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环保的作文200字,保护环境的作文200字

光阴似箭,岁月无痕,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城关镇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述,不断加大生态环保工作力度,切实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奋力谱写绿色发展篇章。

健全机制,构建生态环保新格局。城关镇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推行镇、社区(村)、网格三级监管模式,推行领导干部联系社区(村)、社区干部包片制度,将工作任务细化责任到人。以居民楼、片区为单位划分111个网格,成立以社区“两委”、党员、网格员、志愿者、楼长为主体的“一格五员”环境卫生整治小组,把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网格,并以“找问题、促整改”为出发点,对辖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垃圾投放点、河道“四乱”等环境问题不间断进行排查整治;建立社区(村)每日巡查、镇相关职能单位不间断督查、镇主要领导随时抽查的环保工作检查制度,确保各类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整改。探索推行环境卫生“周检查、月通报、季评比”工作机制,持续加强背街小巷、小区楼院、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环境卫生整治,有效形成环境整治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留隐患的动态管理良好局面。

突出治理,展现城市面貌新形象。以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和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批示精神为指导,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县城成果,扎实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近年来,先后创建省级绿色示范社区2个,省级卫生社区3个,市级卫生社区2个、卫生村1个,无烟社区8个。不断加大环卫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近年来新建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1座,购置垃圾清运车、高压清洗车、小型湿扫车、垃圾收集车等环卫车辆,安装分类式果皮箱350个,在城区主干街道安装新型太阳能环保果皮箱200个,在城区主次干道及平房区新改建城市公厕48座,修建污水收集池15个,并通过健全完善城区主次干道早扫保洁轮岗、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制度,充分利用洗扫车、密闭式垃圾收集车、高压清洗设备开展全天候清扫、收集、冲洗作业,垃圾日产日清、全天候洒水抑尘、机械化洗扫除雪已成为常态,环卫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率先在全市开展城区文明祭祀活动,确保了节祭日城区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定期开展环保问题整治“回头看”,4处卫星遥感问题和省第三环保督察组信访投诉问题全面销号,每月4次的监管检查和每月1次的巡查机制全面落实,促进生态环境常管常治。

精准施策,开创河湖治理新局面。自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城关镇结合河流渠道实际情况及“清四乱”专项行动开展,通过实地走查辖区河流渠道、发放问卷征求河流渠道周边居民意见建议等方式,针对存在的河渠乱排污水、乱倒垃圾、乱搭乱建等问题,修订完善“一河一策”“一渠一策”整治方案,从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及居民教育管理等多个方面列出问题清单,精准施策,河湖治理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充分发挥无人机“视角广、巡查快、无死角”的特点,压实镇、社区级16名河长责任,实行“无人机+河长”双巡河模式,大幅提高巡查效率,增强了河道保护和治理能力。成立10支新时代文明实践七彩志愿服务队,吸纳“社工委”委员、在职党员、网格长、部分群众代表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践行者,同时聘请9名社会义务监督员、4名义务护河员和巡河员,定期不定期深入辖区河湖渠(沟)开展生态环境大排查大整治,推进河长制工作落地见效。

注重宣传,凝聚生态保护新合力。创新方式方法和平台渠道,在全社会广泛宣传生态文明思想,“线上+线下”齐发力,让环保理念入脑入心。线上依托“惠民高台”微信小程序收集居民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采取设立投诉举报电话,随手拍、公众号等方式,积极引导群众参与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督,积极采取举报奖励等措施,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建立广泛参与、群防群控的有效机制。线下采取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居民群众微信群和QQ群推送生态环保有关内容等方式,切实营造浓厚氛围。利用世界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环保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展示宣传展板等,耐心解答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问题,引导群众保护环境,带动更多的家庭及群众踊跃投身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城关镇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保持定力,持续发力,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昂首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全镇生态环保工作迈上新台阶。

(高台县城关镇:王 振 韩会珍)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12714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