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蜂的诗意(古诗《蜂》的诗意?)

蜂的诗意(古诗《蜂》的诗意?)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古诗《蜂》的诗意?
  • 2、蜂的诗意是什么?
  • 3、古诗蜂诗意?
  • 4、蜂整首诗的诗意是什么?
  • 5、古诗《蜂》的全文意思?
  • 6、三年级蜂的诗意?
  • 7、秋浦歌(李白)和蜂(罗隐)的诗意和思想感情?
  • 8、蜂的意思古诗?
  • 正文

    1、古诗《蜂》的诗意?

    唐 - 罗隐 - 蜂

    【年代】:唐

    【作者】:罗隐

    【题目】:蜂

    【内容】: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意思是:蜜蜂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这首诗有几个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寓意遥深,可以两解。 这可算是一篇寓言诗。诗中的蜜蜂就是封建社会中千千万万的普通农民。他们祖祖辈辈辛辛苦苦地劳动,可是劳动成果到头来却都被统洁者掠夺去了。“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结句用反问式,说明辛勤酿蜜的蜜蜂,成年累月地劳动却劳而不获,这就暗示剥削者的不劳而获,使诗的寓意深刻、有力。

    这首诗以洗炼的语言,通过描写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受这一自然现象,寄寓着作者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2、蜂的诗意是什么?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诗意:这首诗通过对蜜蜂形象的描写,歌颂了不辞辛苦为他人酿造幸福生活的劳动人民,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寄寓着作者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罗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中第。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史称“十上不第”。对当时考试制度、当时朝廷的失望,以及在这样的情绪下,看见人民辛苦劳作在田间地头与部分朝廷官员不劳而获这样相对立的情景而产生的愤懑,作出这首讽喻不劳而获者的《蜂》。

    这首咏蜂诗运用象征的手法、设问的形式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其劳动成果的社会现象,前两句写蜜蜂的生存状态,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不论”“无限”,蜜蜂在辛勤劳动中“占尽风光”,简单写来看似平平无奇,纯行直白,几乎是欣赏、夸赞的口吻,实则是匠心独运,先扬后抑,为下文的议论做出了铺垫。

    后两句紧乘“蜜蜂”这一意象,把它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扩大,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一声叹息。同时也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已采的百花酿成蜜,辛辛苦苦的劳作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话锋一转,这般辛劳到底又是为了谁呢?

    诗人以反诘的语气控诉了那些沉迷利禄之人,感喟良久之余不禁又对广大的劳苦人民产生了矜惜怜悯之情,从另一个侧面对这种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平现实加以嘲讽和鞭笞,在为劳动人民鸣冤叫屈的同时也是对自己久沉下僚、大志难伸的境遇予以反省,表达对唐末朋党倾轧、宦官专权、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象更深的痛恨之情。

    3、古诗蜂诗意?

    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这首通过对蜜蜂形象的描写,歌颂了不辞辛苦为他人酿造幸福生活,并讽刺了那些不劳而获的人。

    蜂_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4、蜂整首诗的诗意是什么?

    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

    5、古诗《蜂》的全文意思?

    唐代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

    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山峰,及其美好的风景都被蜜蜂占有。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赏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前两句写蜜蜂的生存状态,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不论”“无限”,蜜蜂在辛勤劳动中“占尽风光”,简单写来看似平平无奇,纯行直白,几乎是欣赏、夸赞的口吻,实则是匠心独运,先扬后抑,为下文的议论做出了铺垫。

    后两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紧乘“蜜蜂”这一意象,把它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扩大,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一声叹息。同时也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已采的百花酿成蜜,辛辛苦苦的劳作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话锋一转,这般辛劳到底又是为了谁呢?

    诗人以反诘的语气控诉了那些沉迷功名利禄之人。感喟良久之余,不禁又对广大的劳苦人民产生了矜惜怜悯之情,同时也对这种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平现实加以嘲讽和鞭笞。

    6、三年级蜂的诗意?

    三年级小学生读这首古诗,从"诗有多解"的角度出发,解说为歌颂蜜蜂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精神。

    7、秋浦歌(李白)和蜂(罗隐)的诗意和思想感情?

    8、蜂的意思古诗?

    问题:《蜂》的意思古诗?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前言:

    这首诗的作者是晚唐诗人罗隐 ,《蜂》是一首寄托遥深的咏物诗。

    一、为什么叫罗隐?

    晚唐有个诗人,叫做罗横,这个罗横在考场屡战屡败,据说"十上不第",于是一生气,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了罗隐。罗隐(833-909),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新城(今浙江富阳)人。

    据说,屡考不中的罗隐还曾经受到一个歌女的揶揄。五代后蜀何光远《鉴诫录》记载:

    罗秀才隐,傲睨于人,体物讽刺。初赴举之日,于钟陵筵上与娼妓云英同席。一纪后,下第,又经钟陵,复与云英相见。云英抚掌曰:“罗秀才犹未脱白矣。”隐虽内耻,寻亦嘲之:“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罗隐非常自傲,但总是名落孙山。第一次参加科举之前,曾经认识了一个歌女云英。十二年后,又一次落第的罗隐于云英重逢,云英开玩笑说:您还没有脱下白衣呀?

    脱去白衣,换上绿袍,是初登仕途的意思。

    罗隐也不客气,我没有中第,你也没有家人,可能咱俩都不如别人吧。

    二、罗隐为什么不中第呢?

    何光远说“罗秀才隐,傲睨于人”,既然恃才傲物,自视甚高,为什么偏偏考不上呢?可能原因就是“体物讽刺”吧。

    《唐才子传》中也说他“恃才忽睨,众颇憎忌”:

    (隐)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拔,养浩然之气……恃才忽睨,众颇憎忌。自以当得大用,而一第落落,传食诸侯,因人成事,深怨唐室。诗文多以讥刺为主,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

    《旧五代史》本传中直接说出了他不中第的原因:

    (罗隐)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然多所讥讽,以故不中第,大为唐宰相郑畋、李蔚所知。

    因为罗隐诗中,常常有讥讽之意,所以得罪了权贵,故意不录取他。

    三、《蜂》的讥讽之意

    这首诗先扬后抑,前两句搞搞抬起: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无论在哪里,蜜蜂都有占有无尽的风光。

    但是,后来笔锋一转,抬得高,跌得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你这么风光,这么厉害,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自己得到了什么呢?你又是为了什么、为了谁这么辛苦呢?

    诗中寓意很明显,至于罗隐到底讥讽什么人,就不知道了。

    结束语

    咏物诗,咏物词,甚至寓言故事,大多通过写物来写现实中的人与事,寄托诗人的感慨。

    这类诗歌,有的寄托遥深,不易察觉。有的则非常明显,直接议论,例如这首诗结尾处的:为谁辛苦为谁甜。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