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王维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的山东是指山东省吗?为什么?)

王维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的山东是指山东省吗?为什么?)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的山东是指山东省吗?为什么?
  • 2、王维哪首诗最出名?
  • 3、唐代诗人王维的哪首诗最富有禅意?为什么?
  • 4、王维诗大全?
  • 5、王维诗《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从长安到代州,为何要出河北的井陉?
  • 6、王维诗中最能体现画画中有诗是哪首诗?
  • 正文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的山东是指山东省吗?为什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思乡怀亲之情的诗。王维当时写诗时候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这首诗是王维在十七岁时的作品,当时他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正在长安谋取功名,重阳节到来,举目无亲的他,在繁华热闹的异乡显得越加孤独,思念故乡亲人和兄弟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此诗。

    诗中的“山东”(实际上是指山西永济)和咱们现代人说的山东(山东省的统称)完全不是一个地方。

    诗中的山东喻指诗人的故乡,现在我们所说的山东是山东省,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以其位于太行山东部的住所而得名。西部为黄淮海平原,连接中原、西北与河北、西南与河南,南部与东南部分别与安徽、江苏两省相对。中部是山东省的中部,泰山是全国的最高点。东部是山东半岛,东南部是黄海。

    山东省包括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滨州、德州、聊城、临沂、菏泽等16个地级市。

    2、王维哪首诗最出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独自漂泊,在异地作客,每到佳节,都倍加思念亲人。兄弟们在登高祈福,大家头插茱萸,只是少我一人。

    品读古诗篇

    3、唐代诗人王维的哪首诗最富有禅意?为什么?

    唐代诗人王维哪首诗最富有禅意?为什么?

    个人认为,王维的作品当中,最有禅意的非《鹿柴》莫属: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在对《鹿柴》的禅意进行具体解析之前,首先通过几个小故事来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禅”。

    佛经里有关“禅”的最早记载可能是灵山法会上“释迦拈花,迦叶微笑”的描述,这个描写就很有禅意。释迦牟尼为何拈花,迦叶又为何微笑,说不清、也不必说,其中的微妙尽在不言中,这就是“禅”的最初踪影。所以从根本来说,“禅”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本义。

    中国佛教禅宗的创立者是慧能禅师,他继承了弘忍法师的衣钵。弘忍法师之所以将衣钵传给慧能,是因为他所作的一首偈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慧能通过这几句话表达了他对人的本性和自性的领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他曾说:“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这真如本性就是佛心啊!佛心“无念、无相、无住”,没有任何固定的想法,没有固定的形状,没有固定的位置,也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种观点也是对佛家《心经》所言“五蕴皆空”的进一步阐述。

    第三个故事的主角同样是慧能禅师,地点则是在广州法性寺的讲经会上。

    讲经会上,风吹幡动,一僧说是风动,另一僧说是幡动。慧能则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心动,“此言一出,全场大惊”。为什么会全场大惊?

    因为无论是风动还是幡动,在佛家看来都是暂时的,是变相、幻相,这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与人无关。真正引人深思的是由此而来的争论才与人有关,是人的心动了。慧能拨开风动、幡动的迷雾,直指人心,让人顿悟。

    最后一个故事,是关于青原惟信禅师对禅学观照世界的“三段论”,他说: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在青原禅师看来,禅,让自己认知得到提升,又在提升后回归,回归得几乎与原来无异,却已然不是原来。从表象到具象到本我,这便是禅的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王维这首《鹿柴》,从他的字里行间,一字一句来体悟其中的禅意: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这两句诗浅显直白,运用了反衬的写作手法。以动衬静,有、无之间深得禅宗“机锋”的精髓,在动、静之间转换自如。

    空寂的山林传来人说话的声音,但是四处张望也看不到有人,人声响过之后,更显得山林寂静。是空山吗?不是!不是吗?看不到有人。是寂静吗?有人说话;喧嚣吗?人声散过,山林更寂静。这样相互对立,相互转换,就如慧能禅师所言: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我们的心在动。

    诗人拨开这些表象,将思绪和目光投向那空山,投向那人语者,这便是禅意的直指本心。

    反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落日的余晖照入深林,又照在青苔之上。一个“复”字,说明之前阳光也曾照到过青苔。但无论阳光照没照到,青苔就在那里,不是因为阳光照到才有的青苔,也会不因为阳光照不到而青苔就不见了。

    落日映照下的光影,如同真如自体所具有的智慧,它永恒不灭,遍照四法界,心中的佛性在刹那之间被触发。诗人在这刹那之间看透了世间万相的生灭,万相为空,万相不著。

    道安《安般守意经》说:“得斯寂者,举足而大千震;挥手而日月扪;疾吹而铁围飞;微嘘而须弥舞。”这种空寂是人心的真正顿悟,达到了“真如”,这是内心的真正自足、自信,得到真如的内心无比强大,一切邪妄不能改变他,达到了真如的精神的无比充盈。

    我们无法针对禅意给出一个具体的定义来分析《鹿柴》,就犹如“释迦拈花,迦叶微笑”一般,一切微妙的感觉尽在不言中。所以,各人有各人的“禅”,非要给出一个框框也就失去了“无念、无相、无住、”的佛心真意。

    这短短二十个字,有人看到诗中有画,有人看到画中有诗,也有人看到重重迷雾后直指本心的禅意。诗人通过有、无的转换,悟透了“复照青苔上”的真我。

    4、王维诗大全?

    「王维」诗词全集(404首)《山居秋暝》《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使至塞上》《鸟鸣涧》《鹿柴》《竹里馆》《送别》《送别》《终南别业》《积雨辋川庄作》《终南山》《观猎》

    5、王维诗《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从长安到代州,为何要出河北的井陉?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理解这首诗说了什么。这首诗有很多地方不太好懂,咱们先把它掰开了,揉碎了慢慢消化。

    题目: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都督,古代军事长官。隋朝时把军区首长称作总管。唐朝继承隋制﹐其领军出征者为行军总管。后来朝廷又把总管府改为都督府,都督则分为上﹑中﹑下三等。

    唐代都督权轻﹐虽有加使持节之号(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但并不真正赐节。后来节度使又实授旌节,从此节度使代替都督﹐成为地方最高的军事长官。

    代州即今山西忻州市代县,唐代称代州,后又改为雁门郡,在此设置雁门节度使。得青字,是说王维等人为赵都督饯行,在宴席上,有人提议分韵作诗,王维抓阄得“青”字,于是以“青”字为韵写了这首诗。

    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

    古人认为天上的星星与人间的官员一样,有大有小,因此称天官。天上星星里的将星摇动,说明战争将要爆发。

    《史记·天官书》索引曰:“案天文有五官,官者,星官也。星座有尊卑,若人之官曹列位,故曰天官。”

    《隋书·天文志》:“大将星摇,兵起;大将出,小星不俱,兵发。”

    唐诗里经常以汉代唐,比如王昌龄的《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飞将指的是汉朝名将李广,这里借指唐朝的骁勇将领。

    又如卢纶的《塞下曲》中“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单于是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随着汉朝灭亡匈奴,单于这个称号也消散在历史的云烟之中。唐朝当时北方边患是突厥人,他们的首领叫可汗。

    再如李白的《青平调三首》“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借汉代美人赵飞燕来指代绝代佳人杨贵妃;白居易的《长恨歌》,写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首句却说“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所以这里的“汉地”指的是唐朝的军营,“柳条青”既指时间是春天,有暗含折柳送别,离别之情。但更重要的是此处还引用了一个典故。

    汉文帝时,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命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保卫长安。由于周亚夫治军有方最后赢取了胜利,所以他的部队称为细柳营。这个典故是夸奖赵都督拥有一支精锐部队。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万里鸣刁斗”描写军队行进中的气势。刁斗,古代行军用具,斗形有柄,铜质;白天用作炊具,晚上击以巡更。把它写进诗中,形象地描绘了军营生活情景。中间又加一个“鸣”字,使人如闻军声,外加“万里”二字更显得声势浩大。

    陉,音Xíng,即山脉中断的地方。井陉即井陉口,为太行八陉之一,在今河北井陉县境内,秦汉时为军事要地,是古代晋冀两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咽喉通道。

    “出井陉”可理解为由河北到山西,但从西安经河南绕河北再到山西代县,太绕;理解成从山西到河北,都走到山西中部了,向北就是代县,何必再绕井陉、石家庄呢?所以说这不是地理上要经过井陉。

    那究竟为什么提到井陉呢?这其实又是以汉代唐的手法。楚汉相争,刘邦命韩信领兵攻打赵国。赵王带了二十万大军在太行山的井陉关迎击。井陉之战,韩信背水列阵,带领不到两万军队大破赵军二十万主力,诛赵相擒赵王,名振天下。

    这句实际上是祝赵都督赴代州能一帆风顺,旗开得胜,这也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凤阙”,汉代宫殿名,因为顶上有铜制凤凰而得名,此处又借汉说唐,用以指唐朝宫廷。“龙庭”,原指汉时匈奴单于祭天的地方。“取龙庭”,借指誓歼敌虏。

    这两句属于互文见义,因为无论“辞凤阙”或“取龙庭”,都需要下定“忘身”、“报国”的决心。“辞凤阙”在出征之前,“取龙庭”是在鏖战之后,可理解为诗句描写赵都督立志报国的雄心壮志。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岂学”是不应该学的意思。书生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却不能为世所用。年青的王维也有希望建功立业而又壮志难酬的隐衷,所以借题发挥,把它作为对于赵都督的赞扬之词说了出来。

    为何“以汉代唐”

    原因有二。

    其一,本朝人叙写本朝事有诸多不便。古人为尊者讳、为长者讳,涉及讽刺、暴露一类的诗篇则不能指名道姓、直陈其事、直述胸臆。

    其二,回顾历史,唐朝人毫不含糊地认为:无论哪一个方面,能与唐代相媲美的只有汉朝。唐代诗人喜欢以汉拟唐,也是唐代人对自己的高度自信和高度自豪。

    因此“汉代雄风”“以汉代唐”就成了唐诗中经常出现的现象。

    6、王维诗中最能体现画画中有诗是哪首诗?

    一般来说,这首《山居秋暝》是王维诗中最有名的“诗中有画”的作品。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若说是“画中有诗”,则指的是王维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