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夏完淳怎么读(让刽子手不敢正视,洪承畴羞愧难当,16岁少年夏完淳是如何完成生命绝唱的?)

夏完淳怎么读(让刽子手不敢正视,洪承畴羞愧难当,16岁少年夏完淳是如何完成生命绝唱的?)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让刽子手不敢正视,洪承畴羞愧难当,16岁少年夏完淳是如何完成生命绝唱的?
  • 2、夏完淳的淳怎么读?
  • 3、夏完淳是谁?他如何羞辱洪承畴的?
  • 4、如何评价大明词人夏完淳?诗词出众却为何知名度低?
  • 正文

    1、让刽子手不敢正视,洪承畴羞愧难当,16岁少年夏完淳是如何完成生命绝唱的?

    在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少年曾如一道光焰,瞬间明亮,又瞬间熄灭,他就是生于明末清初的夏完淳,他的生命,被永远停留在了十六岁,但十六年的短暂人生,已经足可令其彪柄史册。

    夏完淳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生于华亭(今上海松江),他的父亲夏允彝为江南名士,善文辞,重节义,曾是晚明文学领袖张溥主导的“复社”的重要成员,同时,他又是松江“几社”的主要发起人,在这里,他和杜麟征、陈子龙等人诗文酬和,互相以文章道德激励。正是受到父亲“以学救时,以学卫教”的影响,夏完淳从小便崇尚名节,矢志忠义。他天资聪颖早慧,5岁读经史,7岁能诗文,9岁写出《代乳集》。夏允彝出游远方,常带完淳在身边,使他阅历山川,接触天下豪杰。

    夏完淳目睹自己父亲的刚烈死状,悲痛欲绝,大受打击,第二年春,得悉清朝任命的苏松提督吴胜兆要反的消息,夏完淳萌发了巨大的恢复希望,急忙为吴胜兆与浙东义师牵线搭桥,积极准备参加战斗,做决死之战。不料吴胜兆部署不周,谋划泄露,其手下将领抢先一步把他的计划上告清朝。吴胜兆一卒未出,身已被擒。而浙东方面,屋漏偏逢连夜雨,义师水军刚离岸,飓风忽至,大部分人被淹呛而死,溃不成军。清廷对吴胜兆一案十分重视,四处抓人,陈子龙等人首先遭到逮捕。押送南京途中,陈子龙趁看守的士卒不备,投水殉国。

    生父尊师,两位忠烈楷模,先后以近乎同样的方式舍身成仁,让少年夏完淳哀恸欲绝。他上书鲁王政权,请求给父亲以赠谥。鲁王爱惜夏完淳如此年轻又对大明忠心耿耿,遥授其为"中书舍人"。完淳收书后写谢表回鲁王,连同抗清复明志士数十人名册,交与专在海上往来负责通信联系的秀才谢尧文,使赴舟山呈与鲁王。不料谢候船之时被清兵拿获,解送提督吴胜兆处系狱。后来吴胜兆反清事泄露兵败,清庭获得完淳所书谢表等,于是南京总督军务洪承畴,秉承满清摄政王意旨,按名册严缉夏完淳等,务求一网打尽。

    1647年夏七月,完淳决定渡海加入鲁王政权军队。临行之前,他想回乡间老家探望嫡母和生母,与二老告别之后再出发。但此时的完淳已是大名鼎鼎,清廷在其家乡周围布置众多眼线,夏完淳甫一回家,即为人侦知。清廷人马俱至,将完淳与其岳父一起逮捕。由于他是朝廷重犯,立刻被押赴南京受讯。

    在南京受押的八十天,是十六岁英雄夏完淳人生旅途的最后八十天。其间,他不仅智斗大汉奸洪承畴,巧妙羞辱了这位臭名昭著的清朝鹰犬,并且自激自盛,赋写了很多诗词,表达了他"今生已矣来世为期"的冲天豪情和"家国之仇未报"的遗恨。诗词颇有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遗风。

    清廷主持江南一带招抚的一把手,乃人人欲寝皮食肉的大汉奸洪承畴。他听说夏完淳与其岳父钱彦林被抓,很是得意,便想亲自劝降这翁婿二人。此举不仅能为清朝主子招纳"人才",又能为自己贴上"慈善德义"的金粉。

    南京旧朝堂上,洪承畴高高在上,喝问被提审的夏完淳:“汝童子有何大见识,岂能称兵犯逆。想必是被大人蒙骗,误入军中。如归顺大清,当不失美官。”

    夏完淳不为所动,佯作不识洪承畴,反问:“尔何人也?”

    旁边虎狼衙役叱喝:“此乃洪大人!”又有狱吏在其旁低声告之:“此乃洪亨九(洪承畴)先生。”

    夏完淳厉声抗喝:“哼,堂上定是假冒伪类。本朝洪亨九先生,皇明人杰,他在松山、杏山与北虏勇战,血溅章渠,先皇帝闻之震悼,亲自作诗褒念。我正是仰慕洪亨九先生的忠烈,才欲杀身殉国,以效仿先烈英举。”

    狱吏们不由得窘迫万分。洪承畴在上座面如死灰。这时上来一廷官,厉声叱喝道:“小人休得狂妄,上面审你的,正是洪承畴!”

    夏完淳朗声一笑:“休要骗我!洪亨九先生死于大明国事已久,天子曾临祠亲祭,泪洒龙颜,群臣呜咽。汝等何样逆贼丑类,敢托忠烈先生大名,穿虏服虏帽冒允堂堂洪先生,真乃狗贼耳!”

    洪承畴汗如雨下,嘴唇哆嗦,夏完淳字字戮到他心中痛处,使得这个变节之人如万箭攒心般难堪、难受。食禄数代之大明重臣,反而不如江南一小小儿郎,岂不让人愧死!

    一旁因久受刑责而勉强支撑的夏完淳岳父钱彦林突然倒地,抽搐不已。夏完淳见状,忙上前扶起岳丈,厉声激励道:“大人您当初与陈子龙先生及我完淳三人同时歃血为盟,决心在江南举义抗敌。今天我二人能一同身死,可以毫无愧色在地下与陈子龙先生相会,真真大丈夫平生之豪事,何必如此气沮!”听女婿如此说,钱彦林先生咬牙挺起,奋勇忍耐奇痛。

    洪承畴默然良久,只得挥挥手,令士卒将二人押回囚室。然后,上报清廷,判处夏、钱二人死刑。

    对青少年来说,夏完淳有着不可磨灭的榜样作用,而且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他都有值得年轻人借鉴和深思的地方。在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关于神童的记载,但他们大多只是天上的流星,转瞬即逝,没有激起半点涟漪。夏完淳虽然年少成名,但他有抵抗强敌的热血和刚硬的骨气,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朽的民族气节。他用自己十六年的人生诠释了伟大,用自己短暂的青春书写了不朽。他小小年纪,却具有一种永不屈服的精神和意志,而这种伟大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屹立于东方的脊梁,值得每一位炎黄子孙学习。

    对此,大伙有什么看法,请留言,小编在此谢谢各位了!

    2、夏完淳的淳怎么读?

    [chúnzhūn]

    笔划

    11

    五笔

    IYBG

    部首

    结构

    左右结构

    五行

    笔顺

    点、点、提、点、横、竖、横折、横、横撇/横钩、竖钩、横

    3、夏完淳是谁?他如何羞辱洪承畴的?

    整个国家可谓是处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多事之秋。在当时有一位叫做洪承畴的大将军,他官拜蓟辽督师。又一年清朝和洪承畴的部队在松山打了一场大仗,但是清兵强悍,所以明朝的军队很快就被打败了,而当时的军队指挥者洪承畴也成了满清俘虏。也就是这时候,洪承畴的一个仆人跑到北京送信,说洪承畴被俘后不甘受屈辱就殉国了。

    另外,在京都的兵部也收到消息,说是洪承畴在被砍头的时候,还嚷着让清兵快点杀了他。崇祯皇帝听到了这个消息很伤感,于是他就下旨,让手下给洪承畴建立祠堂,并且计划隆重祭奠这位大明的英烈。但是没过多久,真实消息传来了,说是洪承畴已经降清了。这可把崇祯这位九五之尊给气得不轻。但是好在崇祯还没有亲临祭奠,不然这个乌龙可就真的不好收场了。

    又过了几年,甲申之变发生了。当时明朝著名的一个少年抗清英雄夏完淳被满清俘虏了。清军指挥官觉得夏完淳是个人才,就想让夏完淳投靠己方,而清兵又觉得夏完淳与洪承畴同为汉人,就想让洪承畴帮忙劝劝夏完淳。于是清兵就把夏完淳押到了洪承畴面前。

    两人一见面,洪承畴就先对夏完淳说什么你年纪轻,死了多可惜,现在归顺了大清,继续当官多好啊之类的话。夏完淳也认出了这位眼前这位就是洪承畴。于是他眼睛朝天看,说道:“我们大明曾经有位叫做洪承畴的将军,他是战场上的英雄,后来被清兵俘虏后就以身殉国了,皇帝还下诏褒奖了他呢。我虽然年纪不大,但是也要学一下洪督师,杀身成仁。“

    旁边的清兵一听,认为夏完淳不认识洪承畴,就急忙告诉夏完淳,他眼前的这位就是洪承畴。但是夏完淳转了头,怒斥说:“我朝的洪承畴已经为国捐躯了,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事情。”然后,他又指着洪承畴说:“你算个什么东西,竟敢敢假冒我朝的洪督师,你可别玷污忠良了。”于是洪承畴被夏完淳羞辱得满面通红,再也不说话了。

    4、如何评价大明词人夏完淳?诗词出众却为何知名度低?

    夏完淳是明末大学者夏允彝之子,在世只有17年,他5岁读经史,7岁能诗文,9岁写出《代乳集》。其父夏允彝出游,常带他在身边,使他阅历山川,接触天下豪杰。初受知于复社领袖张溥,十二岁起,师从著名学者陈子龙。夏允彝是明末名士,曾与陈子龙共结“几社”。陈子龙更是明末首屈一指的大文豪,为云间诗派首席,被公认为明代最后一个大诗人、“明诗殿军”,并对清代诗歌与诗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二人都是矢志忠义,崇尚名节的文人,明末为反清复明积极奔走,最后殉国。有这二位文豪兼烈士的熏陶,夏完淳的文章气节,自是不同凡响。

    夏完淳生活的时间,正是明末最后的十几年,14岁的时候,他就在父亲师傅的影响下投笔从戎,参加抗清斗争。有大文豪的文章气节传授,又生逢国破家亡的末世,两相激荡,最终使夏完淳成了文天祥式的烈士诗人。在血与火的斗争生活中,特别是在被捕以后,夏完淳写下了许多慷慨悲壮而又清新明朗、表现中国人民族气节的诗篇及赋曲、杂文,在明末的文坛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在夏完淳短暂的一生中,留下来的诗词文章,有赋12篇,各体诗337首,词41首,曲4首,文12篇。他的诗词在艺术表现上极具特色,用典用事,比较工切;多用比兴,带有浪漫气息;富于想象,时见瑰丽色彩;善于以景为情,融情入景;善于选择特征性的事物和动作来概括情境,表现人物。集中的爱国主题,爱国激情,热烈的战斗气息,充沛的乐观精神,夺目的华美文词,动人的浪漫色彩都形成夏完淳诗词的悲壮激昂、清新开朗的艺术风格。不同于文天祥的古朴沉着,夏完淳的诗词虽然都透着慷慨、爱国、正气,但读来却更清新浪漫,更开朗壮美,少年时的风华正茂、激情奔放,在他的诗词中你都能感受得到。

    他的诗文,写军旅艰辛,追思死去的同仁志士,写赴死前的心情,慷慨激烈,高亢雄壮。“投笔新从定远侯,登坛誓饮月氏头。莲花剑淬胡霜重,柳叶衣轻汉月秋。励志鸡鸣思未楫,惊心鱼服愧同舟。一身湖海茫茫恨,缟素秦庭矢报仇。”少年英雄倚剑报国形象跃然纸上。兵败入狱后的词:“今生已矣,来世为期;万岁千秋,不销义魄;九天八表,永厉英魂。”英雄恨,泪满巾,何年三户可亡秦。”少年的侠肝义胆,激越豪情,英雄气概,吞山河,盖宇宙。

    少年英雄更难得有柔情万种。临刑前写《遗夫人书》与妻诀别:“三月结缡,便遭大变,而累淑女,相依外家,未尝以家门盛衰,微见颜色。虽德曜齐眉,未可相喻!贤淑和孝,千古所难。不幸至今吾又不得不死;吾死之后,夫人又不得不生。上有双慈,下有一女,则上养下育,托之谁乎?……言至此,肝肠寸寸断,执笔心酸,对纸泪滴……身后之事,一听裁断,我不能道一语也,停笔欲绝……吾累汝,吾误汝,复何言哉?呜呼。见此纸如见吾也。”少年英雄视死如归,绝无贪生之念。

    四百年前有此少年,真是国人骄傲。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中,夏完淳的知名度的确是太低了。这也难怪,夏完淳反的是清,清朝的文字狱那么严重,自然很少会有人去碰这个雷区,他的诗词能流传下来就已经是万幸了。在埋没了三百年后,夏完淳才被民国文人重新认知,也是在抗战之际,中国人国破家亡之时,有识之士才又想起了300年前的这位英雄,想借他的事迹,激起人们抗战的斗志。

    然而在和平年代,斗争、烈士无论如何都不会是少年的追求。俗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在有着这种教育理念的社会里,怎么会去大力提倡这样一位少年时期就打打杀杀的人呢?

    不过,我们也看到,夏完淳的诗《别云间》已经进入了中学语文教材,说明政府、社会也在重新认识这位少年身上的价值,相信夏完淳知名度将会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