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诗经原文(《诗经·大序》原文?)

诗经原文(《诗经·大序》原文?)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诗经·大序》原文?
  • 2、《诗经》305首,你最喜欢哪一首?它有何特色?
  • 3、《诗经·大序》 原文是什么?
  • 4、高一语文必修二诗经原文?
  • 5、《诗经·大序》 原文是什么?
  • 6、《诗经》原文+译文?
  • 正文

    1、《诗经·大序》原文?

    《诗经·大序》 原文: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情发於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jué) 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於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於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译文:

    说话不足以表达意思就用感慨,如果感叹也不足以表达那么就歌咏,歌咏也有不行,不能表达出身体形态所具有的感染力。

    凡是音,都是在人心中生成的。感情在心里冲动,表现为声,片片段段的声组合变化为有一定结构的整体称为音。所以世道太平时的音中充满安适与欢乐,其政治必平和;乱世时候的音里充满了怨恨与愤怒,其政治必是倒行逆施的;灭亡及濒于灭亡的国家其音充满哀和愁思,百姓困苦无望。声音的道理,是与政治相通的。

    2、《诗经》305首,你最喜欢哪一首?它有何特色?

    野狐试答

    题主好,喜欢的多了,今天就谈谈《凯风》这首诗。

    《凯风 邶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一 相关解释

    邶(bèi)西周诸侯小国。

    劬(qú渠):辛苦。劬劳:操劳。

    爰(yuán元):何处,哪里。

    浚(xùn):卫国地名。

    睍睆(xiàn huǎn):犹"间关"拟声词,黄莺叫声。

    二 重词探究

    凯的本意为大,凯风就是大风,但不是强大,而是广大,一说凯为和煦,用凯风比喻母爱的广博深厚这是没有异议的。

    棘心指幼小的酸枣苗,以心言之,含有小而宝贵的意思,哪个孩子不是母亲的心肝宝贝呀?幼苗脆弱,必然难养,也是其中的一个意思。荆棘乃荒野坟地常见之物,民歌比兴托喻,常用目之所及的东西,苍蝇蝗虫杂树野草,眼前所见无不可以入诗,一派天真,不同于后世刻意去作。

    夭夭是幼苗嫩枝生长旺盛的样子,桃之夭夭句也是如此。意为母亲精心照管,孩子们茁长成长。

    棘薪是长大成柴的荆棘,喻孩子长大成人。荆棘古时常用做柴薪,木质坚硬,生长缓慢,由棘心到棘薪其艰难可想而知。

    圣善、懿德,是盖棺论定的赞美称颂之词,令本意善、美好,(令爱、令郎就是你的好儿子、好女儿。)“我无令人”,责己之词,在母亲坟前,回忆往事,深感自己做得不够好。

    寒泉、浚,各家都解作卫国地名。野狐以为,浚,当是地名,母亲坟墓所在之处;寒泉应该是黄泉的意思。“爰有寒泉?在浚之下”这显然是说:母亲的坟墓在哪里呀?就埋骨在浚这个地方。

    黄鸟好音,鸟雀春交夏育,此段时间非常活跃。《诗经 黄鸟》有“交交黄鸟,止于棘”句,黄鸟飞腾鸣叫坟间,求偶育子当为常见现象。野狐以为,诗所写当是清明到初夏之间,不是清明上坟,就是初夏前后忌日上坟。黄鸟育子犹如母亲养育子女,黄雀飞鸣于棘木之间,母亲早归入地下寒泉,思之心痛,以“莫慰母心”深责于己。

    三 诗意辨析

    关于《邶风·凯风》的主题向来说法不一,《毛诗序》认为是赞美孝子的诗;闻一多认为这是一首“名为慰母,实为谏父”的诗;还有人说这是悼念亡母的诗;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儿子歌颂母亲并自责的诗。

    邶和鄘都是小国,一在卫国都城朝歌北,一在朝歌东,风俗相同,邶风、鄘风和卫风都归入了“郑卫之声”。中原土沃民丰,百姓奢靡于别的诸侯国家,音乐自然娱乐性太强,孔子斥责其为“郑卫之音”,奢靡不知节制,此乃亡国之音。

    后世儒家这就有了偏见,孟子在《告子下》说过“凯风,亲之过小者也,小弁,亲之过大者也”的话,野狐以为孟子的话不必当真,一来春秋战国言诗有“断章取义”的作法,二来孟子是“六经注我”,为自己的观点找论据,稍微曲解也是可能的。朱熹就是别有用心了,在其《诗集传》中说:"母以淫风流行,不能自守,而诸子自责,但以不能事母,使母劳苦为词。婉词几谏,不显其亲之恶,可谓孝矣。"其说可诛。就算“郑卫之音”为靡靡之音,但不可能一概而论吧,难道没有一个例外吗?

    这首诗无疑是一首歌颂、赞美母爱的诗。母亲辛劳一生,把多名儿女养育成人,母亲离开人世,站在坟前,儿女回忆往事,感念母恩,称颂母德,深责自己未能好好尽孝.

    野狐敢言,算是无知无畏,欢迎拍砖。

    3、《诗经·大序》 原文是什么?

    拼音yánzhěwúzuì,wénzhězújiè

    释义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来源《诗经·周南·关雎·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示例对待批评的态度,应该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高一语文必修二诗经原文?

    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晰。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泗。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5、《诗经·大序》 原文是什么?

    译文:凡是音,都是在人心中生成的。感情在心里冲动,表现为声,片片段段的声组合变化为有一定结构的整体称为音。所以世道太平时的音中充满安适与欢乐,其政治必平和;乱世时候的音里充满了怨恨与愤怒,其政治必是倒行逆施的;灭亡及濒于灭亡的国家其音充满哀和愁思,百姓困苦无望。声音的道理,是与政治相通的。

    6、《诗经》原文+译文?

      《诗经》两首  

    一、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宨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宨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宨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黄河小岛上。  文静秀丽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  长短不齐鲜荇菜,顺着水流左右采。  文静秀丽好姑娘,白天想她梦里爱。  追求姑娘未如愿,醒来梦里意常牵。  相思悠悠情无限,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短不齐荇菜鲜,采了左边采右边。  文静秀丽好姑娘,弹琴奏瑟亲无间。  长短不齐荇菜鲜,拣了左边拣右边。  文静秀丽好姑娘,敲钟打鼓使她欢。  

    二、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  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