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洋兴叹出自哪里(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出自哪里?)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出自哪里?
汉语中的成语背后都是典故,一段历史,一份文化。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如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出自李白的《长干行》中商妇情之久远,感情之深:如乘风破浪,出自刘宋时期著名将领宗悫的志向,就是滕王阁序中慕宗悫之长风的宗悫;如望洋兴叹,来自《庄子.秋水》河伯与北海若的对话,形容天地万物的极限,以及之外的广大。等等,都是数千年来无数的文化积淀成就了汉语的博大精深。
2、望洋兴叹出自哪里?
意思: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出自:《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3、望洋兴叹选自哪篇古文?
望洋兴叹选自《庄子.秋水》,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它用河伯望洋兴叹的故事,说明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告诉我们千万不要有了一知半解便沾沾自喜,以为自己了不得。 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出自哪里故事主人公是谁?
成语望洋兴叹出自庄子的《外篇·秋水》。故事说:秋天的大水按着时令到了,无数支流的水都灌进了黄河。河面十分宽阔,水雾蒸腾,不论是河的两岸,还是河心的沙洲,隔岸望去,简直分不清岸上的是牛还是马。这时呀,河伯欣欣然自我陶醉起来,认为天下的美景,全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河伯顺着水势向东前行,到了北海,朝东一看,只见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到这时,河伯才开始改变他那洋洋自得的神态,仰起头来对着北海神无限感叹地说:俗话说:‘有的人懂得了一点道理,便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正是批评我这种人的啊。我曾经听人说过,孔子的见闻学识不算多,伯夷的德行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以前我不信这话,现在我见到了你的广阔无边,才知道这话是真的啊。我如果不到你这里来,那就糟了。我将永远被道德高尚、学问渊博的人所耻笑了。这个成语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后来人们用它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感到无可奈何。所以,主人公是河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