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七言律诗格式(七律,七绝,七言有何区别?五律,五绝,五言有何区别?)

七言律诗格式(七律,七绝,七言有何区别?五律,五绝,五言有何区别?)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七律,七绝,七言有何区别?五律,五绝,五言有何区别?
  • 2、什么诗词叫七律?七律诗有哪些特性?
  • 3、七言律诗中“平仄仄平仄仄平”符合格律要求吗?
  • 4、写七言律诗的方法与要求是什么?
  • 5、如何学写七律?
  • 6、七言律诗书写格式怎么写?
  • 7、从杜甫的《秋兴八首之三》说起,如何作一首标准的七言律诗?
  • 正文

    1、七律,七绝,七言有何区别?五律,五绝,五言有何区别?

    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种文学体裁在历史长河里都有其发展的鼎盛时期,而诗歌从《诗经》开始,几乎是每个朝代都推崇的文学表现形式,因为其简洁精炼寓意深刻而备受大家们的喜爱。

    广义的诗歌包括诗、词、曲,而广义诗歌里的诗这一类,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朝以前诗歌就是古体诗,又叫做古风,唐朝时期又形成了一种新的诗就是近体诗,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格律诗。词和曲笔者就不在此多说了。

    《诗经》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楚辞》则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这两部诗歌集是属于古风的,受他们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有名的诗人,比如建安七子,比如竹林七贤,如陶渊明、谢灵运等,涌现出了很多名作,比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到了唐代,诗歌到了她的黄金时代,出现了乐府、歌行、律诗、绝句等,什么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边塞诗人、山水田园诗人等等,而很多诗歌名人名句,也大多是唐代的,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王维白居易等,还有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就是对唐朝诗歌黄金时代的一个验证。

    由此可见,七律、七绝和五律、五绝都是出现在唐朝,而七言和五言,则是唐朝以前就有的体裁。所谓七,就是诗歌每一句话为七个字,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相同,五就是诗歌每句话为五个字,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以“七”和“五”只是特指诗歌的字数,没有其它含义,比如古体诗里,还有四言、六言和八言甚至是十言的,但是数量不多,居多的还是七言和五言。

    所以七律、七绝、七言的区别与五律、五绝、五言的区别只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即可,就是律诗、绝句、古风的区别。

    首先说说律诗与古风的区别。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言、七言较多。五言简称“五古”,七言简称“七古”。古体诗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大讲平仄,用韵较为自由。律诗,形式固定,格律严密,每首八句。单句叫出句,双句叫对句,合起来称为一联,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颔联、颈联一般要对仗。首句可用韵可不用韵,通常押平声韵。

    其次谈谈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一是句数上的区别,律诗一般为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两句一联,依次从第一句开始数,1、2两句为首,3、4句为颔,5、6句为颈,7、8句为尾。其实这个很好记,首是头,颔是下巴,颈是连接头和身子的,尾当然是尾巴了。而绝句之所以叫绝句,就是将律诗拦腰斩断,剩下四句话,这个绝句的“绝”字就是“断”的意思,绝句没有首颔颈尾之说。也就是说,律诗一般是八句,绝句是四句。二是平仄形式,都有平起式、仄起式。三是押韵方面,律诗一般偶句(二、四、六、八句)押韵就可,而绝句一般首句也是要求入韵的,也就是相当于一、二、四句押韵。

    诗歌的起源很早,其种类也是不断演变,由歌而诗,由诗而词,由词而曲,是我国文化艺术领域的一颗耀眼的瑰宝。

    我是青鸾惊鸿,感谢喜欢。

    2、什么诗词叫七律?七律诗有哪些特性?

    什么诗词叫七律?七律诗有哪些特性?

    这是关于诗词的基础问题,稍微勤快点的人,问下度娘就搞定了。既然相邀,就解答一下。

    一、诗词的概念。平常口头说的诗词,实际上是诗和词的合称,也可以理解为唐诗宋词,都是韵文体的一种。

    先举例子:

    01.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02.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声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未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啼清夜月。

    对上述作品不熟悉的人,肯定会误认为都是诗,实际上01是杜甫的七律《冬至》,02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玉楼春》。特意举出这两个例子,就是想说,诗和词的区别只是形式上的不同。

    所谓诗,就是有韵律,可歌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也就是,诗,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按照是否严格遵守格式音律,分近体诗和古体诗,而近体诗大致分律诗、排律和绝句,按照格式不同,一句几个字,又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等等。

    所谓词,又叫诗馀,它在形式上是由诗演变而来的,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句子长短不一,又叫长短句。词这种韵文文体,产生于隋唐,盛行于宋词,它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词的格式很多,最常见的有一千多个,且每一个格式还有变化,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给一类相似的词格取名,这就是词牌。

    二、七律的概念及特征

    前面讲了,律诗属于近体诗范畴。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是律诗的一种,也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既然是律诗,就要严格遵守律诗的要求,因此其特征都具有律诗普遍特征:格律非常严谨,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具体讲 :

    1.字数固定。每首诗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其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

    2.押韵严格。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数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要同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即使稍微松一点,也只允许入韵的首句可以用邻韵,叫作"借韵"。七言律诗根据首句是否押韵,可分为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格式,其中首句入韵为正格,与五言律诗不同。

    3.讲究平仄。即要符合平仄律,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根据平仄律,七言律诗有四个标准句型:①平起首句入韵,②平起首句不入韵,③仄起首句入韵,④仄起首句不入韵。当然,在标准基础上还有很多变格,在这里不展开。

    4.要求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七律以首联、尾联都不对仗为常格。当然,还有其他变格,如孤雁格,葫芦格,轱辘格,进退格,藏春格、偷春格、折腰体、拗救体等等。

    不知道,上面的解答是否满意,在答题最后附本人原创七律一首《感怀》。

    【七律】感怀

    作者/杨业光

    洒泪分离赠九箴,此时佐酒味千寻。

    花开半夏何曾惜,月隐三更独自喑。

    尺素鱼书温旧梦,丹青竹影抚孤心。

    休言尘世浑如水,灵凤神鸾识玉音。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欢迎关注@杨业光,一个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人。

    3、七言律诗中“平仄仄平仄仄平”符合格律要求吗?

    谢友邀。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律句,其实有一极简单方法,不是有句口诀叫: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吗?那我们就抛开一三五,先看句子二四六。

    律句最基本规则就是遵循平仄两两交替而行,俗称“马蹄韵”规则,也叫律句的“替”。

    律句有四种基本形式,无论哪种,都必须有“替”,所以二四六只有两种情况:

    五言:平一一仄、仄一一平;

    七言:平一一仄一一平、仄一一平一一仄。

    题主所问句子为:

    平仄仄平仄仄平

    二四六为:仄一一平一一仄

    基于这个判断,应该属律句范畴。有网友会问,不对吧,怎么看起来这么别扭?

    我们仔细看看,这个句子就是遵“一三句不论,二四六分明”口诀衍生而来,这个句子的标准形式为:

    仄仄平平仄仄平

    只在一当仄用了平、三当平时用了仄,其它没变化。

    不过我们还应该知道,一三五不论那是有条件的,就是不能使律句出现“三平尾”、“孤平”、“三仄尾”这三种情况。这三种情况对律句的损害依次为:三平尾最大,一首诗中如有一处出现,即有可能被踢出律诗范畴;孤平次之,一首诗中即使有一两处,只要别的方面尚好,虽存诟病,但仍可被原谅。三仄尾最小,一首诗中如只一处,可以被人忽视。

    要化解题主那孤平句的损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第三当平时用了仄,再在第五当仄时,补个平,成为:

    平仄仄平平仄平

    这个句子跟标准句“仄仄平平仄仄平”都属基本律句,没有优劣之分。

    愿以上回答能为你解惑。

    4、写七言律诗的方法与要求是什么?

    格律诗是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的诗。它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压韵,而且律诗的中两联要对仗等。它是根据汉语一字一音,音讲声调的特点和诗歌对音乐美、形式美、精炼美的特殊要求而产生的,所以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而流转不息。格律诗对声律的要求极为严格。声律包括压韵和平仄,其中又以平仄最重要,正如毛主席所说:“因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给陈毅同志的一封信》)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都分五言和七言,律诗还有排律。那种以为绝句就是律诗的分割的观点应该说是不正确的,绝句产生在律诗之前,绝句产生的时候格律诗还没有完全定型,故而还有不合律的古绝存在,如床前明月光。格律诗的定字定句要求大家大体都知道,值得一提的是律诗的中间两联一定要对仗。韵脚方面格律诗多以平韵为主,起首一句可压韵也可不压韵,其他的单句尾字讲究平仄,一定要与韵脚的平仄相反。那么最难的,应该就是句中字的平仄问题了。这里,我们简单地说一下格律诗的创作规则。关于格律诗的创作,王永义先生编了个歌谣,可供参考:格律不难记,二四六分明。首句仄平仄,或为平仄平。上下句要对,邻句粘即成。四字防孤平,末防三连同。七绝重一遍,七律也就成。双末押平韵,单末多仄声。七言去两字,五言不费功。起收式怎知?首句二末定。大体意思是:近体诗的格律不难记住,每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一定要符合。第一句的第二四六字应该是仄平仄,或者是平仄平。上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与下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对立,邻句,就是第一联的末句和第二联的首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相同。七言第四个字一定要防止出现孤平,它自己是平音而左邻右舍都是仄音就叫孤平,每句末三个字应防止全平或全仄。确定了绝句格律的步骤,再重复一遍就成了律诗的格律。律诗双句末一字都是平声,押一个韵,单句末一字多数是仄声。七言诗的格律去掉前面两个字,注意,此时第四字应为第二字,就成了五言诗的格律了。一首格律诗是平起还是仄起,是平收还是仄收,都要看第一句第二字和该句末一字。了解吗?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我们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平仄在诗和韵文中的作用是构成一种节奏。作家依照汉语声调的特点,安排一种高低长短互相交替的节奏,就是所谓"声律"。《文心雕龙o声律》篇就谈到这个问题。中国文人很早就有意识地运用声调的交互,主要是平仄的交互,来寻求声律的美。但是,平仄的交互作为一种规则固定下来,则是从近体诗开始的。相传南朝沈约发明了四声,甚至有人说平仄的区分也是沈约在他的《四声谱》里规定了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声调在古代汉语里是客观存在的,不是由谁主观创造的。至於沈约等人有意识地运用声调的交互来写诗,那自然是可能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承认:声调的交互是中国历代诗人们长期创作所积累的艺术经验,决不是少数文人所发明的。远在魏晋时代,诗人们可能就已经探索用声调的交互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沈约等人不过更积极更有意识地提倡罢了。平仄的交互成为诗的格律要求以后,其影响是很深远的。不但近体诗用平仄,连某些古体诗也用平仄,这就是所谓入律的古风(见下文)。不但诗用平仄,连词律和曲律也离不了平仄。懂得了近体诗的平仄,对於词,曲的平仄也就迎刃而解了。平仄的掌握不是很困难的。拿普通话来说,阴平、阳平都是平声,上声、去声都是仄声。古代的入声字,现在转到上声、去声的,也不成问题,因为反正上、去、入三声都是仄声。只有从入声转到阴平、阳平的字,才需要记一下,而这类字是有限的。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湘方言、赣方言等区域的人辨别平仄更加容易,因为他们的方言里仍保存着入声。普通话区域像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等,也有许多地方还保存入声。因此,经过一定的学习,各地方的人辨别平仄都不是很困难的。四声与平仄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我们要知道四声,心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⑴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⑵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⑶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⑷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中(从湖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现在不能详细知道了。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疏藏。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让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什么字归什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汉语方言里,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我们特别应该注意一字两读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时也有两种读音。例如“为”字,用作“因为”、“为了”,就读去声。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比现代汉语多得多。现在试举一些例子: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骑兵。思,平声,动词,思念;去声,名词,思想,情还。誉,平声,动词,称赞;去声,名词,名誉。污,平声,形容词,污秽;去声,动词,开脏。数,上声,动词,计算;去声,名词,数目,命运;入声(读如朔),形容词,频繁。教,去声,名词,教化,教育;平声,动词,使,让。令,去声,名词,命令;平声,动词,使,让。禁,去声,名词,禁令,宫禁;平声,动词,堪,经得起。杀,入声,及物动词,杀戮;去声(读如晒),不及物动词,衰落。有些字,本来是读平声的,后来变为去声,但是意义词性都不变。“望”、“汉”、“看”字都属于这一类。“望”和“叹”在唐诗中已经有读去声的了,“看”字总是读去声。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如“过”字用作动词是有时平去两读的,至于用作名词,解作过失时,就只有去声一读了。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下文我们就讨论平仄问题。平仄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关于诗词的平仄规则,下文律诗的平仄及词的平仄中还要详细讨论。现在先谈一谈我们怎样辨别平仄。如果你的方言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问题就容易解决。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象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问题在于你要先弄清楚自已方言里有几个声调。这就要找一位懂得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如果你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清楚了自已方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言里都归了阳平。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属于入声字的。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平)才造成辨别平仄的困难。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注意,凡韵尾是-n或-ng的字,不会是入声字。如果就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说,ai、e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总之,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唯一障碍。这个障碍是查字典或韵书才能消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着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

    5、如何学写七律?

    岁暮入林感怀

    寒山落叶置平地,任尔风吹铺满尘

    感我人生亦然此,知谁命里极人臣

    悠悠广宇低云变,冷冷寒风沉幕频

    落尽浮华终觉岸,何缘为此绊终身

    19.11.14.幕

    6、七言律诗书写格式怎么写?

    七言七字

    声调一三二四对应

    意思首尾相连(整体意思有个画圈的感觉)

    有旋律

    7、从杜甫的《秋兴八首之三》说起,如何作一首标准的七言律诗?

    要写好一首七言律诗并非一日之功,首先要从语文基础知识入手,掌握字,词,句的属性及平仄,由浅入深,然后要掌握七言律诗的的格式,严格按要求去写,值得注意的是上下两句的平仄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二四六八句末尾的字必须押韵。三四句和五六句对仗必须工整。这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