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教案,可能性教案板书

“智慧广场——简单的组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2011课标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P69-70“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利用已有经验认识和了解简单的“组合”问题,经历组合规律的探究过程,掌握解决“组合”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能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训练思维的有序性。

3.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组合”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教学难点】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组合”问题,总结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一年一度的香洲区“少儿花会”比赛马上就要到了,学校决定组织同学们参加合唱、舞蹈和戏曲比赛,大家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报名参加戏曲比赛的4名同学旗鼓相当,他们是小丽、小军、小杰、小阳(边介绍边把他们的名字写到黑板上),按照要求只能选出2人代表学校参赛,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呢?

学生自由发言。

到底有多少种组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组合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新课之初,教师通过结合学生熟悉的身边的学校活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建构认知

(一)初步探究,合作交流。

从4人中选2人进行组队,到底有多少种组队方案可以选择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完成学习单的任务一,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教师巡视收集有代表性的方案,将学生所说的组队方案同时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展示,让学生进行讲解。

预设:

方案1:小丽和小军、小杰和小军、小丽和小杰、小阳和小丽、小杰和小阳、小军和小阳。

方案2:

丽——军 军——杰 杰——阳

丽——杰 军——阳

丽——阳

方案3:

3+2+1=6

方案4:

1—2 2—3 3–4

1—3 2—4

1—4

方案5:

A—B B—C C–D

A—C B—D

A—D

方案6:

(先一种一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进行反馈)

在最后这种方法中,连线代表什么?(组队方法)一条线代表一种方法,两条线就代表两种方法。

你最喜欢哪种方法?最不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因为数字和字母表示更简洁)。

请比较一下这几种方法,它们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组队的吗?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组队的?

预设:几种方法都是先找出小丽和其他人有几种组队方法,再找出小军和剩下的人有几种组队方法,依次类推直到完成。

必须先从小丽开始组队吗?(不是,从谁开始都可以)

小结:无论是哪种方法,只要先指定一名同学,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组队,就不会重复或者遗漏。

【设计意图】教学中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基本经验,主动思考、探究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再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直观、

具体地感知组合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有效地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到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同时,让学生感悟到不管是用哪种方法,都应讲究“有序思考”,

这是比找到解决方法本身更重要的数学思想。

(二)深化认知,寻找规律

1.再次组队,初步感受

六一班刚转入的小文唱得也很好,她也想参加比赛,如果从他们5人中选出2人参赛,又有多少种不同的组队方案呢?请你完成学习单的任务2。

生争先恐后地探究组队方案。(有用枚举法的、有连线的)

预设:从第一个人出发可以连4条,从第二个人出发可以连3条,从第三个人出发可以连2条,从第四个人出发只能连一条,所以可以列式为4+3+2+1=10。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可以用字母或者数字来代表他们。(板书:A、B、C、D、E)

从A开始可以连哪些?(生答师板书)从B呢?这里为什么只有三种组合?C呢?……

可以列式为:4+3+2+1=10

【设计意图】“从5个同学中选出2名参赛”是学生在本节课中的第二次组队尝试,至此学生已隐约感觉到可能有一种内在的规律,但还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为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让“规律”渐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微课学习,加深理解

如果总人数更多的话,比如有50个人,还能用连线的方法来做吗?那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微课。

播放微课视频。

视频内容:同学们,我们可以用点来表示学生人数,用两点之间的线段表示一种组队方法。如果是2个学生,就可以用两个点来代表他们,因为两点之间只能连1条线段,那么就表示有一种组合;如果是3个学生呢?就可以用3个点来表示,从第一个点出发可以连两条线段,剩下的两个点之间还可以连一条,三点间一共有3条线段,可以列式为:2+1;如果是4个学生,一共可以连几条线段呢?我们来看,从第一个点出发,可以连3条,从第2个点出发可以连2条,剩下的两个点之间还能连1条,所以列式为3+2+1=6,一共有6条。如果是5个学生呢?请你完成学习单的任务3。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师巡视指导。汇报反馈。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微课,让学生在进行有序思考的同时,进一步感受组合的内在规律,为发现规律总结方法做好铺垫。

3.小组交流,总结规律

(1)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1:如果有四个同学组合,就从3加起,依次+2、再+1;如果有五个同学组合,就从4加起,再依次+3、+2、+1。

预设2:我认为有多少人,就从人数减1开始,依次往后加,直到加到1为止。

预设3:我想不管有几个同学,就从比它少1的数加起,一直加到1的和,就是这组数的组合方案的种数了。

如果从6人中选2人呢?10人选2人呢?那20人选2人参加比赛,组合方案应该怎样计算?

预设:从19开始一直加到1。

那你们觉得这一长串数字中第几个加数最关键?第一个加数该如何确定?然后一直加到几?咱们班有55人,选2人参加比赛,有多少种组合该从几开始加?一直加到几呢?

(2)如果用n表示总人数,从中选2人,会有几种组合?可以列式为。

预设:(n-1)+(n-2)+(n-3)+……+2+1。(板书)

小结:我们不仅找到了组合中的规律,还总结出了计算方法,以后再做这种题目时还需要每道题都连线吗?请你用今天所学的方法解决几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规律的普遍性和适用性,只靠前面的几组数据的研究,还不足以证明。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再次感受到了其中蕴藏的规律。又通过教师追问的大量例证的研究,规律已不言自明。这样的教学环节,不仅把握住了学生思维发展的可能性,而且进一步完善了学生的认知,深化了有序思维、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三、巩固拓展,应用知识

(一)自主练习

1.爸爸要给小芳买玩具,让她从四种玩具中选2种,她有多少种选择?(口答)

2.甲、乙、丙、丁4个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人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3.握手游戏:

(1)6人小组每2人握一次手,一共握了多少次?

(2)如果2个小组一起,每2人握一次手,一共多少次呢?

(3)全班50人每2人握一次手,一共握了多少次?(列式)(口答)

(二)拓展提升

4.下图中一共有几个角?你是怎么想的?

以前遇到这种题目,你怎么做?学了今天的知识就容易多了。

5.用3张数字卡片2、3、4,任意选2张,你能组合出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

谁来说一说你写出了哪些两位数?总共有几个?

质疑:(指着板书)组队是3个学生,组数也是3个数字,都是从3个里面选2个,为什么组队只有3组,而写数能写6个呢?这道题和前面做的题有什么区别?

小结:看来,即使同样是有关组合的题目,我们也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对待,不能生搬硬套。这道题中不仅用到了组合,还涉及到了排列的问题。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是学生深化理解知识,掌握策略方法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让学生利用组合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在学生的认知深化中,更重视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的培养。

四、自主回顾,反思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解决了组队问题,而且找到了组合中的一般规律,学会了计算方法。其实啊,我们生活中的这种组队问题就是数学中的组合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也用到了组合的知识。

五、布置作业

1.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哪些组合的知识?

2.全班50人每2人握一次手,一共握了多少次?

49+48+……+3+2+1

为什么没有写得数?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

【设计意图】作业的类型不局限于让学生死记硬背或者是枯燥的计算题,而是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1题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组合的知识,让学生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第2题充分利用课堂的生成和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达到了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板书设计:

简单的组合

学生人数

各点之间的线段条数

组队方案

2

1

1

3

2+1

3

4

3+2+1

6

5

4+3+2+1

10

……

……

……

N

小丽 小军 小杰 小阳 小文

A B C D E

4+3+2+1=10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3516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