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最经典的七言律诗(唐诗中,哪首诗可以称为七律第一?)

最经典的七言律诗(唐诗中,哪首诗可以称为七律第一?)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唐诗中,哪首诗可以称为七律第一?
  • 2、回文诗的经典诗句,您记得有多少?
  • 3、杜甫的《登高》为什么被评为唐诗七律第一?
  • 4、著名的七言律诗?
  • 5、求一篇七律诗?不限内容,自己写的?
  • 6、你心目中最熟悉的那首诗是啥诗?
  • 7、求李白最有名的几首长诗(最好是七言律诗)?
  • 正文

    1、唐诗中,哪首诗可以称为七律第一?

    唐诗中七律第一,自然非杜甫巜登高》莫属。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廻。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大历二年重阳作于夔州。诗人登上白帝城高台,天高风厉,猿啼声声,水鸟回翔。两岸树林,落叶萧萧,如韶华易逝;长江奔流而来,似思绪翻腾。悲秋,何况又在万里他乡而作客;登台,更加上是衰年多病独自登临。时世艰难,频添白发,身世潦倒,病骨支离。不堪把酒浇愁,业已因病戒酒。

    此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以景兴情,情景交融。前二联雄浑开阔,秋景灏然,大气磅礴,蕴含无穷。后二联从空间,时间及细节上摹写,点明登高悲秋情怀,以见忧愤深沉。八句皆对,对仗精切而不板滞。故清杨伦巜杜诗镜铨》云:“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而明胡应麟《诗薮》更说,“此诗如海底珊瑚,瘦劲莫名,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前无昔人,后无来学,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由此看来唐代七律第一,甚至古今七律第一,是早有定评,大家一致公认,那就是杜甫《登高》。

    2、回文诗的经典诗句,您记得有多少?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以暮,

    醒时以暮赏花归。最为精典??

    3、杜甫的《登高》为什么被评为唐诗七律第一?

    唐诗中有两首诗常被拿来作比较,一是崔颢的《黄鹤楼》,一是杜甫的《登高》,两首诗都曾被被后人评为七律第一。

    崔颢的《黄鹤楼》,被宋人严羽、清人吴昌祺推为唐人七律第一。

    杜甫的《登高》评价之高,较《黄鹤楼》有过之而无不及。明代的著名诗评家胡应麟,就赞杜甫的《登高》为古今七律第一,清人杨伦《杜诗镜铨》中亦评: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那么,为什么杜甫的《登高》会被评为七律第一呢 ?

    其一是格律精严。

    崔颢的《黄鹤楼》虽然也有人推为唐人七律第一,但就格律而言,《黄鹤楼》是一首半古半律之诗,而杜甫的《登高》,就是一首格律十分严谨七律。

    平仄合律自不必说,诗评家赞赏最多的是此诗的对仗技巧。

    有人评,杜甫的这首诗八句皆对,这要具体分析,我们都知道格律诗只要求中间两联对仗,通首对仗会让律诗章法缺少变化。

    《登高》的首联是句内对举,“风急”对“天高”,“渚清”对“沙白”,联间“猿啸”与”鸟飞”倒是对仗,但整体又不对仗,因为“哀”与“来”都是平声,且已入韵。这种句式工整中又富于变化,显示出杜甫出神入化的格律运用手段。

    颔联和颈联都是标准的对仗,颈联的词性对仗稍宽一点,但这在格律诗中是完全允许的。

    尾联并不对仗,但“艰难”与“潦倒”相对,让句式看起来十分工整,所以才会有人让为此诗八句皆对。

    对格律的精确要求,往往会限制诗意的发挥,但杜甫 这首《登高》,你看不到一点刻意的地方,读起来句意浑成,诗意申畅通,还在其中探索了更为复杂的对仗技巧。初读《登高》,仿佛八句皆对,细读则首尾未尝有对,全诗“无意于对”,仔细玩味,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诗薮》)。所以诗,杜甫将诗中的格律探索到了极致,他将格律诗这种体裁推到了古诗艺术的颠峰。

    当然,这里并没有贬低《黄鹤楼》的意思,《黄鹤楼》的技术自有其独到之处,但就格律而言,《登高》显然更标准。

    提到格律,要补充一点,有人会觉得这首诗不太押韵,这当然是语音变化的问题,诗中“哀”、“回”、“来”、“台”、“杯”,均属平声灰韵,所以《登高》的押韵也是非常标准的。

    其二是气象高浑博大,情感沉郁悲凉。

    一首诗并不能因为格律,就能成为伟大的作品,诗中的气象、情感、意境,才是一首诗的核心。

    《登高》的开头,便落笔不凡。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秋天的高空广阔无垠,劲急的秋风中,夹杂着哀转久绝的猿鸣,意境苍茫萧索。接着,诗人的视线从高空转向江水沙洲,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鸟儿在秋风中低回盘旋,与上句的意境进行对比,形成复调。

    在首联中,杜甫描绘了一幅极富层次的秋景图,这情景里有声音,有颜色,空间上有高远,有低矮,声调上有高亢,有低回,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工整句式,句内的对举,联内若有若无的对仗,读起来奋亢的悲慨与低回的呜咽高低音混响,形成奇妙莫名的境界。

    颔联承接上末句的低回之势,从广度展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远近诸山,尽是无边的秋木,无边的木叶萧萧落下,眼前的长江,从无尽的天边,滚滚而来。“无边”、“不尽”,赋予了秋景无穷无尽的时空感,“萧萧”、“滚滚”,使人如闻木叶窸窣之声,如见长江汹涌之状。在这广大苍茫的时空中,个人是渺小的,无形中传达出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这两句诗,有着百川灌海的磅礴气势,杜甫通过沉郁悲凉的对句,展示出他出神入化的笔力,前人盛赞此句已经到了”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前两联写景,后两联写情。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一联反挑前面两联,点出诗题。沉郁悲凉的情感,使前二年苍茫萧索的意境有了落脚点。

    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说:“杜陵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这里杜甫层层渲染自己凄凉的情景,读来无限深沉悲凉。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无限感慨,抒之不尽,言之不绝,只叹人生艰难,白发满头,自己却因病废酒,连借酒浇愁也是不能了。

    前三联飞扬震动,最后却软冷收场,如同一首震撼人心的乐曲,并不是戛然而止,由音调由强变弱,渐渐消隐。此亦老杜独特的结法。

    杜甫此诗,在高浑博大的气象中,抒发其沉郁悲凉的情感,诗气浑灏流转,形成极为悲慨的艺术境界。明代诗评大咖胡应麟在《诗薮》中评:“(此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明,深沉莫测,而力量万钧。通首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说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言不虚也。

    4、著名的七言律诗?

    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5、求一篇七律诗?不限内容,自己写的?

    [原创]七律 • 情韵神州醉故园(新韵)

    今朝拙作续诗篇,探索研修近数年。

    春夏风拂南岭暖,秋冬霜染北国寒。

    狼毫挥尽湖波锦,云纸铺开渔水烟。

    韵谱神州庄秀土,浓情甜醉故乡园。

    ————————2020年6月6日

    6、你心目中最熟悉的那首诗是啥诗?

    七律.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闻名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举,是毛泽东主席的英明决策。长征途中,每日天上,国民党几十架飞机侦探轰炸,地面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说不尽的艰难险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以超乎寻常的革命毅力,渡过了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险,越过雪山草地,先后击溃国民党匪军四百一十个团和无数个地主武装,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毛泽东主席以革命的英雄主义气概,写出了这篇划历史时代的英雄诗篇。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是每句七字的格律诗,律诗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来写的,起于唐初,是唐代的新型诗体,称为"近体诗",唐以前的诗称为"古体诗"或"古风",也称古诗。

    长征这一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句,但却高度概括地写出了红军长征的整过过程,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苦、不怕死、一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诗的开头两句是全诗的总起,"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主席用一个"难"字点出了长征的艰苦,红军战士对"难"的回答是"不怕","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充分表现了红军蔑视敌人,蔑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中间四句,直承上文,按照长征经过的先后次序,举典型例子,描述了红军不怕"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情景。这样高而长的五岭,在红写战士看来,只不过像细小的波浪翻腾而已,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看来,就像土坡上滚动的小小泥丸。"逶迤"、"磅礴"是双声迭韵对,使音调更为和谐。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写渡水。"云崖暖″描写金沙江,"铁索寒"写大渡河上的沪定桥。

    这四句是从"万水千山"四字派生出来的。前两句概括千山,后二句概括万水,万水千山是贯穿全诗的线索。

    尾联两句,描写了红军冲破最后难关,顺利北上的无限欢快之情。

    长征一结束,新局面就开始。

    这首诗通俗易懂而又意义深远,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

    7、求李白最有名的几首长诗(最好是七言律诗)?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抬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以寥寥几句信口拈来,到后面峰回路转如平地惊雷,我觉得,这首诗才是李白一生诗歌中的最经典。至于所谓“最高峰”这个词,他的诗应该是层峦耸翠,全都在高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