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指鸡骂狗是成语吗(有指鸡骂狗这个成语吗?)

指鸡骂狗是成语吗(有指鸡骂狗这个成语吗?)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有指鸡骂狗这个成语吗?
  • 2、指指鸡骂狗是成语吗?
  • 3、如何看待林黛玉说刘姥姥是母蝗虫?
  • 4、鸡飞狗喘是成语吗?
  • 5、“狗”相关的成语有多少?为什么很多是贬义词?
  • 正文

    1、有指鸡骂狗这个成语吗?

    是的指鸡骂狗zhǐ jī mà gǒu[释义] 指着鸡骂狗。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语出]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李大嫂子,别指鸡骂狗,倒是谁白吃白喝?”[近义] 指桑骂槐、指猪骂狗[用法] 连动式;作主语、谓语、状语;含贬义[例句] 你有话直说好了,用不着~。

    2、指指鸡骂狗是成语吗?

    指鸡骂狗,成语, 作主语、谓语、状语, 指着鸡骂狗。

    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出自: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李大嫂子,别指鸡骂狗,倒是谁白吃白喝?”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二十:“嫂嫂指鸡骂狗,伤言扎语,家里一天...

    3、如何看待林黛玉说刘姥姥是母蝗虫?

    小说《红楼梦》中描述林黛玉说刘姥姥是母蝗虫。为此,有读者对此事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说是林黛玉瞧不起和嘲讽刘姥姥。理由就是刘姥姥是乡下人,是贫困人家,又没文化,跑到贾府来“打秋风”了,就是借各种名义、关系来讨取钱物。

    林黛玉

    刘姥姥来到贾府的直言快语,阿谀奉承,拍马屁的种种表现,旁观者就知道刘姥姥到贾府,其实就是来讨取钱财的。而林黛玉是贾府姥姥门上贵小姐,她怎么能看惯刘姥姥的这些没有自尊的行为呢?因此,嘲讽刘姥姥是“母蝗虫”。

    笔者认为,持有这种观点的读者,有点冤枉林黛玉,对《红楼梦》作者安排的,借林黛玉之口说刘姥姥是“母蝗虫”的深意,还缺乏深刻的理解。

    林黛玉说“母蝗虫”表面看是开玩笑,嘲讽刘姥姥。其实,这都是表象,就像小说《红楼梦》反复出现过的“咏桑寓柳"、“指鸡骂狗"、“指桑骂槐"等成语故事一个道理,都是有所指的。难道林黛玉说的“母蝗虫”指的真的就是刘姥姥吗?

    在小说《红楼梦》中出现“母蝗虫”第一次,是在第四十一回,说怡红院劫遇母蝗虫。只是出现了“母蝗虫”这三个字,并没解释“母蝗虫”在这里的含义。接下来第四十二回,开始疏解“母蝗虫”,是通过林黛玉的嘴说出来的。

    刘姥姥第二次进大观园,博得贾母开心。当刘姥姥问贾母索要大观园画时,贾母很痛快的答应了,并安排叫惜春画。

    刘姥姥

    贾母要惜春把刘姥姥遊大观园画成“行乐”图。惜春很是犯愁,埋怨说,原来说只画大观园的,可是老太太又提出来,连人也画上,就像是人在“行乐”。自己不会工细楼台,又不会画人物,俺又不好拒绝老太太,为这事真是犯愁!黛玉却说,人物还容易,可草虫不那么简单。李纨接话茬道,还用得着草虫?黛玉笑道:别的草虫不画也就罢了,昨日那“母蝗虫”不画上,那岂不缺了什么!接着督促惜春快画,还说自己连题跋都想好了,就叫《携蝗大嚼图》。很明显,这是作者在借用林黛玉的嘴儿讲出来的一段话。因为黛玉有文采,性情率直,清高,用她的口说出来,含义是很深刻的。

    通过小说《红楼梦》刘姥姥进大观园一系列的故事,是在说贾府的衰落即将从刘姥姥进大观园开始。果不其然,自从刘姥姥进大观园之后,贾府开始衰败了。

    “蝗”是“皇”的谐音,蝗者,皇也。惜春是贾敬的女儿,贾敬的父亲是贾代化。贾代化原型有一个官职,是南巡图监画,负责画的画就是南巡图。这个南巡图,指的就是《红楼梦》中的《携蝗大嚼图》,南巡图监画这个职位,在书中与王熙凤的监社御史相对应,那么,画家在书中指的就是惜春了。惜春入画,画好了《南巡图》。这指的是谁呢?

    仔细品味,这是林黛玉在演的一场戏,她是这场戏的主角。林黛玉在这里表面上说的“母蝗虫”指的是刘姥姥,实际上指的是贾府的女人们。暗指贾府那些小姐们,她们就像“母蝗虫”一样,最终会把贾府糟蹋坏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贾母与刘姥姥

    王熙凤把林黛玉比喻似戏子龄官。龄官是贾府买来的十二个唱戏的女孩之一。她表演的戏惹人喜爱,无论从长相还是气质,性情敏感而清高,都很像林黛玉。她的一言一行就是林黛玉的一个缩影。也就是说,林黛玉具备演员素质。在这里,作者特意安排林黛玉表演了一番南巡客串这场闹剧,表达了对南巡劳民伤财的人的不满情绪,暗示贾府从此即将走向衰败之路。我们查清代有关这方面的史料就可知道南巡的意思了。

    总之,林黛玉说刘姥姥是母蝗虫是假,示意贾府小姐们是母蝗虫才是真的。同时,暗指刘姥姥的到来,就是贾府走向衰败的开始。这都是作者写这部小说的意图结构。

    4、鸡飞狗喘是成语吗?

    关于鸡狗的成语:斗鸡养狗、鸡零狗碎、指鸡骂狗、鸡飞狗走、鸡飞狗叫、偷狗戏鸡、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鸡飞狗跳、土鸡瓦狗、鸡鸣狗吠

    5、“狗”相关的成语有多少?为什么很多是贬义词?

    谢谢邀请!

    最常见的,犬与鸡经常连用。还有一句不常用的成语“陶犬瓦鸡”,语本南朝梁元帝《金楼子· 立言上》:“夫陶犬无守业之警,瓦鸡无司晨之益。”比喻徒具形式而没有实际用途之物。

    有关狗的成语也是含有贬义的居多。如“鼠窜狗盗”,像鼠狗那样奔窜偷盗。“狐朋狗友”,显然指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声色狗马”,即歌舞、女色、玩狗、跑马。泛指旧时统治阶级的淫乐方式。宋代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云:“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泥猪疥狗”,比喻卑贱或粗鄙的人。“鸡肠狗肚”,比喻狭窄的度量,狠毒的心肠。“蝇营狗苟”,语本唐代韩愈《送穷文》:“朝悔其行,暮已复然,蝇营狗苟,驱去复还。”比喻像苍蝇一样到处钻营,如狗一样苟且求活。常用来形容那些不择手段、不顾廉耻追求名利的人。

    狗虽然一心事主,有忠诚的美名,但成语却有很多不取其“义犬”的形象,如“狗仗人势”“鼠窃狗偷”“行同狗彘”“狗血喷头”“狗彘不若”等等,在此,狗所充当的角色都不太光彩。

    “犬马之劳”,是为主子或他人尽力的谦辞,时代推移,如今此词在交往中已经很少用了。“犬马之养”,语本《论语· 为政》:“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后人常以“犬马之养”为供养父母的谦辞,今天也不大使用了。

    “狗吠非主”,狗见到外人便吠叫。亦以喻臣奴事其主而拒事非其主者。语出《战国策》:“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桀犬吠尧”,语本汉代邹阳《狱中上书自明》,桀是传说中夏朝的暴君,尧是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圣贤之君,桀的狗向尧乱叫,是各为其主的意思,但也比喻坏人的走狗攻击好人或一心为主子效劳。“傫如丧狗”,形容人失意而精神颓丧。语本《史记· 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累累若丧家之狗。”裴骃集解引王肃曰:“丧家之狗,主人哀荒,不见饮食,故累然而不得意。孔子生于乱世,道不得行,故累累然不得志之貌也。”该成语的原意是办丧事的人家的狗,“丧”,比喻沦落不遇的人。后人读“丧”为去声,以为无家可归之狗,无处投奔而惊慌失措。

    “狗尾续貂”,亦作“狗尾貂续”。第一种意思是古代近侍官员以貂尾为冠饰,任官太滥,貂尾不足,用狗尾代替。后以“狗尾续貂”讽刺封爵太滥。《晋书· 赵王伦传》:“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第二种意思是比喻以坏续好,前后不相称。多指文学艺术作品。宋周必大《杨廷秀送牛尾狸侑以长句次韵》:“公诗如貂不烦削,我续狗尾句空著。”

    “狗急跳墙”,比喻走投无路时不顾后果地行动。语出《敦煌变文集》:“人急烧香,狗急蓦墙。”

    “狗彘不若”,犹言猪狗不如。形容品行极端卑劣。语出《荀子· 荣辱》:“乳彘不触虎,乳狗不远游,不忘其亲也。人也,下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则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鸡鸣狗吠”,有两个意思,一是形容百姓安居乐业。语出《孟子· 公孙丑上》:“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焦循正义:“此必时俗语。故《老子》亦云:‘乐其俗,安其居,邻里相望,鸡犬之声相闻。’”二是形容战乱。

    此外,汉语中有关狗的成语还有很多,如“鸡飞狗叫”“白衣苍狗”“飞鹰走狗”“狗行狼心”等等,如果运用得恰当,会给文章增添不少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