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玉吹箫的成语故事,琴瑟琵琶的成语故事

崔郊是唐朝的一位诗人,《全唐诗》收录了他的一首诗,他也凭借这首诗青史留名,留下一段感人至深的诗坛风流佳话:

唐朝元和年间,崔郊还是襄州(今湖北襄阳市)乡下的一位年轻英俊、潇洒倜傥的小书生,人长得帅不说,还很有才华,他已经通过了秀才考试,下一步就是参加州里的“秋试”,考取举人。为了方便他参加这次考试,崔郊就来到襄州城里的姑母家读书。

姑母家有一个婢女名叫小莲,长的姿容秀丽、能歌善舞,是襄阳城最出名的美女,姑母让秀外慧中的小莲伺候崔郊读书。

两人朝夕相处,时间一长,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男子不钟情?才子与佳人互生爱慕之心,崔郊与小莲两人就偷偷相恋了。

这段地下恋情持续了一段时间,姑母家由于突然出了意外事故,急需用钱。无奈之下,姑母以四十万钱的价格将小莲卖给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观察使于頔(音dí,美好之意)。

崔郊这个痴情郎,一直对小莲念念不忘,他经常去刺史府附近偷偷观察,但刺史府高墙深院,警卫森严,始终也没有见到小莲。崔郊知道,于頔权高位重,自己是万万惹不起的,小莲肯定是一去不复返了。崔郊伤心至极,落寞惆怅地写下了一首诗,《赠去婢》: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后来,于頔读到了这首诗,被感动了。他了解此事的经过后,召来了崔郊,一番交谈下来,于頔发现崔郊的确是人才可嘉,他爽朗大笑道:“侯门虽深,却也是敬爱君子的地方。”他不但将小莲还给了崔郊,还慷慨大度地赠钱万贯,作为两人的新婚贺礼。

于頔的“雅量”,崔郊的“诗才”,小莲的“美善”,三人共同成就了这段美好姻缘,传为诗坛的佳话。

诗里的“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这一千古名句,经常被人们引用。那么问题来了,崔郊为什么写从此“萧郎”是路人,而不是从此崔郎是路人呢?

原来,“萧郎”是一个著名的爱情典故,含有一个美好的爱情传奇故事,出自汉代著名文学家、中国目录学的鼻祖刘向编纂的《˙列仙传˙卷上˙萧史》:

“萧史者,秦穆公(赢姓)时人也,善吹箫,能致白孔雀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日皆随凤凰飞去。故秦人为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而已。”

萧史是“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时期的一位奇人,他的面貌如同二十岁的青年人,隐居在华山里,采药炼丹,修道成仙。他非常善于吹箫,箫声能吸引孔雀和白鹤这些大鸟飞来驻足欣赏。

秦穆公有个女儿名叫弄玉,年方十五岁,长得非常漂亮,也是一位吹箫的高手。她住在凤楼上,里面时常传出弄玉吹奏的美妙箫声。

一天晚上,弄玉在凤楼中吹箫,她的箫声轻柔婉转、美妙悦耳,好似一缕轻烟,悠悠地飘向远方。一会儿,弄玉听见夜空中隐约中有一缕箫声传来,正好与自己的箫声相配相搭。弄玉非常奇怪,这箫声是谁吹奏的呢?人在哪里呢?

睡觉的时候,弄玉做了一个梦。她梦见一位英俊少年,骑着一只凤凰,吹著箫,朝弄玉翩翩飞来。那少年对弄玉微笑着说道:“我叫萧史,住在华山。我听到你的箫声,引以为知己,特意前来拜会。” 接着,箫史就开始吹箫,弄玉也拿出箫来相合。两人吹了一曲又一曲,彼此心有灵犀,配合得极为默契,两人都非常开心。

醒来后,弄玉再三回忆梦中的甜蜜情景,对那位英俊少年念念不忘。她心想:“不知华山是否真有箫史这个人,如果真有,我一定要嫁给他。”

于是,弄玉把自己的心事告诉了父亲,秦穆公爱女心切,就立刻派出人手,到华山去寻找箫史,果然给找到了。

当弄玉见到了萧史,真是一见如故,这就是她的梦中情人啊!

秦穆公对萧史也很满意,为他和弄玉举办了隆重的婚礼。婚后,夫妻两人恩爱和睦,箫史经常教弄玉吹箫,弄玉吹箫的技艺长进很快,箫声时常引来凤凰在他们的屋顶上侧耳倾听。

过了几年,有一天,箫史夫妇在吹箫时,引来了一条龙和一只凤,夫妻二人跨上龙凤,萧史乘龙、弄玉乘凤,双双得道成仙而去。

为纪念萧史和弄玉,秦国人就在雍宫中建了凤女祠,又修建了一座“引凤亭”。把他们生活的秦国都城雍城(今陕西凤翔县)称为“凤城”。

从此,“萧郎”就成了女子对如意郎君的爱称。

这个优美的历史传说,不但贡献了“萧郎”这个典故,还贡献了成语“乘龙快婿”、“吹箫引凤”、“鸾凤和鸣”、“神仙眷属”,词牌《忆秦娥》和《凤凰台上忆吹箫》,也是根据这个历史传说创作出来的。

后世的文人们经常在诗文中使用“萧郎”这个典故,最著名的就是崔郊的诗《赠去婢》,除此之外,南朝时期的著名大臣、文学家江总根据这个历史传说创作了一首《箫史曲》:

弄玉秦家女,箫史仙处童。

来时兔月满,去后凤楼空。

密笑开还敛,浮声咽更通。

相期红粉色,飞向紫烟中。

唐朝时期杭州地区的第一位状元、诗人施肩吾写过一首《赠仙子》,也用到了“萧郎”这个典故:

欲令雪貌带红芳,更取金瓶泻玉浆。

凤管鹤声来未足,懒眠秋月忆萧郎。

南宋有着“词俊”之名的著名词人朱敦儒,在他的四女儿过生日的时候,写了一首词《柳梢青·季女生日》,使用了萧郎这个典故,表达了一位老父亲对爱女的深深祝福:

秋光正洁。

仙家瑞草,黄花初发。

物外高情,天然雅致,清标偏别。

仙翁笑酌金杯,庆儿女、团圆喜悦。

嫁与萧郎,凤凰台上,长生风月。

南宋与李清照齐名的著名女词人朱淑真写了一首《秋日偶成》:

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

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

展现了少女时代的朱淑真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她希望自己能吹箫引凤,嫁给“萧郎”那样的如意郎君,能诗书相伴,鸾凤和鸣,成为一双神仙伴侣。

使用萧郎这个典故的诗词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举例了,待以后单独写一篇这样的文章。

以上就是典故“萧郎”的由来、意思和使用情况的介绍。请关注我,行健不息,一个古典文化的爱好者、传播者,让我们一起在古典文化的海洋里自由翱翔!。

既了解一个美好的爱情历史传奇故事,又知道一个“萧郎”的典故,增加学识,增长见识,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9895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