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大全(如何鉴赏中国古代诗词?)

古代诗歌鉴赏大全(如何鉴赏中国古代诗词?)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如何鉴赏中国古代诗词?
  • 2、古代诗歌鉴赏的几种方法?
  • 3、如何鉴赏古诗?
  • 4、你最喜欢、最欣赏古代哪位诗词作者以及经典作品呢?为什么?
  • 5、《古代诗歌鉴赏》中有哪些诗歌?
  • 6、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正文

    1、如何鉴赏中国古代诗词?

    鉴赏中国古代诗词方法拙见:

    从鉴,赏两方面来鉴别诗词。

    1.鉴就是鉴别,区分不同,找到诗词精妙之处。因此应从读者诗词分析去区别查找,鉴别诗词。

    2.既然说不同,拿出同样其它作品来比较分析作品对各时代的参考和影响价值鉴别。

    3.从相同作品的意境中区分鉴别,抓住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

    4.赏就是看到作品之后你获得了多少共鸣,唤起其他人的共鸣又有多少,需要去看他人评论和分析,进行对比总结。

    5.从其他人分析当中你又多感悟到了什么是最主要的,挖出更深层次的知识,那才是真正的鉴赏。

    2、古代诗歌鉴赏的几种方法?

    答: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

    一、看背景

    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如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春日即事①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在这道题中,注释①告诉我们李弥逊“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第二题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联系背景答题就很容易切入。

    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三、看体裁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四、看技法

    一抒情手法

    ⑴直抒胸臆

    ⑵间接抒情

    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B借景(物)抒情 C情景交融

    二描写手法①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会的……思考。

    ②衬托(映衬、反衬、烘托)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三修辞手法⑴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

    ⑵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

    ⑶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

    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

    ⑷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

    A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

    【如“东边日出西边晴,道是有晴(情)还无晴(情)。

    】B语意双关

    ⑸拟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象征。

    ⑹夸张,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漫主义的情感。

    ⑺反复,连用某字,突出特点或某种情感。

    ⑻设问,一问一答,富有情趣;反问,增强说服力,发人深醒。

    ⑼反语,讽刺。

    ⑽互文:“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等。

    四其它表现手法:虚实相生

    五、看意象

    ⑴柳“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⑵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⑶菊花

    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

    陶渊明“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⑷梅花

    冰清玉洁、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⑸松

    坚贞、高洁的品质。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⑹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⑺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⑻杜鹃鸟

    杜鹃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⑼鹧鸪鸟

    旅途艰险的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⑽寒蝉

    悲凉的同义词。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⑾鸿雁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⑿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等等。

    ⒀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⒁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

    ⒂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⒃乌鸦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如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⒄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⒅羌笛

    凄切之感,如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⒆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⒇鸿鹄

    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如“鸿鹄去不返,勾吴阻且深”(《感遇二首》柳宗元)

    六、答题的格式

    1、先观点后理由

    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

    请看2004年高考浙江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A.游子思归乡。

    【前为观点,后为理由】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B.思妇盼归人。

    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C.二者兼有。

    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2、先分后总式

    答题时,先分说后总说。

    例如,解答2003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有一考生这样作答:

    诗眼分别是“咽”和“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和“冷”二字绘声绘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两字的妙处。

    先分说】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结合全诗的意境分析其妙处。

    再总说】。

    【此答案从用词之妙分析其效果】

    3、先总后分式

    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

    请看2004年高考福建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参考答案:

    “凉”。

    “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

    【先总说】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后分说】

    4、分点作答式

    答题时,分成几点,列出答案。

    请看2004年高考福建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

    ???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参考答案: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七、典例精析

    【例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4年高考全国卷一)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解析】此题选择的是比较常见的一首七言绝句——张籍的《秋思》,并且举出了王安石的评价,也算是一种提示。

    6分共两问,设问指向明确。

    第一问“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有些考生可能对“细节”有点陌生,实际上就是指后两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所体现出的思想活动和行动表现中的“行动”——“又开封”;“析”至少应该解释一下含义。

    第二问“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问得平常朴实,学生容易回答出来:作者开封,显然是查看这封因时间“匆匆”、托行人捎转的书信中是否有遗漏的内容,以便再补写上,千言万语,惟恐漏掉了一句,从而显示出了作者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深切的思念之情。

    参考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寻常的)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

    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例二】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4年高考湖北卷)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

    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解析】

    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好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

    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

    第三联是说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过完而江面上已经春意盎然。

    此联看似写景,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思乡之情已经暗寓其中。

    第一问2分。

    只要说出所选择的字的好处即可,不要求说另一个字的不好。

    如有学生比较了高下,或认为两字都好,且言之成理,也应给分。

    但只说哪个字好,或两个字都好,没有回答为什么,不给分。

    第二问4分。

    解释意思2分。

    把晨光说成夜景扣1分。

    舟次镇江是看不见海的。

    古人用“海”字与今人不同,此处不要求落实,故“海”字不设扣分点。

    分析情景关系2分。

    八、训练平台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葛天民

    连天芳草雨漫漫,赢得鸥边野水宽。

    花欲尽时风扑起,柳绵无力护春寒。

    作者在这首诗中“扑”和“护”字用得很巧妙。

    你认为巧妙在哪里?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在诗中作者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注重炼字寄寓感情。

    一个“扑”字和一个“护”字,把“风”和“柳绵”写得很有人意。

    花落时,让风去扑救它,表现出了诗人对春色的挽留;让柳棉去护春寒,而柳绵又无力,寄寓了诗人怅惘而无可奈何的感情。

    (这首诗一开始就紧扣春雨的特点写出了一个苍茫的空间,暗示了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

    下文通过拟人手法写出了诗人的惜春之情。

    本诗构思新颖,用语精当,借景抒情)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其一)春望

    杜甫杜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无赖春色到江亭。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即遣花开深造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便教莺语太丁宁。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以上两首主题相同的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因饱受离乱之苦而产生的客居他乡的愁思。

    (2)《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和《绝句(其一)》中的“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句都写到了“花鸟”。

    两句诗的表现手法相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这是一道开放题,只要学生自圆其说都应给分。

    如说相同,都是用了”乐景写哀“的反衬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更加倍写出了诗人烦恼忧愁;或说不同,《春》诗中“花鸟”与诗人情感已一同“溅泪”、“惊心”,情景融为一体,而《绝》诗中以“花鸟”无情反衬诗人的“客愁”,以景衬情,更突出首句的“愁不醒”;或说出同中有异。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风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历代咏风的诗很多,如梁无帝、唐太宗的《咏风》诗,无非是飘香、舞袖、绕梁而已。

    ①请简述你对这首诗的立意的理解,②并具体分析写风的活动采用了怎样的手法。

    ①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具有平等普济的美德,诗人风喻以人,托物言其“青云之志”,着意赞美了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

    ②写风的活动,是抓住“驱烟”、“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她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

    风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初冬夜饮①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②,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①本诗作于会昌二年,当时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黄州,又转池州,睦州等地。

    ②欢:指的是酒。

    《易林》“酒来欢伯,除忧来乐。”

    问:第二句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诗人形象。

    最后一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二句描绘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最后一句写出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散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①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

    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

    “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

    “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②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对比(或“对照”、“呼应”)。

    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

    (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就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意思对即可)

    3、如何鉴赏古诗?

    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学中,可以主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诗眼题眼

    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典故引用

    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修辞手法

    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春柳。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

    深化理解

    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范词中的梅花没有陆词梅花的多层次品格,诗人用"胜绝",愁亦绝"来表现梅花的神韵:美到极点,而忧愁也到极点,并以独倚画楼之人的形象来与梅花互相映衬,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动人的。一经比较,两词意境深浅尽出。

    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象诗人。"(易卜生语)所以,真正的领悟,必须建立在对古诗词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般人对这首诗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画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上,这当然谈不上鉴赏。有的读者能进一步看到这首诗不限于壮丽景色的描绘,而是注进了诗人昂扬向上的激情。

    4、你最喜欢、最欣赏古代哪位诗词作者以及经典作品呢?为什么?

    如果只能选出一个我最喜欢的诗词作者,那就只有“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了。

    她的词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极致,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当时便不独争雄于闺阁,可与秦七黄九齐名。后人更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她那些看似寻常最奇崛的闺情怨语,总能写到伤心人的心坎儿里。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她少女时期写的小令《点绛唇》,写尽了少女纯情的神态。仿若那个俏丽多情的李清照,正在倚门回首,手把青梅,俏皮的对着你秋波暗度。

    词作赏析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秋千蹴罢,下来时,因为玩的太尽情,两手已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虽然未写词人荡秋千时罗衣轻飏的畅快,但只“慵整”二个字,就写出少女的娇憨。就连那细嫩柔美的纤纤素手,麻了也懒得伸一下,足可见她贪玩的程度有多么的忘乎所以。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也暗喻词人自己娇美的容颜。

    春天的早晨,罗裳初试,本还有着丝丝凉意,却因荡秋千时太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彷如园中娇嫩柔弱的花枝,还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见客入来,袜戋刬金钗溜。

    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怕人见到自己放肆的模样,来不及整理衣装,就急忙回避。连鞋子也顾不得穿,穿着袜子就开始偷溜,跑的她头发松散,金钗坠地。

    虽然词人没有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你可以想见,他定是一位玉树临风翩翩美少年。词人当时一定在想:唉,好讨厌呀,怎么可以这么没礼貌,随随便便就闯进别人家的后花园,闯就闯吧,偏偏不是在我最漂亮的时候。不是时候也就算了,可你偏偏长得这么帅,真是好苦恼呀!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含羞疾走,却又倚门回首,把青梅轻嗅。词人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刻划的栩栩如生,少女窥人之态婉然眼前。

    总结

    这首词风格明快,节奏轻松,仅仅四十一字,就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谓妙笔生花。

    读完此词,一个俏皮却又多情的思春少女,宛如就在你眼前,对着你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怪不得赵明诚对她一见便倾心。如果让你遇见这样一位女子,教你如何不爱她呢!

    5、《古代诗歌鉴赏》中有哪些诗歌?

    《古代诗歌鉴赏》中的诗歌有: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台城(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江上看山(宋·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清江引·秋怀(元·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6、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