配”,而不是“原配”。
元,是“头、首、始、大”的意思。原,是“最初的;开始的”。看起来好像一个意思,其实大有不同。原配虽然可能是古代某男第一个女人,但不一定是正妻。只有元配才是正妻之意。《红楼梦》里与贾宝玉初试云雨情的是袭人,后来被贾宝玉收房,做了他第一个女人,可以称得上原配。但袭人不是妻,更不是妾,她的地位连妾都不如,叫做“通房丫头”,白天做保姆,晚上陪睡。而“元配”的身份就不一样了,像贾二爷这样的身份,只有薛宝钗才称得上是门当户对的元配,虽然他俩可能连夫妻生活都木有过,贾二爷就出家当和尚了。
第二,关于古代妻子“断弦”与“续弦”的来历。
古代称呼夫妻关系,不像现代人这样直白粗俗,什么老公老婆我爱你,而是非常委婉,常常比喻为“琴瑟”,源于春秋时代著名音乐家俞伯牙的故事,说当年老俞经常用琴和他妻子的瑟一起合奏表演,后来妻子生病了,老俞就独奏给妻子听,有一次正弹着,弦断了,再看妻子,已经咽了气。所以“断弦”就比喻为丧妻。再说“续弦”的来历,还是俞伯牙的故事,说老俞丧妻后,无心弹琴,一直让弦断着。直到后来某天,有人找老俞去相亲,结果老俞看到那个姑娘眉清目秀,竟一见钟情。那个姑娘毕竟还没嫁过人,当然要和俞伯牙这个二婚男谈条件,说你弹一首曲子我听,满意了就嫁,色迷了心的老俞于是一路马拉松跑回家,将断了弦的琴拿出来,换了新弦,扛着它又一路马拉松跑姑娘家去,到底是音乐家的手法不凡,一曲就征服了姑娘的心,于是就将丧妻再娶称为“续弦”。
第三,关于“元配”、“继室”、“续弦”、“填房”的区别。
古代人的婚姻制度,实在太重要了,别的不说,关于妻子的各种称谓就很多,大房称元配,二房称良配,三房称淑配,四房称德配。当然,现代人的婚姻也重要,但无论如何都赶不上古代婚姻礼仪繁琐,因为与本题无关,不提。古代人关于“元配”、“继室”“续弦”、“填房”,这几个称谓还是有所区别。首先,“继室”“续弦”都是针对正妻、也就是元配而言的,如果妾去世了,没有续弦的说法。哪怕再去娶妾也行,但不能以续弦为借口。其次,“继室”“续弦”可以是新娶,也可以将妾扶正。但称作“填房”的,基本都是年轻寡妇或者大龄女青年,不一定门当户对。再次,元配的地位很重要,总会排在继室前面,哪怕男主人挂了,元配也会葬在男主人的左边,继室只能葬在男主人右边,古代左边为大。第四,补充一点,古代将妾扶正做继室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她的身份是妾,就意味着她和男主人门不当户不对,古代人很讲究门当户对,等级森严,你一个平民家的女子,人家男的是一科级干部,那么,你可能就是妾的命,再怎么也轮不到你来当正妻。
第三,关于嫡、庶的问题。
嫡子一般适用于正妻,也就是元配之子。其他妻子的孩子都是庶出。但是有一种可能,正妻无子,哪怕她没死,还活着,妾的最大孩子也可以称为嫡子,也可称为嫡长子。古人关于嫡、庶的重点,主要是继承权的问题。古代的继承顺序主要有两大原则: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也就是说,只有嫡长子才能够继承家业,其他的儿子只能跟着嫡长子混。排位顺序如下图:
如果嫡长子挂了。第2继承人是嫡长孙。第3继承人是嫡幼子。第4继承人是庶长子。第5继承人是庶幼子。从这张图可以看出,成为嫡长子,有多么多么重要?难怪古代皇室中会发生各种暗杀事件,都是想干掉排在自己继承顺序之前的人,让自己排第一。麻烦就麻烦在古代皇帝生的娃太多了,如果某娃排在10名之外,他继承皇室的可能性将微乎其微,因为他要干掉的人不仅包括他兄弟,还要包括兄弟的娃,有的兄弟还不止一二个娃,这个暗杀名单将会很长很长,想想头都大了,只好埋头腐败。
毕大费/文4、煎胶续弦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意思就是 比喻交情密切或再续旧情。
出处是 唐·杜甫《病后过王倚饮赠歌》 :麟角凤嘴世莫辨,煎胶续弦奇自见。
5、林徽因去世后,为何梁思成不顾压力立即续弦?
“女人恋前夫,男人爱后妻”,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与这话对应的则是那句“女人恋旧,男人爱新”的古语。
也正因此,有绝美前妻的梁思成临死前声声唤的:是那个才华、容貌、气质均与前妻差几条街的后妻林洙。
让很多人跌破眼镜的是:梁思成一生最爱的女子,极有可能并不是他那位风华绝代的妻子林徽因,而是伴他终老、小他27的后妻林洙。
梁思成对林徽因的爱,多是体现在他对妻子的包容上。
林徽因追求者众多,前有为她写诗、为她疯的诗人徐志摩,后有为她终生不娶的才子金岳霖。但对于这种种,梁思成一直以超乎寻常的容忍相待。
徐志摩飞机失事后林徽因悲痛欲绝,梁思成为她捡来失事现场飞机残骸交给她留作纪念。金岳霖爱慕林徽因,梁思成竟还能与之同住前后院十数年。
林徽因喜欢社交搞“太太会客厅”,梁思成也全力支持,即便看着妻子被一堆男子环绕,他也不动声色。
这般容忍,非爱不能做到。人说,喜欢是冲动,爱是克制。梁思成对林徽因的爱,满满的都是克制。
梁思成对林徽因的包容体现在方方面面,在工作上,梁思成经常为同是同事的妻子林徽因保驾护航。林徽因与梁思成一起工作时,总是林徽因负责前期轻松恣意的设计部分,而梁思成则负责枯燥乏味且强度更大的后半部分。
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从来是梁思成包容妻子。梁思成的弟弟梁思永在谈到哥哥和嫂子时讲过一个细节,这个大约可以反映出梁、林婚恋的日常。
梁思永透露,在美国留学期间,两人出去参加化装舞会,每次约会林徽因总会打扮很久才姗姗下楼,而梁思成则在楼下默默等待,没有怨言。
为此,梁思永还颇玩味地做了一首对联送给夫妻两,这副对联的上半部分是“林小姐千装万扮始出来”,下联则是“梁先生一等再等终成配”,横批则是“诚心诚意”。
追女神林徽因时是如此,追到后更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如此。
人说“拥有就是被拥有”,拥有女神的梁思成,大约非常懂得“被拥有”的滋味。这样的拥有背后,往往是异于常人的包容,甚至忍耐。
做女神的男人,从来不那么容易,尤其,当女人的光环强过这个男人时。想来,当梁思成被人说成“林徽因丈夫”时,他心里多少是有些介意的。“做女神丈夫的不容易”这点,梁思成深有体会,为此,他还曾颇有些自嘲地对林洙说:
“中国有句俗话: ‘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对我来说是,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乍听之下,这话似乎是褒赞,然而仔细思量却不难发现,这是梁思成在抱怨:抱怨妻子强势,光环盖过自己太多。
在与林徽因这段外人艳羡不已的婚恋里,梁思成其实很累。
只是,梁思成的累从来不轻易语于他人,但“他在这段婚姻里的累”却仍旧从他说过的一些话里被侧面反映出了。梁思成在后来的回忆中对外界说:
“这一辈子过得最舒服的日子,是娶了林洙以后。”如果将林徽因比作一件外表光艳、华贵的貂裘外套,那么林洙则是一件朴实无华的棉衣无疑了。穿在外边,自然是前者更风光,然而真正让梁思成觉得舒适的却还是那件棉衣。
婚姻从来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梁思成的冷暖也只有他自己知。
林徽因死后,组织上派了林洙前来照顾梁思成。这个小他27岁的女子不仅照顾他的生活,还协助他的建筑事业,这样的存在,称作“贤内助”自不为过。
最紧要的是,和林洙在一起的梁思成,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舒适。这种舒适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梁思成方方面面都强于林洙”。
女人要崇拜才快乐,男人恰好享受被崇拜。
这个与妻子林徽因完全不同的女人虏获梁思成,看似是偶然,实则是必然。仰望一个人太久,脖子会疼,自然,为了平衡这部人人都会在仰望太久之后尝试平视甚至俯视。
梁思成之于林洙,明显是俯视。但俯视并不代表轻贱,有时候还恰恰能让人的眼睛滴出水来。
享受着林洙仰望的梁思成,到这时才知道:什么叫舒服惬意。
婚姻里,最重要的终归还是舒适度。尝到这种舒适的梁思成渐渐感觉到自己已经离不开林洙了,本能地,他的爱在女人的崇拜里被激发。
某个辗转难眠的夜里,梁思成披衣提笔,写下了那首表白信,在信里他写到:
“你的突然光临,打破了这么多年的孤寂,给了我莫大的幸福……我已经完全被你俘虏了。”信的落款则是“心神不宁的成”,这一年,梁思成60岁,林洙33岁,离异。
有人曾质疑,梁思成续娶林洙是为了找个年轻能照顾自己的女子。实际上,这或许是梁思成续娶林洙的其中一个原因,但绝称不上主因。
即便不娶林洙,得到组织上优待的梁思成也不缺照顾自己的年轻女人。可梁思成却非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续娶,为了娶她,他遭受了子女反对,还被无数朋友要挟“绝交”。
梁思成欲娶林洙之所以招致如此大的反对声浪,自然与林洙曾是林徽因老师且曾受她资助有关。
梁思成是个极其爱护羽毛的建筑界第一大家,但他却为了娶林洙甘冒身败名裂的风险,这自然不仅仅是为了找个“能照顾他的年轻女人”那般简单了。
一个男子为一个女子不管不顾,无疑,只有爱能解释。
梁思成对林洙的“爱的点滴”,在多年后林洙写的那本《林徽因、梁思成与我》中,被完整展示在了公众面前。
林洙的书,让公众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梁思成,这个梁思成一扫与林徽因在一起的“不擅表达”,直接“徐志摩上了身”。以下,是梁思成写给林洙的情书部分:
“眉眉(林洙),想你极了,爱你极了,你呢?”“尼尼爱,三天没有得你信,有彷徨的感觉” “成寄无限爱”从这些情书可以看出,晚年的梁思成对林洙的依赖让他看起来极其像个孩子。通常,也只有在心爱的女子面前,男人才会像个孩子。两人一次分开后,梁思成提笔间笔墨里浸润的,满满都是他对她的依恋,请看梁思成当时的原话:
“爱眉,你一走,好像整世界都变了,本来象在春光明媚中度蜜月一样,你一走,天也阴了,也冷了,花也枯萎了,就是这样。”此时的梁思成完全是一副热恋中男子的模样,自然,他也是幸福的。
梁思成的幸福里写满对林洙的感激,对于这个替她照顾家里家外,并且替林徽因母亲养老的女人,梁思成怎能不充满感恩。临死前,他抓着林洙的手热泪盈眶道:
“这些年,多亏有你啊!”“梁上君子”(梁思成)与“林下美人”(林徽因)的婚恋,的确羡煞旁人。然而,落实到柴米油盐里,再华丽的装饰也比不上“舒适度”重要。
多数男人尤其老年,真正想要的无非一个如林洙那般崇拜且对自己关怀备至的女子罢了。当然,如果“美人”“女神”也能如林洙这般,那当然强过一切。
可现实里的女神,从来高贵典雅带点傲气,甚至经常性地喜欢与男人一决高下。“崇拜”这个字眼,自然是她们字典里很少存在的字眼,好在,面对优秀的男人,她们也从来不乏“欣赏”的目光,女作家杨绛之于钱钟书便是如此。
剖析到此,梁思成爱上林洙并不顾一切续娶她的原因也呼之欲出了。这其中的缘由,颇有点诠释“骑士精神”的意思。
古神话里,骑士救了公主,两人相爱,然而高傲的公主却在被救后难改公主的强势,骑士最终在救了平民女子与之相爱后一去不返。
神话里“舍公主选择平民女子的骑士”,与林徽因死后梁思成续娶林洙:异曲同工!
与林洙之于梁思成相似的,还有廖静文之于画家徐悲鸿、甘少苏之于翻译家梁宗岱等。以上这些,均是男子抛弃了才貌双全选择资质平凡。
这就不可避免地让人联想到了今日的各路优质剩女,她们比寻常女子更难嫁,多数情况下并非眼光太高,而是因为已经“忘了男人需要崇拜”这回事了。
毕竟,“看到男人吹牛时还两眼放光”,从来是大龄优质剩女做不到的。
女人啊,须知:优秀是一回事,崇拜又是另一回事!女人要崇拜才快乐,何不学着放大男人的某个优点,试着崇拜一下!
附:我是李满,一个采访之余长期做情感心理咨询的脑洞女子,更多精彩请前往文章专栏!
6、母亲突然不在了,父亲再续弦,这个家还在吗,我该怎么办?
这个事,有点说道!
母亲不在了,父亲还在,那这个家还在!
母亲不在了,父亲再续弦,那这个家还有一半的在!
母亲不在了,父亲续个好继母,那这个家还有三分之二的在!
母亲不在了,父亲续个不好的继母,那这个家就不在了!
虽然这样,父亲还是父亲,这个家虽然不在了,可父亲在,父亲在,父爱就在,这个时候,还是要关心父亲,要把那个家与父亲分开来,父亲还需要儿女的关心,父亲也是时刻在关注着儿女们的!
父亲续弦了,那就是另一个家庭了,新的家庭组成之后,继母就是这个家庭的女主人了,一般的说,男主外,女主内,继母也就逐渐的主导了这个家庭的内部权力,父亲为了他晚年的生活的平温和安定,也就不会去争夺新的家庭的权力了,但是如果你的父亲是个强势的父亲的话,那这个新家庭的权力还会在你父亲的手里的。
也是为了父亲的晚年生活的幸福吧,父亲续弦了,组成了新的家庭了,那么儿女们也要尽量去维持这个新家庭的和平稳定的,除非父亲的各项权益受到了侵犯,那就必须的站起来帮助父亲去维护他的合法权益。否则的话,也就尽量不要干预父亲的生活的!
父亲续弦组成了新的家庭,对与双方的儿女来讲也都是一样的,都要为了这个新家庭的幸福而多做点有益的事,让这两个老人能够幸福的度过晚年生活才是最主要的!
【社会现象,家庭问题,独家观点,解惑释疑。请您关注从善如刘的头条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