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是哪个朝代的(赵匡胤是哪个朝代的?)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赵匡胤是哪个朝代的?
答:宋代。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中国大宋王朝的建立者,汉族,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河北涿州。出身军人家庭,赵弘殷次子。赵匡胤喜爱四处游历,他曾经到一个寺庙,一个老和尚帮他看了面相,说“你往北走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赵匡胤于是就往北边去了,他投身后汉枢密使郭威帐下,参与征讨河中节度使李守贞,在战场中屡立战功。公元351年,后周建立,赵匡胤任东西班行首,953年,转为开封府马直军使。公元954年,赵匡胤参加高平之战,时任禁军首领,他指挥军队获得胜利,北汉军队大败,回京后,被擢升为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公元960年,契丹和北汉联兵向后周发难,宰相范质不明是非,派遣赵匡胤出兵迎战,赵等人离开都城后,在距开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赵的亲信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后来,赵匡义看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醒的赵匡胤身上,并皆拜于庭下,拥立他为皇帝。众人呼喊万岁的声音几里外都能听到。赵匡胤装出一副被迫的样子,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虽为王。
2、赵匡胤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赵匡胤是北宋的开国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宋朝开国皇帝。后唐明宗天成年间(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东关),祖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其后郭威废汉建周,得任东西班行首,始入宦途。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后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次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汉及契丹联兵犯边,赵匡胤受命往御。初三夜晚,大军于京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省封丘县陈桥镇)发生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兵变”。大军随即回师京城,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赵匡胤在位期间,致力于统一全国。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策略,先后灭亡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至其胞弟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时,复灭亡吴越、闽南及北汉后,方才完成统一全国大业;赵匡胤于961年及969年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布匹,期能赎回被后晋高祖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但事未成而逝世。
976年11月14日,赵匡胤逝世,享年四十九岁,在位十六年。
3、为什么说赵匡胤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这个问题问的,何出此言呢?
首先,公元960年“陈桥兵变”之后,赵匡胤并没有向其他帝王一样杀害功臣,而是通过“杯酒释兵权”就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堪称宽和之典范。
再者,历史上如果某位大臣“篡夺”皇位后,一般都会对老东家进行残忍的打压和杀害,而赵匡胤却深感愧疚,并赐柴家“丹书铁券”免死金牌,这是等于给自己上了个“紧箍咒”。通过这两件事,可以看出赵匡胤并不是个暴君,
第三,先南后北的外交政策,宋朝建国初期的天下局势,跟五代十国时期没什么区别,刚开始宋朝也只是替代后周的一个霸主而已,所以宋朝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完成统一。所以赵匡胤制订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雪夜定策”。
第四,重文轻武的政策,重内兵而轻边关,这也没有错,因为政治策略的选择是基于唐朝灭亡的教训。重文官才能抑武将,是个人都会先选择自保,尤其是皇帝,一般人失败了可能只是失败了,可是皇帝失败了那全家就都没了,而且宋朝刚从“五代十国”过来,五十三年建立了六个政权,所以赵匡胤的选择无可厚非。
赵匡胤在位期间没有做丧权辱国之事,也没做对不起人民之事,相反当时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至于你问得这个问题,实在是无中生有啊。
4、你认为历史的上赵匡胤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谢诸位邀
评价历史人物,本不是三言两语便能说清楚,宋太祖赵匡胤的功过是非更是一言难尽
还是举几个事例来说明宋太祖的宽仁厚爱吧
一.保全柴氏子孙
柴荣过继给周太祖郭威后谨守父子之道,易姓为郭,郭威死后,也没有再改回柴姓。(郭威→郭荣→郭宗训→赵匡胤,郭威→柴荣→柴宗训→赵匡胤,宋朝人认为后一种顺眼些,所以坚持给世宗改回了原姓)
赵匡胤受禅后,柴荣四个儿子要么早夭,要么改姓。即至仁宗欲以厚待柴氏示仁天下时,只能从柴氏旁枝中选。(详见我在问题“宋太祖赵匡胤留下了三条什么碑誓”下的答案)
二.“杯酒释兵权”,待功臣宽厚
殿前司都虞侯张琼曾在寿春城下舍命相救赵匡胤,因被人诬陷,赐死狱中
义社兄弟之一的王审琦罢军职后,殿前司都指挥使一职由另一位义社兄弟韩重赟出任
乾德五年(967年)一月,有人“谮重赟私取亲兵为腹心”,在明知是诬陷的情况下,若非顾及“何以将亲兵”,韩重赟也差点被立斩。二月即夺其禁军兵权,出彰德军节度使
(详见我在问题“都说知恩要图报,赵匡胤身为一国之君,为何要杀自己的救命恩人”下的答案)
三.武功卓著,开创大业
太祖建隆二年(961年)七月,“杯酒释兵权”后,同为义社兄弟的石守信出任待卫马步军都指挥使,但被令出京领节度使,“其实兵权不在也”。建隆三年九月,石守信上书请辞免,专任天平军节度使,此后“凡十七年不徙,专事聚敛,积财巨万”
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北伐幽蓟,启用猛将石守信督前军,高梁河一战,太宗乘驴车还
周世宗初曾与后汉契丹联军在高平大战,韩重赟作战英勇,以军功升殿前司铁骑指挥使,之后累建战功,扶摇直上,更追随太祖,被引为心腹。出为节度使后,“在安阳六、七年,课民采木为寺,郡内苦之”
开宝二年(969年),太祖亲征北汉,启用猛将韩重赟出任北面都布署。此次征伐以失利告终
诸如此类事例不胜枚举
宋朝立国以来对武将的猜忌和打压极大地削弱了宋军的战斗力,导致赵宋花费十九年才大致统一汉地
四.重用文人
宋太祖起于行伍,勇力过人。曾亲手用玉斧敲掉胆敢在他面前叽叽歪歪言事者的大门牙,在朝堂上也曾亲自对大臣挥以老拳
宋太祖个性直爽,喜欢以交卷速度决定进士名次,交头卷者只要没出现原则性错误,一般就“每以先进卷子者赐第一人及第”。975年,陈识与王宗嗣同时交卷,宋太祖命二人比武定状元,一顿揪头发、扯耳朵、黑虎掏心、仙人摘桃后,王宗嗣鼻青脸肿地获得胜利,被钦定为状元
读书人的斯文在皇权和名利面前仍然只配扫地
五.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据《宋史.本纪》和《长编》,上至枢密直学士下至知县,宋太祖杀了八十八人(详见我在问题“宋太祖赵匡胤立下三条什么碑誓”下的答案)
不是说好让大臣们“多集金银厚自娱乐”,文官们“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吗?为什么在被杀的八十八人中有二十五人的罪名是赃、赂呢?
赵普、石守信这些朕的老兄弟多贪点多拿点没事,其他人贪点拿点也没事,但是还是要注意一点影响嘛,你搞得天怒人怨人尽皆知的,咱大宋的脸往哪搁?再说了,你谁呀?
兄弟,借人头一用
六.仁慈爱民
除正赋统相对五代有所减轻外,五代以来所有苛捐杂税大宋一概继承,谓之“沿纳”;两税之外另加“身丁钱”,正赋之外另加“鼠雀耗”
(详见我在问题“为什么朱熹说‘古者刻剥之法,本朝皆备”及‘宋朝的税相比于其他朝代怎么样”下的答案)
本不欲写这篇答案
只是看到问题下各种歌功颂德,形势一片大好,不禁叹惜,以各位优美流畅的文笔与麻溜自然的趋承之术,大宋不亡,一定可以鸡犬升天,奈何天不假年啊
要不,各位再写些“喜迎油价开年第一涨”,“热烈庆祝我市房价高歌猛进”之类试试?
综上,在我看来
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个精明狡黠的武夫,其所作所为之目的在于保赵宋之天下,而非汉人之天下
士大夫们偶然搭上了赵宋这班顺风车,也不必神话
再说了,士大夫与咱有什么关系,搁赵宋,咱连“民”都不是,只是
纳税的“丁口”,填沟壑的“黔首”
客官,YY伤身啊,要不要来枚健腰丸?
5、赵匡胤是那个朝代的皇帝?
答:宋代。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中国大宋王朝的建立者,汉族,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河北涿州。出身军人家庭,赵弘殷次子。
6、通过篡位得国的赵匡胤是历史中最仁慈的开国皇帝吗?
皇帝尤其是开国之君,都和仁慈沾不上啥关系,如果靠着仁慈就能在五代十国这样的乱世建立政权,并且还能逐渐统一天下,那么李嗣源早就统一天下了,还有赵匡胤什么事呢?赵匡胤作为开国皇帝,他没有杀功臣,但是这就意味着赵匡胤仁慈吗?这反而能看出来赵匡胤这个人非常的有手段,思路也很清晰。
赵匡胤
赵匡胤在公元960年发动了陈桥兵变,不久后逼柴宗训退位,建立了北宋王朝,从赵匡胤后来的表现看,他很快就意识到了那些手握重兵的武将,对自己统治产生了严重的威胁,毕竟自己演了黄袍加身这出戏,别人要模仿下问题也不大。
所以在不久之后,赵匡胤这个戏精宴请了武将们,又给他们演了一出戏,赵匡胤酒过三巡,叹息连连:“唉,如果不是各位兄弟给面子,我也坐不到这个位置上,可是我现在还不如当个节度使过得愉快,整夜是彻夜难免啊!”
将领们也疑惑啊,就问赵匡胤:“皇上因何事而苦恼?”
赵匡胤说道:“你们说天下谁不惦记着皇帝的位置啊?”
将领们闻言大惊,连忙说道:“皇上为何会说这话,您是天命所归,谁还敢觊觎皇位?”
赵匡胤叹息着说道:“我知道你们都没有异心,我自然是信任你们的,可是如果你们手下的将士们为了追求富贵,将黄袍披在你们身上,就怕那个时候你们不想做皇帝也由不得你们了。”
将领们十分惶恐,连忙跪下恳求赵匡胤给大家指出一条明路,赵匡胤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当即就表示这也好办,你们干脆都放弃兵权吧,我高官厚禄给你们,让你们可以到地方颐养天年,子孙后代享受荣华富贵。
次日这些将领纷纷交出了兵权,不少人到地方上去当节度使了,赵匡胤就此将军权牢牢抓在了手中,很多人拿赵匡胤和刘邦,朱元璋这些开国皇帝相比,赵匡胤几乎没有怎么杀功臣,但是也确保了国家稳定,因此不少人就觉得赵匡胤十分仁慈,真的是这样吗?
赵匡胤在公元960年登基称帝,第二年就搞了杯酒释兵权,但是北宋灭南唐,统一了天下是到了公元975年,赵匡胤才登基不久,外部还有其他的割据势力,这个时候搞内部斗争,要么政权被其他人篡夺,要么就是被其他割据势力灭国,赵匡胤出于这一点考虑,也不能杀这些武将。
再说了稍微有点功劳的武将就要被打压,其他人还敢出头吗,赵匡胤还如何统一天下?并且在后来,赵匡胤在消灭这些割据政权的过程中,为了打造自己天下共主的形象,南汉,南唐的国主都好好的养在了开封。
直到天下统一,第二年赵光义继位,这些国主才莫名其妙的死了,如果赵匡胤是在统一天下才登基,这些武将们能不能回去养老就真要打个问号了。
朱元璋在公元1368年建立大明,改元洪武,第二年常遇春攻占了元大都,天下已定,七年之后才发生了空印案,此时大明的外患已经基本解除,天下早就统一了;刘邦也是到了楚汉之争结束,天下已定,统治基本稳固之后,他才开始铲除异姓王,在外部环境上都和北宋建立之初有明显区别。
所以赵匡胤不杀功臣,我们不能就因此判断赵匡胤很仁慈,如果考虑到北宋建立之初,赵匡胤搞杯酒释兵权时的外部环境,我们就很清楚,这个时候杀功臣绝对不是明智之举,收拢军权虽然不一定就安全了,但这却是赵匡胤的最佳选择。
7、赵匡胤把哪个朝代推翻了?
赵匡胤先推翻的是五代十国中的后周,然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后周建立后,赵匡胤始入军旅,受周世宗柴荣器重,于征伐南唐时屡建战功。柴荣病重时,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胤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 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大军回京后,恭帝被迫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赵匡胤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他还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布匹,以期赎回被后晋高祖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扩展资料北宋初年,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之下,北有契丹和北汉、南有南唐等国家。赵匡胤在位期间,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使国家逐步走向统一。同时通过采取“收其精兵,削夺其权,制其钱谷”的三大纲领。巧妙施行的“杯酒释兵权”、“削弱相权”、“罢黜支郡”、“强干弱支”、“内外相维”、“三年一易”、“设置通判”、“差遣制度”等措施加强中央集权,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改革,革除了五代弊政,使国家呈现出和平、安定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