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唐诗三百首里有哪些经典?)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唐诗三百首里有哪些经典?
我来回答:唐诗三百首里有哪些精典?
唐诗三百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2500年文化发展史上的璀璨明珠。
唐诗三百首中的诗句,语言精练,平仄格律致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如波涛汹涌,似大河奔流,又恰巧行云鸟唱。悦人耳目,耐人回味。
唐诗三百首,是我们伟大祖国诗文化发展完善致美的一个高峰。行成了统一的格律,定性为七律,六律,五律;还有七绝,五绝。在这个格律中写出了歌颂大好河山,赞美大自然,讴歌民族英雄,吟咏劳动人民生活月岁长河中的衣食住行,风土人情,苦辣酸甜,喜怒哀乐。
从诗文化发展中造就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诗魔白居易,诗豪刘禹锡,诗杰王勃,诗狂贺之章,诗囚孟郊,诗奴贾岛,诗骨陈子昂,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五言长城刘长卿,诗神苏轼等老一代诗尊。
唐诗三百首,脍炙人口,人人都能吟咏几首。留下了很多精典。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杜甫的《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王维的《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李贺的《南山田中行》。
秋野明,秋风白,秋水谬谬虫啧啧。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万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唐诗的杰出精品,各有千秋我就不一一的例举了。
唐诗还有刻画细致入微,形容惟妙惟肖,岀神入化的精典。
唐诗还具有,千年不衰,万年不朽的中华民族诗魂。
只要我们认真阅读,细心品味,深入研究还会发现唐诗很多的精典。
我们要不断地努力学习,在唐诗精典的基础上,再创巅峰。歌颂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吟咏青山绿水,日月星晨。歌颂我们伟大强盛的新时代。让诗,闪闪发光,灿烂辉煌。
2、唐诗三百首哪些是必背?
既然你喜欢唐诗,农夫认为你最好通背为好,你沒见在几次的全国诗词大赛中,有好多人都能背出几千首唐宋诗词。《唐诗三百首》一书,总共才收录了三百首唐诗,对于一个熱爱唐诗的人来说,背个三,二百首唐诗,不是太困难的事。再说《唐诗三百首》一书所收录的三百首唐诗,都是唐代顶级诗人的代表作,是所有唐诗中各种形式唐诗中的精华,有古诗,律诗,绝句,叙事诗等,是清代文人蘅塘退士从五万余首唐诗中,精选出来的,可以说是精华中的精华。即就全部背不下来,只需别人提高头,就能淌淌如流水的背下去,对于一个熱爱唐诗的你来说,都是"助莫大焉",古人不是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吗?
3、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读这个有什么用?意义何在?
既然买了就开始读吧,读《唐诗三百首》对于任何人都是有用的,对于成年人可以在诗里观自在观生活是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对于孩子们可以根据自然的文体韵律提高语感,可识字,可解意,诗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之一。
4、你喜欢《唐诗三百首》吗?
我非常喜欢《唐诗三百首》。尤其喜欢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那首《登岳阳楼》的诗句,闲余之时我便在心里默念: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吳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昔闻洞庭水”,杜甫说明自己对洞庭湖向往已经很久,“今上岳阳楼”心愿终于得以实现。诗人登楼之初的那种兴奋之情,跃然纸上。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战国时吴地在洞庭湖的东边,楚地大部分在洞庭湖的南面,洞庭湖汪洋万顷,仿佛在东方的吴和南方的楚之间划开了一道大的裂口,八百里洞庭碧浪摇空,日月星辰出没其中,仿佛天地也白夜浮动在她的洪波之上。十个字就把洞庭湖的壮伟开阔异常生动地写出来了。“坼”字,“浮”字,精准有力,把洞庭湖的气势充分表达出来。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写登楼观赏湖景所引起的个人身世之感。“无一字”指同亲戚朋友音信全无“有孤舟”指自己长年漂泊,惟有小船相依为命。远离家乡,隔绝亲友,成年栖身在小船之上,漂流在江湖之间。现在登上岳阳楼,眼前的湖景是这样空阔浩荡、壮丽多姿,想到自己的身世却是如此落寞。相形之下,更加深了自己的孤独漂零的感觉。最初登楼的喜悦兴奋之感,很快就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对自身遭遇的深沉的感叹。客观景物的广阔同诗人内心的孤独之感,形成尖锐的矛盾,诗人开始的兴奋与后来的沉痛也形成强烈的对比,反映在诗里。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前一句的意思是:在关山的北面正发生激烈的战争。后一句的意思是:凭靠着岳阳楼的栏杆上不住热泪横流。据记载,杜甫登岳阳楼的这一年,吐蕃从西北进攻唐王朝,唐朝派郭子仪等人率大兵进行抵御。“安史之乱”的内忧刚刚过去,外患接着产生,杜甫因此而引起对于时局的深重忧念。“戎马关山北”从个人的不幸扩展到时代的灾难,诗的境界又为之一跃,出人意表,引人深思。有此一句,诗人的胸襟怀抱才同洞庭湖的壮阔景象相称。杜甫的伟大也由此而充分显示出来,结尾一句用“凭轩”二字照应登楼,“涕泗流”既是为个人的坎坷漂泊而流泪,也是因伤忧国而痛哭,慷慨苍凉,内含深厚,我仿佛看到衰老的诗人在岳阳楼上面对着洞庭湖的浩淼烟波而眼泪纵横的生动形象。
在杜甫这首《登岳阳楼》诗里,诗人的感情,始则以喜,继而以忧,始而忧己,继而忧国,一直到慷慨淋漓,涕泪滂沱,表现出复杂的状态,急剧的变化。诗句也就随着感情的变化而顿挫跌宕,波澜起伏,震撼人心。
5、唐诗三百首中有关于端午节的唐诗吗?
“诗圣"杜甫就写过一首《端午日赐衣》的诗,这首诗在他的诗作中并不出名,却难掩作者激动和兴奋心情,甚至是拍了一下皇帝的"马屁",因为这一次皇帝封他个官职当当,这也是杜甫一生当中当过最大的官----左拾遗。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公元755年,安禄山造反,大唐由盛转衰。此时的杜甫居住在长安,穷困潦倒, 这一年11月他的小儿子就饿死在家中。两年后,45岁的杜甫怀着报效国家的一腔热血,投奔流亡在外的唐肃宗李亨。肃宗也很欣赏杜甫的才华,就封他为左拾遗,是个八品官,有替皇帝查漏补缺的职责,大概相当于国家纪委的一个部门负责人吧。杜甫很高兴,就写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终世感念皇帝恩情的心意,可能杜甫领到任命和官服的日子恰是端午节。
杜甫一生忧国忧民,性格任侠,与当时官场风气明显不合拍,他在左拾遗的位置上两年多,就辞官入川,一路上阅尽人间疾苦,写下很多著名的诗篇。虽然杜甫晚年生活更是艰难,最后客死他乡,但他留下的诗篇堪称当时社会现状的历史记录,可以说,艰难的生活经历苦了杜甫,却成就他千古流传的诗篇!
图片取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6、唐诗三百首和诗经三百首,哪一个更有研究价值?
《诗经》更具有研究价值。
首先: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发端,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大约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从史料价值与学术价值来看,诗经反映的是距2500多年前人类生产、生活、狩猎等诸多社会活动,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这是唐诗所没有的。
其次:
先秦时期,可供研究的文字资料极为稀少,流传下来的一部诗经,显得弥足珍贵。反观唐诗,是1200多年前发生的,中国历史进入唐朝后,可供研究的文字资料相对来说已经较为丰富,从研究价值来说,不及诗经。
最后:
《诗经》内容极为丰富,不仅反映了早期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狩猎等诸多活动,还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也是华夏早期文化形成的重要标志。它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对探索中华文明的源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7、唐诗三百首的作者是谁?
"一个懂中文的华人,只要认真读一下《唐诗三百首》,他的心就不可能不中国化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王蒙这样说到。如果让我们说出一本关于唐诗的著作,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唐诗三百首》。这部唐诗选集成书于清代中后期,可谓家喻户晓,极受推崇。我们常能在影视剧中看到上私塾的儿童摇头晃脑地朗读诗歌,他们需要经典作品作为课本,而《唐诗三百首》就是运用广泛的"家塾课本"。对应当下的教育体系,《唐诗三百首》就相当于幼儿园或小学的教材,为什么这部供儿童学习的教材能成为经典并广受推崇呢?这要从《唐诗三百首》的编者说起。
1、 蘅塘退士其人
"蘅塘退士"是文人的号,此人的真实身份一直无从知晓,史料中找不到任何记载,因此长久以来,《唐诗三百首》编者的身份成谜。直到近代朱自清在做研究时无意中发现《唐诗三百首》中有孙洙的印章,才推测出蘅塘退士的真实身份。孙洙又是谁呢?经过许多学者的考证,孙洙的生平日益为人所知。他是江苏无锡人,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曾做过县令,晚年回到故乡,著书立说。此人有三大特点。
甚爱读书。孙洙家境贫寒,但艰苦的环境没有磨灭他读书的热情。在冬天,其屋简陋,难以遮风,其衣单薄,难以御寒。因此,他常在读书时将木块握于手中,取五行中木生火之意。手中的木块真能产生暖意?不见得,但确乎造就了一身浩然正气,给读书生活带来许多慰藉。做官时,在处理公务之余,他亦专心读书,不改书生本色。
为官清廉。孙洙曾在卢龙、大城、邹平等地做过县令,常访查民间疾苦,与百姓像家人老友一样叙谈,所治之地,皆太平富足,因此深得百姓的爱戴。为官数任,从来都两袖清风,不曾贪污受贿,任大城知县时,他自掏腰包疏通水利,许多百姓从中获益。也正因为如此,每当孙洙调任别地,百姓往往跟在车驾后面,流泪相送。
拥有慧妻。《唐诗三百首》的编选不只有孙洙的功劳,也有其妻徐兰英之功。准确地说,徐兰英是孙洙的继室。在选诗过程中,徐兰英也曾提出见解,与孙洙共同商榷。徐兰英是江南才女,不仅了解诗歌,也擅长绘画。孙洙顺利编选《唐诗三百首》离不开慧妻的灵心妙语。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有不少闺阁中人富有才情,饱读诗书,并参与到著述活动中。《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的注本亦出自才女之手。注本由上元女史陈婉俊所撰,其中对词语名物的诠释十分精当,堪称"字疏句栉,考核精严",得到了文坛名家姚莹的称赞。
2、 编选唐诗:一项技术活
唐代是诗歌井喷式发展的朝代,据《全唐诗》所载,流传于世的唐诗有将近50000首,区区三百篇仅是唐诗总数的万分之六。为什么孙洙仅选三百篇呢?选什么诗不选什么诗又是以什么为标准呢?
"三"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有独特的意义,"事不过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常用于表示多数。同时,在文学领域中,《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又称"诗三百",准确来说有305篇,加上有目无辞的六篇笙诗,共计311篇,而《唐诗三百首》的数量与《诗经》基本相同。这不是巧合,而是编者有意为之。《诗经》在古代社会地位崇高,它不仅是一部诗歌总集,更是政治交往、社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孔子有"不学诗,无以言"的训诫。 《唐诗三百首》意在让人反复吟诵,提高修养,有继承《诗经》传统的深意,希望唐诗能像《诗经》一样在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后世人为《唐诗三百首》增补篇目,恰恰没有理解孙洙的深意,有画蛇添足之弊。
那么,孙洙在选诗时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的呢?为什么有些名家和名篇未曾入选?有两个问题争议较大:《唐诗三百首》中没有任何一首李贺的诗,被称为"孤篇压全唐"的名作《春江花月夜》没有入选。基于此,很多人认为《唐诗三百首》的编选并不严谨。其实,不选李贺的诗、不选《春江花月夜》与孙洙的编选标准有很大关系。孙洙选诗以"温柔敦厚"为准则,力求使读诗者的思想归于正统,例如,唐代写李隆基、杨玉环情事的诗极多,而孙洙独选名气不大的郑畋之诗,正是因为"惟此首得温柔敦厚之意,故录之"。李贺因为避父讳不能举进士(李贺之父为李晋肃,"晋肃"与"进士"谐音,李家又与皇家沾亲,故李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其诗多激切之语,又常用"血"、"死"、"冰"等词语,思想偏激,不合温柔敦厚之旨。因此,虽然李贺有颇多佳作,但没有任何一首入选《唐诗三百首》。不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原因与之相似。《春江花月夜》本是乐府诗篇,亡国之君陈后主、隋炀帝也创作过同题诗歌,难免会使学诗者联想到亡国的靡靡之音,故不录。诗和人一样,有各自的命数。
当然,如果只把《唐诗三百首》当做优秀诗作的集合,那就错了。《唐诗三百首》是供儿童诵读的唐诗选本,同时也是一部唐诗鉴赏著作,其中的精妙批注和评语常使读者眼前一亮,明白一首诗到底好在哪里。评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一气旋折,八句如一句,而开合动荡,元气浑然,自是神来之作",老杜在这首诗中流露的放达、热烈、奔放的感情,在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承重中显得实在难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自是一股少年之气回荡在诗中,一经评语点出更显其元气浑然。
时间是最好的审判官,他会为后人留存经典、汰除芜杂,使一部作品彰显出意想不到的魅力,使其作者即使不留下姓名亦受人敬仰。当我们回溯历史,去看看其人、其事、其书,自会发现所有经典从一开始就有留存的理由。
8、唐诗三百首,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杜甫一生忧国忧民,留下1500多首诗篇,风格沉郁顿挫,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唏嘘不止。然而,深深体察百姓疾苦的诗圣曾经于天宝5年初到长安时写过一首诙谐幽默的古诗,形象地描写了长安城中八个善饮的酒神。每每读到此诗,不禁哑然失笑,为诗圣的绝妙文笔暗暗叫好,因而此诗也成为唐诗三百首中我最喜欢的唐诗之一,它的名字就是《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饮中八仙歌》描写的是当时在长安生活的善饮的八个人,他们豪放旷达,风流洒脱。经过诗圣的大手笔,他们在诗中的形象更加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首先出现的是贺知章,有人说贺知章是唐朝诗人中最幸运的一个,长寿而且生逢盛世,待到安史之乱爆发,他已经以85岁高龄驾鹤西去。他喝醉酒后骑马就像坐船那样,在马上东倒西歪,一旦跌落下马掉进井干脆就在井里睡觉,把一个嗜酒如命的老诗人写得滑稽又可笑。紧随“八仙之首”身后的是玄宗皇帝的侄子汝阳王李琎,正因为他是皇亲国戚,所以喝了三斗酒也敢去朝见天子,而且在上朝路上遇见拉酒的车竟然“酒不醉人人自醉”,连路都走不稳了,请求皇上把他的封地改到酒泉去。据说那里的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自然可以与美酒日夜相伴了。
第三个描写的是左相李适之,他喝起酒来犹如鲸鱼吞纳百川,而且奢侈到每天喝酒花费万钱。然而好景不长,很快因为受李林甫的排挤而被罢相,但是,洒脱的李丞相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自己是在让贤。接下来是翩翩美少年崔宗之,他举起酒杯,眼望青天,睥睨一切。饮酒后,更是面如傅粉,风流俊美,矫健如玉树临风。还有矛盾的苏晋,经常参禅拜佛的他,只要有酒,什么佛祖佛规统统靠边站。
下面隆重出场的是我们都熟悉的重量级人物,诗仙李白。李白那些充满浪漫主义的伟大诗篇,篇篇都荡漾着酒香。诗仙饮酒百杯,身体,灵魂,美酒,诗篇四者融为了一体。身体和美酒随着时间的流逝化为了缕缕仙气飘走,放荡不羁的灵魂和伟大的诗篇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的经典瑰宝。诗仙本是狂人,他桀骜不驯的性格怎能拘泥于在帝王身边一味歌功颂德?他醉眠于长安酒家,傲视君王,他敢自称臣是酒中仙。他想要的生活是骑着白鹿遍访青崖,手持绿玉杖游遍大唐万里河山。
与诗仙并称的还有被玄宗皇帝御笔亲封的大唐三绝之一书圣张旭。书圣三杯酒后,豪情迸发,绝妙的草书如行云流水,笔走龙蛇,喷涌而出。此时的书圣,坦胸露顶,号呼奔走,灵魂早已脱离肉体,化为了自己书法中的点撇横捺。虽然我们无缘再见书圣的痴狂,从他流传下来的作品中看到了书圣的放纵不羁。歌中殿后的是布衣焦遂,他虽一介布衣,平时默默无言,饮酒后却高谈阔论,滔滔不绝且妙语连珠,令人刮目相看。
《饮中八仙歌》幽默谐谑,色彩明丽,八个人物犹如八颗熠熠生辉的珍珠,诗圣用他的生花妙笔把他们串在一串珍珠项链上,在浩瀚的唐诗中,闪现着别样的光芒。
9、如何精读《唐诗三百首》?
1、从选书上,要选择《唐诗三百首》的最优版本。历代编选的唐朝诗集有100多个种类,在读《唐诗三百首》之前,选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的时间有限,读好书,读最优的版本,用正确的方法和用心去读,这样才能有收获。
在所有《唐诗三百首》之中,最有影响力和经典的版本要属蘅塘退士编选、金性尧注解的《唐诗三百首》,堪称唐诗启蒙的经典之作。
这本蘅塘退士编选、金性尧注解的《唐诗三百首》和同类的书相比有以下几个优点:
第一、增加了作者蘅塘退士的生平。
第二、注重细节的润色。
很多版本的《唐诗三百首》选编的都是名家名篇,但这本唐诗三百首则增加了名人的非名篇作品,如以山水田园诗著称的王维,增加了他的乐府诗《老将行》。
第三、注解详实,生僻字增加拼音。
所以,从选书上来看,《唐诗三百首》的版本很多,选择好的版本尤为重要。
2、带着目的性题去读书。带着目标去读书可以直奔书中的要点,读唐诗也是这样。
首先拿到书我们应该先扫读一下封面、封底、目录、作者、出版社等信息。扫读完以后不妨问问自己几个问题,《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和注解是谁?全唐诗48000首,为什么只选择300首?选编的依据是什么?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查阅一下作者的生平和写作的历史背景,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每首诗的情感。
我们读古诗的时候,不妨按照下面的顺序去赏析:古诗的背景——作者——正文(解释)——全文赏析(情感)——同类古诗之间的对比。——古诗和自己的联系
3、按照一定的顺序归类总结。读完一定数量的古诗之后,我们可以把相关类型的古诗和诗人串起来,用思维导图或者框架法绘图记忆加以整理和归纳。
比如哪些古诗是描写四季景色的?哪些古诗是描写同一地点的?同一地点的古诗,在描写和抒情上有什么不同?也可以把读古诗和品美食,旅行和历史故事联系起来,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唐诗离我们并不遥远,而是古人生活过的痕迹,发现诗词之美,生活也不再是白墙黑瓦,钢筋混凝土,而是充满诗情画意。
这样,把唐诗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我们才真正达到了学习古诗的目的。
作者:梦归秦淮(一个最会写字擅长P图的历史教师 公众号:史觉一梦)
致力于个人成长、文化类的干货分享,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10、小学的唐诗三百首你记得几首?
谢调皮的文文友邀答!
小学的唐诗三百首你记得几首?
妈耶,容我想想昂。
俺念小学那会儿,一到五年级课本的唐诗搂计搂计也没有三百首啊,一学年语文就上下两册,五年读下来共十册书,就二十多首三十来首的样子,俺记忆力好,都记着呢。
至于唐诗三百首,那还是俺上初中时买的课外读物才接触到的,当时疯狂读诗,唐诗三百首差不多都背下来了,现在到底还能记住多少首,还没静下来认真的统计过呢,但有忘得那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