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成语故事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著名通俗文学大师冯梦龙所写,共计108回。该书描写了春秋战国500多年的历史变化,重点表述了作者“总观千古兴亡局,尽在朝中用佞贤”历史观和政治观。笔者感于书中有很多经典的成语故事,写的有声有色,脍炙人口,现于书中选一些做一提炼,以飨广大读者及网友,如有兴趣,可以关注,精彩继续。

大夫吕章近曰:“天子无道,废嫡立庶,忠良去位,….语云:先发制人,机不可失。”

先发制人[xiān fā zhì rén]:原指在战争中的双方,先采取行动的往往处于主动地位,可以制伏对方(发:发动;制:控制)。后来泛指先下手采取行动。

机不可失[jī bù kě shī]:意思是碰上适合的机缘,绝不可错失。形容办事要抓住机遇,当仁不让。

申侯亦起本国之兵相助,浩浩荡荡,杀奔镐京而来。出其不意,将王城围绕三匝,水泄不通。

浩浩荡荡[hào hào dàng dàng]:原来形容人多声势广大的样子,后来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出其不意 [chū qí bù yì]:原指在别人意想不到的时候行动。后泛指出乎对方的意料之外。

水泄不通 [shuǐ xiè bù tōng]:意思是像是连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

幽王心胆俱裂。

心胆俱裂 [xīn dǎn jù liè]:意思是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

城上偃旗息鼓,全无动静。

偃旗息鼓 [yǎn qí xī gǔ]:该成语原意是放倒军旗,停止擂鼓,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比喻休战或无声无息地停止活动。

武公曰:“老夫年迈无识,止为臣子,义不容辞,勉力来此。扫荡腥羶,全仗上国。今计将安出?”

义不容辞 [yì bù róng cí]:指道义上不容许推辞、拒绝;常用于形容为了正义事业,敢于挺身而出,不做推辞。

昔尧舜在位,茅茨土阶,禹居卑宫,不以为陋。

茅茨土阶 [máo cí tǔ jiē]:意思是茅草盖的屋顶,泥土砌的台阶;形容房屋简陋,或生活俭朴。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3917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