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后感3篇,三字经3000字读后感

看过余华几乎所有的小说。读余华的书,总有一种沉重、凄凉、悲怆、压抑的感觉,但细细回味,又给人一种虽然卑微却要积极向上、虽然苦难却要苦中作乐、虽然贫穷却又极力抗争的力量。一句话,即便是棵小草,也要向往阳光,迎风不倒。

1.第一条主线林祥福

一口气读完余华的新作《文城》。依然是余华的笔调和情感。不同的是,这次的主人翁林祥福不是一个穷困潦倒的人,而是一个南方古镇—溪镇里的富人,有一千多亩肥沃的田地,他开设的木器社遐迩闻名,生产的木器林林总总,一应俱全,是一个无人不知的大富户。

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余华的笔下,让人时时感到悲凉。林祥福出生在北方黄河边上的一个富裕人家,父亲是乡里唯一的秀才,母亲是临县的举人之女,有四百多亩田地和六间房的宅院,还有一百多册书籍。林祥福从小学习认字,读过《三字经》、《史记》《汉书》。这不是生在蜜罐里的娃娃吗?

就是这样出身的林祥福,却五岁丧父,十九岁死了母亲,成了一个孤儿。接着,不幸接踵而至:找不到合适的媳妇,婚姻不顺;被一个叫小美的女人骗婚,骗走了他积攒的17根大黄鱼和3根小黄鱼中的7根和1根;出走的小美因怀了林祥福的孩子再次回到林家,为他生下一个女儿后再次出走,一去不回;为了寻找小美,林祥福带着女儿远走南方寻找一个叫文城的地方,九死一生;在他认为这就是文城的溪镇带着女儿游走在大街小巷,四处为孩子讨奶水。在余华的笔下,我实在看不出家境殷实的林祥福究竟是有福还是多难。

然而,余华的高明也正在此。就是这样一个屡屡受挫的男人,好像又是一个愈挫愈勇的男人。

林祥福是勤劳的。小美骗财得逞出走后,林祥福在变的沉默寡言的同时,想到母亲“总有万贯家产在手,不如有一薄技在身”的话,开始四处拜师学艺,学会了木工活中的软木工活和硬木工活,成了木工高手,为以后在溪镇站稳脚跟打下了基础。在溪镇落脚后,他创办木器社,从靠手艺开始,开创了万贯家业。

林祥福是节俭的。在北方老家的时候,他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农生活。每年的收成先换成小黄鱼,攒够三年再换成大黄鱼。到娶小美的时候,他已经有了十七根大黄鱼和三根小黄鱼。在溪镇,他也总是将木器社的收益盖房置地,短短时间就有了上千亩土地。

林祥福是善良的。即使被小美骗财骗感情,他依然对小美一往情深。为了对小美“如果你再次不辞而别,我一定会去找你。我会抱着孩子去找你,就是走遍天涯海角,我也一定要找到你”的承诺,为了给孩子一个亲妈,他抵押家产,只身带着尚在襁褓中的女儿,南下寻找小美,希望和小美破镜重圆。

林祥福是仁义的。老管家田东贵被冰雹砸死时,他亲自用上好木料为老管家做棺材下葬;对危难之时收留他的陈永良情同手足,带领陈永良一起创业,同甘共苦,情同手足;对待溪镇首富顾益民,他舍身取义,以死相报。

就是这样一个至真至善至仁至义的人,在余华的笔下,在那个动荡多舛的年代,却以客死他乡的悲剧而谢幕。

读到林祥福被土匪杀害惨死,尸体停在溪镇的广场上的时候,我忍不住潸然泪下。这就是生在清末民初那个年代中国底层老百姓的宿命,即便像林祥福这样的能人、富人尚且如此,何况千千万万的穷苦人呢?

2.第二条主线纪小美

除了林祥福,书中的骗婚骗财的纪小美,其实也是一个柔弱而坚强、既逆来顺受又富有抗争精神的底层妇女。是当时的社会,让林祥福和纪小美在都活着的时候,合而又分、合而再分;在林祥福活着、纪小美在冻雪中死了的时候,近在咫尺却又擦肩而过;在林祥福和纪小美都死了以后,林祥福的棺材和纪小美的墓碑在西山相聚。这种魔幻的表现手法,不能不让人对他们的遭遇扼腕叹息,唏嘘不已。

3.全景式的人物描写

书中还有勤劳善良、忠厚义气的陈永良,正直开明的乡绅顾益民,老实忠诚的义仆老管家田大兄弟,以命换妹的陈耀武,聪明乖巧的林百家,虽深处底层却也深明大义的暗娼小翠,乡绅顾益民的不肖之子顾同年兄弟,溃若流寇的北洋军,残暴屠城的土匪张一斧……展现了一个黑暗社会背景下正义与邪恶殊死较量、人性与兽性不断抗争的历史画卷。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3942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