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垓下歌(如何评价刘邦的《大风歌》和项羽的《垓下歌》?)

垓下歌(如何评价刘邦的《大风歌》和项羽的《垓下歌》?)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如何评价刘邦的《大风歌》和项羽的《垓下歌》?
  • 2、司马迁是如何知道《垓下歌》的?《垓下歌》是谁传下来的?
  • 3、刘邦的《大风歌》与楚霸王项羽的《垓下歌》,为什么被看作是成王败寇的写照?
  • 4、垓下歌是什么意思?
  • 5、垓下歌是什么?
  • 6、垓下歌全诗意思?
  • 7、垓下歌全文拼音?
  • 8、垓下歌的翻译?
  • 正文

    1、如何评价刘邦的《大风歌》和项羽的《垓下歌》?

    大风歌和垓下歌

    楚汉相争,刘邦项羽各作一歌,大风歌和垓下歌。大风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垓下歌说:“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刘邦的大风歌豪情万丈,踌躇满志,同时又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求贤若渴的心意。短短三句诗表现了刘邦的双重感情,语言质朴,大气磅礴。

    项羽的垓下歌与刘邦的大风歌创作环境截然相反,大风歌作于胜利之后,垓下歌作于失败之前。所以,两者表现的感情也不一样。垓下歌表现的是在汉军重重包围之中项羽愤怒、怨恨、怜香惜玉的心情,同时表现了他叱咤风云的无比豪情。

    大风歌和垓下歌都是短短几句就完整的表现出了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短小精悍,令人称奇,不愧为千古绝唱。

    2、司马迁是如何知道《垓下歌》的?《垓下歌》是谁传下来的?

    八成是太史公自己写的。

    这个并不是我们现代才有的怀疑,历史上一直有人质疑太史公的《史记》的真实性,因为太史公写起来历史就跟小说一样,涉及密谋的太史公还能一一道来,但既然是密室之言,又历经数百年,你后世一个介书生又从何得知?

    具体到项羽死前悲歌的一个场景,非常有画面感,我们来看:

    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看这短文字,仿佛太史公就在旁边站着看。清朝有个叫周亮工的,他就说:

    垓下是何等时?虞姬死而子弟散,匹马逃亡,身迷大泽,亦何暇更作歌诗?即有作,亦谁闻之,而谁记之欤?……

    败军之际,弟子逃散,你项羽这也太有诗意了,竟然临死高歌,再说了,就算高歌,谁来为你记录?

    他很快就给出了答案:

    吾谓此数语者,无论事之有无,应是太史公‘笔补造化’,代为传神

    他说,这事无论有没有,这属于太史公笔补造化,寥寥数语画出英雄形象。

    这也是《史记》好看的原因了。

    太史公写历史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转述者,他是要创作,他根据既定的历史事实,脑补出这个人的形象,定好骨骼,然后再用自己的想象和文笔填补血肉,让这个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所以《史记》可不光是一本历史学著作,还是一部文学作品。

    这就是为什么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锦翼系悟空问答签约作者

    3、刘邦的《大风歌》与楚霸王项羽的《垓下歌》,为什么被看作是成王败寇的写照?

    刘邦的《大风歌》与项羽的《垓下歌》,为什么是成王败寇的写照?

    谢谢悟空邀请!

    成,刘邦固然为王,败,项羽不致称寇。此为余之浅见,含些许感情色彩。

    先请看愚油诗一首:

    兄弟齐心灭暴秦,

    鸿沟一道势双分。

    相争九鼎终归汉

    出世为龙各啸吟。

    此引分解。

    当年天下无敌的西楚霸王项羽,为什么会留下一首令人愀心的《垓下歌》呢?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姬虞姬奈若何。

    彼时汉王刘邦之韩信大军已兵临城下,用十面埋伏,搞四面楚歌,西楚情形岌岌可危。

    在败局已定之际,大丈夫此刻最难舍弃的宝马美人,不知将面临什么悲剧结局?生无可恋,报定决死之念的霸王此刻恸欲断肠,于营中吟出带血的《垓下歌》绝笔,俟后孤军血战,自刎乌江,轰轰烈烈四年的楚汉相争遂告结束。

    《垓下歌》含怨恨、诉情仇,淋漓体现了英雄末路之心境。遗憾的是项羽临终也许还不太明白一个朴素道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而大抒天子豪情的《大风歌》作者刘邦,原一介布衣,自诩龙种,以斩蛇起义,先夺取关中破秦,后封汉中王。鸿门宴侥幸逃生,鸿沟绝裂卵翼渐丰。

    邦之人格魅力及驭人术堪称一绝:筹谋有萧何、张良;征战有韩信、英布。能依天时地利,方积小胜为大胜,终于在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灵璧县境内)完败昔日袍泽加哥们又成对手的项羽,内战落幕,江山一统,史称汉。

    《大风歌》乃刘邦在西汉初,荣归故里途中因观天相心生感触而发: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短短三句诗,却将一代帝王君临天下,极目八荒的豪气生动体现。

    只有笑到最后的胜者才有这种底气和资本,历史重视的是结果,而过程可以适当忽略。

    因此,有些市井无赖味,而特睿智的人精邦哥,几经沉浮至登基成汉高祖,当是历史偶然之必然。

    回看霸王项羽:这位重情义,甚至被讥为有些“妇人之仁”(其实也残暴过:如一次坑杀秦卒二十万)的大哥,皆因政治格局不太,心胸狭窄多疑,刚愎自用,性格暴燥等致命缺点,以致曾经的大英雄,西楚贵胄,江东隽杰,竟惜败于历史大潮头,着实令人深感悲怆和失落。

    我们尊重成功者,历史不尽然由胜利者书写;我们正视失败者,因在他们身上多少有些自己的影子。

    胡侃历史,个人拙见,望方家众友斧正或吐槽。谢谢!

    (己亥年腊月初二)

    4、垓下歌是什么意思?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败亡之前吟唱的一首诗。此诗概括了项羽平生的业绩和豪气,表达了他对美人和名驹的怜惜,抒发了他在汉军的重重包围之中那种充满怨愤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全诗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生动地显示出作者叱咤风云的气概,篇幅虽短小,却表现出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

    5、垓下歌是什么?

    全诗:

    lì bá shān xī qì gài shì 。shí bú lì xī zhuī bú shì 。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zhuī bú shì xī kě nài hé !yú xī yú xī nài ruò hé!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垓下歌》

    1.译文:

    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能比。但时局对我不利啊,乌骓马跑不起来了。

    乌骓马不前进啊,我该怎么办?虞姬啊!虞姬啊!我又该把你怎么办?

    2.注释:

    兮: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的“啊”或“呀”。奈何:怎么办。

    奈何:怎样;怎么办。若:你。

    3.赏析: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

    《垓下歌》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

    “力拔山兮气盖世”一句,项羽概括了自己叱吒风云的业绩。项羽是将门之子,少年气盛,力能扛鼎,才气超群。他胸怀大志,面对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敢于喊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壮语。此后,项所向披靡,直至进军咸阳,自封为西楚霸王。

    “时不利兮稚不逝”,天时不利,连乌骓马也不肯前进了。项羽不是新时代的骄子,而是旧制度的牺牲品。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项羽面临绝境时的悲叹。项羽被汉军追及,撤至垓下,陷人汉军重围,以致众叛亲离,帐内只剩下他心爱的虞美人。

    四面传来阵阵楚歜,项羽愕然失色,惊呼 “汉皆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项羽明白自己到了穷途末日,绝望的痛苦袭击着他。王位、天下,得而复失,连自己心爱的女人和战马都保不住了。

    6、垓下歌全诗意思?

    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能比。可时运不济宝马也再难奔驰。

    乌骓马不前进了我又能怎样呢?虞姬啊!虞姬啊!我又该把你怎么办?

    7、垓下歌全文拼音?

    lì bá shān xī qì gài shì 。shí bú lì xī zhuī bú shì 。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zhuī bú shì xī kě nài hé !yú xī yú xī nài ruò hé!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8、垓下歌的翻译?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翻译】

    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可比。

    可是这时代对我不利,我的乌骓马再也跑不起来了。

    乌骓马不前进我能怎么办?

    虞姬啊虞姬,我可把你怎么办呢?

    【赏析】

    公元前202年的12月,项羽驻兵垓下,兵少粮尽,被刘邦的汉军以及诸侯之兵重重包围。夜晚,汉军四面楚歌。项羽闻歌而起,惊奇汉军中楚人之多,夜不能寐,与爱姬美人虞姬饮酒帐中。项羽自知身陷绝境,马上就要灭亡,便写下这首悲哀而感慨深情的歌,表现了楚军大势已去,他自己英雄末路,无可奈何的悲伤情绪。http://www.5ixuexi.net/gaozhong/yuwen/shici/6496.html

    这一首慷慨悲凉又寄蕴深情的歌,他诞生于四面楚歌之时。其中第一句直接陈述,对楚霸工自己表示了高度的赞扬。在歌词中,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像天神一样伟岸高大的英雄,他的力量足以将大山连根拔起,他叱咤风云的气概举世无双。

    但是在第二句就急转直下,言明无论是什么样的英雄都难以抵挡上天的打击,以此来显示人的渺小。另外在这种天时不利的情况下,连平时骑着驰骋战场的战马竟也不肯向前行走。于是,这位盖世英雄除了接受灭亡的命运之外,只能徒唤“奈何”,也别无他法。

    第三、四句诗中,项羽即将灭亡,可是让他难以割舍、念念不忘的既不是自己的生命,也不是江山社稷,而是他所深爱的,经常跟随自己出征的美人虞姬。他清醒地知道一旦陷入重围,自己一死,虞姬也将跌入悲惨命运的深谷,而且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难以改变的。所以他在诗里发出了悲叹。以此体现出项羽不仅是一个盖世英雄,还足一个忠于爱情的男子汉。在这两句诗中,他无视自己遭受到的惨重打击,然而只留下对爱人的深深眷恋,由此可见,项羽也无愧于一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情种了。诗中洋溢着对人之渺小的深沉愤慨以及对爱情的无比执着。项羽面对汉军的包围,回想起当年叱咤风云、气吞山河、威震诸侯,豪气便由心底而生、激荡于胸;然而时过境迁、四面楚歌,窘困到这种地步,自己也知道难以逃脱,不觉倍感凄凉、发出叹惋。即使是这样,项羽仍然认为他的失败足“天之亡我,而非战之罪也”,于是他对于自己的事业气数已尽、生命走向终结发出了激昂悲壮的怒吼,问天之不公、地之不平。由此,项羽在临危时刻用整个生命和全部感情咏唱出来的短诗是具有极其强大震撼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