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木瓜恰恰恰教案四年级

他们长在“独家村”

独家村,指的是那些方圆几公里,只住着一家人的村子。近些年,偏远地区的独家村越来越少,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顺濞镇,还依稀分布着几个独家村。

位于顺濞镇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顺濞完小是一所寄宿制的学校,不少孩子都来自于附近的独家村。学校的位置位于高寒山区,大部分的孩子基本上没有出过县城,孩子们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生活维持着以周为单位的两点一线。

孩子们围成一个圈上竖笛课

胡艳梦是顺濞完小的副校长,同时也负责全校的音乐、科学课程和少先队工作。自从上学期,“芭莎·课后一小时”美育公益项目入驻顺濞完小后,胡校长便成了项目的负责人,除了本身的音乐教学外,她见证了孩子们在美育方面的成长。

项目介绍

"芭莎·课后一小时"美育公益项目通过开发美育课程、培育乡村美育教师、提供美育教学设备等方式,希望让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的问题得到缓解和改善,让更多的乡村儿童能接受到美育教育的熏陶,助力乡村美育发展。

截至2022年3月,项目已在20个省区市的474所乡村学校改造了芭莎美育教室并投入使用,通过在美育教室里开展美术、阅读、合唱等分级美育课程,补充和丰富孩子们的美育生活。

去年,胡校长30岁生日的当天,课间休息的时候她和同事在操场上闲聊提起了自己的生日,被两个有心的孩子听到了。到了下午,胡老师一回到办公室,看见桌子上摆满了孩子们精心制作的手工礼物。

感动之余,胡校长也为孩子们惊人的创造力感到惊喜。这些手工的作品,凝结着孩子们的创意和审美,同时也传递着这些小小的作者心中美好的感情和祝福。“美育让孩子们的生活更加丰富了,也让他们越来越敢于创造。”胡校长感慨。

孩子们在菜园上科学课

成长环境决定了孩子们无法拥有见多识广的童年,但是美术、音乐这样的课程,却让孩子们找到了一扇窗。

一块特殊的巧克力蛋糕

转眼,芭莎美育课已经在顺濞完小顺利开展了一整个学期,孩子们在芭莎美术课上留下了不少作品,让胡老师和美术老师的印象颇为深刻。

孩子们独创的“艺术鞋垫”

有一节以《心目中的蛋糕》为题的画图课,很多孩子从来没有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过真实的蛋糕。于是,美术老师为孩子们展示了蛋糕的图片,还亲自演示了画一个蛋糕的过程,不少孩子模仿着画了出来。

直到交作业的时候,老师才发现,有一个孩子笔下的蛋糕,和其他小朋友的都不一样。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个孩子的奶奶曾经托一位做出租车司机的朋友,给他从县城带回过一块巧克力蛋糕,为他庆祝生日。在他的画作上,不仅有蛋糕,还画上了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奶奶,甚至描绘了自己给奶奶递蛋糕的画面。

“他是通过这个画,回忆了自己那个难忘的生日。”在画面中,小朋友和家人快乐地聚在一起分享蛋糕,共享天伦之乐。实际上,这样的日子,是平时生活中的百里挑一。

美术课上,孩子们尝试绘画梅花

美育,是现实生活的“延伸”

另一幅给老师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画作,是出自一节以《我的家人》为主题的美术课。每个孩子都在课上描绘了自己的家人,一个小男孩描绘的妈妈分外明艳。

小男孩笔下的妈妈,有着精致的妆容,还身着鲜艳的裙子,画完以后,男孩介绍自己的画作:“我的妈妈没有去过县城,其实她也没有漂亮的裙子,甚至我没有见过妈妈化妆的样子,但是我想她如果化了妆穿了裙子,一定会很好看。”

孩子们展示充满想象力的画作

小男孩画的内容,是妈妈带自己去公园里玩——就像那些装扮一样,其实这件事也并非真实发生的,而是存在于孩子的想象之中。

胡校长说,对这些故事,自己心里总是有很多感触。孩子们的生活单调,在学校时还能和朋友一起玩,上各种各样的课程,可是一到双休日回到家里,大一点的孩子会被喊去田里干农活,小一点的也要在家里做家务。这里的孩子们日常生活谈不上“丰富多彩”,但美育却让他们有了想象和期待的空间。

孩子们上音乐课时声情并茂

好比音乐课上,胡校长要教大家唱一首叫作《木瓜恰恰恰》的歌曲,她惊讶地发现,原来歌词里很多水果的名字,比如木瓜、榴莲、杨桃这些,孩子们都是不知道的。“他们眼里的水果,除了苹果和梨,应该就只有桃子了。”

美育拓宽了孩子们的眼界,也让孩子们了解到更多并不存在于自己生活中的事物。

正如胡校长所说:“美育打开了孩子们心中的另一个世界。”生活在高寒的山区,孩子们暂时还没有办法走到更大的世界中去,但是那些与美相关的所见所闻,却成了他们的眼和手的延伸,也成为了他们开启未来幸福人生的第一把钥匙。

监制:CY

责编:哲Zhe

撰文:耐董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3736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