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景的古诗,写景的古诗词100首

#头条创作挑战赛#

明丽秋色古诗六首: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公历的十月应对农历的九月,现代气象学,以温度作为入秋的指标,此时往往刚刚入秋。但是在农历当中,九月是最具有秋色风味的晚秋。

因为传统的农历七八九为秋季,实际七月正是炎热秋暑,八月微微凉风,而到了农历九月,才是真是天高气爽,有着十足秋意的阶段。

所谓秋字,在最早是指的农作物成熟,禾苗成熟,打下粮食,到处是丰收的篝火。

而这样的景象,在古代的农历九月,是个高潮,金色的太阳沐浴金色的作物,金色的粮食,带着成熟刚毅的味道,此时空气中水分减少,温度适宜,许多高大的植被,比如果树,林木,农作物,叶片枯萎,风霜雨露,给了果实以饱满和甜度,蔬果成熟,是为金秋。

但是另外一方面,人类社会的进步,人口增殖,使得历代不断有人脱离土地,寻求生存和发展,一种依托于土地的安稳不断被打破,在季节转换,凉风渐起的深秋,有着分外的乡愁和现实的冷暖烦恼,往往也会在如此清丽的季节,伤感一种美好和流年,是为悲秋。

悲秋,从正面的意义上来讲,是一种从暑热过度到清凉时段,人身心的柔软情绪,在缅怀,伤感中,宣泄季节和生存说带来的压力,是种正常的情绪,有助于心灵和精神领域的坚韧弹性。

悲秋,从反面的意义上来讲,是扩大了某些心情上的黯淡负面情绪情感,过分的悲秋对于身心是无益的。

但是中国文化有一个历史特点,自春秋战国以后,文士有了更多的仕途机会,利用文字表达情感,平衡心灵,也就不断有悲秋的诗词歌赋流传下来,比如宋玉的《九辩》,欧阳修的《秋声赋》,描写秋天尤其晚秋的诗词歌赋多悲感,容易打动心灵,但是也给明丽壮丽的秋色蒙上一层悲感色彩。所以相反,真正描写明丽壮丽的秋色的古诗并不多。

但是,明丽壮丽正是秋之本来啊。所以今天选录几首大气的秋诗,从反悲秋方向,来阅览秋色之美。

“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盛唐 · 王维《辋川集 木兰柴 》

王维是盛唐的官员和诗人,但是他没有过分留念仕途,相反30多岁,就买下辋川山林,将自己的主要经历和思想投入到自然山水当中。

王维喜欢木兰花,在辋川种植了大量的木兰树,比如辛夷坞就是建在山川谷地。

而在这个谷地里,王维建设柴扉田园。

这里的秋天美在自然。当秋天的山峦渐渐进入黄昏暮色,那飞鸟驮着霞光,追逐着爱侣回家。那美丽珍奇的鸟儿的翅膀,在夕阳霞光里,熠熠反光,倦鸟归林,好一首田园晚歌。

鸟都回了家,显得山中的暮色云气,自在流荡,仿佛也在寻找归宿。

这是从山谷的辛夷坞的柴门遥望远山晴霞。

比起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多了北方山林黄昏的瑰丽华彩和动感。

更有着山林本来的生动气息,大气而赏心悦目。

彩翠,是指的鸟的五彩羽毛。也是指的晚秋时节的山林,一种金碧,并非萧条。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盛唐 · 李白九日

52岁的李白,此时以道士身份游历山东山西的山川。九月重阳节登高,对于李白来讲,最是慷慨抒怀。

站在高山之巅,看着云霞流荡,太阳之下,水绿山明,是另外一种秋天的净美。

在最高处,举杯对晚霞,身边有野菊花摇曳。

这里高山罕有人至,所以松树山崖呈现出原始的古貌,而在山顶吹上一曲,那声音随风在山林间回旋。

李白是一个很善于和天地自己独处的人。

他笑着自斟自饮,阅览如此如仙风景。

他特地流连,看见了山林晚间的秋月,唯一的小惆怅,不过是没有相知的朋友来陪伴。但是这里也明显有李白的骄傲。他不过是对着友人说,你错过了这里最美的风和月。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中唐 · 刘禹锡《秋词二首 其一》

这是一首关于秋的名诗,因为格外明丽大气。

刘禹锡33岁就是朝廷高官,也恰恰是在这年,短暂的青云上升,却急转直下,因为他所在的阵营,经历了宫廷之变,而遭到清洗打压,年轻有为的他被贬放到四川。

很多人经受这样的打击,都会相当长时间沉沦。

但是刘禹锡心态却出奇的好,或者远离朝堂,是一个新的开始,去看看久已思慕的山河。很多人少年得志的代价,实际也是牺牲了很多个人的兴趣和从容。

他还年轻,他并不认为此事会挫折他的锐气,相反,他能够得以舒缓。

自古以来的文字文学,一到了秋天,说的都是伤感寂寞。

但是我却说,秋天的美,胜过了春天。

你看看那高蓝的天空,一只自在的白鹤冲向白云翱翔,一声响亮悠远的鹤鸣,那是鹤写在天空上的诗,也激发了我的诗怀啊。

总有不畏秋寒的人,就像秋天里自在的闲云野鹤,野草红树,它们或振翅高飞,或沐浴雨露,将生命化作最美的诗。这是刘禹锡对秋天的情怀,是他个人的心灵的,自信的,也因此打动了之后千年的后人们。

发现逆境的美,调整心态,主动磨砺自己,享受不一样的风景,这才是人之为人的主动性。

刘禹锡贬谪边远四川长达二十多年,正是这种乐观自信和清气,让他度过一个有一个低迷时段,迎来了晚年重新回到长安的从容,彼时的他,如秋色的多姿深邃和华贵。

这首诗清丽且壮丽。

“兹楼日登眺,流岁暗蹉跎。

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中唐 · 韦应物《登楼 》

晚秋最适合登高远眺,因为天高气爽,风物清新。

古人秋天登高含着很多养生保健的常识,高处的空气和风,涤荡肺腑,阳光生出的紫外线,有效杀灭很多病菌。

虽然秋色,容易让人想到人生过半,衰老这些负面的东西,但是就看你着眼着心在什么地方。

秋空旷远,秋景开阔,最是日日远眺,看见秋树一天天变红,那是秋天最美最明丽的色彩,霜叶红于二月花,固然是杜牧的名句,但是唐朝人爱红,爱着春天的林花红,也爱着远山秋树风霜红叶,那是生命到了晚期独特的绚烂,从景色照应到人心。

我就是不喜欢成天坐在衙门里,面对繁琐的世上事物。

就让我得空眺望远山红叶,滋养自己洁净的内心,获得傲然尘世的力量吧。

我喜欢古人,尽自己能力从自然获得精神的力量和感悟。

这是一种非常健康的身心保养方式。

“山鸟飞红带,亭薇拆紫花。

溪光初透彻,秋色正清华。

静处知生乐,喧中见死誇。

无多圭组累,终不负烟霞。”唐 · 杜牧《 题白蘋洲》

喜欢杜牧的诗,因为俊朗明丽。

在秋天水边远眺,这是荷花已经谢了,而白萍依旧在水面的晚秋。只是水面逐渐开阔,倒映着远山流霞。

山鸟飞红带,是指的晚归的鸟,在落霞里飞翔,自然有一种瑰丽之美。

而黄昏的水边亭子,紫色的紫薇花正在开放。

溪水在晚霞中,显示着半透明的潋滟,秋色清旷而瑰丽,杜牧用了两个字“清华”,是指的既清新清丽,又华美华丽。

这两个字,用得极好,写尽清秋晚秋之美,清且华丽。

杜牧说,幸好我自己没有当高官,为累赘的服饰和官场礼仪所累,所以才能这样亲近最美的秋色和自然。

当下就是最好的。如果你不能做官,那么可以拥有大片的闲暇时间。

这也给今人提了醒,人生并非每条道路都通顺,一定要记住,有些路不通,是为了让你领略另外的风景。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唐 · 杜牧 《长安秋望》

这是一首最大气的秋景秋心诗。

秋天山林的高楼,出挑在秋天的高山高树外。

如镜子一样的天空,只有湛蓝天色,连个浮云都没有。

只有终南山矗立在秋日阳光里。

是南山的秋意重,还是天空下的浩瀚秋色重呢?

没有南山矗立的秋青秋傲,白云飞鸟,菊花满山,哪里会让人感受到秋的豪迈和大气?

秋山和秋色,本来就是相融一体,将无边秋色,彰显的格外有气势。

这句南山和秋色,气势两高,写了终南山之崇美,内有杜牧的壮怀。

秋天不只是冷雨凉风,清霜寒露,秋美在农家的丰美,自然的清美,诗人诗心的壮阔,这才是真正的秋。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诗词#

诗词六首桂花香:花四出,香七里,香外无此香

古诗七首说秋茄:紫茄纷烂漫,珍蔬折五茄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2179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