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跨界抢人,青睐互联网大厂人才

在绿色低碳成为时代趋势的背景下,受政策和市场双重加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生产大国。作为朝阳赛道,新能源汽车就业市场的情况也备受各界关注。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推出《新能源汽车就业趋势数据报告》,为关注这一领域或有志于在此赛道上发展的组织及相关人士提供决策参考。

一、新能源汽车人才供需增速及招聘薪资远超传统汽车
2022年新能源汽车职位增速约为传统汽车的2倍,活跃人才增速约为其11倍

2021年、2022年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了354.5万辆和352.1万辆;中汽协的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

新能源汽车旺盛的市场需求拉动了其用人需求,人才增速远高于传统汽车行业。猎聘大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新发职位同比增长186.16%,是传统汽车行业增速的2.08倍;2022年增速有所放缓,为36.18%,是传统汽车的1.84倍。

与此同时,该行业人才供给也处于持续增长态势。2021年,新能源汽车活跃人才同比增长为12%,略低于传统汽车行业(13.61%)。2022年,二者增速差距拉大,新能源汽车活跃人才同比增速为44.14%,是传统汽车的10.9倍。

新能源汽车招聘平均年薪超28万,比传统汽车高约8万

近两年,新能源汽车薪资持续增长,且明显高于传统汽车行业。2021、2022年,前者招聘平均年薪为28.61万、29.88万,比后者高8.46万、7.77万,两者均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

新能源汽车在人才供需、薪资方面均胜出传统汽车,这背后是新能源汽车强大的技术优势和战略地位。新能源汽车对国家双碳及能源安全意义重大,有利于促进整个汽车行业的产业升级和消费水平。

求职者投递最多的新能源汽车公司:蔚小理造车新势力位居前三

2022年,求职者投递最多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排名前三的为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这三家是业界公认的造车新势力,因而备受求职者的青睐。

二、新能源汽车招人比传统汽车更重智能化,该行业人才更年轻化
新能源汽车热招职能侧重智能、算法,传统汽车侧重研发、工艺

近一年(2022年3月-2023年2月),新能源汽车新发职位位居前四的职能是汽车电子/电器工程师、智能网联工程师、电池工程师、算法工程师。在传统汽车中,位居前四的热招职能是汽车研发/项目管理、汽车电子/电器工程师、工艺/制程工程师(PE)、汽车质量管理;智能网联工程师位居第六,电池、算法工程师未进前十。

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招人更侧重智能化、新能源方向;传统汽车更重视研发和工艺。近年来,各大车企及一些跨界造车的企业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业务,在智能化和新能源技术上加大投入,提升产品的竞争优势,推动了相关人才需求。

新能源汽车最缺算法工程师,招聘平均年薪近66万

从近一年新能源汽车人才紧缺指数(TSI)最高的职能TOP10来看,算法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开发排名前二,为11.56、11.50;智能网联工程师、电池工程师位居第六、第十,人才紧缺指数为4.98、2.32。

从这些职能的招聘平均年薪来看,算法工程师位居第一,为65.90万;智能网联工程师位居第二,为41.70万。算法工程师作为AI时代的核心技术岗位之一,技术门槛较高,在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高薪化正体现了人以稀为贵的市场规律。

新能源汽车招人学历门槛高于传统汽车,对博士需求同比增长超40%

高学历人才一直是新兴产业争抢的对象。在近一年新能源汽车新发职位中,要求本科和硕士以上(硕博)学历的职位占到75.44%、3%,合计78.44%;传统汽车职位对本科和硕博学历的需求占比为66.37%、2.29%,合计68.66%。

可见,新能源汽车比传统汽车招人门槛更高。从2022年新能源汽车新发职位对不同学历需求的同比增长来看,要求博士学历的职位增长最多,较2021年增长了41.18%。

新能源汽车人才比传统汽车年轻化,更吸引95后求职者

1)新能源汽车30岁以下从业者超3成,传统汽车超2成

从人才年龄结构分布来看,新能源汽车比传统汽车更具年轻化特征,其30岁以下人才占比为33.09%,其中25-30岁、25岁以下人才占比为24.57%、8.52%;传统汽车30岁以下人才比例为25.73%,其中25-30岁、25岁以下的人才占比为20.55%、5.18%。

2)90后取代80后成投递新能源汽车的主力,95后投递者占比持续攀升

在投递新能源汽车的求职者代际分布方面,80后的主力位置逐渐被90后所替代。2019年,投递者中80后、90后占比为50.17%、37.13%;2022年,80后、90后占比为38.92%、53.53%。在90后中,投递新能源汽车的95后求职者人数占比快速攀升,从2019年的8.02%上升到2022年的25.10%。年轻一代对新领域的感知异常敏锐,他们有更强的意愿加入新能源汽车领域。

三、新能源汽车成互联网人转型的重要阵地
投递新能源汽车的互联网人才居首,2022互联网投递者增长超400%

对比投递新能源汽车的人才一级行业分布,2021年来自汽车、IT/互联网/游戏、房地产/建筑的求职者位居第一至第三,占比为16.74%、15.42%、10.40%。2022年,来自IT/互联网/游戏的投递者占比排名从第二上升至第一,占比为17.31%;房地产/建筑、汽车位居第二、第三,占比为13.94%、13.01%。IT/互联网/游戏投递者占比和排名双双上升,意味着他们跨行转型更倾向于选择新能源汽车行业。

投递新能源汽车的互联网人才同比增长超400%,产品经理投递者占比居首

从2020年至2022年投递新能源汽车的互联网人才同比增长来看,2022年增速达到峰值,同比增长442.09%。从2022年投递新能源汽车的互联人才三级职能分布TOP15来看,产品经理位居第一,占比为3.04%;运营经理/主管、HRBP位居第二、第三,占比为2.46%,2.45%,其他职能均低于2%。

新能源汽车跨界抢人,较关注互联网大厂人才

1)新能源汽车主动沟通的大厂人才增长超140%

在跨界招人的进程中,新能源车企对大厂人才兴趣颇浓。2022年,新能源车企主动沟通的大厂人才同比增长140.03%。这些大厂人才来源前五的公司是阿里、百度、小米、字节跳动和京东。大厂作为互联网头部公司,拥有较多高质量的数字化、智能化人才。

此外,百度和小米这样的大厂已加入了跨界造车的行列,在某些业务上,他们与新能源汽车的人才流动可以无缝对接。

2)新能源汽车最喜欢的大厂人才工种:算法工程师

从2022年新能源汽车主动沟通的互联网大厂人才的职能分布来看,算法工程师位居第一,占比为5.16%;其次是HRBP,占比为5.06%。产品经理、Java、测试开发位居第三至第五。

值得注意的是,产品运营、运营经理/主管和用户运营位居第八、第九和第十二,这表明新能源汽车非常注重用户的产品体验和社群建设,具有较强的产品思维和用户思维。

跳槽到新能源汽车的机械/制造人才薪资涨幅最高,互联网人才薪资涨幅超27%

猎聘大数据显示,2022年各大一级行业人才跳槽到新能源汽车行业涨薪均在20%及以上。机械/制造人才的薪资涨幅最高,为40.66%。电子/通信/半导体、教育培训、广告/传媒/文化/体育、汽车行业人才涨薪区间为35.13%-36.36%。IT/互联网/游戏人才跳槽到新能源汽车薪资涨幅为27.86%。 当前形势下互联网人才热衷投递新能源汽车,薪资驱动也是一大主因。

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下沉,投递该领域非一线城市的求职者比例增多
上海新能源汽车人才需求占比位居第一,合肥仅次广州排名第四

从2022年新能源汽车新发职位(人才需求)城市分布TOP15来看,上海排名第一,占比为32.75%;北京位居第二,为10.16%;广州以7.60%的占比位居第三。 在这些城市中,新一线城市和部分二三城市排名相对靠前。 合肥位居第四,占比为5.65%。 二线城市常州和三线城市芜湖排名第七、第八。

安徽省计划在“十四五”期间,以合肥、芜湖新能源汽车重大新兴产业基地为全省汽车产业核心发展区。合肥则聚焦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江苏省常州已形成“发储送用”新能源产业闭环,其目标是要打造引领长三角、全国领先、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

从这些城市的招聘平均年薪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合肥位居前五,为43.01万、39.40万、34.50万、32.66万、28.22万。杭州、青岛位居第五、第六,为27.70 万、27.03万。

新能源汽车求职者更偏爱新一线城市,投递占比连年上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撬动下沉市场,非一线城市成为其新蓝海市场,也吸引了更多求职者的目光。 在2019年至2022年求职者投递的新能源汽车城市分布中,投递一线城市的人数占比呈 明显下降趋势 , 从2019年的44.04%下降到2022年的37.32%; 投递新一线城市和 二线城市的占 比呈上升趋势,其中新一线城市上升趋势最引人注目,从2019年的28.5 0%上升到2022年的34. 59%; 投递二 线城市的占比则从11.20%上升至13.40%。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已成功吹响出海号角。随着国际和国内双重市场拉动,该行业未来前景广阔,但同时也面临着不断适应用户需求、技术升级和产业竞争加剧的挑战。

猎聘高级职场顾问建议,有志于在该领域发展的职场人要持续关注相关技术及产品动向,更新自己知识体系和技能储备,借助这一赛道的东风加速、完善自己的职场进阶之路。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13690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