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之歌读后感(海燕之歌赏析?)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海燕之歌赏析?
《海燕》又名《海燕之歌》,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高尔基1901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的末尾一章。但后来单独发表,成为广为传抄,极受欢迎的著名的散文诗。当时的俄国社会受着沙皇的专制统治,社会黑暗,民不聊生。人民的革命运动也越来越高涨,高尔基亲自目睹了经历了当时的群众革命运动,于是结合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写出了《海燕》,用象征的手法,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来临。这首散文诗也深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 这首散文诗是运用象征手法取得巨大成功的范例。象征手法,类似比喻,但又不象比喻那样直截了当地“以彼物比此物”,它是通过强化象征体的本质特征,曲折地表现与之近似的人与事,情与理。高尔基说:“在象征下面,可以巧妙地把讽刺和大胆的言语掩蔽起来,在象征中,可以注入很多的思想内容。”在诗中,作者由海燕在暴风雨来临前象“黑色的闪电”高傲飞翔,象征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在革命到来之际的战斗风姿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此外,乌云象征沙皇的反动统治,大海象征广大群众,海鸥、海鸭、企鹅则象征形形色色的害怕革命的人,暴风雨象征推翻沙皇反动政权的革命运动。散文诗运用象征手法,往往是通篇的运用,而不是某个句子的象征意思。在诗中,作者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把一切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让它们分别象征斗争的形势、环境和各种力量,表现了在1905年俄国革命前夜的社会现象,预示了无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到来。 这首散文诗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对比和烘托手法的巧妙运用。在诗中,为了表现海燕的勇敢、乐观和对暴风雨的渴望,除了对海燕作直接描写外,还通过暴风雨来临前夕大海海面变化的描写来烘托,并以海鸥、海鸭、企鹅等来作对比。第一部分写海鸥、海鸭、企鹅的呻吟、飞窜、恐惧、躲藏与海燕那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海燕的英勇、乐观。第二部分写海浪与狂风生死拼搏的激战场面,正是以壮阔背景来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第三部分写风、云、雷、电一齐出动,以此背景来烘托海燕那战斗号召的豪迈激昂,振奋人心。 这首散文诗的第三个特点是语言上具有强烈抒情性。作为散文诗,《海燕》的语句不分行,但它精练、形象、优美,有一定的跳跃性,节奏感强。例如“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短短一句,以“叫喊”写声,以“黑色的闪电”写形,以“飞翔”“穿过乌云”“掠起波浪的飞沫”写一连串的快速敏捷的行动;有比喻、有夸张(“箭一般地”,比喻中兼有夸张),形象特征鲜明;较多的句中停顿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琅琅上口。全诗语言充满激情,使人振奋,如结尾“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既是期盼,呼唤革命的风暴,又是对人民的战斗召唤。比喻、夸张、拟人(如“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优美而有气势,增强了表达效果。 《海燕》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的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具备诗的音乐美和绘画美,给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海燕》为我们创造了“海燕”的艺术形象,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2、有没有令你敬佩的作者,他的哪部作品令你最受感悟?
有,而且好多。
国内的,就捡几部看过一遍或至多两遍,就再也不敢碰触的列举。
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
戴厚英的“人啊,人”
国外的,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
考琳.麦卡洛的“荆棘鸟”
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
我就捡其中的一部“爱,是不能忘记的”,来说说吧。
在这之前,根本不知道有张洁这个人的存在,而且祖籍是本省的。她的作品国内、国外都获过奖。她的长篇“无字”也看过,也喜欢。其中封面的提字“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少有的一见就被震动到,可以置为座右铭好句。没办法,就是喜欢她的文笔、才情和风格。
记不得啥年纪第一次读的,开始是被题目吸引,但读着,读着,泪水模糊了视线…中间几次中断阅读,后来索性放下书,痛痛快快大哭一场…然后又读,还是止不住泪流…读完,呆呆木坐,久久不能自已…
准备写之前,犹豫再三,还是翻了出来—它是我第一次读后,很多年不敢再轻易翻看的少数几本书之一。
没想到,这多年依然没变——当初读它的一幕几乎原版重放…就是现在也是流着泪打字。
要说里面当时最震惊我的,就是那位母亲对她女儿说的几段话:“要是你吃不准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我看你就是独身生活下去,也比糊里糊涂嫁出去,要好得多。”
“要是遇见合适的,还是应该结婚。是合适的。”
“因为世界这么大,我担心你会不会遇上就是了。”
这位母亲是经历了怎样的感情体验才会这样对女儿说呢?透漏出怎样心酸回忆的痛楚和绝望啊!如果读完,你就会知道,这位母亲是遇见了自己那个合适的人的了——只是对方有家庭,相爱,却不能相守。俩人都是品德高尚之人,理智的克制自己。明明思念牵挂不已却极力压抑隐忍;明明满腹欲倾诉的话,见面却不敢看对方的眼,淡漠如路人状;明明渴望见面却又黯然回避。一个把所有的心事写进作品里、日记里,一个把自己投入工作、烦杂事物里…
也许有将近二十年过去了吧,我以为今天的自己早已不复当年,不会再把爱情,看得那样高大上,圣洁高贵。特别在看过“无字”后,我明显感觉张洁笔下的爱情,已不再是曾经的至纯至美了,被市侩、虚荣、利用印染得斑驳陆离,虽然她痛心不已,但作家的良知,逼她不得不正视现实的真面孔,我真心承认“无字”里爱情故事,更贴近现实或者才是生活本身。
而我更难置信的是,今天的我再一次重读这个故事,却一如当年的感受。也许,这就优秀作品的魅力所在吧。
读一本好书,就是重新塑造一个全新的自己!全身心经受一次洗礼,让我抖落多年身心的蒙尘,自信而且毫无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