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数》:数学和人生可以相互借鉴

有的人认为,数学是数学,生活是生活。数学的概念只是那些书本上的公式,这些公式属于数学家们,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就像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写的那句话:“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但其实,很多数学概念的背后,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这些智慧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看清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并能够帮助我们在生活中作出更好的决策和行为,你相信吗?

也许你会质疑:“什么,数学公式还能帮我们解决生活问题?你不是在开玩笑吧。”如果你有这种疑问,也许下面“最小二乘估计”“病态方程组”等案例,会让你改变对数学的看法。

数学中有一种算法叫作“最小二乘估计”。数学家高斯,曾经用最小二乘估计准确预测出了一颗行星的位置。但是如果你只是背下最小二乘估计的公式,或者只会套用这个公式来解一些书本上的问题,那么你就没有体会到最小二乘估计背后的智慧。

通过最小二乘估计找到的解,不力求让少数方程完全成立,而是让所有的方程左右两边的误差之和最小,它背后体现出来的思想,是做事情不追求绝对完美,而是在接受不完美的前提下权衡多方的利益,找到最佳的平衡点。这其实和孔子推崇的“中庸之道”,或者“执两用中”的智慧不谋而合。

刘雪峰在新书《心中有数》中写到,他上大学时学的是自动控制专业。了解这个专业的人也许知道,自动控制专业的基础课程覆盖面很广,涉及很多学科,内容多而杂。一次和数学相关的基础课上的经历让他至今记忆犹新。

《心中有数》:数学和人生可以相互借鉴

上课铃声一响起,老师就认真地从头开始在黑板上推导一个公式。这个公式比较复杂,老师用了整整两节课的时间,推导过程写满了几个黑板;下课时,却发现最后的结论和书上的不一样。老师说:“同学们别着急,下次上课我再给大家重新推导一遍。”

这一经历可能并不太多见,但是一些大学生可能会有这种感受:拿到一本教科书,上面的每个公式都有密密麻麻、严谨的推导过程,一眼看上去令人生畏。为了看懂这个公式,你硬着头皮仔细研读每一步推导过程,然后自己拿笔试着推导好几遍,直到最终将公式推导出来才感到心安。你会想:“我已经把这个公式推导出来了,应该理解这个概念了。”

你的心里除了涌起受挫感之外,应该还会不时冒出一个个疑问:“这个公式到底有什么用?它能够帮助我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最后你可能会冒出这样一个念头:“我真的理解这个概念吗?”很可惜,在大多数的时候,我们都无法找到上面这些问题的答案。于是成功推导出公式除了能让我们通过考试,只给我们带来了“我应该理解了这个概念”的安慰。大部分人会一直带着这些未被解答的疑惑,在考完试之后迅速把这些数学公式忘得干干净净。

在计算机科学中,有一个算法叫作“模拟退火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用来帮助我们通过逐步迭代,找到某一个函数的最优解。如果你只会简单地应用这个算法来解决函数的极值问题,那么你错过了这个算法背后闪耀的智慧。

刘雪峰说,人生其实就是一个寻找最优解的过程,我们总是通过不断努力提高自己,在最后达到自己可能达到的最高位置。而模拟退火算法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应该让自己充分探索,接受暂时的不完美,从而避免陷入局部的最优值,并在将来攀上一个更高的山峰。而到年龄大了,知道自己最适合什么以后,就应该在自己最适合的地方深耕,不要轻易切换赛道。所以,一个大学生毕业之后,应该去大城市闯一闯,多尝试一些行业,而不是老老实实在一个一眼能看到未来的岗位上待一辈子。

我们都被从小教育的世界观是“事在人为”。然而,有这种世界观的人虽然通常乐观而积极,却容易因被现实中的挫折打击而产生无力感。有的人的世界观则是另外一头的“宿命论”:一切都是确定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然而,刘雪峰指出,正确的世界观,应该在这两者这之间,叫作概率的世界观。概率的世界观的核心思想很简单:很多事情的最终结果是我们不能保证的,但是,这个结果发生的概率,是我们可以靠努力改变的。

在线性代数中,有一个概念叫作“病态方程组”。即一个线性方程组y=Ax中y和A的轻微变化会导致解x有极大变化。

有时候,如果你仅仅知道病态方程组这个概念,就错过了这个概念背后的智慧:方程组中每条直线,实际上代表一个视角,而直线的交点,就是从多个视角达成的共识。病态方程组这个问题告诉我们,如果多个人想通过交流的方式达成共识,了解某个事情背后的真相,那么这些人最好有不同视角。一旦角度太接近,那么这些不同角度交叉得到的共识,就会对于噪声极为敏感。一点点噪声,都会对最后的结果产生极大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也是“多样性红利”的数学解释。

再比如,在数学中,有“求导法”和“数值解法”这两种解法,它们实际上对应我们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两种思路。用“求导法”来找到函数的极值,可以分为三步(1)求导数,(2)令导数为零,(3)找到该方程的解。每一步都不能出错,最终才可以得到答案。这种模式对应一个成语,叫作“步步为营”:每一步都要力求完美,把整个流程走完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而“数值解法”,则对应另外一个成语:“精益求精”。精益求精并不要求在每一步做到最优,而是迅速走完一轮,然后在本轮结果的基础上迭代,反复多轮,不断提高,最后也可以拿到一个好的结果。精益求精这种模式对应产品开发、项目管理中的“敏捷模型”,也对应互联网公司经常说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对应着“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以上的几个例子,就是数学公式和算法背后的智慧。这些智慧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看清这个世界,并在你遇到问题的时候,给你提供更科学的视角,帮助你作出更好的决策和行为。

如果你是一名理工科的在校或已毕业的大学生,这本《心中有数》一定适合你。尤其是计算机系、电子工程系和自动控制系的学生,看到你在书本上曾经学到、似曾相识的这些数学公式背后竟然包含那么深刻而智慧的道理,你就可以立刻理解它们。它们会成为烙印在你大脑里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只停留在书本上的数学公式。

如果你是一名从没接触过这些数学公式的文科生,这本书也同样适合你。通过这本书,你不再会为那些看似“劝退”的数学公式所“吓倒”。你会透过这些公式和算法,直接理解它们背后闪耀的理性思维。作为一名文科生,如果你能掌握这些思维,它会立刻给你打开一扇新世界的窗户,在你困惑和迷惘时,从另外一个视角给你提供启发,让你看问题更加深刻,甚至可以改变你的人生观和做事态度。

《心中有数》:数学和人生可以相互借鉴

《心中有数》

作者:刘雪峰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该书获得第十八届文津奖,教你像电脑的处理器一样,快速、深层地剖析事物的“利与弊”,在接受不完美的前提下,通过数学思维权衡多方的利益,找到最佳的解题点。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13870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