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杭游记作文范文,赞美苏杭的作文

“梦里水乡,旧时江南”,同里曾经的旅游宣传语,现借用来形容开放夜游后的古镇更觉贴切。灯亮了,便是旧时光景;夜浓了,恍然梦乡已近。夜里梦里,古镇同里,影影绰绰。

苏州东南角,与上海、浙江交界处,河港交错、湖荡密布,众多古镇一衣带水,同里的魅力在于有一座位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苏州古典园林——退思园。园林是隐逸文化,换成现在的话叫慢生活,这也渐渐成了同里的气质,有了流连留恋、常来常往的理由。

恰逢中秋小长假,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再一次来只为一睹同里的夜。午后秋阳不错,时间也宽裕,特地选择低碳出行,地铁2号线转4号线,往南终点站就是同里,很是方便。

我们差不多5点左右到达景区,稍事休息,买好了夜游的门票。白天如潮的游客渐渐退去,夜游的三三两两闲庭信步方来,难得的一个时间差,古镇突然静下来了。趁此时,穿过石板街,走一走三桥,桥下石栏杆上坐坐,剥一只石榴,看炊烟从巷子深处流淌出来。

岁月忽已秋,日短了,稍不留神,淡淡的夜色乘着薄薄的雾霭,顺着黛色的檐角轻轻滑将下来。藏匿着的古镇的灯倏地一下子亮了,光线晕染开,重新描摹古镇的轮廓,由淡而浓而璀璨。我喜欢这种入夜的感觉。

走着走着不觉已到了退思园门口,一旁的粉墙上声光电交织的退思长卷缓缓展开,四季园景跃然眼前,古镇与园林的故事在耳畔回响。

江南水乡古镇大多富裕,熟悉的像周庄的沈万三,富可敌国,所以有个地方叫富土也不足为奇了。把富土两字竖着写,宝盖头去掉一点,两侧一点一钩往下拉长拉直,田与土相连。从富土到同里,应该有一个若有所思,然后从显山露水到过日子的柴米油盐与细水流长。

富有哲思义理的还有一句“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往前是险象环生,往后是峰回路转,故事的主人公是同里人任兰生,也是退思园园主。清光绪年间,时任凤颖六泗兵备道的任兰生仕途顺风顺水,不曾想被人诬告贪污受贿,慈禧知道后勃然大怒,速招回欲兴师问罪。正当其举棋不定时,好友左宗棠、彭玉麟送来这八个字,方化险为夷。

兵备道负责管理地方兵马、钱粮和屯田,是个肥缺。回到同里的任兰生,如梦初醒,开始修建自己的私家花园。一般园林都是前宅后园,退思园有点另类,是西宅东园,住宅临街,园林沿河。有种说法是主人不愿露富,遂建筑格局突破常规。这也是“退思补过”的一种解读吧。夜色下,我们离似水流年的往事更近。

从西侧验票进入,一进厅堂连着庭院,再一进厅堂连着庭院。园主名字里有“兰生”,所以园林里自然有兰,第一进庭院里种的是任兰生最爱的玉兰,玉兰又有金玉满堂的寓意。几株玉兰早已亭亭如盖,不是花期,不见亭亭玉立,旁边的粉墙上却通过光影重现花开花落。一会儿只见玉兰花开,晶莹剔透,满树欣荣;一会儿纷纷扬扬间,鹅卵石铺就的地面上落蕊依然洁白无瑕。

第二进院落原本是实景的纳凉晚归曲演出,为了迎合中秋的主题换成了江南传统的斋月宫仪式。清代顾禄在《清嘉录》里有这样的描述:八月十五夜,比户瓶花、香蜡,望空顶礼,小儿女膜拜月下,嬉戏灯前,谓之“斋月宫”。庭院里设有一长条供桌,桌上摆有香炉,供奉月饼、鲜藕、菱角等时令糕点、蔬果。待皎月升起,点燃香烛,向空中祭拜。

驻足之时,月未出,丝丝缕缕的桂花馨香,由远及近,催促着往前一探究竟。园林里的光线相较园外是舒缓、悦目的,曲曲折折间,有一座雅室,一侧庭院里遍植丛桂。建筑名桂花厅,原是家祠和藏书室,现在是园子的秋景所在地。寻香而来,此情此景,想到了王维的诗句,略修改下。人闲桂花落,夜静秋园清。

往前是辛台,也是小茶室,位于楼上,可俯瞰花园全景。室内光线柔和,可品茗小憩,我们点了几杯咖啡和清茶,配当地的特产袜底酥。闲谈之际,忽听得咿呀一声,从窗外传来,继而是熟悉的昆曲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大家忙挤到窗前,随着光线的聚集,看到退思草堂前水袖飘飘、婉转缠绵的柳梦梅和杜丽娘。他们边唱边缓步,绕着池水,过曲廊、三曲桥,停在眠云亭,停在菰雨生凉轩,停在闹红一舸。一段《游园惊梦》,通过光线的忽明忽暗,串起了池岸的主要景观,一座贴水园林在夜里别具风情。霎时,声停光暗,周遭静寂,但见一轮明月出于池上,出于树梢。

人生如游园,难得一惊梦。好一出“退思邀月”!(作者:周龙兴,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2218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