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无题》古诗(林徽因的这首《无题》真是有让人难以说尽的美与思,你认为这诗好在哪里?诗见问题描述?)

《无题》古诗(林徽因的这首《无题》真是有让人难以说尽的美与思,你认为这诗好在哪里?诗见问题描述?)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林徽因的这首《无题》真是有让人难以说尽的美与思,你认为这诗好在哪里?诗见问题描述?
  • 2、诗歌诗词为什么有的叫《浣溪沙》,有的叫《无题》等等,是什么意思呢?
  • 3、为什么李商隐的诗大都无题?
  • 4、李商隐的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爱情诗吗?
  • 5、如何理解李商隐《无题》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 6、《无题》全诗?
  • 正文

    1、林徽因的这首《无题》真是有让人难以说尽的美与思,你认为这诗好在哪里?诗见问题描述?

    看到了林徽因这首小诗,感觉写的很纯美,因而也想对这首诗,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不想再去陈述林徽因的生平及情感路程,只想从这首《无题》的小诗中,读出诗人写这首诗时,所表达出的情感或情愫。那么,就请先读一下原诗作。

    这首诗,开句便言“什么时候再有…”,这就透露出了诗人对“曾经拥有”的美好情感的无限思念,同时从字行中这种美好情感已成昨日黄花,是不可能再有了。因为,一个女人最纯洁的爱恋,只有一次,这纯洁的初恋式的爱恋,随着大江东流去,是永远不会再有了,即便以后的爱再热烈,也决没有了那份最纯洁美好的情感。

    接着诗人展示了自己曾经爱的景象。“那一片静,溶溶在春风里立着,面对着山,面对着小河流?”这分明是在诉说,诗人与曾经拥有的纯洁爱恋对象,将爱之心却已沉浸在爱河之中,早已忘却周围的一切,感觉世界一片宁静,任心灵之爱随意溶入春风之中,两位恋人四目相对,注视着对方,或者在相拥而轻吻对方,这表达的是少女初吻时的无限美好的感觉。“面对着山,面对着小河流?”这里用了问号,说明恋人已完全沉醉于爱之中,这山这河分明是有,却又似无,这种境界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诗的第二节,是对第一节的升华。“什么时候还是那样/满掬着希望;披拂新绿,耳语似的诗思,登上城楼,更听那一声钟响?”这段是诗人心之声对曾经的纯洁爱恋的进一步呼唤,那时她与恋人沉醉于爱河之中,对未来充满爱的希望,那富于诗情的恋人用诗化的语言,在“她”的耳边轻轻诉说着爱的话语,这爱的话语就如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醒了少女爱的心田。此时恋人的心,仿佛登上高楼,登上云端,让那一声钟响启航她/他们爱的航程,也为此时爱奏鸣出一声高亢。

    诗的第三节,是对曾纯拥有的最纯洁的爱恋的无限思念,随着“时间的距离;山河的岁月;”那人,那钟声,那份爱之静,是一去不复返了,虽然诗人心中希望这份纯洁之爱,再在心田中划下一道影,但诗人也言说了“怎样又在今天里划下一道影!”这说明诗人也无法再找寻回那份纯洁之恋,这里说的“怎样”,就已说明诗人对那份纯洁之恋只有美好的回忆,而现在中的“今天”,是不可能会再有的。

    大才女林徽因这首《无题》,可以肯定的说,是写给自己的初恋的,那么她的初恋是谁呢?有人说是徐志摩,但我不这样认为,因为徐志摩认识林徽因时,已有妻室,这样一位曾经沧海的男人,又怎能给林徽因那份最纯洁最纯真的爱恋呢,徐志摩给林徽因的只能是热火般的诗人之情。那么林徽因这首诗,是写给谁的呢,我认为这首诗写给的即不是徐志摩,也不是金岳霖,也不是梁思成,而是少女时,共同启发了双方共同的初恋的一位少男。

    2、诗歌诗词为什么有的叫《浣溪沙》,有的叫《无题》等等,是什么意思呢?

    这都是诗的命名,说明作者有一种难于言表的心情,让诗人抒发出来,朦胧,

    含义深,给读者慢慢回味寻意。

    3、为什么李商隐的诗大都无题?

    总得来说,李商隐是个情义两难的倒霉孩子,可不就只能朦朦胧胧,“欲说还休”嘛。

    下面就来看看他的坎坷经历,来了解一下为啥他无题无题再无题。

    倒霉一:没落贵族,徒有虚名,前尘旧事,不足为题。

    李商隐的家族,是皇室远亲,血脉到他这一代,已经是远房的远房,所以,家里大写的一个字“穷”,大写的两个字“潦倒”。

    倒霉二:早年丧父,长兄如父,个中滋味,无以为题。

    李商隐,十岁丧父,家中长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人抄书补贴家用,长大后,以他淡泊耿直的个性,不得不积极仕途,也是因为长兄如父的压力在,必须撑持起门面。偏偏他父亲早知时局艰难,给他取名商隐,取字义山,用的是商山四皓的典故,意寓“天下无道而隐”。

    但他是长子哎,别人都可以挥一挥衣袖,去追求诗和远方,而他,李家长子,只能义无反顾地挑起家中重担。

    倒霉三:出类拔萃,生不逢时,权臣当道,金榜难题。

    李商隐是神童,且年少成名。但在唐朝,是一个量产神童的神奇时代,比如李白、白居易十五六岁就诗名远播。

    李商隐虽然也是十六岁就以一手好字和精通古文声名远扬,但唐朝晚期,拿现在的话来说,阶级固化严重,即使李商隐有白居易和令狐楚这样的大腿,也是几次科举,才中了进士。

    远没他优秀的人,全靠关系上了。

    倒霉四:多情耿直,卷入党争,几多猜嫌,索性无题。

    这么厉害的李商隐,这么早成名的李商隐,又得身居高位的令狐楚赏识,纳为门生,咋就这么仕途坎坷呢?因为,他不仅遇到了阶级严重固化,还卷入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简单来说,就是帮亲不帮理,甭管啥理想、信念,选队站就是。站了队才有肉吃,这肉也不是白吃的,理想、信念、甚至节操都先放一边,先利用权力把对面灭了再说!

    面对这种情况。

    一方面,李商隐是个耿直BOY,他的理想是实现治国抱负,而非权位、站队、搞事情之类乱七八糟的事儿。所以在他心中,应该也没啥阵营概念,认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节操就可以。但是个人的力量,阻挡不了乌烟瘴气的历史泥石流。小编个人认为,也正因为他这样的态度,才让他的恩师令狐楚(牛党)没有在一开始就提拔他。

    当时牛李党争搞得朝堂翻云覆雨,要的就是掐架小能手,而不是李商隐这样的耿直BOY,但提携李商隐这样的大才子,的确可以增加声望。事实上,令狐父子,也是真心赏李商隐的才华,所以最后还是在内外阻力下,提携了他。

    另一方面,李商隐又是个多情的人,和妻子王氏感情相当好。非常不巧的是,他的老丈人王茂元被认为是李党的人,但实际上这位老人家一直在外打仗,没啥机会参与掐架,最后也是病死在镇压叛乱的途中。但李商隐的这一行为,被视为背叛师门,大逆不道。

    所以,我们的多情耿直BOY,就落到了这么一个里外不是人,两边都不待见的地步。

    如果唐朝有互联网,李商隐妥妥就是个争议人物。

    这种争议,打个比喻吧,某女演员,明明演技高超,国际影后也是名至实归的,但有段时间,最被大家拿出来说道的,却是她的个人婚姻生活。然后,一举一动,都会被过度解释,过度脑补。所以这位国际影后的微博也没去搞明星V,也算是表达了一种“懒得理你们”的态度。

    但政敌脑补远比娱乐恐怖得多,不仅会要了亲命,还会要了亲一家的命。所以李商隐写了那么多无题诗,也是一种无奈吧。他这样一个尴尬处境,实在是太容易被“借题发挥”了。无论是牛党还是李党,对他的个人婚姻生活都很不满意,却没人关心李商隐的报国志向。

    他能说什么?还能说什么?他的报国理想最终只能寄托于咏史诗,他的个人深情和满腔郁愤,也就只能无题了。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

    4、李商隐的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爱情诗吗?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无题:李商隐有一部分题为《无题》的诗,这些诗内容隐晦,

    有时表面写爱情而又别有寄托

    但所寄托的内容因年代久远,资料不足,难于考定。

    所以一般牵强附会的索引是无足取的。?2〉相见时难:古人常说"别易会难"这句翻进一层,说相见固难,但离别却更难以忍受。?3〉东风一句,指残春。东风无力百花残。(4〉这两句说,

    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燃成灰烬才停止流泪,"丝"与"思"谐音。〈5〉晓镜:清晨对镜。

    但愁:作者对对方的忧虑。改:变化。〈6〉应:当。强调的语气。寒:寒气逼人。?7〉蓬山:蓬来山的简称,传话中的海上三神山之一。是仙人居住的地方。这里用以指对方的住处。〈8〉青鸟:使者的代称。《山海经.大荒西京》和《汉武故事》均把青鸟作为神话中能传递消息的鸟,是西王母的信使。

    相见的时候该是多么不易,

    离别却更加使人感到难堪。

    乐风,你为什么这般软弱无力,

    盛开的百花转眼便零落凋残。

    我好象做茧的蚕儿一一

    只有死去,才算把丝尽皆吐完,

    我又象焰光闪灼的蜡炬一一

    只有息灭,泪水才能彻底流干。

    清晨,对镜理妆,你频添多少忧愁?

    面对枯萎的黑发才发觉流年在暗中偷换。

    长夜,独坐吟诗,你抒发胸中烦闷,

    望着皎洁的明月竟忘记还有袭人的清寒。

    难道如今你竟去到虚无缥缈的蓬莱仙山?

    既使远隔千山万水又怎能算得上遥远!

    因为有青鸟愿意做我殷勤的使者,

    让我们在暗中传书递简,互问平安!

    这首《无题》就是李商隐"伤春""伤别"的代表作。首句"伤别""相见时难别亦难"。见面的机缘十分难得,离别的时候更有一种难言的苦痛填塞心头。此句深刻揭示出这是一种不为当时社会所允许的爱情关系。次写"伤春""东风无力百花残"它补充上句,说明是被迫而"别""百花残"象征着恶劣的社会环境对爱情的摧残和扼杀。这两句开门见山,直写深情,但就全诗看,它只不过是衬垫,目的在于引起下文。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呢?诗人的态度又如何呢?"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对此作了形象的回答。诗人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这两件客观事物来象征爱情的纯洁、坚贞和生死不渝。它说出了封建时代广大青年要说而说不出的心里话,道出了在爱情上遭到封建礼法约素,遭到社会扼杀的那种愤怒而又缠绵排恻的复杂心情。

    这是诗中的警句,极富创造性,它在深深的哀愁之中透露出一定程度的反抗精神。颈联从对方写起,诗人设想:在她对镜里妆的时候,一定会发现由于痛伤远别、相见无期而青春永逝,长夜无眠,对月吟诗,完全忘记了春夜的寒凉。这两句进一步衬托出对方在爱情上也同样坚定执着。末两句是期望能互通音迅以慰朝思暮想之情。有了后面这四句,便冲淡了前四句所流露出的那种沉重的哀愁,无望之中又燃烧起一缕希望之光。结句言尽而意不尽。

    这首诗的艺术性很高,诗人善于用生动的比喻来反映热恋过程中复杂细腻的思想感受和内心活动。"春蚕"两句之所以能长期打动人心,关键就在这里。它不是靠智慧的语言,而是靠活生生的形象。类似的诗句还有"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等等。本篇结体严密,线索分明,全诗出现许多形象,如东风,百花、春蚕、蜡炬灬⋯这些形象如散金碎玉,

    需要有一根线把它们穿连起来,这条线便是首句写到的"别"字,它贯穿始终,把全诗编织成为统一的整体。这首诗还运用民歌中的谱音隐语,如"丝"与"思",增加了含蓄婉转的韵味。

    5、如何理解李商隐《无题》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首先我给大家先介绍一下这首诗:

    唐·李商隐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因为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达诗主题的题目,所以取名为无题。这是李商隐的一首寄情诗,表达了诗人的相思情,因情的缠绵悱恻,而内心的无比忧虑。同时也表现了两人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爱情誓言,诗人将美好的愿望寄托在青鸟的身上。

    在当时的唐代,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所明知,而诗人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

    因此他只能以诗寄情,并隐其题目,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故事的诗,此诗即是其中一首。

    整首诗围绕着“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以两“难”叠加,从客观情态上写到主观情态,第一个“难”是指相见的艰难,第二个难则是心中的难受之感,即将分别得痛苦。两个“难”字更突出了难舍难分的情态和诗人的离别思念之苦。第三、第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第五、第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第七、第八两句中的设想就是:“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体现了爱情的坚贞,意境新奇,诗味隽永,已成千古传诵的名句。

    6、《无题》全诗?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